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抱團發展 釋放疊加效應——貴州省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

2020-12-23 天眼新聞

在產業革命八要素中,組織方式是一個重要環節。

2019年5月5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在全省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要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堅定不移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這是省委、省政府在總結農村產業革命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礎上,順應現代農業發展趨勢,順勢而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把「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建立起來、推廣開來,是推動農村產業革命的關鍵。

一年多的實踐證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是符合貴州實際、行之有效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既發揮了龍頭企業連接大市場的作用,又發揮了合作社組織農民、管理農民的優勢,同時還壯大了農村集體經濟,充分調動了企業、合作社、農民的積極性,形成「1+1+1>3」的聚合增益效應,為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的產業支撐。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000多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5000多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萬多個縣級農業龍頭企業,並且帶動成立鄉村農業專業合作社近4萬個,創辦村社合一合作社1萬多個。

在榕江縣三鑫天源蔬菜種植基地,群眾正採摘豌豆尖。(劉進銀 攝)

強「龍頭」產業越做越大

春耕時節,分秒必爭。2月17日一大早,大方縣鳳山鄉杉坪村合作社負責人周勇就趕到大方縣城。「本來計劃過完年後就採購辣椒種子,但受疫情影響,推遲到現在。雖然晚了幾天,但好在有公司保底收購,我們有信心。」

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鳳山鄉以縣農投公司為引領,以每斤1.3元的價格保底回收鮮椒,有效解決了產銷對接問題。日前,該鄉已規模化育種辣椒苗2000畝。

龍頭企業,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農戶,是最具創新活力的農業經營主體,也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

自2018年初,省委作出「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重大決策部署以來,全省湧現出一大批龍頭企業,成為不斷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色的「火車頭」和「加速器」。

作為一家從福建引進的新型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貴州景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集食用菌生產、研發、加工與銷售為一體,年產食用菌近500萬袋,產值3000萬元。

六盤水市農投公司,針對獼猴桃產業發展中企業多、品牌雜、基地散等問題,組織25家民營企業,成立涼都獼猴桃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帶動六盤水發展獼猴桃種植18.18萬畝,鮮果更是遠銷中國臺灣,泰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地。

德江縣堅持「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原則,引進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茶葉公司與該縣永志茶葉公司,採取技術合作、整合產銷兩端資源等方式創辦龍頭企業。目前已幫助該縣銷售茶葉200萬元以上,輻射帶動10餘家茶葉專業合作社。

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中,龍頭企業發揮著打「通」市場、拉「長」產業鏈條、用「活」金融工具等優勢,有效帶動了合作社發展和農戶持續增收。同時,在龍頭企業的引領下,農產品的精深加工、品牌的包裝打造等也更加便利,從而形成群聚效應,推進農產品品牌化、產業規模化發展。

壯「龍身」村社越來越優

如果把企業比作「龍頭」,農戶比作「龍尾」,那麼合作社就是「龍身」,龍頭有力帶動,龍身關聯靈活,龍尾才能擺動自如。

農民專業合作社代表著農民的利益。作為一個集體組織,既能在統一管理下促進產業規模化、專業化,又能在面對企業和市場時最大限度地維護農民的利益。

近年來,安順市西秀區大壩村,正是在村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成功發展了金刺梨種植、蚱蜢養殖等產業。

大壩村原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2007年,極具市場價值的金刺梨吸引了大壩村黨支部的注意,村「兩委」研究後決定引進種植。

試種成功後,村黨支部帶領村民成立了大壩村延年果種植、黔江種植養殖、香成種植養殖3個農民合作社,所有村民以土地流轉、土地入股、資金入股等方式參與到合作社中,當年就實現了增收。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大壩村金刺梨產業面積達2300畝,還建起了金刺梨酒廠。短短幾年時間,大壩村家家戶戶都有了就業門路,在「村社合一」的帶動下,一個從前連飯都吃不飽的窮山村,變成了現在家家住別墅、戶戶有產業的小康村。

無獨有偶。在盤州市普古鄉,依託盤州銀湖合作社內統外聯,帶領8000多村民抱團發展,讓964戶農民變成股東,990位農民變成產業工人,村集體也因此年增收10萬元以上。

如今,實行「村社一體化」,通過村級農民專業合作社助推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領農民致富,已經成為推進產業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

帶「龍尾」農民越來越富

農村產業革命,發展產業只是手段,讓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實現脫貧增收才是目的。

「想要脫貧致富,一定要改變這種不知道要做什麼的局面,讓大家都忙起來。」看著村民守著一畝三分地得過且過,貧困戶抓耳撓腮沒出路,關嶺自治縣花江鎮前鋒村第一書記劉維波十分焦急。

