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系列】可以吃的穿越千年的古希臘羅馬劇場

2021-02-26 戲劇廚房

首先,感謝幫我想出「戲劇廚房」這個名字的中央戲劇學院博士生導師和預防醫學博士後,還有給我靈感做出糖霜餅乾版戲劇海報、衍生品的夥伴們,當然還有一直支持我的爸媽~

因為有大家的鼓勵和支持,我才有動力將糖霜餅乾從二維發展到三維;從不到手掌大小的餅乾,擴大到烤箱能容下的最大面積;從單純模仿到融入文化的自我創作。

自從有了「戲劇廚房」這個名字,我就一直想創作一些與戲劇有關的糖霜餅乾作品,有想過致敬經典,創作經典劇目的人物和道具,但這些得有場景承載才完整,於是就想到先做個劇場吧~既然要做,就從起源和經典的做起——古希臘、古羅馬劇場。

正如我第一篇公眾號裡提到的,糖霜餅乾有寓教於樂功能,為了製作出一個儘量原汁原味的作品,第一件事就是查資料,然後是製作模型,再根據模型進行3D建模列印模具,最後才是烘焙、繪製與組裝。經過這麼一個過程,不但享受了閱讀、烘焙、塗色、搭建的樂趣,更重要的是對於一個或多個文化知識的掌握與理解,而且不容易隨時光流逝而遺忘。

這次,我做的劇場融合了古希臘劇場和古羅馬劇場的特點,根據底盤的大小對最終成品的各種元素進行調整。正如書上說的,作品的創作目的並不是複製已經存在的東西,而是把這些東西巧妙的設計在一起,形成一定的意義。

未來我希望可以和鄉村小朋友一起搭建更多的經典建築,通過這種方式,讓他們深刻認識遠方的世界,開闊眼界,心中種下一顆長大以後走出大山、家鄉看世界的夢想的種子。(只是喜歡上烘焙也行~)

作為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戲劇借鑑吸收了種種其他藝術元素,在幾千年裡演化出各種各樣的形式,如今依舊繁盛不衰,豐富著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史以來戲劇一直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一種藝術形式。從木偶戲到啞劇到街頭表演再到現代劇場,這種複雜的藝術借用了各種其他藝術形式,如舞蹈、文學、音樂、繪畫、雕塑和建築等,並將人類活動和人類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納入其創作。

今日所稱的戲劇起源可上溯至史前。戲劇建立在看似普世性的人類活動之上,關於哪些活動構成戲劇真正基礎的探討沒完沒了,迄今徒勞無果。最佳的答案可能是,人類的這些活動在不同的社區和文化中以無數不同的方式結合、發展起來,從而在現代世界中產生出豐富多彩的戲劇和與戲劇相關的形式。[1]

戲劇的兩項要素是講述故事和模仿,在世界範圍的文化中,它們與其他因素一起成為宗教慣例和儀式——正式的、重複的慶典——的重要部分。

在某些社會、儀式和宗教慶典中,模仿和講故事已經合成轉化為戲劇活動。在西方文化裡,第一個實現這種轉化的是古希臘。[2]

2019年夏天,我為融合教育公益戲劇營做的糖霜版戲劇面具。

古希臘文明在世界歷史上佔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並對全世界各民族產生了巨大影響。古希臘燦爛的文化孕育出了眾多的偉人,留下了豐富的遺產,戲劇藝術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有關劇場的可靠資料,以及世界上最早最偉大的劇作均來自古希臘。

古希臘戲劇在公元前6世紀已經形成,誕生後存在千年,其中公元前5世紀是古希臘戲劇的黃金時代,稱希臘古典時期,光悲劇劇作就有1000多部,可以想像當年戲劇演出的盛況,現存希臘悲劇全是這一時期的作品。此時的戲劇都在祭祀酒神狄奧尼索斯(Dionysus)的節慶上演出,出現了三大悲劇家埃斯庫羅斯(Atschylus)、索福克勒斯(Sophocles),歐裡庇德斯(Euripides),喜劇家阿里斯託芬(Aristophaues),以及後來的喜劇家米南德(Menander),還有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他的《詩學》是一本有關古希臘戲劇的最珍貴的歷史文獻。[3]

