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狄亞》|古希臘悲劇中,女性對丈夫復仇的終極形態

2020-12-22 墨萱正評

文|墨萱薦書

序言古希臘悲劇經常強調命運的不可抗拒,俄狄甫斯王和普羅米修斯都是命運下的囚徒。但是,歐裡庇德斯的《美狄亞》則是個異類,命運在這個故事裡不再是那隻看不見的操控之手,人的情感左右著事情的發展趨勢。一個被拋棄的女人,向丈夫復仇成了整個戲劇的核心,這本來應該是個再狗血不過的故事,但是,在歐裡庇德斯的筆下,出現了女性復仇的終極模式——殺子,這讓美狄亞成為了「殺子母親」的象徵。作為女性,這樣痛苦的復仇形式對觀眾來說是極具衝擊力的。今天,我們就來解讀這部殘忍到令人心痛的女性復仇的故事。

美狄亞與伊阿宋

一、因愛生恨,在愛情的盡頭墮入仇恨的深淵

愛情總會讓人失去理智,它能衝昏一個理性的頭腦。當愛情的大潮退去之後,女人才能深刻地體會到,來自男性的冷漠是多麼可怕,甜言蜜語與沉默寡言的懸殊差距,會讓女人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更何況,還有婚外出軌這個雷埋著。於是,你看到大部分熱戀的終局,其實是「因愛生恨」。

(一)《美狄亞》的戲劇情感基調是同謀,美狄亞說「我們是一夥兒的。」

戲劇一開場,美狄亞的僕人首先出場,她告訴我們,美狄亞是個好女人。這奠定了一個基調,讓觀眾從僕人的角度去理解美狄亞,我們跟美狄亞是一夥的。接著,僕人講了美狄亞的悲慘遭遇。

熟悉古希臘神話的朋友應該聽過取金羊毛的故事。希臘英雄伊阿宋為了奪取金羊毛歷盡艱難,來到遙遠的東方科爾喀斯。美狄亞是這裡的公主,她愛上了伊阿宋。為了愛情,她背叛了祖國和親人,幫助伊阿宋取走了自己祖國的國寶金羊毛。為了讓愛人全身而退,她甚至殺死了自己的弟弟。她也只好跟隨著愛人,離開故鄉。他們一路逃亡,最後逃到希臘的科任託斯城,在這裡結婚生子,過了幾年太平日子。然而,伊阿宋念念不忘王位和權勢。他決定離婚再娶,迎娶科任託斯的公主。

復仇女神:美狄亞

歐裡庇德斯讓僕人來講述這段故事,除了交代背景之外,更是希望從美狄亞的角度重新講一遍這個故事。畢竟,在之前的神話傳說中,故事的主角可是伊阿宋。換個角度來講,觀眾就可以像僕人一樣,理解她、同情她。

你心裡可能會想,像美狄亞這樣一個為愛付出一切的女人,怎麼能接受被拋棄的結局呢?她要怎麼辦呢?她為了伊阿宋,已經背叛了祖國和家人,如果被拋棄的話,她根本沒有地方可去啊。僕人說,美狄亞傷心極了。她躺在地上,茶不思飯不想。你腦海中會浮現出一個傷心欲絕的棄婦,你會同情她。哪怕是像她這樣,太陽神的孫女、具有法力、看起來強大的女人,也經不住這麼大的打擊。

美狄亞雕像

這時候,另一位僕人帶著兩個孩子走上臺,他帶來了壞消息。國王,也就是美狄亞情敵的父親,要把美狄亞和孩子們驅逐出境。這是要把他們逼入絕境啊。僕人想瞞著美狄亞,他擔心美狄亞沒辦法控制自己的仇恨。

(二)西方文學史上第一次說出當女人的痛苦:絕望的美狄亞聲淚俱下的內心獨白

美狄亞的聲音傳了出來。她在哭喊,她在咆哮。一會兒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一會兒想要毀滅伊阿宋和他的新娘,一會兒要讓孩子跟丈夫一起去死。女主人公美狄亞正式上場,一上來就是一大段獨白。這段獨白非常有名,這大概是西方文學史上第一次,一個女人能有機會大聲說出當女人的痛苦。

