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並不是「悲劇」:藝術明珠古希臘悲劇到底想表達什麼?

2021-01-07 貓叔談史

古希臘悲劇,大都取材於神話、英雄傳說和史詩,通過劇中主人公與現實之間不可調和的衝突展示其悲慘的結局。悲劇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堅強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氣概,卻總是在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中遭遇失敗。

眾所周知,古希臘悲劇是古希臘藝術王冠上一顆璀璨的珍珠,代表著古希臘戲劇的最高成就。那麼,這顆璀璨的珍珠是如何凝結而來的呢,它有著怎樣的歷史和特點呢?今天,趙趙就帶大家一起走進古希臘悲劇的世界。

古希臘悲劇舞臺

古希臘悲劇的起源

古希臘悲劇是由酒神節祭禱儀式中的酒神(狄奧尼索斯)頌歌演變而來。在悲劇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盡磨難,甚至失敗喪命,但其合理的意願、動機、理想、激情預示著勝利、成功的到來。悲劇撼人心魄的力量來自悲劇主人公人格的深化。

為什麼會有酒神節呢?在這一點上,我們中西古老的文化還是有相同之處的。在古代,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不足,科技非常落後,生產力水平低下,人類對這個世界仍在探索初期,對於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只能神化成為信仰,於是神與命運意識就誕生了,酒神節也是因此而來,主要是為了向神祈福而舉行宗教祭祀儀慶來取悅酒神。

關於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傳說:他有過兩次誕生,再生的時候,給人們帶來了種植術和釀酒術,他到過的地方萬物充滿生機與活力,所以人們把他視為歡樂之神,為他修建古希臘神廟,還把酒神再生精神升華為生命力意志的民族精神。

酒神狄俄尼索斯的雕像

信仰是需要崇拜的,而神是需要祭奠的。古希臘的人們,每年都會舉辦狂歡式的歌舞儀式來讚頌酒神,對他們來說,每年葡萄架生出嫩芽的春季是萬物之靈、周而復始的象徵,也是象徵酒神從生到死、死而復生的季節,他們會舉辦"狄蘇朗勃斯式"歌舞表演,表演主要編制是一個合唱歌隊,歌隊隊長負責講述酒神的故事,歌隊則負責唱酒神頌歌。

參加表演的人通常穿著山羊皮,頭戴山羊角,是一個半人半羊的形象,載歌載舞,使用阿夫洛斯管吹響伴奏,通過歌隊狂歡暢飲等形狀來摹仿酒神的降生、經難、死亡、重生等情節。後來這種情節被用到其他大神身上,悲劇的形式和文化也就逐漸發展、興盛起來了。

為古希臘悲劇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三巨頭"

古希臘悲劇能夠發展成為古希臘戲劇的最高成就代表,其中離不開許許多多的悲劇創作者。其中,談起古希臘悲劇不得不提的,是這三位對古希臘悲劇的進一步發展做出重大突破三大悲劇作家。

1、埃斯庫羅斯

埃斯庫羅斯是古希臘悲劇詩人,與索福克勒斯和歐裡庇得斯一起被稱為是古希臘最偉大的悲劇作家,有"悲劇之父"、"有強烈傾向的詩人"的美譽。他在悲劇史上的地位與價值是舉足輕重的,他對於悲劇有許多首創性的貢獻,奠定了悲劇的發展範式。

埃斯庫羅斯

埃斯庫羅斯的悲劇作品內容,大都取材於希臘神話,所描繪的悲劇情景都是驚世駭俗、非同凡響的,意在通過動人心魄的情節及巨神孤傲堅毅的性格等來映射真理。其代表作《普羅米修斯》,反映孤傲的巨神普羅米修斯對人類文明進步和正義等真理的執著追求,充滿英雄般不屈不撓的偉大意志力及大無畏精神。

《俄瑞斯忒亞》中充斥著情慾、兇殺、復仇主題,最後展開了眾神對於俄瑞斯忒亞為父復仇而殺害母親的道德與情感的討論,最終揭示了父權制的勝利,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原則寬恕了俄瑞斯忒亞的殺母行為。

