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的愛情悲劇到底是怎樣的?

2020-12-23 浮世蒹葭

曹雪芹歷經十年時間,增刪五次,於悼紅軒中完成了中國古代白話長篇章回體小說《紅樓夢》。這部小說融匯了曹雪芹對生活中酸甜苦辣的體驗,其中對愛情婚姻悲劇的描寫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藝術高度。《紅樓夢》是一幕悲劇,曹雪芹筆下的愛情婚姻,是封建腐朽社會制度的犧牲品,愛情婚姻的悲劇結局也預示了封建腐朽社會必然走向衰敗,最終的結局呈現出「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畫面。

一、《紅樓夢》中的愛情婚姻悲劇形態

魯迅說:「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在《紅樓夢》的世界裡,愛情婚姻悲劇具有多樣化的表現,有貴族小姐的,也有下層女僕的……每個人心中都有對愛情的嚮往,如潑辣強權的鳳姐、帶髮修行的妙玉等等。然而,當其期待被毀後,她們

的愛情婚姻悲劇便各具不同形態。

(一)因父母強命而致的愛情婚姻悲劇

婚姻,自古以來就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說法,如《詩經·南山》有詩曰「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紅樓夢》中的婚姻也多不考慮當事人的想法,而是由家中長輩決定。同時,由於長輩多堅持門當戶對的原則,因而導致諸多愛情婚姻均以悲劇結局。

即使是最受家長喜愛的賈寶玉的婚姻亦不能例外。賈寶玉在賈母眼中是如玉釧所說的「鳳凰」,而在他的終身大事上呢?張道士曾試著給賈寶玉提親,被賈母否決了。當時賈寶玉也在身旁,溺愛孫子的賈母沒有讓賈寶玉說出自己的想法,似乎這和賈寶玉毫無關係。賈政管

教、呵斥賈寶玉時,賈母永遠不講原則地袒護孫兒,但在賈寶玉的婚姻問題上,賈母卻不會考慮賈寶玉的意願。即便賈寶玉是她最疼愛的孫子,賈寶玉也只能唯命是從。

為了家族的利益,被迫與自己思想觀念、精神寄託相背離,與有著「金玉良緣」之說的寶姐姐成婚,而心心念念、與自己有著相同思想的靈魂伴侶林妹妹此生無緣。最終林黛玉焚稿斷痴情,賈寶玉與薛寶釵喜結緣。即便擁有萬千寵愛,「木石前盟」依舊沒有再續。賈寶玉經歷了不如願的婚姻、對林黛玉的不舍、家族的落魄、親人的失去等,逐漸捨棄世俗,剃度出家,了卻紅塵。

(二)無愛的婚姻悲劇

王安憶說:「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愛情竟成了一樁麻煩事。它本來應當是凡俗人間的一個超脫或者神遊,結果卻成了麻煩的焦點。」沒有愛情、沒有妻妾爭寵的自然婚姻狀態在《紅樓夢》一書中大量存在著。王夫人擁有著尊貴的地位:赫赫有名的金陵王家是她的娘家,地位尊貴的元妃娘娘是她的長女,下凡的神瑛侍者是她的兒子。

但她與賈政的婚姻裡卻看不到愛情。她與賈政的婚姻,共同的目的就是維護家族的利益。在這場婚姻的交易中,除了愛情,她得到了一切。賈政與趙姨娘之間有著愛情,但趙姨娘地位低微,性格狹隘,女兒賈探春從不把這位親生母親放在眼裡;兒子賈環被描寫成醜陋荒唐、自輕自賤的無賴小兒形象。在婚姻中,擁有愛情的趙姨娘,一直都受著眾人的奚落與排斥,她很嫉妒並覬覦著王夫人的權勢地位,趙姨娘想要得到的正是王夫人所擁有的。然而沒有愛情的王夫人則依舊享受著位高權重所帶來的尊敬。

