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桑芽菜 村民「致富菜」

2021-01-18 南方新聞網

「一天能摘五六十斤,收入上百元,賺得比在城裡打工還多!」早晨6時,清遠英德市九龍鎮河頭村的千畝桑芽菜基地裡,農戶陳井清正在忙活。在他身後,摩託車穿梭在田埂上,快速把採摘好的桑芽葉快速運往村內加工廠。

河頭村是清遠推動「一村一品」,加快鄉村產業發展的縮影。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清遠正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同時,通過聚焦清遠雞、茶葉等優勢主導產業,一個「3+X」農業產業體系在清遠被構建起來,當地產業布局得到進一步優化,利益聯結機製得到進一步完善。包括陳井清在內,越來越多清遠農民分享到了產業的增值收益。

隨著清遠市委推動清遠高質量發展「十大行動方案」的正式發布,清遠鄉村產業發展進入全新快車道。清遠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3+X」產業體系,高質量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同時,著力打造跨縣域的特色優勢產業帶,紮實推進農業產業鏈現代化,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樣板區項目等重點項目、重大平臺建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南方日報記者 何帆燕

小小「致富菜」 富民又興村

說這小小的桑芽菜是河頭村民的「致富菜」並不為過。

河頭村坐落在英西峰林走廊腳下,擁有獨特的自然景觀。縱然如此,這裡過去卻一度因為產業基礎薄弱、人口外流嚴重,處於守著金山銀山過苦日子的窘境。

2017年以來,結合當地土地整合工作,河頭村建成了桑芽菜基地,成立了萬子桑蠶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農戶」的方式,走出了一條以農業為基礎,鄉村旅遊為支撐的深度融合發展之路,打開了集體經濟發展「致富門」。河頭村黨支部副書記許景峰介紹,目前河頭村種植的桑芽菜面積約1200畝,因為每隔三四天便可收穫一茬,每年約有10個月的採摘期,村民因此有了穩定的收入保障。

村民的致富熱情被成功激發,除了桑芽菜基地外,百香果產業基地、碧鄉民宿等一批產業扶貧項目逐一生根發芽。河頭村集體收入從2017年的8.2萬元,提高到如今的27.4萬元,吸引近1000人回流。在河頭村的示範帶動下,周邊村莊也掀起了「種桑芽菜熱」,帶動九龍鎮種植近8000畝桑芽菜,合作社桑芽菜年產量超1000噸。

陳井清家住河頭村石下村民小組,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抓住村裡發展桑芽菜產業機遇,成為受益者之一。他承包了幾畝土地搞起了生產,年收入增加了3萬多元,成功摘掉了「窮帽子」。

鄉村產業蓬勃發展 示範村鎮越來越多

在清遠,像河頭村一樣憑藉「一村一品」煥發新機的村鎮不少,鄉村產業得到了蓬勃發展。

在佛岡縣湯塘鎮竹山村,冬日的暖陽灑在粉葛基地,一個個粗壯、飽滿的粉葛早已破土而出,豐收的歌兒已經唱起。竹山村種植粉葛已有數百年歷史,肥沃的土壤、溫暖的氣候、充沛的雨量和較大的晝夜溫差,讓當地出產的粉葛有著皮薄、肉香、質嫩、入口無渣等優良品質。通過推進「一村一品」建設,積極引入粉葛深加工生產線,建立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和綠色食品加工基地,當地粉葛種植面積已超過500畝,成為竹山村家家戶戶的致富增收產品。

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是採挖、銷售淮山的好時節。在陽山縣七拱鎮西連村,村民在田間地頭忙著採挖淮山的熱鬧「大戲」剛剛演罷。陽山縣是「中國淮山種植之鄉」,淮山種植面積為廣東最大,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七拱鎮是陽山淮山的主產地,自改革開放後便開始大規模種植淮山,種植規模已達到8000多畝。西連村正是其主要分布地之一,當地種植戶自發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形成了成熟的淮山種植、包裝、銷售產業鏈。

去年8月,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公布首批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和第二批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名單,清遠90個專業村和5個專業鎮經各地申報推薦、專家評審及網上公示等程序,獲準認定。而在2020年12月1日,農業農村部官網對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進行公示,憑藉已培育起來的淮山和麻竹筍產業,清遠有2個村鎮入選,分別是陽山縣七拱鎮西連村和英德市西牛鎮,至此,清遠市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者達到5個。

實施「3個三工程」 培育產業強鎮強村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們坑口村的筆架茶種植面積已從400多畝發展到3000多畝,每年可生產幹茶近10噸。」筆架山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新才說。

坑口村位於清遠市清新區,與大多數粵北山村一樣,這裡山多地少無水田。但通過探索土地託管、資金入股、訂單農業和合營代管等方式,打造「一村一品」,這裡發展起了茶產業,單村集體年增收一項便超過10萬元。

發展優勢主導產業是清遠加快鄉村產業發展的主要思路之一。近年來,立足地區資源優勢,清遠市大力實施農業「3個三工程」,重點發展茶葉、清遠雞、柑橘三大主導產業,同時注重培育特色產業強鎮強村,集中連片發展起了瘦身魚、烏鬃鵝、食用菌、西洋菜等特色產業。