受到埃斯庫羅斯的影響,知名的義大利作曲家羅西尼的歌劇《塞米拉米德》也是採用了相同的主題和相似的故事情節。

說到埃斯庫羅斯對悲劇藝術最突出的革新,那應該是在悲劇編制上,他增加了一位悲劇演員。通過新增的演員與歌隊隊員進行問答式表演,開創了戲劇對話形式的先河。在古希臘悲劇發展史上,這是十分具有突破性的一步,具有完善悲劇結構的偉大意義。埃斯庫羅斯常用的悲劇陣容就是一名悲劇詩人,兩名演員,一個十幾人組成有伴奏合唱歌舞隊。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埃斯庫羅斯創立的"三聯劇"悲劇體制,至今依然是創作者非常喜歡的創作手法,也就是"三部曲"。他極其喜愛擅長使用三聯劇創作,他的著名悲劇代表作《普羅米修斯》、《俄狄浦斯》都是三聯劇創作,現存的古希臘唯一三聯劇就是他的《俄瑞斯忒亞》。

此外,埃斯庫羅斯的另一創新在於他運用音樂來刻畫人物心理,即通過音樂來加強戲劇性,豐富了詩歌與音樂的節奏。比如傳統史詩的格律多是六音步,而《俄瑞斯忒斯》則以五音步為主,用以表現俄瑞斯忒斯弒母后的惴惴不安的心情,更是擅長運用合唱來營造悲劇性氛圍。到現在,音樂依然是人物心理刻畫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索福克勒斯

作為"三巨頭"之一的索福克勒斯,三大悲劇詩人中數他的造詣最高,被贊為"戲劇藝術的荷馬"、"命運悲劇的大師"。他約公元前496年出生於雅典西北郊的克羅諾斯,他的著作就是雅典全盛時期社會的縮影,都是取材於希臘神話,有強烈的理想主義傾向,著力於描寫劇中人"應有的"理想化樣子。

索福克勒斯

他善於刻畫人物,被贊為"刻畫人物的巨匠"。不同於埃斯庫羅斯刻畫巨神孤傲的性格,他創作的諸神富有人情味,血肉豐滿,性格各異。在作品《安提戈涅》中,他把安提戈浬的這一人物形象塑造得極具複雜性,極具不向權貴勢力屈服的女英雄氣質,且劇中的人物關係複雜多樣,這個創作手法在悲劇史上是極具啟示意義的。

索福克勒斯在埃斯庫羅斯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名演員,使劇情更豐富多變,也為複雜的戲劇性衝突以及鮮明的人物性格奠基。在這些的基礎上,把悲劇的"命運感"發揮到了極致,古希臘最典型的命運悲劇,莫過於他的《俄狄浦斯王》,劇中的俄狄浦斯本來是要逃離命運詛咒,反而正中了命運的圈套,他的命運有著強烈的悲劇色彩,得知自己弒父娶母有悖天理之後選擇了用自我流放,自毀雙眼在痛苦和深深的罪惡感中度過自己的餘生。

索福克勒斯也打開了一個全新的悲劇構思,他筆下的人物具有高貴的氣質,崇高的品格,他們有著強烈的明辨是非,嫉惡如仇的道德感,即使在無心之失的情況下,仍然高度理想化地進行著"好人受懲"。

與埃斯庫羅斯的三聯劇相反,索福克勒斯更喜歡用獨立成篇的單本劇創作手法,並且善於運用"閉鎖式"結構,通過用情節的突轉和發現手法進行扣人心弦的悲劇創作。此外,他還創新性地使用了畫景,以用來可觀地表現劇情發展,推動情節的外在觀賞性與渲染力,也就是現在的背景/環境。

3、歐裡庇得斯

"三巨頭"的最後一位——歐裡庇得斯,他和索福克勒斯相差不過十歲,但他的著作卻與索福克勒斯的截然不同,索福克勒斯擅長理想主義風格,而他擅長寫實主義,表現人物本來的面目。

歐裡庇德斯

據說,歐裡庇德斯一生寫的悲劇有90餘部,不過只有19部流傳於世,他的代表作品有《特洛伊婦女》和《美狄亞》等。其中《特洛伊婦女》描寫的是,特洛伊城戰敗後男子被殺害,婦女淪為奴隸的慘狀。曾經輝煌無比的大英雄伊赫克託爾時代不復存在,他的幼子被敵人從城牆上擲下而死,場景很悲壯,把戰爭的殘酷以及勝者王侯敗者寇的現實描繪得淋漓盡致。