在《紅樓夢》中,有情人難成眷屬,無情人卻成就婚姻。雖然婚姻中沒有愛情的存在,但他們的婚姻都穩固地存在著。夫妻共同操持著家庭的生活,養兒育女,安然的生活,度過自己簡單的一生。在平淡中,享受著另一份安心與淡然。與相愛而不能相伴的人相比,這份婚姻似乎更能讓人在垂暮之年體會一絲餘味。

二、《紅樓夢》中愛情婚姻悲劇的書寫方式

《紅樓夢》運用各種巧妙的手法將愛情婚姻悲劇描繪的豐富多彩,真實地展現了形態各異的社會生活,體現作者對人生的認真思考,以及傳達出作者對社會產生的強烈悲劇意識,其中最典型的就有兩種愛情婚姻悲劇的書寫方式。

(一)個體需要與家族要求的矛盾書寫

為了獲得巨大的利益,封建家族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經濟地位,並且要擴大政治權勢,因此就註定他們要不斷增進彼此之間的關係。從書中的情節安排上可以看出,從一開始就傾向於接受婚姻中沒有愛情的存在。婚姻是關聯家族關係網的重要因素,門當戶對成為標準。在第四回中,門子給賈雨村護官符時說道:「這四家皆連絡有親,扶持遮飾,俱有照應的。」在這樣的現實面前,個人的愛情與婚姻的現實利益相比較,微不足道。

在賈家為賈寶玉制定的擇偶標準即根基兒、家私兒、性格兒和模樣兒面前,林黛玉徹徹底底輸給了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之女薛寶釵。林黛玉雖是賈母最疼愛的外孫女兒,但賈母作為賈府最高統治者,為了大局考慮,還不致棄賈府之安危於不顧而選黛棄釵。薛家作為四大家族之一,擁有著百萬家產的皇商,在經過薛蟠打死馮淵一事後,意識到雖然自己有家產,但在政治地位上卻是遠遠落後於舅家和姨家。所以,經過反覆思考,釵玉的婚姻一蹴而成。

根基和背景都是結成婚姻最重要的條件。自身的性格以及模樣的標準與否,與家族利益相比,都是可以被輕易忽略的。婚姻是家族之間獲取利益最便捷的渠道,「賈王史薛」四大家族,就是通過婚姻這一渠道而結成了強大的關係網。婚姻著眼於現實的利益。儘管社會地位不同,思想性格各異,但總根源是「盛世」下遮蓋的「末世」的偽善、腐敗、兇殘。

(二)愛情與婚姻的張力書寫

在《紅樓夢》所描寫的婚姻中,婚姻與愛情幾乎無關。從賈赦賈政這一輩,到下一輩的賈珍賈璉等人的婚姻中,會發現有愛情存在的婚姻生活充滿遺憾。而幾乎沒有愛情存在的婚姻生活中,夫妻之間相敬如賓、相濡以沫。一樁婚姻對於人們來說是莊重而又嚴肅的,從提親開

始,就頗費精力。薛姨媽給薛蝌求親時,是請史老太君作媒,才順利地訂下了婚事。當初尤二姐取消與張華的親事,張員外毫不猶豫退掉與守備家的婚約。

這兩家退婚的原因是相同的,即另結高親。攀龍附鳳的尤、張兩家,都解除了曾經結成的親事,但都賠上了女兒的性命。忠貞不渝地維持婚姻是固有的傳統道德。因為賈璉家比張華家更有勢力,尤老娘對於尤二姐拋棄丈夫,而與賈璉結成夫妻,持以支持的態度。尤二姐素日的名聲以及悔婚等諸多事情,不僅體現出她個人的輕浮,而且也與尤老娘言傳身教的影響有著巨大的關係。尤二姐的悲慘下場,帶有著濃烈的諷刺意味。

愛情和婚姻,一個是自願的,不需要儀式與中介;一個是家庭賦予的,需要媒妁之言與家長的商討。愛情可以緣起緣滅,婚姻則受到監督與保護,地位差距懸殊會讓愛情存在,卻不會讓婚姻存在。

