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縣探索多種帶貧機制釋放疊加效應

2020-12-24 每日甘肅

帶貧模式「組合拳」 跑出脫貧「加速度」

——清水縣探索多種帶貧機制釋放疊加效應

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景春燕 馬凱

三月的清水,綠漫山野,百花競放。沿鄉村公路蜿蜒前行,隨處可見的勞動人群和別致養眼的新農村二層小洋房,構成一幅欣欣向榮的生動畫卷。

近年來,清水縣堅持走「造血式扶貧」路子,大力推進企業帶貧、產業帶貧、種養業帶貧、光伏帶貧等多種帶貧模式,既注重因地制宜,又注重深度融入,既注重帶貧的數量,又注重帶貧的效果,釋放出產業扶貧的疊加效應,穩定增加了貧困戶的收入,形成了產業發展和產業帶貧雙向齊飛的良好局面。

代種代養模式成了脫貧新路子

4月9日,走進清水縣紅堡鎮柳溝村村民趙學鋒的家裡,他們一家人正圍坐在院子裡吃著白面鍋鯫,身後二層小洋樓的落地玻璃窗反射著刺眼的陽光,格外亮眼。

今年47歲的趙學鋒家裡有6口人,是建檔立卡戶,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幫扶下,2016年他們家就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但因為他身體不好,家裡缺少勞力,所以現在還是脫貧監測戶。「這個新房子是享受了國家災後重建項目蓋起來的,有200多平方米,以前家裡一直住的是舊瓦房,是國家的政策好、幫扶好,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趙學鋒滿臉喜悅地說,「我們家種了6個蔬菜大棚,每年能收益2萬多元,加上農閒時打零工的收入,日子過得挺好的。今年政府又讓我家享受了生豬代養項目,由公司幫我們家代養6頭豬,僅這一項年底就能領到6000元的分紅。」

趙學鋒所說的「生豬代養」項目,是清水縣立足縣情,創新扶貧模式,充分用活精準扶貧的各項政策,通過生豬代養項目,帶動貧困農戶增收致富,走出的一條「風險企業承擔,紅利村民共享」的脫貧新路子。「在趙學鋒全家人都不掌握養殖技術的情況下,年底還能以分紅的形式獲得6000元收益。生豬代養項目不僅幫助貧困戶實現零風險養殖,還有效促進了貧困戶增收脫貧。」清水縣紅堡鎮精準扶貧工作站副站長郭錕告訴記者,在紅堡鎮,像趙學鋒家一樣受益的有23個村的85戶292人未脫貧人口和35戶151人脫貧監測人口,共養殖生豬443頭。

今年,清水縣整合東西協作產業帶貧資金133.3萬元用於帶動全縣2019年底有發展生豬意願的未脫貧戶357戶養殖生豬1333頭,整合245.1萬元帶動514戶養殖生豬2451頭,實現通過發展生豬產業脫貧增收目的。據了解,「生豬代養」項目主要對清水縣18個鄉鎮的971戶3784人,按照人均1000元的標準,補助到未脫貧戶所在的村委會。由村委會、貧困戶和清水縣康順種豬繁育場、天水太陽生態農牧有限責任公司兩個龍頭企業籤訂三方代養代銷增收協議。兩個龍頭企業採取「代養+代銷」形式,帶動紅堡、王河等18鄉鎮971戶養殖生豬3784頭,實現通過發展生豬產業穩定增收的目的。項目實施結束後,企業扣除養殖飼料、人工等成本後,將所有收益平均分兩次劃轉到委託代養的村委會,村委會優先將第一次收益按人均1000元的標準分配給未脫貧戶增加收入,第二次收益歸村集體所有,用於集體經濟積累。目前兩個項目133.3萬元資金已撥付到位,兩個龍頭企業正在開展代養,預計可按期將受益分配到位。