再加上,他把戰爭帶來的苦難以女性群體為主要對象展示出來,顯得更悽慘,引起了人們的憐憫和恐懼,從而引出一種對戰爭對生命的哲學思考。在展現悲劇的所特有的莊嚴和秀美之時,也達到教化意義。

此外,歐裡庇得斯還非常擅長描寫女性心靈,喜歡在自己劇中扮演主角或者女性角色,是創演俱佳的悲劇詩人。他的另外一部作品《美狄亞》,取材於神話中伊阿宋的英雄傳說,以愛情悲劇為主題,通過對美狄亞的心理鬥爭的描寫,推動著故事情節發展。

劇中美狄亞是大英雄伊阿宋的妻子,在伊阿宋尋找金羊毛,成為揚名天下的英雄之路中起著至關重要的輔助作用。而在伊阿宋功成名就之後,慢慢地卻對美狄亞感情日益消逝,而又娶了一個年輕的公主。對此美狄亞因愛生恨,便研究巫術來臝得許多偉大國王的愛情,導致許多王國都被她的魔力摧毀。美狄亞正是這樣一個熱情堅強、敢愛敢恨、以惡制惡、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其家庭問題存在的悲劇深意直到今天都值得大家品味。

古希臘悲劇的特徵

任何出色的事物都有其非常閃亮的特徵,古希臘悲劇也一樣。首先講一講它的內在特徵。

具有嚴格的"分場"。和現在的電視劇也一樣,古希臘悲劇也是有嚴格的場次的,由於是在舞臺上表演,當然就沒有電視劇那麼多場次了。

古希臘悲劇的演出過程中,劇場舞臺上沒有幕,場次的切換是由歌隊的歌舞表演來實現,公元前5世紀的悲劇在"開場白"到"退場"中間,沒有嚴格的場次規定,一般為四場左右。而後約公元前4世紀"開場白"和"退場"之間減少了一場,成為三場,故而整個悲劇也相應發展為"五場劇",開創了悲劇"五場劇"的先河,也為歌劇的結構提供構思,如後世為歌劇奠基的蒙特威爾第的五幕歌劇《優麗狄茜》和切斯蒂的五幕歌劇《金蘋果》,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對這種結構的借鑑或延續。

蒙特威爾第

注重音樂性與戲劇性的結合。前面講到了埃斯庫羅斯創新地使用了"兩個演員"、"問答式"的戲劇對話類型,來豐富劇情的表現力,這些革新的創作手法,是埃斯庫羅斯對悲劇藝術的主要貢獻,也成為戲劇發展史上的一大進步。

後來,埃斯庫羅斯的三聯劇演出,是需要使用"三名演員",並且悲劇的音樂性上,格律的使用極大豐富,不僅有最適合說話的短長格"問答式"格律,也有和舞蹈密切相關的四音步長短格,也有六音步英雄格,以及刻畫人物緊張心理的五音步格律,音樂已成為人物心理刻畫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歌隊合唱也成為劇情渲染的手段,即音樂已經非常成功地融入到戲劇性衝突裡,成為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故事主題上,多為英雄主題、命運主題、情慾主題、兇殺主題、愛情主題等。在故事長度上,演出控制在12小時或24小時或更長點的時間,且使用格律歌調、演員、劇場、歌舞隊等表演元素,能在極短的篇幅內直接給受眾以留下生動鮮明的印象、極強的快感、振聾發聵的淨化人心的效果。

悲劇的體制有三聯劇、單本劇等,開始運用戲景及道具、化妝服裝、角色表演、情節故事、念白歌舞等各種要素,這些形制的日益完善在戲劇表現手法上前進了一大步,為後世歌劇所借鑑吸收。

悲劇舞臺表達

再一起來看看他的內在特徵。

悲劇具有摹仿性。摹仿是人的天賦,任何藝術形式的起源都離不開摹仿。神話、史詩、戲劇等體裁的創作、狄蘇朗勃斯的歌隊表演以及豎琴音樂演奏,這一切總得來說都是摹仿。神話摹仿神的故事以及英雄傳說;悲劇摹仿高貴的人物的行動;畫家摹仿色彩與形態;音樂家摹仿節奏和腔調……而戲劇則是摹仿行動中的人,這些行動中的人可有三種類型,一是高於我們,二是低於我們,三是與我們等同。