三、《紅樓夢》中愛情婚姻悲劇書寫的審美效應生成

當我們閱讀一部書籍的時候,應該了解當時的社會意識形態,深入當時的思想潮流,明白當時的精神文化,體會這部作品,品讀那個時代的歷史。這樣,我們才會感受到這部作品的審美精神,深刻理解這部作品生成的審美效應。

(一)悽美

作者將筆墨傾注於描寫林黛玉進賈府,以寶黛二人初次見面及賈寶玉發痴摔玉之事拉開故事的序幕。自寶黛見面起,林黛玉的眼淚就沒有停歇過。因有賈寶玉為神瑛侍者下凡人間之說,故可以聯想到林黛玉就是神瑛侍者盡心澆灌的絳珠仙草,絳珠仙草下凡人間是為還神瑛侍者雨露之惠,故而有「還淚之說」。絳珠仙草修成女體後,餓食秘情果,渴時飲灌愁水,所以林黛玉的愁是骨子裡就存在的。

作者曹雪芹把林黛玉描繪成一個靈敏聰慧、命途多舛的「悽美」形象。「悽」主要表現在林黛玉的多愁多病的身體、淚盡而亡的人生結局等,「美」則表現在她的傾國傾城的容貌以及超凡脫俗的才華等。兩者相互融合構成了林黛玉「悽美」的形象。

王熙鳳為了迎合賈母、王夫人的心思,採用「掉包」的計策,假意哄騙賈寶玉娶他心心念念的林妹妹為妻,實則強行賈寶玉娶薛寶釵。得知此事的林黛玉怨恨攻心,在極度的悲哀中迷了心智。釵玉的婚事是她多年的心病,一時急怒,生命奄奄一息。林黛玉撒手西去時,正是賈寶玉娶薛寶釵的時辰。一邊是人間四喜之一「洞房花燭」的良辰美景;一邊香魂一縷隨風散,唯有竹梢風動,月影移牆,好不悽涼冷淡!亞里斯多德認為,「悲劇所模仿的行動,不但要完整,而且要能引起恐懼與憐憫之情。」

悲劇的藝術價值正是如此。林黛玉留下的是恐懼(悽涼)和憐憫(美麗)。

(二)婉美

寶黛二人相互鍾情數年,最後二人的愛情果以遺憾告終。而僅僅佔《紅樓夢》篇幅一小部分的嬌杏與賈雨村的婚姻,卻讓我們緩解心中一直揮之不去的悽涼之感。因為嬌杏偶然地看了賈雨村一眼,被賈雨村誤認為這女子中意他,便念念不忘,娶來做妾,又生了個兒子。賈雨村正室亡,嬌杏就被扶正了,「偶然一著錯,便為人上人」。「錯」是指嬌杏偶爾的回頭一撇,作者認為正是因為嬌杏當時沒存有兒女私心寄情於賈雨村,才有一個圓滿的人生結局。「嬌杏,僥倖也。」

嬌杏沒有花費任何心思,偶因一回頭的機緣,就由一個丫頭到被扶為正室,在《紅樓夢》故事中僅此這一例。然而僥倖何來?正是那「無兒女之心」!曹雪芹讓這個毫無心機的丫鬟得到了最不可能發生的好事。所以,在嚴重的封建觀念意識中,少了「門當戶對」的封建觀念的阻礙。愛情的結果會是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美好畫面。有自由相愛的環境,有二人共同保護

