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企業帶動發展 茶葉成致富金葉

2020-12-26 瀟湘晨報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4日6時訊(通訊員 鄧堯予 郎宵)茶樹對土地要求不高,生命力強,且市場前景看好。近年來,豐都縣雙龍鎮結合脫貧攻堅工作,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茶產業,讓茶葉成為村民脫貧增收的金葉子。

12月10日,筆者來到豐都縣雙龍鎮燈塔村採訪,沿途看到不少成片的茶葉種植基地,十多名村民正在基地裡務工。他們有的除草,有的施肥。

「縣裡有政策支持發展,我們本身也有發展基礎,因此把茶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來抓,多措並舉,紮實推進,全鎮茶產業發展,目前效果不錯。」」雙龍鎮副鎮長李小波說,截至目前,該鎮茶葉種植規模已達4000畝。

據介紹,雙龍鎮在付家山、燈塔、馬燈壩三個基地村分別組建了付家山、彭家溝、朱教坡3個茶葉管護專業合作社,與該縣一家國有企業分別籤訂了200畝、170畝、130畝的管護協議,目前正在實施管護工作。

為了讓村民充分受益,該鎮採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前三年,按照80元/畝支付農戶土地收益資金,三年過後,在茶園進入盛產期並實現利潤後,在保底80元/畝基礎上按股份比例分紅,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三方的利益分配比例為3:3:4。目前,第一年的農戶土地收益資金正在兌現,在家農戶的茶葉務工收入戶均8000元以上,有效解決了周邊農戶就近務工就業。