美狄亞哀嘆:在一切有理智、有靈性的生物中,我們女人算是最不幸的。請注意,美狄亞說的是「我們女人」如何如何。放在劇中,我們當然可以說她是要引起別人的同情;但是,這樣的表達會不會給你一種感覺,美狄亞已經意識到,她的不幸,不只是她一個人的不幸,而是女人作為一個群體、一個類別的不幸。是的,美狄亞控訴的,正是當時雅典城邦中女性的生存狀況。

美狄亞現代妝容

而在之後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女性的處境似乎也沒有根本的變化。婚姻對女人如此不公:女人要付出陪嫁,只為了找一個男人做自己的主人。如果到了年齡不結婚,就是一件大不幸的事。如果和一個壞男人結了婚,很難離婚;即使成功離了婚,名譽也會受損。如果幸運地結婚了呢?婚後的女人只能呆在家中,而男人卻可以隨意外出。美狄亞還強調了生育的痛苦,這種痛苦遠遠超過男人的想像。她說,我寧願提著盾牌打三次仗,也不願生一次孩子。

(三)引起現代女性共鳴的哀嘆

她的一些控訴,連今天的女孩子都會或多或少有些共鳴。不要忘了,美狄亞還是一個外邦人,她背叛了祖國和家人,跟隨丈夫來到這裡。她說,這是你們的城邦、你們的家鄉,你們有豐富的生活,有朋友來往,我卻孤孤單單流落到此。所以,美狄亞的痛苦,既是一個女人的痛苦,也是一個希臘社會中邊緣人的痛苦。總之,一個結了婚、生了孩子,卻又被丈夫拋棄的、外國的棄婦,是不幸的女人中最為不幸的人。

伊阿宋迎娶美狄亞

在這段獨白中,美狄亞用了一種給女性代言的口吻。這讓她的情感,也有了很強的代入感。我們跟著她一起,重新經歷了一遍在開場戲中已經經歷過的情感起伏。不過,這次的情感是哀大於怒。你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無所適從,是無能為力。哀莫大於心死,美狄亞深切的悲哀,也進入了你的內心世界。

二、毀天滅地,美狄亞的終極復仇手段

絕望會令一個人無所畏懼,它能讓處在人生暴風雨中的生命展現最原始的罪惡。女人是單純的,愛情能讓她美麗善良,失去愛情也能使其成為毒過蛇蠍的復仇者,一切的始作俑者並不是女人,而是這個生而待女性不平等的世界。

(一)客觀世界對美狄亞的逼迫

國王要驅逐美狄亞母子。美狄亞深切的悲哀突然被點燃了,再次變成了憤怒。這次的憤怒,比之前的更加強烈。對觀眾來說,這種情感變化自然而然,但是國王感受不到這一切。他關心的是不要讓這個危險的女人傷害到自己和自己的女兒。因為他已經聽說,美狄亞要對伊阿宋、公主和自己做可怕的事情。這時候,你會覺得國王特別冷酷無情。美狄亞不斷在放低姿態求情,而她越是放低姿態,國王就越害怕這是她的詭計,觀眾就越會同情美狄亞,憎惡國王。

伊阿宋背叛美狄亞

接下來,是希臘「陳世美」對美狄亞的逼迫,我們看到的是夫妻吵鬧的一場戲,歐裡庇德斯刻意營造了一種,他們倆吵得驢唇不對馬嘴的感覺。美狄亞談的是被出賣的盟誓、人的善惡;而伊阿宋談的,卻是名利、富貴。伊阿宋責備美狄亞愚蠢,活該被驅逐。

他還為自己辯解,說自己沒有惡意,仍然關心美狄亞。不難想像,美狄亞被伊阿宋的無恥激怒了,她必須要指出伊阿宋的罪惡。她歷數自己多次救了伊阿宋的性命、幫他脫險,為了他背棄了祖國和家人,卻被他拋棄,落得孤苦伶仃、無處安身。