婚姻幸福的決心,沒有家族長輩的束縛,也許這樣的愛情模式在當時社會家庭中,婚戀悲劇才不會發生。

《紅樓夢》中的愛情描寫裡,凡痴情相愛的人,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他們的愛情都沒有得到大團圓的結局。愛情沒有與婚姻同時存在,其實是體現了婚姻排斥愛情的存在;另一方面,愛情又會影響婚姻的穩定,甚至是影響整個家族的利益。人們對婚姻有諸多的要求,婚姻要承擔起它神聖的職責,但對於婚姻裡的男女,婚姻給他們的是義務,而不是情愛。在曹雪芹的創作中,愛情的理想境界是婚姻,但愛情卻沒有與婚姻同存在。他賦予了《紅樓夢》愛情與婚姻的悲劇性,尤其是對不同人物但卻近似相同悲慘命運的困惑和悲哀,這是文學也是歷史不可逃脫的宿命。

相關焦點

  • 《紅樓夢》中的妙玉,到底是怎樣的姑娘?
    (ID:hlm364)《紅樓夢》中的妙玉,位列「金陵十二釵"之六,排在史湘雲之後,賈迎春、賈惜春之前。那,妙玉到底是怎樣的姑娘?又何以入列薄命司,成為《紅樓夢》「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主打人物之一?妙玉首次被提到是在第5回,是以側面出場的方式帶出來的。因賈寶玉在秦可卿房間午休時做了一個夢,在夢中,賈寶玉在警幻仙姑的指引下,「遊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在薄命司翻看到妙玉的一幅畫:一塊美玉,掉在泥淖中;還有一偈斷語:「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 從《紅樓春夢》看《紅樓夢》的悲劇意義
    ,這部書的流傳也算是比較廣泛,且流傳了下來,後人可以參考這本書來對比《紅樓夢》,從中發現原著的一些深刻寓意。筆者一直強調,不管是《石頭記》,還是《紅樓夢》,都是著力描寫衰敗的,是將衰敗寫到底的,特別是原著《石頭記》,有些版本最後賈寶玉的下場十分悲慘,而且酗酒顢邗,已經無力回天,這主要是與滿清後戚家族的衰敗聯繫在一起,不管是赫舍裡氏,那拉氏,佟佳氏,或者說索額圖、明珠、佟國維等人,其最後的下場都十分悲慘。
  • 從三個人物的層面分析《紅樓夢》中林黛玉貼身丫頭紫鵑的悲劇意義
    賈母見林黛玉來時只帶了兩個人,一位王嬤嬤,恐不中使,一位只有十歲左右的丫頭叫雪雁,賈母嫌她年齡偏小,便把鸚哥給了黛玉,改名為紫鵑。後來就成了黛玉身邊十幾個女僕當中,地位最高的一個,成為與鴛鴦、平兒等人地位相當的「首席大丫頭」。在《紅樓夢》的描述中,紫鵑的悲劇意義是隨著寶黛二人的愛情悲劇而存在的。
  • 文學中的愛情悲劇:「寶黛」的愛情為何不可挽回?主婚人的「鍋」
    而縱觀中國文學的愛情悲劇當中,無一不是受到這主婚人制度的強制而釀成的。其中,大家最熟悉的,一定是「寶黛」的愛情悲劇。而主婚人制度,實際上也是造成「寶黛」愛情悲劇的主要原因,承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賈寶玉和林黛玉,只能成就一段悽慘的愛情悲劇。我們就在本文以「寶黛」的愛情悲劇為視角,來梳理梳理我國古代主婚人制度的主要特點和作用。
  • 紅樓夢如何來看,它是悲劇還是喜劇,賈寶玉的人生是成功還是失敗
    從我們一接觸紅樓夢這部書開始,我們就知道這是一部描寫林黛玉和賈寶玉愛情悲劇的故事,最起碼學生階段教科書上的文學常識是這麼講的,我們也是這麼一步步走來的。從人之初聽童話故事開始,我們都喜歡大團圓的結局。童話中大都是以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收尾。古典小說中,也都是才子佳人終成眷屬。
  • 《故園風雨後》:堪稱英國版的「紅樓夢」,愛情背後是怎樣的起始
