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希臘戲劇起源於:酒神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掌管葡萄栽種、葡萄酒釀造的神)。
❶ 希臘悲劇起源於:祭祀活動中的「酒神頌歌」。
❷ 希臘喜劇起源於:祭祀活動後的「狂歡遊行」。
❸ 希臘悲劇的特點:一般採用「三聯劇」形式。《詩學》中指出:希臘悲劇不著於悲,而重在嚴肅事件。它通過主人公的意外不幸遭遇引起憐憫與恐懼的情感,導致道德的淨化。
✪ 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
❶ 埃斯庫羅斯(古希臘悲劇之父):創作70部悲劇,只留下7部。
古希臘悲劇之父,是希臘悲劇形成時期的代表作家,生活在雅典民主制開始形成的時期。相傳他創作了70部悲劇,僅留存7部,代表作為《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和《俄瑞斯忒亞》。
他對希臘悲劇藝術做出了重大貢獻,把演員從一個增加到兩個,使得戲劇衝突的雙方都擁有了代言人,加強了對話部分,削弱了歌隊的作用;首創了三部曲的形式;在演出技巧上也進行了不少改革,創造了舞臺背景,運用華麗的服裝,使面具初步定型化;著重從獨白、對話上刻畫人物,描寫巨人式的英雄形象。
其悲劇風格莊嚴崇高,抒情氣氛濃厚,但情節比較簡單,人物性格缺乏發展。(人物形象單純而高大,理想化,人物性格靜止,缺少發展;結構簡單,情節不曲折,歌隊的作用。語言莊嚴誇張,堆砌。)
❷ 索福克勒斯(悲劇藝術中的荷馬):
索福克勒斯是雅典民主制盛極而衰時期的悲劇詩人,他把古希臘悲劇藝術的發展推向高峰,被譽為「悲劇藝術中的荷馬」。《俄底浦斯王》和《安提戈涅》是其最傑出的作品。
在悲劇藝術發展中,他增加了第三個演員,讓歌隊參與劇情,使悲劇衝突的表現得到更加深廣的背景;其悲劇結構完美緊湊,技巧嫻熟;著重從行動上刻畫人物,描寫理想化的人物。(人物塑造:衝突、對比。結構複雜,布局巧妙。)
❸ 歐裡庇得斯(舞臺上的哲學家):寫了92部劇本,保留了18部。
歐裡庇得斯與索福克勒斯生活在同一時代,但思想更具民主性,因熱心研究哲學,故有"舞臺上的哲學家」稱號。
《美狄亞》和《特洛伊婦女》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歐裡庇得斯著重從心理活動上刻畫人物,不太關注戲劇結構;關注女性命運問題,其作品多以塑造女性主人公為主,流露出濃厚的女權意識;現實針對性強烈,神話中的英雄在其筆下變成了有道德缺陷的小人,而女性則成為了被同情或讚揚的對象,其創作標誌著英雄悲劇的結束。(寫實手法;心理刻畫)
✪ 阿里斯託芬(喜劇之父):完整劇本11部。他反對內戰,主張和平。(恩格斯稱他是「有強烈傾向的詩人」。)
反戰喜劇中最著名的是:《阿卡奈人》
《雲》:嘲諷詭辯學派。
《鳥》:表達了烏託邦思想,是流傳至今唯一以神話幻想為題材的喜劇作品。阿里斯託芬的喜劇手法誇張、妙趣橫生,在嘻笑怒罵中表達了嚴肅的主題。
✪ 米南德:古希臘新喜劇詩人
✪ 希臘悲劇中的命運觀念和人本思想。
1.人的意志與命運的衝突是古希臘悲劇中的一個常見的主題。
2.按照古希臘人的觀念,命運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這種命運觀產生的社會背景是人類處於生產力水平低下的時期。
3.隨著社會的發展,命運觀也在發生變化。三位悲劇詩人在命運觀上的差異就表明了這一點。埃斯庫羅斯認為命運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索福克勒斯認為命運不是具體的神物,而是一種超乎人類之外的抽象觀念,雖不可抗拒,但其正義性,合理性卻是可以懷疑的;敢於抗爭命運的英雄是值得同情和歌頌的,雖然最後只能是一場悲劇。歐裡庇得斯認為人的命運取決於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