任何旁觀這場吵架的人,都會在情感和道德上站在美狄亞這邊。然而,伊阿宋居然不為所動,還大言不慚地說,美狄亞做的一切都要歸功於愛神。而且,他覺得美狄亞離開她的故鄉來到希臘,還得到了許多好處呢。美狄亞不是從野蠻之地來到了有公道和律條的文明世界希臘,還贏得了聰明的名聲麼。伊阿宋還狡辯,他和公主結婚並不是背叛,而是為了家庭和孩子著想,讓生活變得更好。

聽到這兒,你肯定早就已經聽不下去了。旁觀的歌隊長都忍不住說:伊阿宋「欺騙」了他的妻子。美狄亞怒不可遏,一口拒絕了伊阿宋假惺惺的接濟,二人不歡而散。從觀眾的角度來看,伊阿宋本來只是個負心漢;聽了他說的話之後,他成了個不知廉恥的負心漢。你對美狄亞的同情和理解,也就更深了。

(二)一日之內的史上最違背人倫的復仇

國王給美狄亞下了最後的通牒,讓她一天之內帶著兩個孩子離開這裡。一天的時間能夠復仇嗎?對別人來說也許不夠,對美狄亞來說,綽綽有餘,因為她要傷害的人就在她的身邊。美狄亞計劃用她最擅長也是最穩妥的辦法:用毒藥來復仇。

美狄亞現代妝容

美狄亞開始復仇了。這段以復仇為主旋律的情節,也同樣在三次重複中升級。歐裡庇德斯先帶我們經歷了美狄亞腦海中的復仇計劃。美狄亞告訴歌隊:她準備讓僕人把伊阿宋請來,裝作很滿意他的計劃,請求把兩個兒子留下來。然後,她要讓兩個兒子把沾著毒藥的袍子和金冠送給公主。公主碰了衣飾之後,公主跟接觸她的人都會中毒身亡。然後,美狄亞說自己要殺死兩個兒子,以此來懲罰他們的父親。想到這裡,她痛哭起來。不過,她已經下定決心,她只能這個方式來報復伊阿宋。

美狄亞付出了行動。這是一段急促的旋律,戲劇的動作驟然加快。美狄亞按照計劃請來了伊阿宋,假裝回心轉意。但是,她看到兩個兒子,想到他們不久於人世,忍不住哭了。她拿出準備好的袍子和金冠,讓兩個孩子送給公主。伊阿宋一點沒有起疑心。知道真相的歌隊開始為孩子們的命運悲嘆,也悲嘆他們的母親即將迎來的痛苦。

(三)美狄亞「殺子」時內心的痛苦獨白

美狄亞再次為孩子悲嘆哭泣,尤其當她看著兩個孩子明亮的眼睛和笑容,更是不忍下手了。這裡出現了一段很長的獨白,也是全劇最好的一段的內心戲。美狄亞剖白了一位母親,在殺死自己的孩子之前的那種複雜心理。她反反覆覆、猶豫不決,痛苦地悲嘆著:明明是懲罰伊阿宋,自己卻感到雙倍的痛苦。她的內心陷入掙扎。但一轉念,她想到現實的殘酷,又開始責備自己的軟弱。她絕不能放過自己的仇人。她還給出了一個更讓你同情和理解的理由:就算讓兩個孩子留下來,他們也是活不成的。國王的族人一定會殘忍殺害他們,倒不如自己親手殺掉。冤冤相報,沒有終結。美狄亞知道自己已經走上了這條路,無法回頭了。

美狄亞殺子

其實復仇的場面和殺子的場面,都沒有正面呈現。歐裡庇德斯不是為了表現復仇,表現殘酷,而是為了表現美狄亞的情感。美狄亞的痛苦、掙扎一次次升級,觀眾的情感也跟著美狄亞一起左右搖擺。這種極致的痛苦,就在左右搖擺中,在最後孩子的呼救聲中釋放了。這是激情和憤怒迸發的制高點,是致命的風暴,是非理性的勝利。

