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術。
抗戰時期,日本軍隊和中國軍隊拼刺刀,一開始中國軍隊傷亡慘重。隨著一個個戰士倒在血泊中,逐漸積累經驗,終於逆轉了劣勢,拼殺技術甚至超過了日本。乃至於刺殺在現代成了中國五大單兵技術之一。[1]
最厲害的武術,是建立在殺人的基礎上,而且是戰場上一次次修羅場般的優勝劣汰。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殺人術。
廣義上來說,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刻,就存在「武」,而武之術便是武術。
武術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南朝宋·顏延之 的《皇太子釋奠會作詩》:
偃閉武術,闡揚文令。庶士傾風,萬流仰鏡。
這裡的武術便是廣義的意思。
至於狹義語境的武術,即便上推到張三丰,也不過700年。如果從張松溪開始算,不過500年。通常情況下認為,現在意義(狹義)的武術一般追溯到明前。[2]
太極、八卦、八極、形意、詠春等內家拳,都是在1840年前後誕生的。
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故別少林為內家。武術這個詞流行的時候,是辛亥革命前後的事情,在之前常用的是武藝。從藝變成了術,這個流變現象也是頗有玩味的(例如戚繼光作品,通常提到的是武藝)。
雖然武術這個詞在正規場合,通常都是用的廣義的語境。但大眾在使用的時候,卻多是狹義的語境(例如詠春、形意等)。例如,這個回答下面,絕大部分的回答都是在討論近代拳法。
而武術的現代定義是什麼?
運用拳腳、兵器等攻擊和防禦的技術。最強的武術,往遠了說,我們知之甚少,但如果翻翻數百年的歷史,卻能發現集大成者是——戚繼光。
最強的功夫永遠是最直接,最有效,距離最短,速度最快。
例如槍術的基本方法:攔拿扎。[5]
對比一下傳統攔拿扎和現在武術中的攔拿扎套路:
通過對比圖可以發現,武術套路的攔拿扎為了讓動作更加的優美和好看,更加的大開大合。但在戰場上,動作多了0.1秒的時間,很有可能你就已經死了。
戚繼光凡在《比較武藝賞罰篇》中云:
比較武藝,務要俱照示學習實敵本事,直可對搏打者,不許仍學習花槍等法,徒支虛架,以圖人前美觀。
那些覺得花架子有實戰能力的,500年前的戚繼光早就拍了你一臉:各色器技營陣,殺人的勾當,豈是好看?
表演型和實戰是完全不同的道路,距離一個更加極端的例子。真實槍戰中,你擺幾個pose,耍帥幾個動作試試?
自古以來,最強的武術永遠是兵器之術。
內家拳的興起,正是因為元、清普通人兵器的被剝奪,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選擇徒手搏殺術罷了。
所以,我們不難發現,傳統內家拳,總是存在一些兵器套路遺的痕跡(例如形意拳從槍法之中吸取經驗[6])。但拳法終究只是拳法,在戰場上實用性不大(戰場上,基本上刺刀拼完了,大多數都是撕咬在一起)。
戚繼光在《紀效新書》《拳經捷要》中提到:
拳法似無預於大戰之技,然活動手足,慣勤肢體,此為初學入藝之門, 故存於後以備一家。學拳要身法活便,手法便利,腳法輕固,進退得宜,腿可飛騰而其妙也,顛起倒插而其猛也, 披劈橫拳而其快也,活捉朝天而其柔也。知當斜閃故擇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勢勢勢相承,遇敵制勝變化無窮, 微妙莫測窈焉冥焉,人不得而窺者謂之神。
有不少人,正是拿戚繼光的這一句話來否定傳武。首先要知道,傳武不僅僅是拳術,也不僅僅只是套路。在戚繼光的眼裡,武術(武藝)都是一個東西。只不過現代人受到武術套路、內家拳等不同範疇的影響,總是會把武術這個詞更加狹義的理解。
即便如此,戚繼光對拳法也是給與肯定的,而且是武術的入門需求。練出身法、手法、腳法,最後無往不利。隨後戚繼光更是安利了宋太祖長拳三十二勢。
無獨有偶,被認為是內家拳祖師之一的張松溪,正好和戚繼光是同時代的,而且戚繼光對張松溪並不感冒。確切的說,在相關作品中從來沒有提到過張松溪。要知道,戚繼光在《拳經捷要》中明確點評了同時代的拳術高手:
溫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鎖,二十回棄探馬,八閃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呂紅八下雖剛,未及綿張短打,山東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千跌張之跌,張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與青田棍法相兼,楊氏槍法與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雖各有取,然傳有上而無下,有下而無上,就可取勝於人,此不過偏於一隅,若以各家拳法兼而習之,正如常山蛇陣法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擊其身而首尾相應,此謂上下周全,無有不勝。[7]通過這一點,也能看出戚繼光對他當時所處時代的其它拳術是一張嫌隙臉:傳承斷絕,偏安一隅,還是集百家所長更好。
拿戚繼光的話反傳武的,得先搞清楚反對的究竟是什麼。
很多人都知道戚家軍很厲害,諸如什麼,百戰百勝,高達10餘萬斬級記錄,什麼十六七世紀東亞最強軍隊。但要知道,戚家軍也就4000人左右,由民工和礦工組成。[8]
戚家軍是怎麼煉成的?