圖:古希臘三大悲劇家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裡庇德斯

 古希臘人對酒神情有獨鍾,酒神節成了規模最大的全民性宗教活動,人們載歌載舞,在湛藍的天空下,在明媚的陽光裡盡情歡樂,頌揚酒神,戲劇表演是其中的一部分。

戲劇演出由演員和歌隊組成,希臘戲劇中講話的演員不超過3名,歌隊達50名,因此歌隊的地位十分重要,沒有歌隊就構不成古希臘戲劇。

古希臘悲劇把民間歌舞、史詩、抒情詩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獨特的演出體系。演出開始是介紹劇情的「開場」;接著是歌隊的「進場歌」;然後以劇中人物對話為主的三場戲(最多有七場)與三支「合唱歌」交織進行,展開矛盾形成演出主體,中間插入「抒情歌」或「哀歌」,調節氣氛;最後矛盾解決,全劇以「退場」結束,劇中人物和歌隊相繼離場,整個演出類似於音樂歌舞劇。這種規模巨大的露天演出形成了獨特的古希臘劇場。[3]

在西方文化史上,通常把希臘看作是創造者和革新者,羅馬則是模仿者和傳播者,這種說法雖然並不十分確切,但在戲劇上確實如此。

古羅馬建立於公元前753年,原來是個微不足道的小城,到公元前3世紀才強大起來,開始對外擴張,公元前146年滅掉希臘。

在徵戰中,當古羅馬的擴張勢力接觸到古希臘時,它幾乎沒有時間發展自身的文化傳統,已經出現的當地戲劇形式尚處於初級萌芽狀態,無法與較古老、更高級的古希臘文化相抗衡,古羅馬人幾乎全盤照搬了古希臘戲劇。他們繼承了希臘劇場和劇本,譯成拉丁文進行演出。古羅馬人自己的劇作都以古希臘戲劇為藍本,按古希臘戲劇形式來搬演古羅馬的故事,但今天只剩下三位古羅馬劇作家的作品:普勞圖斯(Titus Maccius Plautus)的21個喜劇,泰倫斯(Publius Terentius After)的6個喜劇,塞內迦(Seneca)的9個悲劇。

古羅馬喜劇基本根據古希臘喜劇寫作,劇作家在改撰過程中作了一些改革:1.放棄歌隊,分場分景的間隔也隨之取消;2.原本與歌隊聯袂的音樂現分散而遍布全劇,一些段落是說白,另一些有樂器伴奏,甚至還插入幾首歌曲。普勞圖斯的劇本中有三分之二的臺詞有樂器伴奏,平均每場有三首歌;泰倫斯的劇本中雖沒有歌段,但也有二分之一由音樂伴奏,古羅馬戲劇類似於一臺音樂劇。[3]

古羅馬戲劇演出的體制、劇目和態度較之古希臘發生了實質性變化,此前戲劇是團體的、業餘的、當地的、慶祝的;此後開始迅速成為世俗的、專業的,給觀眾提供了一種質量完全不同的劇作,演出方式也發生變化;從表象式敘述性演出轉為更接近於舞臺寫實主義,注重以看為主的視覺欣賞,劇場建築亦作了種種改革。

西方的時空制度在藝術遺產中有鮮明的體現,以戲劇為例,它屬於特殊的空間表演藝術,劇場則是實現這一藝術的空間形式和制度。古希臘的戲劇與劇場是一個共同體表現的特定的、有明確界限的空間體制。集中表現為信仰空間、政治空間和世俗空間的關係整體。三個層次既各自獨立,又彼此關聯。

從雅典衛城的空間形制的遺址考察,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原始的劇場與神聖的信仰和酒神祭祀連在一起。事實上,原始戲劇和劇場就是神祭儀式的演化。我們在雅典衛城遺址中看到三個不同意義和隱喻的空間制度:

神聖空間——政治空間——世俗空間

神聖空間為著名的帕特農神殿,它坐落在雅典衛城最高處,也是整個雅典城的制高點。政治空間表現為城邦民主共和的雛形,它的空間範圍是神殿外、臺階下的一個公共空地,後演變為議事場所。世俗空間則地處山地的底層,酒神圓形劇場遺址便在那裡。學者們根據大量歷史材料和劇場實景,描繪出戲劇和戲劇的空間體制。[4] 

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劇場都是可以容納大量觀眾的露天市政建築。希臘每一座城市,無論大小,都有一座通常是依山而建的大型劇場,這些劇場的遺蹟在希臘全境及其殖民地仍然可見。[1]依稀可辨出當年戲劇演出的輝煌。

尼採用詩句這樣概括:「希臘劇場的構造使人想起一個寂靜的山谷,舞臺建築有如一片燦爛的雲景,聚集在山上的酒神頂禮者從高處俯視它,宛如絢麗的框架,酒神的形象就在其中向他們顯現。」

從公元前7世紀起,酒神的祭祀儀式便流行於地中海周圍的許多城鄉,劇場原始形態與酒神祭禮分不開。在舉行祭獻和附帶的神秘儀式之際,參祭者往往在靠著祭壇的附近山坡上環立,排成圓劇場的原始形態。這就是希臘劇場的起源。圓劇場一直保留傳襲至今。從空間上看,希臘劇場的歷史始終是圓劇場,倚山坡而築,露天,沒有屋頂,沒有臺幕,是一片自由寬闊的場所,作半圓形(所以有「圓劇場」之稱)。其空間原則是不為屏障的設備所局限,以便容納大量的民眾。[4]

目前發掘出來最早的古希臘永久性劇場是位於阿提卡的索裡戈(Thorikos)劇場,約建於公元前525年,曾經過兩次擴建。

最初是在山腳下填平一塊矩形場地作表演區,山坡上配置長條木板凳成觀眾席,形成最原始的觀演兩區域。[3]

到公元前5世紀,觀眾席由石凳取代,坐席兩翼向前環抱,擴大了觀眾區。[3]

任何戲劇形式的起源都會影響到劇場的形狀,劇場的建立又反作用於劇作家,制約著劇本的創作,這在古希臘戲劇中十分明顯。古希臘劇場主要由圓場、圓看臺、景屋三部分組成,後來又出現了舞臺。

圓場:即表演場所。古希臘戲劇最顯著的特點是歌隊,所以劇場建築的中心組成部分是歌隊唱歌和跳舞的地方。由演員和歌隊共同使用。

圓看臺:扇形或半圓形觀眾席。古希臘戲劇演出是一種全民性的觀賞活動,行動方便者都會參加,人數常在萬人以上,因此要求劇場能容納大量觀眾。

景屋:雅典最早的圓場建在狄奧尼索斯廟宇前,廟牆也許是最早的舞臺裝置,門口可供演員出入和換裝。[3]

圖:典型的古希臘劇場平面圖,劇場由圓場(Orchestra),景屋(Skene)、圓看臺(Theatron)等部分組成[5]

古羅馬人是偉大的工程師,眾多的大道、紀念碑、建築群便是明證,他們對戲劇的最有意義的貢獻也在這個領域。[3]

羅馬劇場在諸多方面承襲希臘劇場。這些劇場中最早且最大的一座,也是作為後建劇場模型的,便是大約在普勞圖斯和泰倫斯的時代一百年後,建於公元前55年的龐培劇場。儘管以希臘劇場為樣本,羅馬劇場卻具有獨特的特徵。羅馬劇場是獨立的建築,而未築進自然的山坡:希臘式的合唱隊席縮成一個半圓形,希臘風格的演員房也建得更大、更精緻,其突出的側翼與觀眾席相連從而構成一個渾然一體的單體建築結構。這些意義及空間巨大的建築遍布羅馬每一座大大小小的城市,今天仍然是地中海周邊以及北至英格蘭的羅馬考古遺址中最鮮明的特色建築物。[1]

圖:古羅馬劇場完全是平地而起,而不是像古希臘劇場那樣依山而建。[5]