伊阿宋來找美狄亞,但他不是來幫助美狄亞的,而是來救兩個兒子的性命。但是,伊阿宋看到的畫面,是兩個兒子已經被他們的母親殺死。伊阿宋跟美狄亞互相咒罵,指責對方才是害死兒子的罪魁禍首。最後,美狄亞乘著龍車,帶著兒子的屍體從空中飛走了。

三、邊緣人心態:美狄亞復仇心理分析

歐裡庇德斯幾乎用了所有的篇幅,表現美狄亞的情感,表現她的掙扎和抉擇。所有情節的進展,所有一切的發生,都來自美狄亞內在的轉變。美狄亞在巨大的打擊襲來時,從悲哀無力的外邦棄婦,到憤怒被點燃的復仇母親,她最終被復仇的情感控制。

(一)古希臘悲劇形態變化:神性向人性的轉移

歐裡庇德斯想在《美狄亞》中表現這樣一種觀念:他不再對眾神抱著那種簡單又毫無保留的信仰。眾神不再像過去那樣,總是為世界上發生的事情承擔責任。在歐裡庇德斯的悲劇世界裡,秩序早就不在了,人類總是受害者,但是從來不吸取教訓。神性在哪裡呢?歐裡庇德斯看到的只有人性。他讓自己的人物沉浸在日常生活中,讓人性的弱點折磨他們,讓他們屈服於激情,向私利讓步。這聽起來是不是跟今天的文學、藝術作品的主題非常接近呢?是的。但是不要忘了,歐裡庇德斯是兩千年前第一個這樣展現人、展現人的處境的作家。

歐裡庇德斯像

對於現代觀眾來說,歐裡庇德斯改編的結局、他傳達的情緒以及他所使用的技巧都不算新鮮,這是因為後來的人都從他那裡吸收了營養。但在古希臘觀眾看來,歐裡庇德斯的戲是很顛覆的。他們並不認可歐裡庇德斯。想想也不奇怪,他讓觀眾崇拜的英雄走下了神壇,平凡的日常和無理的情感折磨著他們。崇高徹底顛覆了,人所經歷的痛苦和悲劇,就變得沒有意義,英雄主義蕩然無存。所以有人說,他的悲劇作品標誌著「英雄悲劇」的終結。

(二)美狄亞是個徹底的「邊緣人」,她在的復仇全部籠罩在邊緣化身份的陰影下

伊阿宋跟美狄亞的衝突,既是婚姻和愛情的衝突,也是邊緣化人群與社會主流的衝突。美狄亞既是外邦人又是女性,在每種意義上都是希臘社會的邊緣人。而歐裡庇德斯同情弱者的處理方式,讓每一個觀眾都能對美狄亞的處境產生同情、理解和共鳴。

我們稍微解釋一下美狄亞的處境。在古希臘人眼中,美狄亞是從東方世界來的野蠻人。而且在希臘,女性是社會邊緣人。女人是不能作為訴訟人上法庭的,一切都要由男人代辦。所以秋菊可以打官司,美狄亞不能自己打官司。儘管希臘當時是一夫一妻制,但是男性是可以擁有情婦的,也可以再次結婚。而女人如果離婚,名聲就會受損。所以美狄亞在面對丈夫的背叛時,她沒辦法申冤,沒辦法尋求公道,她只能報復。

古希臘遺址

要想進一步理解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了這種邊緣人心態,你得回到古希臘的社會中去。古希臘人一般認為,父親才是生育者,給了下一代生命和靈魂,孩子跟父親有更緊密的親緣和社會聯繫。美狄亞殺死國王和公主後,兩個孩子當然不是只有死路一條。伊阿宋想要救兩個兒子的性命,說明他是有辦法讓孩子逃脫追殺的。美狄亞當然也可以把他們帶走,但是,美狄亞如果把兒子帶走,其實只是遠離伊阿宋,她永遠沒有辦法把孩子從父親那裡徹底奪走。