除此之外,清水縣還利用2020年東西協作產業扶貧苗木繁育增收項目,由清水縣?城綠化苗木繁育有限公司採取「代育代銷」形式,通過培育名優特種苗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郭文周是山門鎮腰套村未脫貧戶,家有3口人,郭文周和妻子都在家務農,女兒郭娟麗在清水縣啟智電腦學校上學,2019年因收入不達標未脫貧。像郭文周這樣因收入不達標的未脫貧戶,腰套村還有6戶,對這些未脫貧戶,腰套村通過採取落實政策兜底、東西部協作產業扶貧代育代銷苗木項目、生豬代養項目、六大產業資金入股合作社分紅、勞務輸轉等措施,確保貧困戶收入達標,2020年實現穩定脫貧。

企業帶貧夯實群眾脫貧底氣

「走,上班去了。」近兩年,這句話已逐漸成了清水縣紅堡鎮馬溝新村農民的常用語。「在食用菌產業扶貧示範園裡採香菇、加工菌棒,活不重,離家近,既可以照顧家,每天還能收入近100元,真是好啊!」在清水縣食用菌產業扶貧示範園務工的白沙鎮馬溝新村貧困戶劉雪芳說起扶貧產業園給自己帶來的好處,臉上掛滿了笑容。

像劉雪芳這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都是清水縣食用菌產業扶貧示範園在招聘員工時優先吸納的對象。產業園是由清水縣美人菇菌業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的,公司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管理運營模式,籌資500萬元改建、新建10個村100畝的香菇種植基地,真正將產業建到村上,交到戶內。

清水縣美人菇菌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張國瑞告訴記者,清水縣食用菌產業扶貧示範園充分發揮園區帶貧功能,探索建立「土地流轉掙租金、入股分紅掙股金、園區務工掙佣金、穩定就業掙薪金、從事生產掙現金、產品銷售掙資金」六種帶貧機制,切實把貧困農戶緊緊粘在產業鏈上。「對無能力發展產業的建檔立卡戶採取託管代種、資金土地入股等方式帶動脫貧;對有意願、有能力發展產業、有富餘勞動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鄉鎮、村動員組織到園區務工、就業或從事種植,園區提供資金、技術、加工、銷售等全方位服務,免費提供住宿給予夥食補助,農戶無需投資、無需技術、無需銷售,每個建檔立卡戶就業或務一個種植大棚可穩定實現年保底收益3萬元以上,最高可以達到5萬元。」張國瑞說,截至目前,園區共帶動25名建檔立卡戶及低保戶種植香菇、135名農戶從事生產經營務工及就業。

走進清水縣食用菌產業扶貧示範園,在整齊劃一的香菇種植大棚之間的水泥路邊,每間隔幾十米就能看到路旁豎著一塊展板,上面用文字標識出這片香菇大棚屬於哪個鄉鎮、哪個村的「帶貧種植區」。

「這是公司聚焦深度貧困、攻克最後堡壘而探索的新的帶貧機制。」張國瑞說,為進一步擴大扶貧效果,清水縣美人菇菌業有限責任公司的母公司——清水縣盛農農業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在原有帶貧基礎上,履行國有企業帶貧責任,聚焦深度貧困村和貧困農戶穩定脫貧,決定對脫貧難度較大的建檔立卡戶實施再帶貧。「公司將已經建成的60座食用菌種植大棚根據山門鎮腰套村、高橋村,秦亭鎮董河村,白駝鎮梨灣村,4個深度貧困村有關情況,劃分為4個帶貧種植區域,由縣農發公司負責經營,每年給4個深度貧困村每村分配收益1萬元,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無勞動力、脫貧難度較大的建檔立卡戶101戶,每戶分配收益3000元,確保決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產業帶貧機制釋放疊加效應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也是增強貧困地區內生發展動力的關鍵。