標準古羅馬劇場的基本樣式延續了古希臘劇場的制式,包括三部分:景屋、圓場、圓看臺。幾乎所有對羅馬建築的重要影響都來自希臘,在劇場基本結構的設計上同樣如此。但古羅馬劇場在不少地方與古希臘劇場存在以下差異:

1. 古羅馬劇場及其圓場是純粹的半圓形,而古希臘劇場中的圓場為圓形。

2. 古羅馬劇場完全是建立在自己的地基上,而不是像古希臘劇場那樣建在山坡上。

3. 景屋建築更加精美完善,舞臺的上下場門代表不同的房屋或宮殿。

4. 圓場頂部加蓋了部分天頂。

5. 圓看臺更注重建築細節。

6. 舞臺裝置的進化與完善。

 古希臘與古羅馬劇場平面比較圖。古羅馬劇場及其圓場是純粹的半圓,而古希臘劇場中的圓場為圓形,圓看臺區別也較為明顯。[5]

 因為製作的空間大小限制,我的劇場的圓場沒能做成古希臘劇場的圓形的,而是古羅馬劇場的半圓形;圓看臺選擇了古希臘劇場的形式;景屋介於二者之間。

在想到製作一個劇場的時候,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酒神劇場,因為這裡是西方戲劇的奠基地。

但經過查資料發現酒神劇場不太容易製作,倒是它不遠處的阿提卡斯劇場保存比較好,而且是古羅馬時代在雅典建造的劇場,也符合我的融合想法。於是以阿提卡斯劇場為參照進行創作。 

位於衛城西南角的希律王阿提卡斯大劇院。這座建築是由公元二世紀著名的藝術資助者、榮譽市民以及詭辯家給予這座城市的,今天仍然用於重要的舞臺演出。希律王阿提卡斯是安東尼烏斯·庇烏斯的執行官,並為雅典人講授修辭學。[6]

據說在這裡演奏是需要聯合國教科文和雅典市政府聯合批准的。出生於希臘的鋼琴王子雅尼,90年代就曾在這裡舉辦過音樂會。我第一次認識並喜歡上雅尼的音樂也是因為這次音樂會,順便說一句,我的微信名中的nikinana就是取自雅尼的一首曲目《nikinana》。

 雖然從小就喜歡搭房子,但我完全沒有建築基礎,還要如此憑空開始製造這是第一次(原材料也得自己製作),樂高還給大家先準備好一堆積木塊呢。於是就想到用樂高先搭個模型,方便我確定劇場各個元素的大小和形狀。畢竟沒有建築知識,圓看臺的每一塊的角度都是拿量角器一點一點試出來的...

圖:參考阿提卡斯劇場圖片繪製我的劇場景屋和檢查圓看臺每塊是否已達到合適尺寸和角度。

繪製好各個元素的尺寸和形狀,就開始下一個環節——3D建模列印了(土中帶有一絲的現代技術含量)。

模具列印好了就可以開始烘焙了。接著就是糖霜繪製了。

圖:樂高版劇場架子、樣式圖、繪製工具、餅乾模具、畫好的餅乾集體照。

 本來有想過把製作的每個環節都拍成照片,就好像製作說明書一樣,但過程太狼狽,還是算了,把比較「雲淡風輕」的環節照了下來。

圖:圓看臺的搭建過程。景屋部分搭建時太狼狽混亂,所以沒有拍照~

 經過將近兩周的製作與搭建,古希臘羅馬融合版劇場就搭好了,同時在景屋裡藏了4個小射燈,來增加氣氛。

 下圖為希臘普化時期的典型劇場[3]。但因為製作的空間大小限制,我的劇場的圓場沒能做成古希臘劇場的圓形的,而是古羅馬劇場的半圓形;圓看臺選擇了古希臘劇場的形式;景屋介於二者之間。演員房在突出的側翼與觀眾席相連從而構成一個渾然一體的單體建築結構,並且還保留了歌隊入場口。

 古希臘劇場都是依山而建的,這種形式在我的糖霜版劇場裡不好呈現,即使呈現了也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所以劇場外圍,我參考了古羅馬劇場完全是建立在自己的地基上的這種形式。

