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與實結合的悲劇藝術美

2020-12-24 藝術微筆記

藝術美中有一個重要的觀念,即「虛」與「實」。宗白華在《美學漫步》中以《梓人為筍虡》為例對此觀念進行闡釋:一位工匠在製作筍虡時不是簡單的做一個架子,而是把整個器具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藝術設計,也就是在鼓下面安放著虎豹等猛獸,當敲擊鼓時,人們在聽到鼓聲的同時看見虎豹的形態,兩者視聽相結合形成一個新的藝術形象,就好像真的虎豹在發出吼叫。這樣一方面既能使虎豹更有活力、生氣,另一方面也能使鼓聲更加生動形象化。在這其中,由藝術家創造出來的形象為「實」,引發欣賞者想像的為「虛」,由形象與想像碰撞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就是虛與實的結合。因而,現實生活中任何藝術、任何美都需要虛實結合,二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藝術中的形象往往以美的形式存在,從而形成美學體系。何為美?在簡單思維中,美即醜的對立面。但在美學體系中沒這麼簡單,除了與優美、崇高、喜劇等積極面屬於美學,諸如醜陋、悲劇、怪誕、恐怖等負荷負面能量的形象也屬於美的形態。以典型的《紅樓夢》為例,其蘊含著許多悲劇美學,前人與今人都對此作了不少挖掘工作。曹雪芹先是給予大觀園如夢幻般的富麗堂皇,讓讀者身臨其境,隨後又使之逐漸瓦解,大喜大悲的對比之下形成的戲劇張力,讓人感受到極致的悲劇美。

或許有人會發問: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悲劇美嗎?首先我們必須知道,什麼是悲劇美,這一問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唯一的答案。實際上,對於悲劇美,我們不能單單從悲劇事件客體一方的「實」去看,還要結合作為人類實踐主體一方的「虛」。一個悲劇,若沒有人發現它的美,它就僅僅只是現實生活中一個普通的悲劇,無法上升至審美形態的悲劇。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即使一件小事也能使你的內心得到升華;如果你沒有,無論那些文人作家在書中如何誇大悲劇的美,也不能觸動你一絲半點。正如宗白華所言:

「一個藝術品,沒有欣賞者的想像力的活躍,是死的,沒有生命的。」

換句話說,審美形態的悲劇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高出生活的部分便是人類通過虛實結合創造出來的藝術境界。

悲劇美源於生活,源於對彼時生存與生活之間的矛盾,生存為基礎,生活為追求,只有在確保生存的前提下才能去談論生活中的種種夢想。現實便是如此,矛盾與煎熬人人都會有,只是大家不願提起,想選擇逃避,更願意去看他們呈現在藝術作品之上供人欣賞,用看似虛構的故事來麻痺自己。不可否認,一些文學、戲劇等藝術作品中存在誇大化藝術加工的現象,或許人世間沒有與「祥林嫂」或「曹七巧」完完全全一樣的人,但一定會有與之相似的。因為這些典型人物身上既有著獨特的個性,又具有廣泛的社會概括性,蘊含著現實社會中無數人的悲劇。正是這種廣泛的概括性,才使悲劇能夠最大化的影響更多人,獲得更大範圍的震撼效果。

悲劇美又高於生活,高於它能夠打開人們的心扉,看到了平常看不到的東西,並由此完成人的本質對象化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美悄然而至。悲劇不同於其他審美形態,它具有一種撼動人心的力量,是因為我們對悲劇產生了共情,接受了它的教化,領悟到人類自身所具有脆弱和命運賦予的強大,最終得到內在境界的升華。這與人們欣賞一幅優美的風景畫所產生的的愉悅,是迥然不同的。

其實,生活中缺少的並不是美,而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現實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悲劇本身也有它獨特的美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會發現它,如何發現它,怎樣做到虛實結合,從而上升至審美形態的悲劇。在使人震撼、壓抑的生命運動中,從有限的個人中窺見無限光輝的宇宙,以個人渺小之力體現出人類無堅不摧的偉大。