「等新廠房建好了,醋坊產能將擴大一倍,又能帶動不少貧困群眾上班增收。」松樹鎮邵灣村黨支部書記邵中錄站在該村純糧食手工醋坊新廠房建設工地前自信滿滿。2019年,松樹鎮推廣邵灣村家庭式自用純糧釀造食醋工藝手法,依託黨社聯建合作社,整合廢棄舊村委會場所建成了純糧食手工醋坊。「手工醋坊目前已實現增收1萬餘元,帶動村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人就業增收。現在醋坊新廠開工建設了,鄉親們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在大家眼裡,這個醋坊不僅是村裡貧困戶上班的地方,更是全村人脫貧致富的希望。」邵中錄說,除了手工醋坊,村裡的欣盛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也準備大幹一場,「合作社投資20餘萬元,承包土地近百畝,統一種植飼草玉米。通過大型旋耕機鬆土、人力聯合協作,沒幾天功夫,飼草玉米便完成種植。」順著邵中錄手指的方向放眼望去,一行行塑料薄膜在春陽下閃閃發光,孕育著豐收的希望。

「產業不興,扶貧不牢」。正是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今年,松樹鎮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提早算好脫貧收入帳,突出因戶施策落實到戶產業,強力推進飼草玉米等「短平快」產業發展,幫扶戶內落實「六大產業」「五小產業」,通過產業發展拓寬貧困群眾增收路徑。

近年來,清水縣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治本之策和基礎支撐,依託產業基礎,大力培育壯大乾鮮果、畜牧、蔬菜、藥材、勞務富民增收產業。落實「六大產業」到戶補助資金6366戶1.52億元;落實五小產業1494戶7326人;實施「萬箱蜜蜂扶千戶」和「萬噸飼草扶千戶」行動。全縣乾鮮果園面積達到61.5萬畝,貧困戶人均達到2畝,栽植構樹3387畝,年均種植蔬菜10萬畝、中藥材5萬畝,養殖中蜂13200箱,貧困村畜禽飼養量達18.6萬頭(只)。全面推開農村「三變」改革,組建以「黨社聯建」為主農民專業合作社956個、聯合社23個,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和帶頭人培訓計劃,全縣合作社規範化率達到80.3%,累計為入社貧困戶兌現分紅455.36萬元。

與此同時,清水縣精心構建縣級「五園一中心」產業扶貧示範園帶動扶貧產業提質增效、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脫貧。全面推開農村「三變」改革,創新「1+N+3」的產業帶動發展模式,由縣財政注資1000萬元,組建清水縣盛農農業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聯結全縣10家龍頭企業和278個合作社,吸納「六大產業」入股資金,保證貧困戶分紅增收。縣農發公司整合「六大產業」入股資金、特色產業發展工程貸款等1.2億元,按照「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發揮強龍頭、補鏈條,拓市場、促脫貧重要功能,努力打造扶貧產業示範園、孵化園、創業園」思路,建設以食用菌、花卉、中藥材、肉牛養殖、加工物流五個特色產業示範園和農產品展銷暨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為主體的縣級「五園一中心」產業扶貧示範園,註冊「初祖農耕」縣域公共品牌,建立「公司+合作社+農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帶貧機制,通過土地入股、資金入股、務工收益、園區就業、從事生產、產品銷售等方式,帶動扶貧產業提質增效,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脫貧,打造了產業扶貧新高地。

精準扶貧,產業是「根」。只有根扎穩了,才能枝繁葉茂。對於脫貧攻堅戰來說,也只有做好產業這篇文章,才能帶動更多的貧困戶真脫貧。

脫貧攻堅奔小康的道路上,清水縣正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舉全縣之力,以決戰態勢推進脫貧攻堅,以產業扶貧為引領,堅持政策資金向貧困戶聚焦、力量向扶貧對象聚合,啃下一塊塊「硬骨頭」。