前鋒村坐落在群山之間,土地零散,農業產業發展路子狹窄,曾經村「兩委」在合作社養牛上「栽過跟頭」,後來大家一度找不到發展方向。

抱著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的想法,劉維波與村幹部多方調研,引進了貴州關嶺牛銘品有限公司,到前鋒村發展關嶺牛養殖。養牛場重新運營,劉維波又發動農戶種皇竹草專賣給合作社。

終於,依靠「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讓前鋒村打了一場翻身仗。僅去年一年,合作社就實現分紅42萬元,全村20多戶種草戶戶均增收2000餘元。

如今,前鋒村又幹起了培植食用菌的買賣,在村裡建了3000多平方米的秀珍菇大棚,去年村裡生產的秀珍菇產量達6.5萬斤,產值31.25萬元,為1600餘人提供就業機會。

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引導合作社規範化發展,把農民組織起來,調結構、闖市場、增收入。一時間,前鋒村一改往日的清貧,日子漸漸地過得火熱起來。

農民既是農業生產的主體,更是產業革命最直接的受益者。「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這一組織方式的創新,在市場競爭下充分調動了農民積極性,實現省內外「大市場」與山村裡「小農戶」的有效銜接,保障了農民持續增收致富。

企業「龍頭」對接市場,合作社「龍身」銜接企業與農戶,農戶「龍尾」進行生產,三方抱團發展不斷釋放疊加效應,讓農村生產力不斷得到提高。「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是貴州振興農村經濟、決勝脫貧攻堅的有效抓手和載體,必將為發展現代農業、加快鄉村振興提供全新視角,作出更大貢獻。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安通