相關焦點

  • 《鬥牛》:死亡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是公牛與人的雙重悲劇
    這讓我感覺到,這首歌之所以讓人感到與眾不同,不僅僅是歌詞的表達,別具一格的演唱方式,還有這場鬥牛的背後所體現的藝術之美。01.美聲吟唱和舞美設計的結合,更加凸顯了它的神聖華晨宇演唱的《鬥牛》,不過短短五分鐘,卻為我們深刻地描繪出了鬥牛的場景。在整首歌曲當中,華晨宇運用低音淺唱,加上美聲吟唱的方式,結合舞臺設計,給我們帶來了一場別出心裁的視聽盛宴。
  • 虛與實的嵌套糅合!從《紅辣椒》看今敏動畫電影的藝術特色
    01,虛實結合的嵌套融合《紅辣椒》是今敏導演的最後一部電影,因為相似的世界觀的敘述風格,這部科幻電影常常被拿來和經典電影《盜夢空間》相比,然而,《紅辣椒》的上映時間遠遠比《盜夢空間》早了4年,也算是「盜夢」題材的高光之作。
  • 「舉重若輕」藝術電影展映第十一季:虛與實 第三場:《再見女兒》(附影評)
    因為這並不是一個表面上是與非的問題,也不能用普通意義上的道德規範去審判,也許導演想提醒我們關注的並不是一個人死去的悲劇的結果,而是造成這個結果的原本可以避免的持續惡化的過程——一個相互仇恨傷害相互埋怨疏離的過程。這自然也不得不讓人想到大陸和臺灣的緊張關係,而導演用他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態度: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除了愛,理解,寬容和原諒,再沒有什麼能得到更好的結果了。
  • 李東:整形與藝術觸類旁通 兩者結合更好助力變美
    他,是一位幽默風趣的大叔,也是一名奮戰醫美臨床事業的整形專家。你以為他只會默默的辛苦工作?No!其實他也會用很多時間盤算怎麼為求美者們謀福利。努力讓當前這看上去繁華、誘人,但又有點浮誇的整形美容行業變得更加純粹——是他的一個夢想!  他就是李東!一位專業實力過硬的整形醫生。
  • 悲劇並不是「悲劇」:藝術明珠古希臘悲劇到底想表達什麼?
    古希臘悲劇,大都取材於神話、英雄傳說和史詩,通過劇中主人公與現實之間不可調和的衝突展示其悲慘的結局。悲劇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堅強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氣概,卻總是在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中遭遇失敗。眾所周知,古希臘悲劇是古希臘藝術王冠上一顆璀璨的珍珠,代表著古希臘戲劇的最高成就。那麼,這顆璀璨的珍珠是如何凝結而來的呢,它有著怎樣的歷史和特點呢?
  • 《活著》悲劇藝術分析
    一、前言《活著》是作者餘華所寫的經典悲劇小說,發表於1993年,並在2003年獲得榮譽。書中主要描寫了人物福貴,一生的苦難波折都沒有把他打倒,沒有向悲劇的命運低頭,而是利用自己的堅強和隱忍,最終一個人堅強的活著。
  • 辛麗麗:Royal Dutch與芭蕾舞的結合,追求藝術的極致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選擇與皇家荷蘭跨界合作的原因之一」,辛麗麗女士在接受Royal Dutch皇家荷蘭產品推薦官Lenka採訪時透露,「我們上海芭蕾舞團的藝術風格和皇家荷蘭的瓷器結合在一起將更加精緻典雅,也是藝術表達的極致化。我作為芭蕾舞團的團長,很自豪也有這樣的一個合作夥伴。我們會緊緊的連在一起互相互補,把我們的瓷器和藝術更加發揚光大」。
  • 藝術與美的結合點—雷柏ralemo Air 1無線滑鼠
    雷柏ralemo Air 1氣墊滑鼠造型奇特,應用了與眾不同的鏤空設計,輕磨砂材質的本體加上圓弧形的鋁合金掌託,半圓的左右鍵,配合圓形波點滾輪,藝術與美的結合,簡約而不簡單。金屬掌託線條優美,邊緣處理到位,沒有任何劃手與毛刺感,表面覆蓋的粉色磨砂噴漆與機身相互呼應,略微翹起的尾部鋼印著logo,讓滑鼠更顯品牌效應。
  • 「真言FILM」馬克馬巴夫:虛與實的分界線
    讓真實事件中的當事人在影片中扮演自己,阿巴斯的這一表現手法使得整部影片都在真和假、虛與實之間自由切換。但當導演從汽車反光鏡中,拍攝被冒名的馬克馬爾巴夫騎著摩託車載著那個年輕人前往阿漢卡赫一家時,那一刻,關於導演、表演、劇情片、紀錄片、真實、虛構這些概念之間所有的界限好像都消解了。
  • 玉墜:文化與美的結合
