家譜是家族文化的產物,有著上溯清源,下啟教育後輩子孫的作用,同時家譜還有著記錄家族世系繁衍的作用。
在古代,由於經常出現倒行逆施、尊卑不分、長幼不辨、稱謂不明,後輩與先輩人重名的現象。所以人們用「昭穆」來規定族人的輩次。
「古有昭穆而無字派」,在宋朝以前,人們的名字大多是單字名,一般是沒有明確的字輩,但每個家族都通用的是「九族」。即:高祖、曾祖、祖父、父親、己身、子、孫、曾孫、玄孫。同時也有了祖宗十八代的說法:耳孫、雲孫、仍孫、晜孫、來孫、玄孫、曾孫、孫、子、父、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遠祖、鼻祖。
但這些稱謂也最多能明確幾代人,十幾代人的輩次,而「字輩」則可以用「成千上萬」的漢字列出「千秋萬代」的輩序。字輩,又叫字派,輩指輩分,派指派別。字輩是一個宗族或者族群用來區別從上往下的長幼次序,決定尊卑、明確家族成員稱謂的。並逐漸形成了流宗和轉宗的情況。
流宗,家族用不同的字來作為字輩,當字輩用完就用不重複的新字來接續字輩,像流水一般,不會重複,萬世不亂。轉宗則是以一定的字數來確定家族的字輩,當字輩用完之後,下一代再次從字輩的第一個字開始啟用,稱為轉宗。因此也就出現了「轉宗出長輩,流宗出小輩」的說法。
今天咱們重點來說一下為什麼會出現轉宗的情況。
歷史原因
中國古代朝代更替很快,從秦朝統一中國開始到清朝結束,共計2133年,其中大朝代的壽命一般是270年到300多年,漢朝大約是400多年。小朝代就只能以十幾、幾十年來計量了,有的小朝代還有幾年的。而中國的政權更替,一般都是用戰爭解決的,所以每到打仗時,都是饑民遍野,哀嚎滿天,人民大量外逃,民不聊生。
能一直在家族聚居地繁衍生息的家族,除了世家大族之外,像平民百姓,逃荒,逃難是很常見的現象。轉宗比較符合當時的社會情況,並且幾百年也會出現少量的字輩延續。如五字輩、七字輩、十字輩等等,都是比較常見的。還有「譜十代,用字一循壞」的說法。最常見的五字輩為「金、木、水、火、土」,還有湘西唐末時代的湘西飛山蠻,就是七字輩。後來為了不引起家族不必要的混亂,在清朝時期開始延續到五十個字輩。
文化程度
在古代,有知識的家族就被叫做書香門第,而一個縣城裡,書香門第是非常少的。人們文化程度較低,並且字輩不僅僅只是字就可以啦,一般來說,字輩是對一代人的期許和鼓勵,而且還需要符合家族的情況,不是簡單地商討一下就可以定下來的。一般來說,字輩是要被賦予光宗耀祖,帶有美好品質的字。但無絕對。像古代,定字輩需要召開家族大會,一般由各支房的代表人、家族各事務負責人、族長一起協商,然後尋找當地有名望的先生,來進行定字。
只講當代,不顧後世
自古以來,都有「一代創、二代守、三代耗、四代敗」的說法,究其原因,就是只講當代,不顧後世。並且就自然規律而言,「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情況都很少見,所以五字輩、七字輩已經滿足於古代家族的傳承情況。
字輩的寓意為修身齊家,安民治國。族人吉祥安康,家族興旺發達。字輩是中國傳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姓氏,也是古代一種特別的「禮制」。我們需要傳承。在修譜時,可以把家族字輩放在上面,並且當家族沒有後續字輩的時候,可以適當增加字輩。
錦秋文譜,專注中華家譜文化研究,中華姓氏起源研究,關注我,做個既懂譜又知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