鄉村產業發展壯大需要有完善的設施服務配套。積極推進鄉村路網建設、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設和農村物流配送網絡建設是清遠的具體行動。數據顯示,目前清遠市所有行政村已實現光纖寬帶、4G網絡全覆蓋。通過推廣「平臺快遞+電商改造」「農村客運+快遞企業」的電商到村物流配送,農產品進城難正被有效解決。

據行業統計,目前清遠市茶葉種植已達到21.06萬畝、水果種植75.83萬畝、蔬菜種植217.5萬畝、筍竹面積約75萬畝、蠶桑種植7.5萬畝、家禽年出欄10591萬隻(其中清遠雞年出欄約達8378萬隻)。在水產養殖方面,更已成為全省桂花魚四大主產區之一,產量佔全省的四分之一。

2020年前三季度,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清遠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6.7億元、增加值206.2億元,同比增長3.9%、3.5%,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3723.1元,增長6.3%。越來越多像河頭村一樣的「空心村」迎來蝶變,隨著村裡農旅產業的不斷發展,在外的村民逐漸回流,尋找致富新機遇。

相關焦點

  • 小小虎頭鞋帶動村民致富
    新華社石家莊9月7日電 題:小小虎頭鞋帶動村民致富  新華社記者範世輝  圓圓的「虎臉」,神氣的「眼睛」,霸氣而不失可愛的「王」字……如此精美的虎頭鞋出自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張西堡鎮李莊村武香環之手。
  • 散養「 香豬」 村民共致富
    自養殖基地成立以來,村裡的貧困戶都有了固定收入,還帶動村民持續增收,阿胖的致富故事只是京都村村民奔向小康社會的一個縮影。在黨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如今,京都村有了寬敞、平坦的水泥路,村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記者 梁蘭生活艱苦 謀求發展下察隅鎮京都村位於察隅縣西南部,距察隅縣城65公裡,是一個以人為主的村莊。
  • 油茶林結出村民「致富果」
    二十多年前,村民們只是自發地在自己房前屋後栽種油茶樹,一百斤茶果也只能榨出幾斤茶油。村民把碾碎的茶麩倒進大木甑裡蒸出香來,做成茶餅,兩三個人用力推動木頭撞擊茶餅擠壓出油。這種生產方式,決定了制油不僅是辛苦的體力活,產量還上不去,村民也很難致富。 進入新世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健康生活理念越來越得到推崇,油茶的價值被更多人認可,當地村民種植油茶的熱情又回來了。
  • 「上門女婿」當「領頭雁」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上門女婿」當「領頭雁」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2020-08-03 1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忠仁鎮康樂村:大力發展庭院經濟,促進村民增收致富
    忠仁鎮康樂村在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促進村民增收致富過程中,充分發揮典型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打造「庭院經濟」致富模式,提高種植水平,有效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在76歲的忠仁鎮康樂村村民祝慶德家中,一進門口,乾淨整潔的院子映入眼帘,祝慶德把他家後院的菜園子分成了兩片,一片種玉米,一片種農家小菜,不僅拓寬了收入渠道,還大大改善了居住環境。
  • 袁保平:種下螺絲菜 走上致富路
    初冬時節,興平市桑鎮的800畝螺絲菜迎來了豐收季,一個個酷似寶塔的螺絲菜吸引了西安、銀川等地的客商前來收購。種植戶們高興地說:「這都是沾了老袁的光!」袁保平是桑鎮東橋村村民,頭腦靈活的他從多年前就把自己和鄉親們種植的辣椒、蒜苗等農產品向蘭州、銀川一帶銷售。
  • 在這個美麗的寧波海邊小鎮 村民織就「影視致富」夢想
    新橋鎮原是象山經濟薄弱鄉鎮,而隨著象山影視城的蓬勃發展和相關產業日益興起,這個美麗的海邊小鎮有了更多致富的機會。當地不少村民開起影視客棧,辦起影視公司,俞民嶽從一名不起眼的保安,變成了一家影視服裝道具租賃公司的總經理,公司年利潤一度達到近500萬元。越來越多的村民,在這個光影小鎮裡織就了自己的「影視致富」夢想。
  • ...故事」小小無花果結出「致富果」丨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村民廖秀彬
    我大概算了一下,進入盛果期後,一棵樹掛果30斤左右,按目前的市價來算,毛收入就能達到30至50萬元,這無花果還真成了增收致富的『金果子』了。我站在果園前,滿面笑容地和妻子算起了豐收帳。看到無花果種植勢頭這麼好,一些村民便開始聯繫我和妻子,向我們諮詢無花果的栽培技術,並希望加入到我們這對夫妻檔的精品水果種植事業中。