    >愛美、崇尚美、欣賞美、追求美是人的天性,在追求內在美的同時,也要使自己的外表、服飾及裝扮美起來,使生活美起來,這是現代人最自然的願望。玉墜首飾不僅僅是一種商品,還是一種文化品位的體現,是文化與美的有機結合。玉墜首飾的美麗必須有恰當的表現方式,即只有正確選擇適合自己佩戴的玉墜,才會給別人,給自己帶來賞心悅目和自信振奮。
  • 魯剛:藝術是直指人的內心,是一種對人與世界關係的發現
    「中國畫要堅持以古人為師,以傳統為法,以生活為營養,以修養為底蘊,把傳統的繪畫元素與現代的審美相結合,將學到的知識、技藝反芻精進,在藝術上不斷地新突破。」近日,青年實力派畫家魯剛受邀參加「畫境」青年畫家作品展暨線上沙龍時發表自己的觀點。
  • 姚俊甫筆下的水墨藝術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對於一件藝術作品,不僅是藝術家思想的具體體現,更能看出藝術家的博學與豐富的生活閱歷,這些對生活和歷史的感悟對於藝術家而言是靈感的源泉,對於藝術作品本身而言,就是靈魂。作品講究陰陽平衡,虛與實,疏與密,動與靜的結合,茂密的叢林,大山深處的幽靜,為畫面注入了大自然的魅力。巧妙的表現出了「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的詩情畫意。
  • 《舞臺春秋》悲劇形象梯麗:卓別林創造性藝術思想的最高成就
    如果說悲劇形象卡伐羅對人生意義問題的精闢說教是達到了卓別林全部天才思想的閃爍光輝的頂峰的話(如前分析的那樣),那麼,悲劇形象梯麗,這個敢於向傳統習俗勇敢挑戰而給我們留下永遠難忘印象的可敬可愛的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則可以說是卓別林在影片中所集中顯示的創造性藝術思想的最高成就。
  • 《血戰湘江》:悲劇美的英雄讚歌
    悲劇美的革命英雄頌歌——電影《血戰湘江》觀後劉潤為「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
  • 陳傳席專欄|聊藝術:徐悲鴻為什麼反對「中西結合」
    ————1926年《美的解剖》在先已受歐洲寫實主義刺激者,迨"九 一八"直至與倭寇作戰,此寫實主義繪畫作風,益為吾人之普遍要求,……抗戰前五十年中吾國藝術之可謂衰落時代,西洋美術乃一博大之世界,吾國迫切需要之科學尚未全部從西洋輸入,枝枝節節之西洋美術更談不上。
  • 2017上海玻璃博物館藝術大展,個性張揚的藝術玻璃視覺盛宴!
    玻璃設計與藝術正跨越空間和語言文化的藩籬,將各式跨型態的玻璃設計與藝術藏品共享於眾。  2017年上海玻璃博物館又碰撞出什麼特色的新味蕾呢?鄭聞卿《透明的聲音》   都說藝術的心境是無法揣摩的,而藝術的靈魂是高尚的,它所對視的是另一個空間的靈魂,除去庸俗和繁複,聽見屬於心靈的聲音。
  • 悲劇背後的美與價值——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談到了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悲的源頭,僅僅了解這些是不夠的,接下來我們將從四大悲劇體現的人性的多面性、人文主義胸懷和對人生困境的理解三個方面對《莎士比亞四大悲劇》進行淺析,了解他們經久不衰的內涵和意義。
  • 沈從文的愛情小說:翠翠代表的愛情悲劇美,是湘西純情兒女的靈魂
    一、沈從文愛情小說悲劇的真誠美沈從文寫愛情悲劇,不是用強烈的場面和情節挑起人們內心的悲傷感,也不是像曹禺的《雷雨》一樣,表現強烈的社會悲劇,也沒有像《美狄亞》、《哈姆萊特》一樣,表現人物的性格悲劇。二、沈從文愛情小說悲劇的含蓄美西方作者在表現愛情悲劇時,往往一吐為快,快意恩仇,比如說《美狄亞》中,美狄亞為了報復變心的丈夫,先後殺死兒子,然後殺死丈夫和情婦,最後自殺,整個場面充滿了血腥,讓人震撼的同時,表現出毀滅的力量。
  • 奧斯卡《回憶積木小屋》:生存與死亡,體現生活悲劇美
    老人的美好回憶和孤寂現實之間鮮明的對比,讓我們憐憫老人的同時也產生了對生命的思考:活著究竟是幸運,還是悲劇?01 蓋高的房子,暗示著死亡的到來影片開始,一位口中叼著菸斗的老人,獨自一人看著掛滿牆面的家人的照片,深深地呼出了一口煙。
  • 【名著選讀】尼採:《悲劇的誕生》
    該書以「致華格納」為序言,下分25節,從論述希臘悲劇的誕生人手,展開對藝術和美學的看法。書中的思想深受叔本華和華格納的影響,但克服了悲觀主義,認為藝術不是對人生的解脫,而是對人生的徵服。希臘悲劇是由於日神阿波羅精神與酒神狄奧尼索斯精神的對抗與調和而產生的,並以酒神精神為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