相關焦點

  • 中國大地保險:新型扶貧模式建立可持續的防返貧機制
    「後扶貧」時代,如何守住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防止因災因病返貧,建立可持續防返貧機制,是當前及未來扶貧工作的重要課題。一個月前,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翟家所焦河村王小勇家的兩間老房子被大雨衝垮,而孩子馬上要開學,學費和住宿費是一大筆開銷,家裡所剩積蓄已無力支持重建新房。突發的災難讓王小勇家再度徘徊在貧困線上。
  • 一場合作戰貧的股改探索:農民合作社與行政村「牽手」,股權共享...
    劉昌松攝(視覺四川)四川在線記者 侯衝【川觀經濟調查】2020年,雅安開始探索「扶貧合作社」項目,該項目以股份權能改革為關鍵,12個行政村利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入股3個農民合作社,強化村集體經濟與農民合作社之間的聯繫,確保村集體經濟「強筋骨、長肌肉」。
  • 三方抱團發展 釋放疊加效應——貴州省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
    一年多的實踐證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是符合貴州實際、行之有效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既發揮了龍頭企業連接大市場的作用,又發揮了合作社組織農民、管理農民的優勢,同時還壯大了農村集體經濟,充分調動了企業、合作社、農民的積極性,形成「1+1+1>3」的聚合增益效應,為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的產業支撐。
  • 土巴兔隱性植入熱播劇 平臺價值釋放「疊加效應」
    正如土巴兔副總裁聶金津所言,「2020年是土巴兔的品牌升級之年,通過各式各樣的探索嘗試,要讓更多的人認識土巴兔,了解土巴兔為用戶所帶來的價值,真正讓裝修成為一件輕鬆快樂的事」。「品牌推廣是一門大學問,需要拿捏得恰如其分才行,發力過猛會顯得生硬,釋放不夠直接影響效果。」在土巴兔副總裁聶金津看來,隱性植入被更多商家所採用,隨劇情進展可以逐步釋放品牌效應,土巴兔深諳其中的道理,已摸索出一定技巧。有接近劇組人員透露,隨著劇情的層層推進,將有更多精彩內容不斷呈現給觀眾,而土巴兔的隱性植入還將繼續貫穿於其中。
  • 蔣和勝 鄒濤 李小瑜:積極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在系統考察我國當前脫貧攻堅工作整體形勢、深入分析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基礎上,強調「要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我國實現穩定脫貧面臨三重困難,即穩定增收難、成果鞏固難、持續保障難。造成上述困難的深層次因素在於,一方面,脫貧人口實現穩定脫貧的動力和能力不足。
  • 甲醛存在「疊加效應」,刷貝殼粉,還要做全屋!
    甲醛的存在,看不見摸不到,不是所有材料都達標就可以了,有人疑問,我使用的環保塗料,最後檢測,甲醛仍然超標,這是為什麼,可以解釋為,「甲醛疊加」效應,過度的裝飾,讓所有含有甲醛的材料,相互疊加,即便單個的產品甲醛都達標,可1+1+1這樣算下來,最後甲醛自然超標。為此,使用貝殼粉,不含甲醛,淨化甲醛,顯得很關鍵。
  • 「丁真效應」釋放的正能量
    透過「丁真效應」,釋放的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久彌新與生機勃勃。網迷們不分民族與地域、不分性別與年齡、不分階層與職業地競相「追捧」丁真,那是因為人們血液中始終流淌著對真、善、美的不懈追逐和對幸福與快樂的無限憧憬。
  • 鄂託克旗:「防貧保」築牢「防貧堤」
    鄂託克旗:「防貧保」築牢「防貧堤」 2020-12-23 19: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清水縣2020年十大新聞
    時間的航船帶我們揮別2020,載入2021。這一年,我們乘風破浪、鏗鏘前行。這一年,有沉甸甸的收穫、也有滿滿的感動。歲末年初,清水縣融媒體中心推出2020年清水縣十大新聞事件,一起感受過去一年大美清水砥礪前行的鏗鏘之音,回顧軒轅故裡氣象萬千的發展變化。
  • 以賴小民案看金融系統反腐:專業調查能力釋放出強大震懾效應