兒子跟父親強大的精神聯繫永遠存在。如果聯想一下神話傳說中那些兒子尋找父親的故事,你應該能感受到在古希臘,父親跟孩子之間的聯繫是那麼強大。美狄亞如果想讓伊阿宋徹底失去兒子,就只能把他們殺死,清除他們身上父親的標記。

最終她殺死兒子,是斬斷父子血脈繼承,這是對一個男人最大的懲罰。所以,這個行為也象徵著她是以女性的力量在對抗男權社會。

墨萱說:

以往,我們看到的古希臘悲劇,裡面講的都是命運、英雄主義這些主題,讓我們覺得很遙遠。讀《美狄亞》,更能引起現代社會中的一些思考,也能引起現代人的共鳴。最典型的就是歐美的女性主義者。當代女性主義者特別關注這部劇,她們認為,歐裡庇德斯讓母親殺子這個改編,把批判的矛頭直指男性社會對女性的不公。

當然,我們應當看到,這種瘋狂的復仇行為畢竟是悲劇,是一種罪惡。當代女性要做到的是,在愛情中看清激情之後的情感,更要增強自己在社會中的求生能力,這樣,即使不幸遇到伊阿宋這樣的渣男,也能處之泰然,大方的帶著孩子奔向更美好的新生活。

參考文獻:

[1]《美狄亞》的復仇形態分析[J]. 朱陶. 達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6(03)[2]古希臘跨文化戲劇研究——以《美狄亞》為例[J]. 劉雲飛. 寫作(上旬刊). 2014(09)[3]古希臘婦女心靈的悲劇——《美狄亞》[J]. 郭雲瑩. 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7(04)[4]歐裡庇得斯的《美狄亞》[J]. 張亞璞. 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4)