科學高效的訓練方法,嚴格的篩選、淘汰機制(見附錄)。
現代人本應該擁有更加科學的訓練方法,反而不少人卻把那種沒有實戰過的武術,吹上了神壇。
亂世為了生存而演化出來的少林武術,是現在和平年代能比的嗎?
你總不能拿著刀去砍和尚,讓他們提高實戰能力吧?更何況,現在的少林武術也已經有養生方向發展的趨勢。只要沒有進行過實戰訓練,便不會有多少實戰能力。對於當今現存的傳統拳術流派,即便排除那些造謠撞騙的,實戰不行那才是正常的。
說得不好聽,崇洋媚外的因素極大。主流群體直接接受了西方的擂臺賽項目,但對於中國傳統武術的擂臺化、科學化漠不關心。最後粗暴的甩一句,MMA、拳擊吊打傳武?然而,MMA吸收了詠春大量的經驗。
另外,傳武自己不思進取,死守「老祖宗」的東西,根本不願意進行科學化的改進。而且中國人的意識形態,也有一些特殊,凡是改進過的東西,就變成了新的東西,和曾經的東西完全劃開。
例如,凡是中藥進行科學化的有效成分提取,一些人眼裡那就完全是西醫了,和中醫完全劃開。難不成,中醫就完全被限制在了現代科學的大門外?但提到西醫的時候,又完全避開了西方的傳統醫學,直接等同於西方的現代醫學。
如果這是西方話語權下,對中國青年意識形態的影響,這裡不多說什麼,這種情況會隨著中國越來越強大,有所好轉。如果,單純反對不科學的中醫,那我也沒有什麼意見。但以後和他人撕逼的時候,還望正反雙方在概念上能夠先統一一下。
扯遠了。
傳武要有生命力,那就必須有革新的精神。
一代武藝集大成者的戚繼光,如果他死守歷史經驗,他能訓出戚家軍?
既然作為現代人,那麼就要拿出李小龍的精神出來,結合現代科學(當然,對於李小龍訓練法中的極端部分,還是不要學了。雖然李小龍的訓練已經頗具有科學性,但很多東西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還不夠科學)。[9]
個人認為,實戰能力(以下對比,都是在重量級相當的情況):
殺人術>MMA>拳擊>內家拳>武術套路。
為什麼內家拳<拳擊?因為相比起百年前,現在內家拳實戰越來越少,甚至有部分可能連武術套路都不如[10]。當然,如果內家拳能夠得到拳擊那樣的科學實戰訓練,實戰能力當然可以超過拳擊。
鄙視傳武的,可以好好想一想。
如果讓傳武和西方主流武技放在同樣的飲食和科學訓練環境,同樣的實戰訓練之下,再來對比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對於那些故步自封的傳武練習者門,終究會被歷史淘汰。如果年輕人能夠對傳武有著改革之心,併集成和發揚,前途也是一片光明的。
那麼「傳統武術中最強的功夫是什麼」?