    實踐中,駐銀保監會紀檢監察組結合金融領域特點,探索建立了查清問題、防控風險、追贓挽損、堵塞漏洞、重塑生態的「五位一體」綜合處置機制,將「三不」一體推進機制在銀保監會系統創新落地。在這方面,透過華融賴小民案可以一見端倪。【查清問題】為實現「三不」打下堅實基礎8月11日,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 【脫貧攻堅】扎魯特旗道老杜蘇木西熱圖嘎查探索創新資產收益帶貧...
    【脫貧攻堅】扎魯特旗道老杜蘇木西熱圖嘎查探索創新資產收益帶貧模式 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2020-11-26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滿幫集團張暉:疊加服務構建生態 促進產業深度融合
    滿幫集團張暉:疊加服務構建生態 促進產業深度融合 來源:搜狐 • 2020-12-23 19:42:29 依託大數據,將傳統產業和網際網路實現深度融合的產業網際網路
  • 清水縣黨政代表團赴廣河縣考察學習糧改飼、種養循環產業發展工作
    11月27日,縣委副書記、縣長馬越垠帶領清水縣黨政代表團赴臨夏州廣河縣考察糧改飼、種養循環產業發展等工作,學習借鑑兄弟縣區先進經驗,助推清水農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副縣長馬小平、18鄉鎮長、飼草料加工及養殖企業代表參加考察活動,廣河縣委副書記沙明文、副縣長馬權宏陪同考察。
  • 清水縣博物館成功晉升國家三級博物館
    清水縣博物館成功晉升國家三級博物館 2020-12-22 18: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9月2日,央視《唱響新時代》走進清水縣
    每日甘肅網天水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劉東亮)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唱響新時代》國慶特別節目清水專場演出將於9月1日在清水縣軒轅湖公園帶妝彩排,9月2日正式演出錄製,節目將於國慶期間在央視一套、央視音樂頻道播出。
  • 央視《唱響新時代》節目在天水清水縣錄製
    9月2日,中央電視總臺2020年《唱響新時代》國慶特別節目,在天水清水縣軒轅湖公園進行現場錄製。明星大腕和清水縣本土演員同臺演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清水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近年來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此次央視《唱響新時代》節目組走進清水縣,除錄製國慶特別節目外,還走進清水縣鄉鎮村組、社區採訪攝製多個主題實踐活動。
  • 探索未來:「疊加城市:前海未來城市/建築展」開幕
    十年來,前海作為一個承載著先行先試探路者使命的戰略地區,實現了高速度、超常規、跨越式的發展,無論是區域建設,還是建築實踐,都反映出「時空疊加」的疾速行進狀態。2020年12月18日,「疊加城市:前海未來城市/建築展暨第八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前海分展場」作為前海首個兼具學術性和公眾價值的大型展覽,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前海開幕。
  • 清水縣醫護人員暢遊大景區
    清水縣醫護人員暢遊大景區 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你好!白衣天使! 你好!麥積山!
  • 清水縣特困供養老人 享受健康服務大餐
    新天水訊【通訊員劉嘉 毛玥】近日,為保障特困供養老人的身體健康,切實營造共同關注關心特困群體的良好氛圍,按照清水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的要求,清水縣對全縣特困供養老人進行了健康體檢。
  • 天水市「戰貧」的五個「法寶」
    這些成績的取得,源自於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源自於成千上萬幹部群眾在「戰貧」中的無限智慧與無私的奉獻。特別是他們凝結出來的許多「戰貧」工作模式,是取得這一成績的制勝「法寶」。「系統梳理排查法」分排查準備、問清情況、問題任務清單、工作要求、工作機制五個內容。通過主持人提問、座談交流等方式,摸清村內各項情況,列出問題任務清單,並督促有關人員抓好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