  • 小小秀珍菇,撐起「致富傘」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巨成 通訊員 洪唱 符浩 王長江  11月30日,在淮濱縣固城鄉王營村蕈豐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場房內,幾位村民在菌棚裡忙碌不停,採摘今年最後一茬秀珍菇。
  • 講「羊經」算「羊帳」 麥麥提阿卜杜拉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我深知,躺在扶貧好政策上「等、靠、要」或許能脫貧,但永遠都不能致富,致富還得靠自力更生。  我通過科學養羊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實現增收致富。從那以後,我經常給缺乏養殖經驗的村民介紹「羊經」,給他們一筆一筆算「羊帳」,鼓勵他們也走養羊的這條致富路。如今,我們村20戶村民靠養羊、育肥羊實現了脫貧致富。
  • 永寧縣原隆村:村民攢積分 致富加動力
    說起家裡的一張特殊「積分卡」,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村民蒙小寧讚不絕口,「平日俺們攢的積分,可以兌換很多生活用品,對生活幫助挺大的。」 蒙小寧所說的積分卡,就是「貧困戶內生動力積分卡」。這一張卡的發放,讓這個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家庭,激發了勤勞致富的動力。「現在俺丈夫外出打工,二女兒畢業後也找到了工作,收入增加還獲得了EP值的獎勵。」
  • 貴州省三穗縣良上鎮小小食用菌 撐起致富傘
    貴州省三穗縣良上鎮小小食用菌 撐起致富傘發布時間:2020-12-2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近日,貴州省黔東南州三穗縣良上鎮下寨村食用菌生產基地裡,菌棒整齊擺在木架上,農戶們正忙著搬運、篩選、挑揀、上架。
  • 沅陵陳家灘鄉:「小小數據線」連接致富好日子
    線的一頭連接著辛勤勞作的工人,一頭連接著勤勞致富的好日子。據了解,去年以來,隨著「網箱上岸」「退捕禁捕」工作開展後,陳家灘鄉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積極發展「環保」「富民」新產業,馱子口村扶貧車間已成為產業轉型增收致富的新典範。該村原網箱養殖大戶鄧清河、鄧富國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帶頭轉型探索新的發展道路,在多次考察調研後,走上了為企業代工「數據線」的致富之路。
  • 檸檬種植基地助村民致富
    非法入境舉報電話 0771—8688800 三年來,在粵桂扶貧協作項目引領下,寧明縣的貧困人口開始參與到各個引資項目中,粵桂扶貧協作項目從農業延伸到牧業、工業,不僅解決了部分貧困人口就業問題,而且還形成了產業鏈,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引資項目中,增收致富
  • 甘蔗種出村民甜蜜致富路
    鬥南村村民說,自從村裡發展起甘蔗種植,很多年輕人就不再出去打工了,因為在甘蔗基地務工也能掙上錢。鬥南村的榨糖廠就在公路邊,廠房周邊就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甘蔗林。鬥南糖廠承擔著全村甘蔗的加工任務,隨著今年甘蔗成熟期到來,不少農戶爭搶時間,把甘蔗送到這裡加工製糖。「供電所嗎?
  • 攀枝花市仁和區啊喇鄉:小小玫瑰花,也是一條致富路
    談起種植食用玫瑰究竟劃不划算的問題,啊喇村種植得最好的村民魏忠友說很划算。「早上7點,我就和媽媽、妻子到地裡摘玫瑰花,說實話,摘花的時候我們都在笑呢!我家明年還要種植2畝地。」為破解這個難題,提高土地收益,不浪費土地,幫助省級貧困村的群眾找到一條長久的致富路,去年4月,經介紹,村黨支部組織村組幹部14人,到了昆明種植食用玫瑰的4個縣區考察,從土壤、氣候、水源等等幾個方面逐一比對,認真請教了花農和合作社的一些問題,覺得可以試種。回來後,村兩委及時向鄉黨委政府領導報告,提出試種建議,最終才於去年6月開始試種。
  • 草坪經紀人姚瑞雪帶村民鋪就綠色致富路
    草坪經紀人姚瑞雪帶村民鋪就綠色致富路如今,鐵嶺縣李千戶鎮康莊村的大地裡,軟軟的草坪好似綠色的地毯,人們正將草坪裁成草卷,再裝入大貨車中。這批草坪出售後,又將為姚瑞雪和草坪種植戶們帶來豐厚的收益。今年52歲的呂桂霞,7年前就跟著姚瑞雪種植草坪,呂桂霞說:「在姚瑞雪的帶動下,俺家現在種了5萬多平草,草坪的管理、種植技術都是跟姚瑞雪學的,現在草坪的效益非常好,它的收益比種植苞米要多好幾倍,這些年遇到什麼技術問題都是姚瑞雪幫忙,她也是隨叫隨到,是她帶動我們村裡很多家庭走上了種草坪致富的道路。」
  • 我在廣東奔小康丨小小竹條,大大夢想!「蒸籠姑娘」帶領村民致富奔康
    在這位「蒸籠姑娘」的帶領下,當地村民通過加入她成立的合作社,重新拾起竹編非遺技藝,靠著這項傳統技藝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兒時情懷捨棄安穩生活回鄉創業沈美娟出生在羅定泗綸鎮楊綠村,竹蒸籠給她的兒時記憶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