編輯 孫蕙

編審 付松

相關焦點

  • 清水縣探索多種帶貧機制釋放疊加效應
    帶貧模式「組合拳」 跑出脫貧「加速度」——清水縣探索多種帶貧機制釋放疊加效應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景春燕 馬凱三月的清水,綠漫山野,百花競放。近年來,清水縣堅持走「造血式扶貧」路子,大力推進企業帶貧、產業帶貧、種養業帶貧、光伏帶貧等多種帶貧模式,既注重因地制宜,又注重深度融入,既注重帶貧的數量,又注重帶貧的效果,釋放出產業扶貧的疊加效應,穩定增加了貧困戶的收入,形成了產業發展和產業帶貧雙向齊飛的良好局面。
  • 貴州省三穗縣良上鎮小小食用菌 撐起致富傘
    貴州省三穗縣良上鎮小小食用菌 撐起致富傘發布時間:2020-12-2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近日,貴州省黔東南州三穗縣良上鎮下寨村食用菌生產基地裡,菌棒整齊擺在木架上,農戶們正忙著搬運、篩選、挑揀、上架。
  • 夏津縣4個鄉鎮整域成立服務型合作聯社 黨建引領合作社「抱團」發展
    近兩年,夏津縣走出「就村抓村」,著眼鄉鎮黨委「龍頭」建設,抓鄉促村、區域統籌、整體推進,建設區域黨建聯合體,鄭保屯鎮成為首批試點鄉鎮之一。「黨建引領,跨村抱團,打破單一作戰。」王冬指著15個村的村集體收入來源和閒置土地明細告訴記者,「輸血過後,要實現造血。只能化零為整,龍頭帶動。」
  • 2020年度省級扶貧龍頭企業和扶貧農民專業合作社名單出爐
    新年伊始,從省扶貧辦傳來消息,根據《山西省扶貧龍頭企業和扶貧農民專業合作社認定管理辦法》(晉政辦發〔2018〕80號)《山西省扶貧龍頭企業和扶貧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行監測評價實施辦法(試行)》(晉脫貧攻堅辦〔2019〕26號),在市縣監測評價和推薦遞補的基礎上,經省級第三方抽查評價、專家評定和媒體公示,認定2020年度山西省級扶貧龍頭企業173家,扶貧農民專業合作社
  • 住建部:大力推行工程擔保,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工保網
    1 穩增長:大力推行工程擔保 工程擔保的應用,能夠釋放無息滯留於收取方的長期掛帳保證金,直接盤活閒置資金因此圍繞「嚴格落實穩增長政策」,通知提出要「大力推行工程擔保,以銀行保函、工程擔保公司保函或工程保證保險替代保證金,減少企業資金佔用」。 從帳務上看,保證金屬於負債類科目中的其他應付款。
  • 「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領跑梁河產業扶貧
    鑑於這些獨特的條件,林春法毅然決定到梁河投資生豬養殖產業,註冊1800萬元成立梁河聯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8500萬元在馬鞍山建設了佔地386畝的畜牧生態園,首創「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的扶貧合作模式。
  • 豐都:企業帶動發展 茶葉成致富金葉
    近年來,豐都縣雙龍鎮結合脫貧攻堅工作,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茶產業,讓茶葉成為村民脫貧增收的金葉子。12月10日,筆者來到豐都縣雙龍鎮燈塔村採訪,沿途看到不少成片的茶葉種植基地,十多名村民正在基地裡務工。他們有的除草,有的施肥。
  • 第三方醫檢龍頭金域醫學的三年成績單:高質量發展,向智能化、數字...
    這既是對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在疫情防控期間工作的認可,也推動了整個行業未來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提質提速。這點,在行業龍頭——金域醫學的發展中表現尤為明顯。今年,是金域醫學上市的第三年,經此一「疫」,金域醫學也從過去的行業隱形冠軍,逐漸變成盡人皆知。
  • 產業革命 富了農家|貴州省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系列報導之四
    「刺梨、蜂蜜、黃豆會產生疊加效應,一塊地裡有3份收入,一年每畝地搞個8000塊錢不成問題。」 村民趙子華笑著說,當初村支書來我家動員把玉米地變成刺梨園,搞一地生多金產業時,心中不太情願,只是礙於情面接受下來,現在看來這條路子走對了。 創新利益聯結機制,產業選擇是關鍵「第一步」。
  • 山丹:龍頭企業拓寬農民增收路
    中國張掖網山丹訊  發展一項產業,盤活一方資源,造福一方百姓。  近日,走進甘肅愛福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一座座排列整齊的鋼架大棚映入眼帘,來到菌棒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忙著裝袋、滅菌、接種,熱火朝天的生產場面逐漸驅散著疫情帶來的陰霾。
  • 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遞補名單發布 河南9家企業上榜
    【大河財立方消息】12月15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關於遞補128家企業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的通知。根據相關要求,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對2018年監測合格和遞補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開展了監測。經各省(區、市)遴選推薦、農業農村部組織專家評審、全國農業產業化聯席會議審議和公示,決定遞補中化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等128家企業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 山東新增11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近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發布《關於遞補128家企業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的通知》。按照《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認定和運行監測管理辦法》規定和《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開展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監測工作的通知》要求,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對2018年監測合格和遞補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開展了監測。
  • 新泰:谷裡鎮於棗林村櫻山紅聯合社引領抱團發展新模式
    村黨支部帶領廣大黨員群眾,將全村土地按「股份+合作」模式集中流轉,提出「土地流轉—經營企業—挖掘資源」發展思路,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等系列發展舉措,將一個貧窮落後的山村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型農村。2019年村集體收入26萬元,先後獲得省級文明村、「泰山先鋒」紅旗黨支部等榮譽稱號。土地流轉定股權。
  • 巨人網絡與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達成戰略合作
    近日,巨人網絡與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在上海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發揮雙方優勢,推動貴州省網路遊戲產業加速發展,打造有戰略影響力的產業集群。近年來,貴州深入實施大數據戰略行動,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引領貴州經濟社會高質量轉型升級。
  • 蘭陵縣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 存欄生豬35萬頭
    今年以來,蘭陵縣立足畜牧工作實際,通過發展田園綜合體、培育龍頭企業、創新養殖模式等措施,紮實推進畜牧業發展,全力助推鄉村振興。目前,全縣共存欄生豬35萬頭、禽類1560萬隻、羊21.4萬隻、牛1.88萬頭,肉蛋奶總產達10.54萬噸。
  • 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成為漳州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隨著我市一批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成長發展,2017年來,我市積極探索建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把產業鏈上下遊不同經營主體聯結起來,推動實現抱團發展。目前,全市已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4家,共聯接龍頭企業14家、農民合作社52家、家庭農場26家、小農戶2.1萬戶,年銷售總產值超過24億元,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已成為我市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是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分工協作為前提,以規模經營為依託,以利益聯結為紐帶的一體化農業經營組織聯盟。
  • 江口旅遊的「鄉味」路——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
    ①「旅遊+農業」,打響「梵淨山珍·健康養生」品牌,採取「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基地」等多種模式,打造鄉村旅遊「聯合體」,延伸致富產業鏈,強化產業帶動輻射作用。相繼打造了魚糧溪農業公園、駱象生態茶園2個農旅一體化的休閒體驗鄉村旅遊景點,魚糧溪農業公園成功申創為四星級農業公園、3A級旅遊景區成為鄉村旅遊樣板。
  • 南京江寧丹陽社區大力發展葡萄產業
    原標題:南京江寧丹陽社區大力發展葡萄產業   近年來,南京市江寧區橫溪街道丹陽社區居委會建立丹陽七仙生態葡萄園,引導廣大種植戶入園發展,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