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長使英雄淚滿襟

2021-02-13 成都日報錦觀



作者/潘乃奇 編輯/鄭婧希

讓我想起了2014年的冬天,有幾天,也是這樣的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也許是應了一句「萬物收藏」,在立冬那天凌晨,川劇淨角表演藝術家孫普協因病醫治搶救無效,不幸與世長辭,終年55歲。


孫普協曾擔任過成都市川劇研究院的副院長,辭世之時身份為成都市川劇研究院藝術總監,不知出於何種原因,我始終願意稱呼他為孫院。伴隨孫院名字存在的,常常是這些關鍵詞——中共黨員、原成都市政協常委、國家一級演員、第2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成都市川劇研究院藝術總監、工會主席。多重身份,多重義務,多重責任,孫院所有的榮譽與收穫,都與他一直以來為藝至誠、為人至真密不可分。

孫院生於1959年5月,15歲起投身川劇事業。他工花臉、老生,靠、架、文、武兼備。他音域寬廣、雄渾高亢、音色獨特,粗獷中透出細膩的聲腔,是川劇界不可多得的淨角演員。在長期的川劇舞臺藝術實踐中,他的藝術才華得到了充分展示,為川劇這個古老的劇種注入了新的活力。孫院戲路寬廣,功底深,有不少跨行當的演出。僅僅以「包公戲」為例,就有《抬鍘進宮》、《鍘美案》、《智斬魯齋郎》、《四下河南》、《狸貓換太子》、《包公誤》、《霸王逼姬》等,「紅生戲」有《挑袍》、《華容道》、《盤貂》等,他擅演的傳統戲戲還有《王寶釧》、《武家坡》、《回窯》、《大登殿》等數十齣。由此可見,孫院的傳統功底之深厚。

作為一名川劇演員,孫院對自己的要求頗為嚴格,他不願意滿足於演好傳統戲,他更願意發揮出自己的表演天賦,在練就一身功底的前提之下,塑造新角色。事實證明了,孫院在塑造新角色這條藝術道路上走的是成功的,一步一個腳印,一個腳印一處閃光。如他演出的近代和現代戲有《激流之家》、《易膽大》、《山槓爺》、《慾海狂潮》、《紅梅記》、《黎明十二橋》、《槐花幾時開》、《塵埃落定》等。


多年的舞臺積累,為孫院迎來了太多他應得的榮譽,僅近10年的獎項,就已為數不少且份量頗重——2004年獲得第22屆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2006年在《慾海狂潮》中飾演男主角白老頭,該劇榮獲中宣部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入選戲劇獎、文化部第十二屆「文華劇目獎」;2008年被評為四川省非物質遺產項目川劇代表性傳承人;同年,在《紅梅記》中飾演賈似道,該劇於2008年4月在北京保利劇院、北京大學百年會堂演出大獲成功,《紅梅記》由央視十一頻道轉播;2011年12月《紅梅記》一舉奪得法國巴黎戲曲節塞納大獎;2012年2月在《黎明十二橋》中飾演潘文龍,在劇中,他把控人物內心變化到位,音色宏亮而渾厚,唱腔勁道而鏗鏘,不失為川劇淨行的強角;2013年擔任《歲歲重陽》副導演,演出獲得業內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2014年在《塵埃落定》飾演哥哥一角和出任副導演,該劇一經推出,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肯定。除此之外,孫院對電影表演也有涉獵,他在電影《槐花幾時開》中飾演周大地,該劇在央視十一頻道播出,大獲好評。

回顧起來,似乎我真正和孫院走近的時間並不算長,就在這並不算長的時間裡,我還是可以清楚記得每次遇到孫院,未及我向他問好,他的一句「潘老師好」就搶在我前面,常常讓我汗顏。

實事求是的講,在孫院面前,我是個不折不扣的晚輩學生,何德何能敢被喚作「老師」呢?我也曾向孫院坦言我的想法,而孫院卻總以「年輕人大有可為,每一位在戲劇道路上孜孜以求的人,都可稱之為老師」來答覆我,慢慢地,我通過越來越多的接觸,逐漸看到了孫院的言行之一致,譬如他在從事川劇表演工作的同時,還擔任了成都市川劇研究院大量的導演和培養青年演員的工作,如在2014年院裡推出的大戲《塵埃落定》劇組,孫院就身兼雙職,既是主要演員,為青年演員親身示範說戲,又擔任副導演,指導全局。


我眼中的孫院,是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就在2014年5月他擔負起了創排市川劇院重點劇目——川劇《薛寶釵》的牽頭工作,但那不久,他被診斷罹患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必須立即住院治療,他在病床上仍然時時關心著《薛寶釵》一劇的進展。

可是如今,這位被著名劇作家徐棻老師稱為「川劇最好的淨角演員」的孫普協走了,川劇界那把穿雲裂石的嗓子沒有了,川劇界那位醇厚待人的大哥沒有了。也許正是因著他對藝術盡善盡美的態度,對同仁真摯無私的給予,才有了他走時,大家對他的依依不捨。

那一年的立冬夜,靈棚前,圍鼓打起,熱熱鬧鬧,川劇人以一場圍鼓座唱,送他最後一程。

那一場圍鼓,我也在現場。

圍鼓座唱中,鼓敲地穿越九天,戲唱地聲嘶力竭,似乎不把情緒宣洩了,就不肯罷休。那是川劇界同仁對他的懷戀。

那場懷戀讓孫院的天堂之路不寂寞,想必秉承著「戲大於天」原則的他,在天上也該聽的開心過癮吧?