相關焦點

  • 古希臘悲劇《美狄亞》:男權枷鎖下的女性群相,自由即罪愆
    前言:關於古希臘中的悲劇人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情,歐裡庇得斯作品《美狄亞》中的女主角美狄亞則是古希臘悲劇塑造的代表人物,很多人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這一角色,得出了截然不同的評價。這一樣一個神秘的女性用叛逆同命運抗爭,在希臘女性地位低下的環境下,用瘋狂的行徑展現了一個不一樣的女性,她更像是女性叛逆面的結合體,展現了當時女性內心最痛苦的「吶喊」。但神話中的美狄亞是如何在婚姻上、在家庭中展現女性對於自由的追求?歐裡庇得斯又希望通過美狄亞幫助古典時代的希臘女性做什麼樣的控訴?
  • 《美狄亞》:殺死兒子報復丈夫的背後,古希臘的個性和理性精神
    《美狄亞》是古希臘戲劇家歐裡庇得斯享譽盛名的悲劇作品,這部作品取材於伊阿宋奪取金羊毛的神話故事。在本劇中,女主人公美狄亞背叛了家庭和祖國,追隨丈夫伊阿宋來到科任託斯。但伊阿宋為了權勢拋棄舊妻和兩個孩子,準備和國王克瑞翁的女兒格勞刻結為婚姻,美狄亞因此陷入巨大的痛苦和悲傷之中。
  • 《美狄亞》:古今中外復仇女神原型
    更為糟糕的是,國王,也就是美狄亞情敵的父親,要把美狄亞和孩子們驅逐出境。 美狄亞可不是那種任人宰割的綿羊。果然,美狄亞的聲音傳了出來。她在哭喊,她在咆哮。一會兒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一會兒想要毀滅伊阿宋和他的新娘,一會兒要讓孩子跟丈夫一起去死。 這時候,古希臘戲劇演出裡特有的歌隊應聲進場。
  • 重讀古希臘悲劇《美狄亞》:愛恨只有一步之遙
    「美狄亞啊,在你乘龍車逃走時,能否帶上你的兩個兒子,龍車裡應該有他們的位置啊……」近日重讀古希臘三大悲劇家之一歐裡庇得斯的代表作《美狄亞》時,掩卷之餘我禁不住發出這樣的嘆息,「伊阿宋背叛了你的愛情,你懲罰的應該是伊阿宋,而不應該將你們兩個人的兒子殺死啊!」
  • 美狄亞與慄本近子:復仇女神背後的東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差異
    提起復仇女神,我們的腦海中第一反應就會想起古希臘的經典悲劇《美狄亞》。這個女人可怕到了極致,為了追求愛情不折手段,只要有任何事物阻擋到她的目的,便遇神殺神,遇佛殺佛。而最近我讀完了川端康成的《千隻鶴》,裡面的「反派」慄本近子也是一位復仇女神。她被師傅三谷先生玩弄後拋棄後,便決定讓他的另一個情人太田夫人也遭遇不幸。最終太田夫人和女兒相繼自殺。
  • 美狄亞,被重構的女性神話
    沃爾夫對於權力的批判和對男權的批判是相結合的,她用美狄亞的發聲反抗男性霸權,這種反抗目的不僅在於喚醒女性自身,更是對集權統治方式的駁斥。同為神話重構 柏林德意志劇院做了新的舞臺嘗試舞臺上的創作者沒有讓美狄亞進行個人獨白, 而是藉助復調的結構,使聲音被人聽見,並構成對話和討論,在層層對話中凸顯「聲音」 的存在。水波蕩漾中的美狄亞發自內心的這些聲音直接來自於敘述者或劇中人物的思想,直接表達男性主權話語下女性的獨立意識。
  • 悲劇並不是「悲劇」:藝術明珠古希臘悲劇到底想表達什麼?
    古希臘悲劇,大都取材於神話、英雄傳說和史詩,通過劇中主人公與現實之間不可調和的衝突展示其悲慘的結局。悲劇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堅強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氣概,卻總是在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中遭遇失敗。眾所周知,古希臘悲劇是古希臘藝術王冠上一顆璀璨的珍珠,代表著古希臘戲劇的最高成就。那麼,這顆璀璨的珍珠是如何凝結而來的呢,它有著怎樣的歷史和特點呢?
  • 古希臘四大悲劇之美狄亞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同為古希臘四大悲劇之一的《美狄亞》。但是在講述美狄亞的故事前,我們需要先將時間往回撥,簡單地說一下美狄亞的丈夫詹森與他那支古希臘版的復仇者聯盟阿爾戈號的故事。詹森 (Jason) 的父親是塞薩利王國 (Thessaly) 的王子,也是塞薩利王國的繼承人。可是他的王位被自己的兄弟,詹森的叔叔珀利阿斯 (Perlias)所篡奪。
  • 一部被重構的女性神話 一出新穎的舞臺劇《美狄亞》