    最美的一段不過Sebastian與Charles在餘溫未散,新月即將升起的暮色中為身邊的每一支酒起名字,喟嘆如斯歡欣的夏日,期待永世恆久。一切美好。舊貴族最終還是沒落了,一同沒落的還有那些隱忍的愛情和隱秘的野心。  時代和命運讓無休止的欲望化為求而不得的淡淡憂傷。從男主第一次來到莊園開始,他就給自己下了詛咒,不能說他的愛情不是出自真心,也不能否認除了愛情他還渴望其他東西。對本喵演的少爺來說,他的詛咒就是渴望真愛。
  • 《紅樓夢》以判詞「心比天高」為切入點,分析晴雯悲劇的內在根源
    導讀:《紅樓夢》中的晴雯可謂是眾多讀者最為耳熟能詳的一個丫環,晴雯的最終悲劇——被王夫人強行攆出怡紅院,最終在破屋中溘然長逝,應稱得上是前八十回中的一大悲劇。我們今日就立足此四字,結合封建等級制度與《紅樓夢》文本中的具體情節描寫,來分析晴雯悲劇的內在根源。
  • 香菱:《紅樓夢》所有悲劇女子的一面鏡子
    香菱是《紅樓夢》中第一個出場的女子,也是命運最為悲慘的女子,曹雪芹在她身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並流露出對她人生際遇的無盡同情。元宵節,本是一個喜慶團圓的日子,卻成了悲劇的開始。《紅樓夢》中多次出現元宵節,並且總是以喜開始,以悲結束,這應該是曹雪芹的有意安排吧!香菱,從她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秦可卿、林黛玉、賈迎春等悲情人物的影子。
  • 看《金鎖記》中的女性悲劇和女性主義 ——與《紅樓夢》從創作背景和結局出發比較異同
    諸多的研究都認為長安是一個襯託性的角色,不僅為七巧後期的心理變態提供了展現平臺,也較為非絕對化地再次展現悲劇輪迴(與結尾結合分析)。但是,在我閱讀的過程中,我認為長安的結局別有一番味道,初讀甚至有些捉摸不透張愛玲的想法,尤其是「這不過只是謠言」更是令我有些無法順接著理解。
  • 《紅樓夢》深度解讀:寶玉和黛玉的愛情,到底可貴在何處?
    撰寫此篇文章之契機,是基於在網上看到有人提出一個問題,筆者摘錄下來:在我看來,寶黛愛情似乎是大觀園中無憂無慮生活的產物,在物質生活不用愁的條件下,他們生活的主要內容似乎就是圍繞小兒女之間的,甚至是些幼稚的事,我看不懂寶黛愛情的清新脫俗之處到底是什麼?
  • 俞平伯:我們應該怎樣讀《紅樓夢》
    文丨俞平伯《紅樓夢》在中國小說中,是一部空前偉大的作品。它高度的藝術性久已被一百多年來的每一個讀者肯定了。但它的偉大不僅僅在於它的結構的龐大嚴整,人物的典型生動,語盲的流利傳神等等藝術方面的成就上,更重要的,是在於它有著決定這些藝術性成功的高度思想性.它是以愛情悲劇為線索來寫出封建大家庭的由盛而衰的經過,從而成為反映封建社會的一面最忠實的鏡子,成為中國古典文學中現實主義的巨著。《紅樓夢》全書雖以賈寶玉、林黛玉愛情為線索,大觀園的風月繁華為背景,但它的真正重點並不在這些地方。
  • 【經典賞析】優秀論文 | 紅樓一夢,萬豔同悲——《紅樓夢》中的喜與悲
    1  引言    雖說《紅樓夢》講述的是賈府的興衰和寶黛薛三人的愛情故事,但我們還是從中看到了一點反抗與鬥爭的影子。在這樣一本成書於清王朝鼎盛時期的小說中,被封建禮法禁錮了千年的中國女性迎來了等待已久的解放和尊重。可以說這是首次從男性的角度表達了對女性的尊重和男女平等的想法。
  • 《天水圍的夜與霧》:愛情中的依附往往會造成婚姻中的悲劇
    1.底層人的悲劇與掙扎電影發生在一個特殊的時代,在那個信息與網絡技術尚不發達的年代,大陸人對香港總是有莫名其妙的嚮往,因為那裡片土片金,富饒而發達,有人說這部電影帶著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但是不管怎樣發展的社會,都是有底層人的存在的。