很想以杜甫《蜀相》中的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作結,巧的是,以此詩為內容的同名川劇戲歌,正是由孫院演唱的。

時間已從2014年流轉到16年,在這樣一個冬夜,我忽然就想起孫普協來。

願他安息。

 


相關焦點

  • 20201228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你好,我是心想,歡迎來到「心想背句詩」,今天的一句詩為: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山中一曲《臥龍吟》,長使英雄淚滿襟!
    再也找不出其他更好的詞語可以代替其中的句子~「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為一句「半生遇知己」 先生付出的是整個餘下的半生,,, 年華如水,隨江東去不復還 耗盡大半生 最終夙願——歸去,餘年還做壠畝民,伴清風明月,重奏當年音 偏偏事與願違——出師未捷身先死, 如何不使得——英雄淚滿襟 詞曲都堪稱經典,詞很好的寫出了英雄的一生,惆悵地令人心痛.曲子婉轉令人聞之動容.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蜀相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譯文】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臺階自當顯露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常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 《蜀相》杜甫 |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三國英雄有人尊曹,有人尊劉,有人愛周郎,有人敬關公,但是杜甫是獨尊諸葛亮的,為諸葛亮寫過將近二十首詩,特別是「安史之亂」中,杜甫流寓成都,踏入蜀漢故地,親瞻諸葛武侯的遺幘,親睹諸葛武侯的廟貌,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更如滔滔江水,一發不收,這首《蜀相》正是杜甫初入成都時期的作品。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出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三國演義中,處處都是謀略
  • 八首詩詞詠「三國」,長使英雄淚滿襟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全詞寫景、抒情、議論密切結合;融化古人語言入詞,活用典故成語;通篇三問三答,層次分明,互相呼應;即景抒情,借古諷今;風格明快,氣魄闊大,情調樂觀昂揚。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賞析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譯文:    去哪裡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臺階自當顯露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三顧茅廬頻繁的商論天下大計,輔佐兩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常使歷代英雄感慨淚溼衣襟!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出師」句指的是諸葛亮為了伐魏,曾經六出祁山的事。蜀漢後主建興十二年(234年),他統率大軍,後出斜谷,佔據了五丈原,與司馬懿隔著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軍中。「英雄」,這裡泛指,包括詩人自己在內的追懷諸葛亮的有志之士。這尾聯兩句承接著五、六句,表現出詩人對諸葛亮獻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對他事業未竟的痛惜心情。
  • 杜甫一首描寫諸葛亮的詩作,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可以說是全天下讀書人的楷模,也可以說是讀書人的驕傲,令劉備當年三顧茅廬,才請得他出山,最後幫助劉備,成就了霸業,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所以人們只要一提起諸葛亮,那是必然會挑起大拇指來,認為他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事實上也的確是這樣,諸葛亮無論是他的功與名,以及他的人生經歷,那就是傳奇,令無數的後人,為之敬仰。
  • 杜甫最著名的一首七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三國時期是一位人才輩出的時代,而且那段歷史,也是中國人最熟悉的一段歷史,其中諸葛亮更是成為了忠貞的代名詞,現在人們一提起諸葛亮,那都是會豎起大拇指,認為他是三國時期為人的典範,作為一代文臣能夠受到如此的推崇,諸葛亮可謂是千古以來第一人。
  •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蜀相》妙在這一個字
    前言老街碰到了這個問題:「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如何理解杜甫《蜀相》?蜀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 又有兩名年輕警察離去: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在9月30日這個國家烈士紀念日當天,又傳來兩名年輕的人民警察因病離世的消息,讓人萬分惋惜!兩個85後、正值英年的年輕的人民警察,永遠的離我們遠去。
  • 總有刁民想害朕,長使英雄淚滿襟
    (05) 當然,神槍手瓦西裡,並沒有死。 他幸福的躺在死人堆裡,裝死逃生——但是,就在這起衝鋒事件中,從未摸過槍的神槍手,肯定不止他一個人。瓦西裡這娃運氣好,沒被子彈碰到,但其它的神射手,卻連發生了什麼事兒,都沒弄明白,就已經出局了。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譯文】去哪裡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臺階自當顯露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劉備為統一天下而三顧茅廬,問計於諸葛亮,輔佐兩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師伐魏還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後代英雄感慨淚溼衣襟!
  •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是曾經「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的慷慨悲壯,最終變為「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愧怍悲涼!他們身體還掙扎著想要回返,而無名的野花已在頭上開滿。當赳赳國卒,共赴國難,那個壯懷慘烈的時代,一些無名的英雄,雖未在各自的戰場上轟轟烈烈地死去,但絕對比廟堂之上的機關算盡,更加寫意風流!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作不朽。
  • 逝者∣長使英雄淚滿襟:送別步帥
    我腦子裡一片空白,忍不住流下淚來。就在頭一天,我還在轉發南瓜博士的微博時風趣地說道:「應該縮減博士的招生規模,尤其是文科博士,事實證明根本就不需要那麼多文科博士。我現在越發理解步帥的一些言論了,真是目光如炬、大有深意,可惜平臺事業未竟,長使英雄淚滿襟。」未曾想,竟然一語成讖。
  • 臺媒:「獨派」鬧分手 民進黨出師未捷淚滿襟
    臺媒:「獨派」鬧分手 民進黨出師未捷淚滿襟   中新網2月23日電 臺灣《中央日報
  • 諸葛亮《出師表》: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一個智慧和忠誠的代表,一位名留青史的蜀相。《出師表》,一篇發自肺腑的感人文章,它的藝術魅力經久不散。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願望,諸葛亮是實現不了了,但是他的功績無人忘記,千百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成都的武侯祠依然被人關顧,諸葛亮的形象依然熠熠生輝。
  • 書評《WHEN BREATH BECOMES AIR》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歡迎給我們投稿,一經採發必有稿酬。欲了解更多海外華人精彩資訊,請點擊文章上方藍字關注我們或者長按下方的二維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