    沃爾夫筆下的美狄亞 公元前431年,古希臘悲劇詩人歐裡庇得斯創作了一個至今仍舊充滿矛盾的人物形象——美狄亞:她既是一個富有爭議的罪人,又是一位備受屈辱的犧牲者;既是一個熱情洋溢的情人,又是一位冷酷無情的復仇者
  • 舞臺劇《美狄亞》獻演上話:她們的聲音至今不被聽到
    神話映射現實 縮影知識女性無聲處境  古希臘悲劇詩人歐裡庇得斯創作於公元前431年的美狄亞,至今仍舊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物形象:既是一個富有爭議的罪人,又是一位備受屈辱的犧牲者最後,在大眾心目中作出了如下定格:美狄亞是一個為了愛情而喪失了理智的、極盡瘋狂的仇殺者。  但德國作家沃爾夫重新發現了美狄亞,這位美麗的發聲者。她第一個代表女性進行了對男性的反抗,即使在男性作家筆下的她是被人唾棄的、殘忍的怨毒婦女,但這都不影響她不尋常女性意志的被發現。沃爾夫說,「這是一個『激蕩我心』、讓我充滿『反抗和矛盾情緒』的人物」。
  • 【外國文學】古希臘戲劇/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
    ❶ 希臘悲劇起源於:祭祀活動中的「酒神頌歌」。❷ 希臘喜劇起源於:祭祀活動後的「狂歡遊行」。❸ 希臘悲劇的特點:一般採用「三聯劇」形式。《詩學》中指出:希臘悲劇不著於悲,而重在嚴肅事件。它通過主人公的意外不幸遭遇引起憐憫與恐懼的情感,導致道德的淨化。
  • 從《碧甃沉》到《來不及說我愛你》:美狄亞的抗爭與哀愁
    最有趣的是,年齡上去、閱歷上去、眼界上去,對電視劇裡塑造的程謹之有了另一個角度的理解——如果你對古希臘神話的美狄亞的故事有記憶,尹靜琬與程謹之合起來,就是一個古希臘三大悲劇之一、歐裡庇得斯筆下美狄亞的一體兩面。
  • 《美狄亞》:她有美且永遠美麗的姿態
    在古希臘人眼中,諸神和英雄們聰明而勇敢,卻並非道德的楷模。從他們身上往往看到的,不是崇高的神性,而是複雜的人性。劇作家們塑造起戲劇人物時也是毫不手軟,將人的命運與自我的彰示揮灑自如。 一段關係中,美麗的開始,不一定有美麗的結局。美狄亞和伊阿宋的這場愛情故事最終就是以悲劇收尾。
  • 美狄亞和秦香蓮
    伊阿宋帶著美狄亞遠走科林斯,在那裡與她度過了幸福的十年時光,並生了兩個兒子。 可是,女巫美狄亞讓科林斯人感到不安,這也讓伊阿宋受到了連累,對美狄亞的愛情與日俱減。他愛上了國王的女兒,並與之結婚。在婚禮前,國王為絕後患,宣布驅逐美狄亞。
  • 盜取金羊毛的伊阿宋,與美狄亞的復仇
    原來這兩個隊伍中的靈魂,分別犯下了淫媒罪和誘姦罪。當淫媒的,就是拉皮條的,勸誘女性賣身滿足有權有勢人的性慾,自己從中漁利;誘姦的,則是哄騙女性滿足自己的性慾,然後始亂終棄。在當時的中世紀社會,一般來說女性只有結婚、委身於男性這麼一條生存的路線(當然也有出家當修女的,出家被視為嫁給上帝)。
  • 史無前例的《美狄亞》:據說她親手殺死骨肉、只為報復孩子父親,你...
    古希臘悲劇詩人歐裡庇得斯所描繪的美狄亞,罪行無可饒恕,但在德國當代女作家克裡斯塔 沃爾夫的筆下,「復仇女神」美狄亞卻使觀眾動容,讓人再也無法對這個為愛失去了一切,也毀滅了一切的女人做出簡單的道德評判。 美狄亞至今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物形象:既是一個富有爭議的罪人,又是一位備受屈辱的犧牲者。沃爾夫重新發現了美狄亞,「她第一個代表女性進行了對男性的反抗。
  • 2011青戲節:《美狄亞/瘋狂的一天》主觀的真實
    第一個作品《美狄亞—聲音》(Medea-Stimmen)是一出獨角戲,古希臘悲劇「美狄亞」的故事在西方家喻戶曉,即便在中國對略有文學知識的人也是耳熟能詳,棄婦復仇的母題有許多當代意義的啟示,給許多藝術家創作的靈感。記得2008年曾觀看過希臘的現代舞劇《美狄亞》,以水作為主要表現元素,詮釋了這個令人糾結的悲劇故事。
  • 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分別是誰?
    1、埃斯庫羅斯(古希臘悲劇之父):創作70部悲劇,只留下7部①《波斯人》:現存希臘悲劇中唯一取材於現實生活的一部作品
  • 伊阿宋和美狄亞
    伊阿宋(Jason),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人物之一美狄亞(Medea)她愛上了俊美的伊阿宋(一說丘比特也參合了這件事),上演了希臘神話中屢見不鮮的「愛情戰勝親情」的故事。她施法幫助伊阿宋,完成了國王提出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