圖:古羅馬的第一座永久性劇場——龐貝劇場的復原模型[5]

 琢磨劇場外圍要如何呈現的時候,爸爸的一句希臘的柱子,給了我靈感。

古希臘和古羅馬人對柱子情有獨鍾。建築中柱子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既然我最初想要做的是戲劇發源地古希臘的酒神劇場,那麼融合的時候所參考的元素就選擇了酒神劇場不遠處,位於雅典衛城最高點、代表了全希臘建築藝術的最高水平的帕特農神廟。 

圖:雅典衛城最高點、代表了全希臘建築藝術的最高水平的帕特農神廟。

 圖:《維特魯威》柱式總覽。從左至右:多立克柱式(兩個)、愛尼奧柱式、科林斯柱式、阿蒂卡柱式以及託斯卡納柱式。[7]

我的劇場外圍除了有古希臘羅馬建築常用的建築材料「石磚」,還有帕特農神廟柱子同款的多立克式「柱子」。

 最後,穿上自己最隆重的一身衣服,和我自己做的這個能吃的穿越千年的古希臘羅馬劇場合個影。希望以後可以和鄉村的小朋友一起做出更多令人驚喜的作品。

參考書目:

[1] 馬文·卡爾森:牛津通識讀本:戲劇(中文版),趙曉寰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9年版

[2] 埃德溫·威爾森,阿爾文·戈德法:戲劇的故事,孫菲譯,北京:後浪出版社,2018年版

[3] 鄭國良:西方舞臺設計史——從古希臘到十九世紀,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版

[4] 彭兆榮:中國藝術遺產論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5] 於海勃:西方舞臺美術基礎,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8年版

[6] MARCO CATTANEO,JASMINA TRIFONI:100遺失的城市,新北:閣林文創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版

