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賢用一部作品從商業神壇上面跌落下來,邱禮濤立馬就補上。#拆彈專家2劉德華#
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事實證明,標準的商業爆米花電影一樣可以把故事講述的跌宕起伏,讓人意猶未盡。
雖然名字叫做《拆彈專家2》,但其實故事、人物與第一部並沒有任何聯繫,和《竊聽風雲》類似,只是套了一個概念。不過,《竊聽風雲》是一部不如一部,《拆彈專家》第二部水準卻遠遠超越了前作,在續集作品中難能可貴。
作為一部商業片,《拆彈部隊2》在保證足夠多的場面和特效基礎上,下足了功夫去研究劇本,總體來看,雖無大的驚喜,但勝在敘事流暢,節奏鬆弛有度,中間的幾次轉折懸疑程度不大,卻很好的調和了影片基調,讓觀眾不會一味被各種爆破、槍戰場面衝擊的五感麻木。文戲和武戲的合理搭配,使得影片一直處在滿而不溢的邊緣,儘可能給觀眾帶來最舒服的觀影體驗。
和之前許多商業片不同,本片在追求快速的敘事過程時,沒有忽略掉電影的核心要素——人物及情感的塑造。一眾出場角色,無論是戲份吃重的潘乘風、董卓文、龐玲三大主角,還是用來襯託紅花的片片綠葉,雖還達不到個個性格鮮明的程度,但至少都能讓人留下一絲印象。
兩位男主角之間的兄弟情感,更是從頭貫穿到尾。潘乘風和董卓文,一開始在香港警務處下的爆炸品處理課工作,俗稱拆彈專家。他們密切配合,共同幫助警務處解決了諸多問題,維護著香港這座國際都市的繁榮和穩定。一次意外事故,潘乘風不幸被炸斷一條腿,雖經刻苦訓練基本恢復,卻仍以殘障人士為由被警務處調整到文職工作,從此性格大變。
兩位影帝劉德華、劉青雲加起來年齡已經超過一百一十歲,歲月不饒人,他們的身手已經大不如從前,但對角色的把握卻越來越爐火純青。豐富的閱歷和經驗,體現在角色處理時的舉重若輕。從一開場的惺惺相惜,中段的對抗與改變,直至最後的再次合作,每段時期人物性格轉變都拿捏的恰到好處,尤其劉德華,演活了亦正亦邪的潘乘風,順境時意氣風發,逆境時桀驁不羈,然而,失去記憶後的他,看到警察犧牲時依然會心痛。無論曾經走過多少彎路,做過多少壞事,心底的潘乘風,從來都是那個為救人可以不顧一切的好警察。
在處理兄弟間情感時,影片總體很克制,不講大道理,更多是用行動體現出來。潘乘風性格大變後,董卓文從沒有放棄他,甚至在知道龐玲利用他布局時,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兄弟的安全,一切簡簡單單,盡在不言中。不像之前的某部電影,打著友情的名義實去賣腐,男人之間當然可以有友情,但那是建立在彼此充分信任並且不墨跡的基礎上。過多的矯情,會喪失那份醇厚的魅力。
除了滿屏的雄性荷爾蒙,電影還安排了潘乘風一段男女之間的愛情,雖篇幅不長,但在兩位演員的用心演繹下,頗讓人心疼。
這裡特別要表揚倪妮,她把一個很有可能淪為花瓶的角色演繹的又颯又爽。在傳統的港式警匪片中,女主角的存在感都很微弱,可龐玲卻推翻了這種固有印象。執行任務時像男人一樣決斷,平常生活又有著一個女人該有的嫵媚和聰慧。愛男人但不依靠男人,可以陪他一起走,也可以獨自一人扛下所有,這個新時代女性,猶如一壺美酒,在男性屹立的海洋中散發著自己特有的芬芳。
作為商業大片,電影各種槍戰、爆炸場面層出不窮,但特效並沒有實質性的突破,依舊注重量卻忽略質。幾個大場面,如一開始炸毀香港國際機場,最後青馬大橋的核爆,仔細看都能發現建模粗糙的問題,國產電影由於成本原因,總是無法在這方面向好萊塢大片看齊。不過,私以為,特效的目的主要為劇情服務,如果能夠在切入時不讓人覺得突兀,就可以被原諒。
影片雖然煽情較為克制,仍還有刻意、混亂的毛病,而背景音樂的過於飽滿,更是在前期喧賓奪主,這些都是邱禮濤的老毛病,但瑕不掩瑜,整體來說沒有破壞電影的觀感。
在反派設置時,本片緊跟時代潮流,恐怖分子是一個名叫"復興會"的邪教組織,其教義也是當今反政府的種種言論。電影讓觀眾看清楚恐怖分子是如何被洗腦,並一步步走向仇視社會的道路,在暴露當今社會諸多問題的基礎上,喚起全社會的反思。
說到底,這依然是一個浪子回頭金不換的老套故事。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它尊重觀眾的智商,不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觀眾擰巴的基礎上,從這點看,就值得目前的口碑和票房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