悲劇的本質在於命運感。悲劇要表達的並非悲觀主義,而是一種震懾人心的悲壯感。通過古希臘的史詩、悲劇中的主人公我們可知,悲劇傾向於表現比今天髙貴顯赫,更具英雄氣概的人。這是因為悲劇所摹仿的行動的特點是"嚴肅性",相應地,行動中的主人公則需具有"崇高性"。他們常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原本衣食無憂前程似錦,卻常因命運不公而招致不幸,人物的地位越高,命運轉折就越大,從而表現出的悲壯感也就越強烈,產生激烈的矛盾衝突,使我們喜歡看的。

比如我們國家的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它也是一個偉大的悲劇作品。作者曹雪芹以一種暗喻的手法一步步鋪墊了徹底的悲劇結尾,從命運主題、愛情主題、性格角度、也從文化社會家庭等多角度全方位地書寫了整個貴族家庭的悲劇。

其中悲劇人物賈寶玉正是契合了亞里斯多德的理想悲劇人物的特性要求,賈寶玉是養尊處優的賈府繼承人,有著貴族氣質和高尚人格。被賈府最高權力的賈母處處維護,又和社會其他顯赫的家族又著堅不可摧的關係網。本該有著圓滿的愛情和順達的仕途,但卻在當時的複雜黑暗的社會文化觀念下,導致了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

所以這些人物的設定更易使觀眾產生一種強烈的代入感,拉近我們和"崇高人物"的距離感,讓我們誤認為自己是劇中人,激發我們的憐憫和恐懼之情,產生強烈的悲劇美感。同時悲劇人物高貴顯赫但以悲劇告終的情節設定,使受眾堅信至高無上的權力也難逃命運的安排,表明了悲劇能馴服權力,提升人們內心渴求的平等性。從某種程度上看,這也是中西文化契合而美妙的地方

賈寶玉劇照

總結

古希臘悲劇無疑是藝術歷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利用個人的創新思想和手法,完善了悲劇的外在形制與內在精神,使古希臘悲劇空前繁榮。後世的佛羅倫斯社團正是基於對他們所開創的偉大戲劇時代的"復興",導致了歌劇這一新的藝術體裁的誕生。

戲劇發展到盡頭,依然能看到當年的元素和思想。經典的藝術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經久不衰,古希臘悲劇就是經典,說是人類史上的魁寶也不為過。

