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公岙村民宿林立。 受訪者供圖
2005年,張紀中在新建成的象山影視城拍《神鵰俠侶》時,俞民嶽剛剛成為這裡的一名保安。他原是當地土生土長的農民,有天劇組急需十幾個群眾演員,他便去喊了幾個鄉親來應急。當時他自己也沒有想到,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
新橋鎮原是象山經濟薄弱鄉鎮,而隨著象山影視城的蓬勃發展和相關產業日益興起,這個美麗的海邊小鎮有了更多致富的機會。當地不少村民開起影視客棧,辦起影視公司,俞民嶽從一名不起眼的保安,變成了一家影視服裝道具租賃公司的總經理,公司年利潤一度達到近500萬元。越來越多的村民,在這個光影小鎮裡織就了自己的「影視致富」夢想。
從保安到群演「經紀人」
再到影視服裝道具租賃公司總經理
9月10日,象山影視城水簾洞景點,有劇組正在布景準備當天拍攝,這裡已經成為各大劇組爭相拍攝的場景地,也是遊客們必到留影之處。但16年前,這塊土地卻是村民俞民嶽家的農田,種著橘子。
2005年,象山影視城開業後,俞民嶽做起了這裡的保安。當時只覺得這工作不錯,有機會看到平時只能在屏幕上看到的明星。他從來不覺得拍戲這種遙不可及的事,會和自己有什麼關係,沒想到自己很快就成了戲中的一員。
那天,為《神鵰俠侶》劇組臨時拉了十來個群眾演員後,他自己也被選中出演了一個角色。2006年《碧血劍》劇組來拍戲,橫店一位群演「經紀人」從外地帶來的學生群眾演員不夠,俞民嶽又在本地找了一些學生,解了燃眉之急。
從此,只要一有劇組需要找群眾演員,影視城就找這個熱心、靠譜、人頭熟、頭腦又靈活的保安幫忙找人。俞民嶽也在和各個劇組的磨合中學到了許多經驗,自己摸索著開始做起群演「經紀人」,也就是「群頭」。2013年,俞民嶽成立了自己的演員工作室,成了新橋鎮第一位名副其實的「群頭」。
在影視城拍攝的劇組一多,就急缺服裝道具,而影視城當時的影視產業配套設施還不完善。俞民嶽找準機會,又在影視城內開了一家服裝道具租賃公司。
2019年,三門灣大橋及連接線工程全線通車,象山「交通末梢」正式翻篇,象山影視城也進入了「高速時代」。大橋通車後給遊客帶來極大便利,也吸引了更多劇組置景和企業落戶。而像俞民嶽這樣的影視行業從業者也享受到了「高速福利」。「最忙的時候,我手下有300個群演在影視城內的各大劇組串場跑戲,七八個劇組同時租賃我的服裝道具。公司年度毛利潤一度達到近500萬元。」
她最早把自家房子改建成漂亮民宿
天天供不應求,劇組常常搶著住
如果初來乍到的劇組還沒有安排好住宿,俞民嶽會推薦他們去找老闆娘史丹雲。
史丹雲的民宿在離影視城僅5分鐘車程的黃公岙村,大路兩旁是一排整齊漂亮的農家庭院,其中不少打出了「影視農家客棧」的招牌。這幾天,史丹雲一早就忙著迎來送往《雪中悍刀行》劇組的工作人員。自7月份張若昀主演的這部電視劇在象山影視城開拍,劇組一直租住在她的民宿裡。
自2010年開始,影視城裡幾乎每天都有劇組拍攝,一個劇組動輒幾百號人,幾個劇組一起開拍,影視城的酒店根本容納不了,很多被分流到了黃公岙村。
2013年,看準發展機遇的史丹雲把自家的房子改建成了五層獨棟的漂亮民宿,18間標房,能住下36名來客。史丹雲因此成了村裡最早藉助影視城的資源嘗到甜頭的人。
2013年下半年到2017年下半年,史丹雲的民宿沒有一天有空置房,天天都有劇組入住。
對於史丹雲這樣率先「嘗螃蟹」開民宿的人,起先黃公岙村民都是持觀望態度的。但劇組一住就是幾個月,常年滿房且異常緊俏,一年下來20萬元到30萬元純收入,讓村民下定了由此致富的決心,紛紛把自家的樓房也改成民宿。史丹雲家裡就有8個親戚相繼開起民宿。2013年村裡有30家民宿,如今已有150家。
她開的餐館名聲在外
是明星到象山拍戲必來「打卡」之處
史丹雲的民宿附近,有一家還在裝修的餐館,門面並不太醒目。但你絕對想不到,這裡可是許多明星到象山拍戲必來「打卡」之處。蔥油白蟹、青蟹土豆羹、松子大黃魚都是這家店最拿手的菜色。
餐館老闆娘林昔自打從石浦嫁到黃公岙村後,生活軌跡便和這個「影視第一村」產生了交集。「沒有影視城前,村裡經濟很一般,大多數村民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但現在你看,大家都辦起了農家樂、餐館等,依靠劇組等資源,收入頗豐。」
因為幾道拿手菜名聲在外,許多劇組訂餐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林昔。劇組拍攝不定時,訂餐也沒有規律,林昔通常24小時都處於準備接單的狀態。
《琅琊榜》熱播後的一段時間,國內許多劇組蜂擁來象山取景,因此諸多明星都來林昔的店裡吃過飯,場面火爆到有時店裡根本坐不下。「林心如、袁弘拍《長歌行》的時候,林心如的生日是在劇組過的,就在我這裡擺了6桌,林心如最愛我們家的松子大黃魚。」
羅家英也是餐館裡的常客。「羅老師每次來都會選擇門口的位置,韭黃炒蛋、乾鍋包菜,不要飲料只喝白開水。每上一個菜,他都說謝謝。」
以前出外打工的年輕人
現在紛紛回流 從事影視相關行業
上盤村緊挨著黃公岙村。上盤村黨支部書記曹善東說,上盤村原來大多數村民在村裡務農,主要收入來自種柑橘,收入並不是很高,因此年輕人紛紛流向外地打工。隨著象山影視城的發展壯大,許多村民從中嗅到了商機,不少年輕人都回來從事影視相關行業,「2010年,村裡集體收入只有5萬元,目前已經達到70萬元,有60%得益於影視城影視產業的發展。」
最近,史丹雲也發現,村裡人去當群演的人少起來了,「一是新鮮感沒了,二是村民的腰包都鼓了,自家民宿、餐館的生意都顧不過來,誰還去當群演?」
一座城改變一座鎮。數據顯示,目前新橋鎮建成營業和在建的影視農家客棧295家,床位7250張,直接間接為村民提供了488餘個工作崗位。曾經遙不可及的影視夢已經開始在這裡遍地開花。記者 吳丹娜 通訊員 吳宙洋
【來源:寧波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