殺人術來說,最強的應該是槍術。所謂一寸長一寸強,槍百兵之帥、長兵之祖。[11]
對於拳術來說,最強的應該是太祖長拳,確切的說是戚繼光記錄的太祖長拳。
趙匡胤這位開有宋三百年基業的皇帝,不是單憑著權謀來驅使部伍的,他本人也精通武藝,又能以武藝訓練將士,所以將士奮勇,左右效命。相信『皆善武藝』內侍數十人,都是太祖親自簡選教習的豪俠之徒,很可能就是通過他們的轉相傳習,宋太祖的棍法和拳法得以傳布世間,並傳之後世,從而為他在中國武術史上留下赫赫名聲。[12]如果題主問的是太極、八卦、八級、形意、詠春等近代拳術誰厲害,從民國被人津津樂道的宗師來看,練形意拳的宗師最多,詠春在世界範圍的文化輸出更大。但詠春和李小龍的推動不無關係,單純實戰的話,形意拳可能是數一數二的。[13]
究其原因,應該主要是簡單、直接,而且注重實戰。所謂郭雲深半步崩拳打天下,便是把速度、力量、有效的精髓,詮釋得淋漓盡致。
剛猛、簡潔的八極拳等,實戰能力應該也在前列。
總體上來說,只要注重科學訓練和實戰,迅猛類的內家拳應該都是大同小異。
但現代習武者大多沒有實戰經驗,而且不練力量,不練速度,落入了拳式、發勁、動作套路的窠臼之中。
真想要通過學習傳武提高實戰的,麻煩先練出黃飛鴻那樣的體魄。但真的練出黃飛鴻那樣的體魄,可能人家又去學習MMA了……尷了個尬……
附錄:
《紀效新書·卷六·比較武藝賞罰篇》
各總哨隊伍官長,俱以分數施行賞罰,一分以上責成各伍長,二分以上責成各教師隊長,三分以上責成哨官,四分以上責成把總。
凡長槍,鋒要輕利,重不過兩;杆要梢輕,腰硬根粗。
凡狼筅,各要利刃在頂,長一尺;四面竹枝須堅直粗大者。
凡八杈棍,俱要長一丈二尺。蓋短兵須長用,庶可入長槍,每人解首一把。
凡弓箭手,弓要副各力,箭要鐵鏃,務三十枝,仍各長大腰刀一把、解首一把。
凡弩弓,要力大新堅,每弩毒藥一瓶,鐵箭一百枝,每人腰刀一把、解首一把。
凡立牌要高闊,過得後面持槍之人。每人利長腰刀一把。
凡藤牌要堅大輕,遮一身。每人長刀一把,棄槍三枝。藤牌無棄槍,如無牌同。蓋長短勢絕,急不能入,須用棄槍誘之,使彼一顧,則藤牌乘隙逕入矣。以上各條,違犯,照前分數,軍令連坐。
凡火器,裝藥竹筒、火繩藥線、匙錘油單、火藥一有不全,入場忘記懸帶隨身,及藥不乾燥,各不如法,隊長同罰,本犯加治。
凡兵隨帶百樣軍火器械,隨壞隨治。如力不能私制者,即明稟各總處呈置給用,把總官每平時調查。
凡人之血氣,用則堅,怠惰則脆。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君相亦然,況於兵乎?但不宜過於太苦,是謂練兵之力。
凡兵平時所用器械,輕重分兩當重交鋒所用之器,重者既熟,則臨陣用輕者自然手捷,不為器所欺矣。是謂練手之力。
凡平時各兵須學趨跑,一氣跑得一裡,不氣喘才好。如古人足囊以沙,漸漸加之,臨敵去沙,自然輕便。是練足之力。
凡平時習戰,人必重甲,荷以重物,勉強加之,庶臨戰身輕,進退自速。是謂練身之力。
凡吶喊所以壯軍威,有不齊者,巡視旗拿來,治以軍法。
凡什物器械,刻名隊裝油在上,以便查考及疏失。
一、比弩,以六十步為式,把高五尺,闊一尺五寸,三箭中二枝為善射。
一、比槍,先單槍試其手法、步法、身法、進退之法;復二槍對試,真正交鋒;復以二十步內立木把一面,高五尺,闊八寸,上分目、喉、心、腰、足五孔,各安一寸木球在內,每一人執槍二十步外,聽擂鼓,擎槍作勢,飛身向前戳去,孔內圓木懸於槍尖上,如此遍五孔,止。
一、試射,官尺八十步為式,把高六尺,闊二尺,每三矢中二矢為熟。
一、試狼筅,先令自使,看其身手、步法,次用槍對較。凡長槍哄誘不動,又能遮隔不入,為熟。
一、試釵鈀,先令自使,看其身手步法合一,復單人以長槍短刀對較,能架隔長槍刀棍,翼狼筅出入殺人為熟。