相關焦點

  • 【外國文學】古希臘戲劇/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
    ✪ 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❶  埃斯庫羅斯(古希臘悲劇之父):創作70部悲劇,只留下7部。古希臘悲劇之父,是希臘悲劇形成時期的代表作家,生活在雅典民主制開始形成的時期。❷  索福克勒斯(悲劇藝術中的荷馬): 索福克勒斯是雅典民主制盛極而衰時期的悲劇詩人,他把古希臘悲劇藝術的發展推向高峰,被譽為「悲劇藝術中的荷馬」。《俄底浦斯王》和《安提戈涅》是其最傑出的作品。
  • 【精神食糧】古希臘悲劇(一)---探索來源與古希臘宗教
    悲劇人物對對一切只是體驗,只是給與審美觀照,確不下判斷,悲劇所表現的是處於驚奇和迷惑狀態中積極進取的充沛精神。 內容摘要:本文從古希臘悲劇的起源談起,通過簡要分析三大悲劇作家的作品,從宏觀的角度闡述希臘悲劇和古希臘宗教之間的密切關係,進而反映從雅典奴隸主民主制的建立到全盛時代再到沒落和崩潰時期,古希臘人宗教觀以及命運觀的根本性轉變。
  • 古希臘悲劇中的太陽神阿波羅
    正義的勉勵,更大大地削弱了悲劇的力量。我國儒家傳統思想形成的等級與正統觀念,被提倡的正統的倫理道德觀念,往往要絕對地戰勝與此相左的其他觀念。我國戲劇家所持的命運概念,實際上只是詩的正義,而不是西方劇作家如莎士比亞悲劇中所變現的悲劇的正義,我國缺乏真正的、作為戲劇最高形式的悲劇。——錢鍾書兩千五百多年前,古希臘的公民便有一種觀念:人是自由的,並非奴隸。
  • 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分別是誰?
    1、埃斯庫羅斯(古希臘悲劇之父):創作70部悲劇,只留下7部①《波斯人》:現存希臘悲劇中唯一取材於現實生活的一部作品
  • 古希臘四大悲劇之美狄亞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同為古希臘四大悲劇之一的《美狄亞》。但是在講述美狄亞的故事前,我們需要先將時間往回撥,簡單地說一下美狄亞的丈夫詹森與他那支古希臘版的復仇者聯盟阿爾戈號的故事。詹森 (Jason) 的父親是塞薩利王國 (Thessaly) 的王子,也是塞薩利王國的繼承人。可是他的王位被自己的兄弟,詹森的叔叔珀利阿斯 (Perlias)所篡奪。
  • 《奧瑞斯提亞》:古希臘悲劇的奠基之作 | 薦書
    [英]西蒙·戈德希爾 著 顏荻 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8-02ISBN: 9787108060471 定價:42.00元埃斯庫羅斯的三連劇《奧瑞斯提亞》是古希臘悲劇的奠基之作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古希臘悲劇、古希臘後期文學、古希臘文學接受史等,在古典學界享有崇高聲譽,其著作已被譯為十餘種語言出版。2009年當選為美國人文藝術與科學學會院士;2010年被任命為劍橋大學人文社科研究院John Harvard名譽教授;2016年當選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現任劍橋大學人文社科研究院主席。
  • 兩千多年前人們都追什麼劇?古希臘三大悲劇大師了解一下-9月23日-聊個今天
    他與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合稱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作品被稱為愛情創奇悲劇。他的悲劇懷疑神,鼓吹平等,呼籲女性地位,在當時不僅不符合觀眾的口味,也不被當局容忍。本期扮演中,丁主播出演歐裡庇得斯演繹三位大師的不同風格。今天的節目時長大概22分鐘,適合上學路上或臨睡前家長和小朋友一起收聽。
  • 《黨同伐異》:默片時代的巔峰之作與古希臘悲劇的內在聯繫
    可以說整部電影是由一部大團圓結局的故事,串聯起了歷史上的三場「經典悲劇」。 提到「悲劇」,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被後世奉為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或大師)的,主要有三個人,分別是: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裡庇得斯。
  • 周末閱讀——《悲劇的誕生》
    從總體線索上看,《悲劇的誕生》不同於一些文明和藝術史的「衰落敘事」,雖然尼採論述了悲劇如何從古希臘的酒神秘儀和音樂精神中產生,以及如何在歐裡庇得斯的戲劇和蘇格拉底的哲學中衰落,並且在蘇格拉底開啟的樂觀主義和崇尚科學與知識的亞歷山大文化中苟延殘喘了一千多年,但全書的最後幾章卻提出悲劇在現代德國再生的希望,並且把希望寄託於以巴赫-貝多芬-華格納為代表的德國音樂精神。