[7] 伯恩德·艾佛森:建築理論:從文藝復興至今,唐韻等譯,北京:北京出版集團公司,2018年版

糖霜餅乾製作:竹子

餅乾拍照:竹子

文字、圖片撰寫、編輯:竹子

相關焦點

  • 古羅馬戲劇與劇場
    公元前1世紀,這裡是可以容納近萬人的雄偉劇場,保存到現在的有寬達百米的外臺、背景裝飾壁、舞臺遺蹟等。現在還有表演團體將劇場用作舉辦民族服飾節慶、大型展會、歌舞表演等。羅馬競技場標準古羅馬劇場的基本樣式延續了古希臘劇場的制式,包括三部分:景屋、圓場、圓看臺。幾乎所有對羅馬建築的重要影響都來自希臘,在劇場基本結構的設計上同樣如此。
  • 劇場溯源 |古希臘、古羅馬劇場
    通過對這些最早的典型劇場形式的了解,可以增加對劇場的全方位理解,對當前劇場建設也會有所啟發。古希臘· 埃匹多拉斯劇場(The Theatre of Epidaurus) 古希臘劇場,埃匹多拉斯劇場,公元前350年-340年建造,是一座保存得最完好的古希臘劇場。
  • 【戲劇·藝術】古希臘四大酒神節及三個戲劇比賽
    在遊行期間,將要舉行戲劇比賽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劇場同時進行宰殺小豬以淨化劇場的祭祀活動。做完了淨化祭祀,就可以正式開始祭祀酒神的戲劇演出了。根據相關記載,公元前534年,泰斯比斯(Thespis)作為戲劇家和演員奪得了首屆戲劇比賽的大獎,一頭山羊——這是通常作為酒神狄俄尼索斯的象徵物,這也可能是「悲劇」一詞的起源,意為「山羊之歌」( "goat-song")。
  • 什麼是古希臘戲劇?有哪些著名戲劇家?
    古希臘戲劇起源古希臘戲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戲劇,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5世紀達到鼎盛時期。雅典最早的戲劇傳統起源於祭奠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宗教活動。《酒神祭》,1523-1524,提香 作古希臘劇場古希臘的劇場一般都是露天的,包括三個部分
  • 羅馬人的快樂你想像不到,破解羅馬劇場傳說之謎!
    要說到羅馬鬥獸場啊,我們最熟悉的就當屬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的古羅馬競技場了,他的名字叫Amphitheatrum Flavium中文呢就是弗拉維圓形劇場。那麼我為大家稍加科普一下它的來歷,想要了解詳細的歷史資料的小耳朵呢可以去找度娘哈。
  • 小兒,大戲 | 與11歲的古希臘女孩米爾蒂斯穿越兩千年
    其後,經過馬諾⾥斯·帕帕格⾥⼽拉基斯教授團隊的努力,復原出了這位古希臘少女當初的相貌,她也成為了聯合國為抵抗貧窮和戰爭而發聲的大使。在完成了中文版之後,教授授權我在中國可以使用,於是我決定把這個片子用在了教育戲劇課上。之前我也一直在思考,在經歷了這場深刻改變了並正在改變人類社會的新冠疫情,我該怎樣帶孩子們看看疫情對世界對自己的影響,對他們將要生活的未來會有怎樣的改變。
  • 戲劇or劇場?
    代指劇場的theater在經過兩千多年演變之後,已經不光指那些倚山面海的露天劇場,還包括文藝復興以來出現的各種室內劇院以及形形色色的大小劇場,當然也包括世界各地五花八門的演出場所。而隨著各國民間演出的興起,它又指由演職員組成的各種劇團。
  • 尼祿為何大失羅馬民心?羅馬人很黃很暴力的品味是關鍵
    普通的羅馬民眾喜歡羅馬喜劇,羅馬喜劇裡不光有滑稽戲和脫口秀,更有很多群眾「喜聞樂見」的黃色段子。羅馬也有滿足貴族子弟口味的嚴肅悲劇(比如布魯圖斯的故事就是熱門內容),但他們並不為挑剔的尼祿喜愛。因為希臘戲劇的詞彙更加優美,還蘊含哲理,在藝術性上遠超羅馬戲劇。古希臘的詩歌和音樂成就也同樣遠遠超過羅馬。
  • 蜷川幸雄X莎士比亞系列戲劇影像作品展映!
    為豐富中日戲劇文化交流,滿足國內廣大舞臺劇、日本文化愛好者的多元需求,X-LIVE作為蜷川幸雄X莎士比亞系列戲劇影像的中國大陸獨家版權運營機構,與日本HORIPRO堀製作株式會社達成戰略合作,以全新的觀影娛樂方式將蜷川幸雄X莎士比亞系列戲劇影像作品引入中國,呈現給廣大熱愛戲劇和日本文化的觀眾!
  • 希臘羅馬神話的歷史