「接下來,我鎮按照縣上下達的茶葉計劃,積極與企業合作,抓好茶葉後期管護,落實好栽植地塊,在明年春季全面完成6000畝茶葉計劃,讓茶葉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葉子。」李小波說。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讓茶葉產業帶動鄉親致富
    原標題:讓茶葉產業帶動鄉親致富   12月17日,記者見到覃小洪時,他正纏著一頭繃帶,這是他16日晚上忙完
  • 鄉村振興看龍頭丨代購、代養、代銷 恆都農業已帶動豐都1000餘戶...
    作為一家牛肉養殖企業,恆都農業十年如一日地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和精準扶貧事業。先後獲評「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全國肉牛養殖示範企業」、「國家科技富民強縣重點扶持企業」、「重慶市十大扶貧龍頭企業」。截至目前,已累計帶動當地6000多戶農戶增收,帶動貧困戶就業1000多人。
  • 鎮江夏秋抹茶技術研製成功 "廢葉"變成致富"金葉"
    20日上午9點半,位於鎮江市丹徒區十裡長山山坳的茗緣茶葉專業合作社門前,一輛掛著蘇A牌照的考斯特汽車停了下來。早早在門口守候的茗緣茶葉專業合作社社長汪月霞一路小跑,來到車門前迎接老客戶何明一行。「汪總,你在省農民合作社產品展銷會上展示的夏秋抹茶,大家很感興趣,趁著節前放假我們就組團來了。」「歡迎歡迎,快到裡面來,山裡天冷。」
  • 一片茶葉丨綠葉子怎樣變成金葉子
    三明目前全市擁有茶園面積31.6萬畝,其中9.53畝在大田,佔了3成。「高山雲霧出好茶。」大田境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75座,正是種植高山優質生態茶的理想區域。茶葉成脫貧奔小康的「金葉」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當地通過茶旅結合打造景區的同時,還創新精準扶貧方式。
  • 茶葉機械企業助力山西藥茶發展
    9月26日上午,山西省農業機械發展中心舉辦山西藥茶生產加工全程機械化裝備推介活動,來自福建、浙江、安徽、河南等全國產茶大省的13家具有代表性的茶葉機械生產企業與山西省多家藥材、藥茶生產加工企業、合作社代表共同深度參與推介並洽談合作。
  • 眾興茶葉:大河邊畔的翠綠,七月山間採嫩茶證明了想致富栽茶樹
    茶文化博大精深,大家想了解茶文化又怎麼能離開貴州茶呢,都勻的毛尖,遵義的毛峰茶和湄潭翠芽以及鳳岡的鋅硒茶葉等聞名於國內外,除了酒,茶葉也是貴州的一大特色。如今貴州的茶葉漫山遍野,甚至有的地方形成了茶葉觀光園,有機地結合了茶葉和旅遊的發展,特別是遵義湄潭縣和鳳岡縣的茶葉發展成為了貴州的茶葉代表,成為了其他縣市的學習典範。
  • 第什裡風箏小鎮:風箏產業多元發展 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近年來,第什裡村以風箏為載體不斷擴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打造特色小鎮,不僅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更促進了經濟增長,帶動了農戶增收致富。為進一步帶動周邊村民增收,第什裡風箏小鎮從事風箏產業的農戶以大帶小,以點帶面,擴大規模。形成「加工廠—加工作坊—加工戶」的發展模式,通過規模較大的加工廠的帶動作用,讓更多的加工作坊和加工戶參與進來,逐漸形成集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產業化經營體系。這樣一來,不僅風箏產業規模擴大,產量增多,收入增加,而且提供了就業,帶動了農戶增收。
  • 「小茶葉」託起「大產業」
    近年來,在該縣人大代表梁建波的帶領下,茶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昔日漫山的荒坡變成如今的「金山銀山」。「以前種田,辛辛苦苦一年,畝收入也就幾百元,現在種茶一年收入幾千元不成問題,而且還有領頭人和專業合作社,我們對種茶致富很有信心。」談起種茶,農戶梁伯笑得合不攏嘴。
  • 三方抱團發展 釋放疊加效應——貴州省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
    六盤水市農投公司,針對獼猴桃產業發展中企業多、品牌雜、基地散等問題,組織25家民營企業,成立涼都獼猴桃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帶動六盤水發展獼猴桃種植18.18萬畝,鮮果更是遠銷中國臺灣,泰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地。
  • 辛國榮在石灘鎮調研時強調 以產業發展帶動百姓增收致富
    辛國榮在石灘鎮調研近日,區委書記辛國榮前往石灘鎮調研鄉村振興及脫貧攻堅工作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發展產業,持續改善人居環境,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全力繪出生態美
  • 板橋鎮:創新模式發展「美麗經濟」 助農增收致富
    近年來,東方市板橋鎮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其示範帶動作用,通過「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生產基地」模式,大力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助推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東方上彩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作為省級扶貧龍頭企業,以經營綠蘿、蘭花、鳳梨等熱帶高效花卉品種為主,綠蘿產品在全國市場佔有率保持在25%以上,是目前國內大規模生產綠蘿的基地之一。該公司通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幫扶理念,讓在基地打工的村民學習技術,激發村民的自我發展能力,助其走上增收致富路。
  • 大灣區「菜籃子」帶動「黔貨出山」
    在扶貧產業運作上,供應基地引進廣州龍頭企業,成立貴州珠江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等產業扶貧模式,大力發展蔬菜產業,在墨衝良畝建立蔬菜產業扶貧示範基地1000畝,通過產業示範帶動,解決了當地463戶土地流轉戶及墨衝鎮150戶易地搬遷貧困戶800餘人的就近務工,平均每戶全年可增加收入14000元,公司與貧困戶實現「雙贏」。
  • 盧凱:返鄉養牛致富 帶動鄉親增收
    盧凱是興仁市大山鎮豬槽箐村的創業能手,2016年,在外辦紙廠的他選擇回鄉創業,從此開始了他的養牛事業,5年多來,他不僅成了村裡的養殖大戶,還帶動了鄰裡鄉親共同增收致富。
  • 廣西南寧市:上林縣澄泰鄉高頂村帶動貧困戶發展漁業走出特色致富路
    廣西南寧市:上林縣澄泰鄉高頂村帶動貧困戶發展漁業走出特色致富路2020-07-17 13:54:00  水產養殖網 原標題:魚塘用上高科技&nbsp百平方米養萬尾魚——上林縣澄泰鄉高頂村帶動貧困戶發展漁業走出特色致富路韋建幸拿起網兜在水槽裡撈起活蹦亂跳的鮮魚
  • 澄邁退伍軍人王篤雄發展山柚油產業 帶動增收致富
    積累到第一桶金之後,2012年,年收入已達百萬元的王篤雄,回到家鄉澄邁加樂鎮發展山柚油產業。  「既是出於情懷,也是為了打造一個地方品牌。」王篤雄說,山柚又名油茶,用其果實榨出的山柚油(山茶油)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其它用途。加樂鎮有悠久的種植山柚歷史,每到收穫季,大大小小作坊開榨山柚油,大街小巷飄香。然而,加樂山柚油卻沒有像橋頭地瓜、福山福橙一樣,打造成地方名牌。
  • 大理:花海經濟帶動鄉村旅遊發展
    在這片花海中,「山水田園、自然和諧、休閒農業、生態環保」的發展理念得以不斷延伸,集農業觀光、休閒度假、銷售民族土特產品於一體的旅遊產業不斷帶動當地村民增收致富。 李必榮介紹,在牧場的經營管理中,當地村民參與到整個項目的運營維護工作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實現了村民增收致富的目標。截至目前,花語牧場安置就業勞動力70餘人,帶動擺攤設點經營戶120戶。
  • 小小虎頭鞋帶動村民致富
    新華社石家莊9月7日電 題:小小虎頭鞋帶動村民致富  新華社記者範世輝  圓圓的「虎臉」,神氣的「眼睛」,霸氣而不失可愛的「王」字……如此精美的虎頭鞋出自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張西堡鎮李莊村武香環之手。
  • 從「致富茶」到「扶貧茶」,安吉白茶帶動湘川黔5839名貧困人口脫貧...
    「白葉一號」,是安吉白茶裡最優質的品種,也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黃杜村的致富「金葉子」。如今,這片葉子在湘川黔三省四縣落地生根,帶動老鄉們脫貧致富,續寫了一段「東部幫西部,先富帶後富」的白茶佳話。時任黃杜村黨支部書記盛阿林覺得,「這片葉子」有希望幫助黃杜村摘掉貧困的帽子,便動員村民規模化種植,黃杜村成了遠近聞名的白茶村。2003年4月9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黃杜村調研白茶基地,看到家家戶戶以白茶為業、靠白茶發家,充分肯定了「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
  • 小小桑芽菜 村民「致富菜」
    河頭村是清遠推動「一村一品」,加快鄉村產業發展的縮影。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清遠正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同時,通過聚焦清遠雞、茶葉等優勢主導產業,一個「3+X」農業產業體系在清遠被構建起來,當地產業布局得到進一步優化,利益聯結機製得到進一步完善。包括陳井清在內,越來越多清遠農民分享到了產業的增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