一、試刀,以能衝入釵鈀,狼筅不及遮隔為熟。刀法甚多,傳其妙者絕寡,尚俟豪傑續之。
一、試挨牌,每一人執牌面左,一人執狼筅面右,俱牌後遮嚴,分面立定。槍等雜藝,俱照鴛鴦陣立定。前設長槍一人為敵。俱鑼響坐定,聽吹孛羅起身,點鼓兩處俱進,擂鼓吹天鵝聲喇叭納喊一聲,敵兵執長槍,以槍高處戳入,牌身高起,閣槍頭上過,陣內長槍伸出殺敵,急復原伍次;敵兵長槍戳腳下,牌兵用牌坐落,陣內長槍出殺敵,急復原伍次;敵兵長槍由左戳進,期傷牌兵之臀,左面狼筅拿槍長槍出殺,左面短兵即隨槍以出,防長槍進老,故短以救之,急收原伍次;敵槍戳右,欲傷右邊,後二個槍手牌兵即以右手所持腰刀砍其槍,右面長槍出殺,短兵隨出,同左邊之例雲。如賊亦有數人前來,則長牌當中只顧低頭執牌前進;左筅防左,右筅防右;左槍隨左筅出殺,右槍隨右筅出殺;左短兵防左槍進的老了救援,右短兵防右槍進的老了救援;藤牌乘二筅之勢,於筅中滾出,以殺為務。鳴金急復原伍。進止、闔闢、左右、前後,恁是如何廝殺,定不可亂了原伍。
一試藤牌,先令自舞,試其遮蔽活動之法。務要藏身不見,及雖藏閉,而目猶向外視敵,又能管腳下為妙。次以長槍對較,令牌持標一枝,近敵打去,乘彼顧搖,便抽刀殺進,使人不及反手為精。
一、試標槍,立銀錢三個於三十步內,命中或上或中或下不差為熟。
一、試火器,以八十步立五尺高、二尺闊木牌,三發一中,十發七中為精。
一、試火箭,以八十步,亦用銃把平去中式為精;歪斜不中,果系作不如法,免究其兵;製作既精,放不如法,究兵。
一、千裡雷點放,緩急不誤,為熟。臨時奇遣,不載數內。失忘隨炮應用之物及損壞信藥等項,俱重治。
一、旗法,隨鼓緊慢行,如磨旗之時,兩手託開,陰陽拿住,高舉,伏身、轉腰、繞頭過一遭,方才豎起。
一、試打鼓之勢,用以木槌二根,起遲下速,兩手高舉過額,而著鼓泥裡為可。
一、在場比較法
凡操畢,各兵坐息稍久,主將亦暫退休養精神,即升堂吹孛羅,各起身,從便習學,聽中軍官豎起藍旗一面,當中點之,各營狼筅手俱聽鼓,由發放路集中軍兩邊,金鳴鼓止,用後式裝成文冊點名,比較如前條法。比較賞罰畢,僕藍旗,各照原路回伍,聽鳴鑼坐息。蓋狼筅之功在竹,屬木,故舉藍旗以應之。次舉黃圓旗,長牌藤牌手一照狼筅手點鼓通集臺下,比較如前條約;賞罰畢,僕旗,各回原伍。蓋牌主御,故舉黃旗以應之,而圓則象形也。次舉白旗,各營長槍手一照狼筅手號令,赴臺下,照前條約比較賞罰畢,僕旗,各回原伍。蓋長槍之利在刃,刃屬金,故舉白旗以應之。次舉黑旗,各營各色叉鈀短兵一照狼筅手號令集臺下,各照前條約比較賞罰畢,僕旗,各回原伍。蓋短兵勢節險短,如水之激,故舉黑旗以應之。次舉紅旗,立把子各營鳥銃火箭弩手俱赴臺下,比較畢,僕旗,各還原伍。蓋神器屬火,而弓矢皆前行之器,故舉紅旗以應之。
左篇乃比較冊由頭
一、比較武藝,初試定為上等三則,中等三則,下等三則。再比,仍如原等者,不賞;進一則者,賞銀一分;進二則者,賞銀二分;超進一等,賞銀五分。一次原等,免責;二次原等,打五棍;三次原等,打十棍;五次以上原等不進者,打四十棍,革退。如有不願打者,每一次追一分,二次追二分,三次追三分,即付武藝考進之人充賞。
一、賞罰,鳥銃三彈中一者,平;中二者,賞銀一分;中三者,超賞五分。一次不中者,打三棍;二次不中者,打六棍;三次不中者,打九棍;五次不中者,打四十棍,革退。不願打者,一次罰銀五釐,二次一分,三次一分半。弓弩同例。
往期回顧
全國政協委員楊振河:發揮太極拳優勢 提升國民整體素質
劃重點—「兩會」上的這些建議 與每一位太極人息息相關
口罩還要戴一年?權威回應來了
談明師,說說什麼才是太極拳的明師
國家體育總局官方發布《健身氣功易筋經國標版》
點擊在看
送你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