  • 《天水圍的夜與霧》:愛情中的依附往往會造成婚姻中的悲劇
    >電影發生在一個特殊的時代,在那個信息與網絡技術尚不發達的年代,大陸人對香港總是有莫名其妙的嚮往,因為那裡片土片金,富饒而發達,有人說這部電影帶著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但是不管怎樣發展的社會,都是有底層人的存在的。
  • 邵琳|從柏拉圖的愛情觀看《紅樓夢》中「意淫」含義
    在柏拉圖的思想體系中,對愛情的論述是頗為獨特的。他認為,愛情與肉體無關。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  柏拉圖的愛情觀後來被人稱為「精神戀愛」。柏拉圖認為,人在現實世界裡不過是幻覺,真實世界裡完整的人是男女同體的。
  • 司棋:《紅樓夢》中的女漢子
    《紅樓夢》既是一曲美的讚歌,又是美的悲歌。魯迅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打碎了給人看。」曹雪芹就無情地把美好的東西打碎了,一幕幕的悲劇,如一片片落紅飄零,不忍目睹,撕裂著讀者的心。但一花一世界,每一幕悲劇都不盡相同,其中因愛為情而死的女子有林黛玉尤三姐司棋幾個。
  • 《紅樓夢》妙玉與《巴黎聖母院》克洛德:兩個何其相似的悲劇人物
    《紅樓夢》是一部展現中國古代社會世態百相的史詩性著作,小說刻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其中妙玉是一位別具一格的女子,她在困境中掙扎而不得解脫,並最終導致了其悲情的結局。《巴黎聖母院》是法國偉大的浪漫主義小說家雨果的代表作,作為其主人公的克洛德更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其悲劇命運讓人扼腕嘆息。
  • 在《紅樓夢》中哪個女人無情?
    紅樓夢的主題是用愛的悲劇來反映世界末日的悲傷,四大家族的衰落意味著封建社會的解體,也就是說,愛情是紅樓夢的主線,有愛的海洋、愛情的日月、紅樓夢、女兒的悲哀。無情總是被風雨打得體無完膚,飽受深情和迫害,在這種倫理環境下,無情的溫柔是最殘酷的表達和最憤怒的呼喊,明爭暗鬥是一種共謀,他形成了一種保護利益和權利的官方象徵,在賈府裡面也是一個幫派,組成了幾個深情無情的團夥。
  • 悲劇並不是「悲劇」:藝術明珠古希臘悲劇到底想表達什麼?
    古希臘悲劇,大都取材於神話、英雄傳說和史詩,通過劇中主人公與現實之間不可調和的衝突展示其悲慘的結局。悲劇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堅強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氣概,卻總是在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中遭遇失敗。眾所周知,古希臘悲劇是古希臘藝術王冠上一顆璀璨的珍珠,代表著古希臘戲劇的最高成就。那麼,這顆璀璨的珍珠是如何凝結而來的呢,它有著怎樣的歷史和特點呢?
  • 行思記丨莎士比亞悲劇中的愛情
    莎士比亞的戲劇中向來不乏浪漫悽婉的愛情。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年輕人慕名前往義大利,在據說是羅密歐和朱麗葉故事發生的地方灑下熱淚。悲喜劇中的愛情故事尚且如此催人淚下,悲劇中的愛情將又是怎樣一番曲折動人?《奧瑟羅》《哈姆雷特》《安東尼與克麗奧佩特拉》三部悲劇中都對愛情進行了細緻獨到的描繪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