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妙人編輯部老赫
見字如晤,很高興以這樣方式與君相逢。
老赫是一名娛記,也是億萬網友們統稱的「小編」之一。掐指一算,入行已經四年。
娛記生涯裡,先後供職過幾個平臺,從普通編輯做到主編,並沒有用太長的時間。去年創辦了「妙人SHOW」,從此成為自媒體大潮中的一葉小舟。
我從入行開始做藝人專訪,少說也採訪了六七十位大大小小的藝人。
很快我發現行業內所謂的「專訪」,各平臺水平參差不齊。大多數是匆忙膚淺的交流,甚至有的不過是工作人員給的宣傳文字,根本不是採訪,何談「專」?何談「深度」?
所以妙人創立之初的口號就是:「做有深度的自媒體。」我們不做那種一天排十幾個,每家媒體只有十幾分鐘的訪問。
妙人的最低要求是一個半小時,有時候甚至更長。通俗的說,就是刨根問底。
採訪阿朵的時候,我聽見電話那頭她在喃喃自語:「問題怎麼那麼多啊。」但是那篇訪問出來,她非常喜歡。
質量是最好的口碑,我寫長文,一篇至少三四千字。採訪柯藍那篇,甚至長達六千字,但是依然成為了十萬加的爆款。
合作者會有這樣的擔憂,「文章太長,現在沒人看吧?」
我曾經看著文檔的字數統計也有過這樣的擔憂,但讀者的反饋遠遠超出我的想像。所以即使「深度專訪」看起來不符合短平快的新媒體潮流,我依然始終堅持。
某一天,平臺編輯忽然找我,對我說:「我們有一個扶持精品長文的計劃。」感恩原創時代,好的內容永遠受歡迎。
所以每當有團隊跟我探討文章長度的問題,我的回答都是:「相信我們的讀者和平臺,當然沒有人願意看又臭又長的故事,但是精彩的故事一萬字都嫌短。」
別人幾百字搞定,為什麼我總寫那麼長呢?
因為人生很複雜,經歷也全然不同。那次我和演員孔維聊到她熱衷的公益事業,我看到她手機裡無數條未讀消息,大大小小的工作群。
如果不是親眼看到,不太能相信會有藝人真的在如此切實的做公益。不僅是捐錢捐物,而是天天操心哪個班的哪個孩子,哪個地方的某某老師到位了沒有。
聽她說起留守兒童的事,她哭我也哭。我曾經也是一名留守兒童,在她身邊真切的感受到原來有人這麼貼心的惦記著我們這群被「遺忘」的孩子。
不管是普通人還是藝人,真實的人生經歷都是最好的勵志故事。在我看來,這正是深度專訪的意義。
讓人物表達真實觀點,通過交流去叩問他的內心。而讀者從中看到的,是一個人經歷種種而後成長的能量。我們不是鼓勵大家都學著做明星,而是希望大家學習成功者的生存經驗。
我很喜歡能夠戰勝困境的人,他們的生命是閃光的。
採訪演員繆海梅的時候,她講到自己小時候家裡窮,地裡活忙不過來,她就到田裡去插秧。採訪演員曹炳琨的時候,他也分享了自己做廚師掏地溝倒垃圾的經歷。
我希望有人看到這些時候,身處類似的環境,甚至在更糟糕更艱難的情況下,依然心懷希望,相信有一天可以去實現心中的理想,撥雲見霧柳暗花明。他們能做到的,你也可以。
用生命去鼓舞生命,這是我的文字最大的意義。
除了深度專訪,今年七月開始,我們也會產出一些八卦日常的文章。八卦是圈裡人的日常,也是許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天天和各位讀者在頭條聊八卦,感覺就像在一起過日子。
柴米油鹽生老病死,從詩詞歌賦到人生哲學。從趙本山到蔡徐坤,從做家務到生孩子,我們總有許許多多的觀點和八卦跟大家分享。
這其中,我們保持兩個原則:第一,我們絕不編造新聞,這是底線。第二,我們保持自認為正直的三觀。
觀點是一家之言,當然有對有錯,或者有些觀點本來就無對錯之分。
上個月我們推送的文章《趙本山鐵嶺站前雕像惹爭議,他一生只會裝瘸賣拐,不配立雕像嗎?》,評論高達一萬三千多條。一萬多個人的觀點,在這裡交鋒。
之前我們推送的《周迅李健樸樹魯豫楊麗萍,親口回應為什麼不生孩子,原因值得深思》,有很多讀者跟我們分享了自己生育的經歷。
有獨自撫養孩子上大學的母親,有失去過孩子的家長,每一條評論背後都是一個人的人生。生和不生,都有道理。個人選擇,並無對錯。但大家都來分享自己的看法,就成為了交流,交流就有意義。
用戶對於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不是冷冰冰的數據,而是我們媒體人的世界。這個世界被我們影響了嗎?偶爾看著後臺會這樣想。
有一次我們看到了一位長者的評論,她五十幾歲孑然一身,沒有子女。我們突然意識到,我們有年長的讀者。
後來我們寫了《59歲鍾楚紅登封面,美人真的不老嗎?林青霞王祖賢張曼玉近照曝光》,私心是希望讀者能夠擺脫對容貌老去的恐懼。
沒有人有永遠不老的容貌,但有永遠年輕的心。如果有人,曾因為我們的文字得到一絲安慰,那就足夠了。
寫作,是一件孤獨的事情。當然,人生本來也是孤獨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孤獨,但當人和人相遇,生命和生命交流,世界就變得熱鬧起來。
這一篇文章,獻給親愛的讀者和我的29歲生日。我用我的文字給你一個擁抱,希望你繼續熱愛生活,喜歡這世界,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