  • 《活著》悲劇藝術分析
    一、前言《活著》是作者餘華所寫的經典悲劇小說,發表於1993年,並在2003年獲得榮譽。書中主要描寫了人物福貴,一生的苦難波折都沒有把他打倒,沒有向悲劇的命運低頭,而是利用自己的堅強和隱忍,最終一個人堅強的活著。
  • 不知如何欣賞希臘悲劇想離場?專家教你這三招!
    有一個好消息,今年下半年,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將聯合來自希臘的藝術家,推出一部古希臘經典悲劇——索福克勒斯的《厄勒克特
  • 柳時鎮與姜暮煙應該不會在一起|在韓國偶像劇裡看到的古希臘悲劇精神
    這齣韓國偶像劇裡,是蘊含著古希臘悲劇精神的。基於此,哪怕現在該劇在中韓兩國同步播出不過到第8集,我也認為軍人柳時鎮與醫生薑暮煙,在結局時,應該不會在一起。  在被關禁閉的時候,他也是這麼向姜暮煙表達的,雖然後來依然俏皮的追加一句,希望炸掉門與她見一面。但是,智慧女性面對終身選擇往往更加理性一點點。當夜晚兩人在廚房巧遇,姜暮煙勸柳時鎮喝一點紅酒的時候,作為軍人不能近酒的柳時鎮說了一句:「想喝也不是沒有辦法。」於是,主動出擊輕吻了她。當他第二次嘗試時,她的理智回來了,只是略微側過臉來,在寂靜中把紅酒瓶往外一推的聲音劃破夜空。
  • 《美狄亞》|古希臘悲劇中,女性對丈夫復仇的終極形態
    (一)古希臘悲劇形態變化:神性向人性的轉移歐裡庇德斯想在《美狄亞》中表現這樣一種觀念:他不再對眾神抱著那種簡單又毫無保留的信仰。眾神不再像過去那樣,總是為世界上發生的事情承擔責任。在歐裡庇德斯的悲劇世界裡,秩序早就不在了,人類總是受害者,但是從來不吸取教訓。
  • 虛與實結合的悲劇藝術美
    宗白華在《美學漫步》中以《梓人為筍虡》為例對此觀念進行闡釋:一位工匠在製作筍虡時不是簡單的做一個架子,而是把整個器具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藝術設計,也就是在鼓下面安放著虎豹等猛獸,當敲擊鼓時,人們在聽到鼓聲的同時看見虎豹的形態,兩者視聽相結合形成一個新的藝術形象,就好像真的虎豹在發出吼叫。這樣一方面既能使虎豹更有活力、生氣,另一方面也能使鼓聲更加生動形象化。
  • 金毛獅王謝遜,其實來自於古希臘悲劇!
    他更像古希臘神話中的那些悲劇主角,被環境和命運所折磨。成昆只是表面上的反派而已,謝遜真正的敵人是命運本身。就跟那些西方神話英雄人物一樣,本身絕對不是一個高大全的完美正面形象,會犯錯,也有缺點。但是又同時具有一種反抗的悲壯,一種原始的粗獷美感。他們很強大,但是卻被更強大的力量所愚弄,因而無限地抗爭著。
  • 《暗黑》:燒腦神劇的外衣下,是古希臘悲劇的核
    隨便搜,就能搜到非常詳盡準確的版本,告訴你在以33年為一個固定節點的穿越中,誰遇見了誰,發現了什麼,又發生了什麼。這是一個需要全神貫注參與的智力遊戲,該劇極為精緻的一點在於雖由不同演員扮演不同年齡段的同一人物,但仍能讓觀眾一眼看出面部輪廓和神態的相似。為劇組營造影像真實付出的巨大努力致敬。但越是努力地像拼圖一樣拼湊全景,觀眾和劇中人物一樣就越容易陷入絕望。
  • 【名著選讀】尼採:《悲劇的誕生》
    該書以「致華格納」為序言,下分25節,從論述希臘悲劇的誕生人手,展開對藝術和美學的看法。書中的思想深受叔本華和華格納的影響,但克服了悲觀主義,認為藝術不是對人生的解脫,而是對人生的徵服。希臘悲劇是由於日神阿波羅精神與酒神狄奧尼索斯精神的對抗與調和而產生的,並以酒神精神為主導。
  • 電影史「十大悲劇」電影推薦
    這對於創作者「納斯卡尼」本身就是一種悲劇。我想此曲用在這篇主題推薦前再合適不過了。當然,歌劇本身的悲劇藝術是無與倫比的!在我看來,悲劇電影別於悲觀電影。它不是一種情緒,而是一種講故事的方向,其通向的結局是一種類似於「哥特」的悲劇美。自然,悲觀也不是悲劇的目的,否則古希臘悲劇興盛的時期就等同於「歐洲中世紀」了!
  • 希臘悲劇
    現代演繹的《美狄亞》——帕索裡尼執導的電影 壞人的結局悲慘,好人的結局不幸。這是 ——湯姆·斯託帕德第一個已知的對悲劇進行批評分析並給悲劇下定義的人來自古希臘,這個人不是一個創作作品的劇作家,而是一名對悲劇在觀眾身上之效果進行觀察的哲學家觀眾。亞里斯多德環顧著上演戲劇的圓形劇場,他想知道是什麼讓人感動?人們為什麼會感動?所有悲劇必須具備的基本元素是什麼?
  • 悲劇——身而為人
    「悲劇這種戲劇形式和術語都起源於希臘,這種文學體裁幾乎世界其他各大民族都沒有,無論中國人、印度人,或者希伯來人,都沒有產生過一部嚴格意義的悲劇。」中國所謂的傳統悲劇和悲劇的標準也有區別。王國維先生在《宋元戲曲史》裡大力發掘了中國的傳統悲劇,認為像《竇娥冤》一類的戲劇可以屹立在世界悲劇之林而毫不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