    它們記載的是希臘聯軍對抗特洛伊人的故事,在這場長達10年的戰爭中,希臘諸神經常介入其中,所以也可以說它是一場人與神的戰役。《奧德賽》一書中有很多冒險情節,被視為是古代希臘人在愛琴海一帶遊歷探險事跡的浪漫寫照。另一個記載希臘神話的重要詩人是赫西歐德,他出生的年代略晚於荷馬,約在公元前7世紀中葉到公元前8世紀中葉。
  • 英國國家劇院現場與戲劇劇場的危機
    考慮到費春放教授「過去32年裡有20年時間旅 居美國」,也確如其文中所說,先鋒戲劇在美國已經退潮,因此在整體偏於保守和商業化的戲劇環境中,她對主流劇場和傳統戲劇形態的偏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個人偏好不能取代學理 判斷,在討論英國國家劇院現場時,媒介形式顯然比戲劇內容更應引起注意。
  • 吃在歐羅巴,根在古希臘:一位古希臘廚子的驕傲!
    我的日常工作是為科德魯斯先生及夫人準備一日三餐,雖然古希臘當地多數人還習慣於只吃一日午、晚兩餐,但因為執政官公務繁忙,起得很早,因而我也要給他準備好簡單但營養充足的早餐,執政官特別喜歡吃我製作的煎海蝦,拇指粗的蝦從背部切開一半,露出黃澄澄的蝦肉,每次他都要吃兩隻這樣的蝦,配上奶酪,再喝一杯白葡萄酒,然後就心滿意足地上班去了。
  • 是時候了解一下古希臘戲劇了
    之前看鈴木忠治導演挺喜歡做古希臘戲劇的,前年帶來的是《酒神·俄狄浦斯》,去年帶來的是《厄勒克特拉》,都在古北水鎮長城劇場。長城劇場我覺得可能是北京,或者大陸中最像古羅馬劇場的劇場了,座位記得是2800個座位,晚上可以看著長城和星星看戲,希望今年可以全部坐滿整個劇場呢。
  • 德爾菲系列之:戲劇德爾菲
    而且,歌隊中還增加了另一個演員,可以與歌隊隊長進行問答和對話。於是,最早的戲劇雛形便出現了。而這種曾被稱做「羊人劇」的演出形式,就是戲劇最早的祖先。當時,政府資助舉辦戲劇比賽,公民觀看戲劇演出作為公民義務被提倡,甚至可以領到「看戲津貼」。由此可見,希臘之所以能被譽為戲劇的發祥地和戲劇之鄉,也是有它的歷史必然性的。
  • 【外國文學】古希臘戲劇/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
    ✪  古希臘戲劇起源於:酒神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掌管葡萄栽種、葡萄酒釀造的神)。 ❶ 希臘悲劇起源於:祭祀活動中的「酒神頌歌」。❷ 希臘喜劇起源於:祭祀活動後的「狂歡遊行」。❸ 希臘悲劇的特點:一般採用「三聯劇」形式。
  • 後戲劇劇場專題 | 「劇場」辨析
    在翻譯漢斯-蒂斯·雷曼的《後戲劇劇場》一書時,因作者強調了「theater」這個詞在古希臘語中作為「觀看的場所」(theatron)的本義,意涵與漢字「場」非常一致,所以中譯者取「劇」和「場」兩個漢字的含義,把「theater」譯為了「劇場」[1]。「劇場」的概念有別於「戲劇」。
  • 趙博士藝術課堂第三季之二:羅馬的奇蹟
    古羅馬鬥獸場起源於希臘的劇場。羅馬在徵服了希臘以後,也大量地吸取了希臘文化。一般來說,古希臘的劇場中,半圓形的舞臺在最下方,其後面是牆體。觀眾席是扇形的階梯從下往上,這樣觀眾圍坐成半圓形來看演出,有點像學校裡的階梯教室。
  • 啟皓雲村戲劇大講堂「演員、觀眾與劇場」
    自從啟皓有了社區之後,啟皓戲劇社便已應運而生,正如戲劇誕生之初便是始於民眾之間一樣,社區,就是戲劇最為天然的土壤,它以最低的門檻悅納所有帶著對世界和人性的好奇、願意打開心扉的人們,它更可以抵達神聖殿堂級的深厚和博大,而帶引進入這個門檻的人們,踏上非凡的旅程!讓戲劇照亮生活,正是啟皓戲劇社的由來和方向。
  • 戲劇圈五位重磅男神為《酒神·狄俄尼索斯》轉身
    《酒神狄俄尼索斯》是根據古希臘戲劇家歐裡庇得斯的古希臘悲劇《巴克斯的信女》中的酒神巴克斯的別稱為主題編寫的。這部戲1978年在日本首演,當時劇名為《巴克斯的信女》;1991年,該劇在前蘇聯莫斯科的塔甘卡劇院、兩灣戰爭爆發後的紐約林肯中心演出;1994年,在歐洲第一個室內劇場——義大利維琴察的奧林匹克劇場演出;1995年作為第一屆戲劇奧林匹克開幕式劇目,在坐落於雅典衛城的山丘上、可容納5000人觀眾的阿迪庫斯露天劇場演出。
  • 回顧 | #112 法國戲劇與古希臘傳統(講座)
    > 2019年6月6日晚,跨媒體學院在廣美大學城校區J201舉辦第112場學術活動,邀請吳雅凌教授給師生們帶來一場題為《法國戲劇與古希臘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