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人物的堅守 ——觀電影《寂靜人生》

2021-03-03 昊旻

昨晚在大風呼嘯中,看了這部《寂靜人生》。

呼嘯的風聲,也帶不走這部片子留下的寂靜。

那是一種長久的,沒有邊際的寂靜。

主人公約翰.梅的工作,是為那些被發現獨自死去的人識別身份,尋找親屬。

先確認死者的身份,然後根據各種可能找到的線索尋找親屬,告知親屬死者離世的信息,詢問或者說請求他們來參加死者的葬禮。

大部分的尋找,都是失望的,這些孤獨死去的人,或者沒有親屬,或者生前和親屬關係不好,親屬拒絕來參加葬禮。除了牧師,約翰是唯一給他們送行的人。

給死者寫獨一無二的悼詞,播放適合死者身份的音樂,送死者到墓地下葬,或者,撒掉骨灰。

這份工作,約翰已經做了二十二年。

每一個下葬的人,約翰都把他們的照片存在一本影集中,閒時翻閱的那一刻,約翰是這個人在人世間留下印記的唯一見證者。

模式化的工作和生活,影片中的約翰是一個認真到執著的人。所有的工作都會有條不紊,物品的擺放整齊固定,走路也會左右看好了才會邁步。即使土葬價格昂貴,他也依然為那些信仰土葬的人選擇土葬。儘管,死者已無從知曉,生者也無人要求。

一個人吃飯,也要認真擺好餐具,簡單的一片麵包也會在盤中顯示出安靜的姿態。

工作的對象是無法交流的死者,下班後是獨自一人的海灘,獨自一人的房間,約翰的人生,真的是寂靜到無聲。

約翰剛剛接到的一份工作,是一位死去很久因為房間的味道才被鄰居發現的一叫威廉史託克的老人,而這位老人就住在約翰的對面,約翰的窗戶,正對著這位死去老人的窗戶。

就在這時,約翰接到了被裁員的通知。因為他認真尋找和執行土葬,既工作進度太緩慢,又給社區增加了很多費用支出,這是他被裁掉的原因。

可是,他看到死者留下的相冊,知道這位叫威廉史託克的老人曾經有自己牽掛和愛的人,他請求上司讓他完成最後一份尋找。

他用自己的時間,也應該是自己的薪水來完成最後一次尋找,他找到死者原來的同事,情人、女兒,戰友,一起流落的流浪漢。

隨著尋找的過程發現,在鄰居眼中一無是處酗酒成性的威廉史託克,其實是一個喜歡打抱不平、脾氣火爆,不會表達自己卻很仗義的男人,為了女人可以付出生命的人。

尋找也讓約翰的內心發生改變。他和威廉史託克的人生都是孤獨的,很多次他望著約翰的窗口,也會想到將來的自己。還有他躺在墓地上仰望天空的那一刻,一定也是想到,這也是自己的歸宿。

可是威廉史託克不羈的一生和他循規蹈矩的一生,終究,還是不同。

史託克可以把尿灑在對他們工作苛刻老闆的蛋糕桶裡,可以把調戲自己情人的男人的手放進油鍋裡,可以用牙齒咬著皮帶三分鐘,可以為自己喜歡的女人去偷巧克力而坐牢。他愛自己的女兒,所以會在女兒十八歲生日那天給女兒打電話,但卻不說祝女兒生日快樂。

一個豐滿的威廉史託克呈現在約翰的眼前,在史託克所有的朋友和女兒都表示不來參加葬禮的時候,約翰自己給史託克選了最好材質和顏色的棺材,最好位置的墓地,最適合他的音樂。

他甚至體驗史託克用牙齒咬皮帶的感受,對不能認可他的工作,也是對逝者不尊重的上司的車上撒尿。

但誠如盧梭所說:人生的價值是由自己決定的。他不懈的努力終於有了他最希望看到的結果:史託克的女兒,同意來參加父親的葬禮。

這次見面,也給約翰的生活帶來了溫暖和希望,史託克的女兒非常明顯對約翰有了好感,而約翰,也喜歡上了這個善良的女孩,這個說再也沒有父母的女孩。他們約好了下次見面。望著載著女孩的列車遠去,他的目光久久沒有回來,他的臉上,出現了發自內心的微笑。

好像,生活開始向人們期待的方向發展,一個為他人付出了二十二年生命的人,應該得到生活的善待,有人肯定他的工作,有人理解他的內心,有人給他關注和愛情。他走進商店,為心愛的女孩買了一對帶有狗狗圖案的情侶杯子,因為,女孩是狗狗飼養員。

他的內心一定被幸福充滿了,所以,忘了一貫過馬路左右觀看的習慣,一輛大型公交車急剎車,他依然倒在了車的前面,血,從他的腦部滲出,他的眼睛望向前方。

他的葬禮和史託克的同時進行。史託克所有的親人和朋友、同事都來了,他們送史託克最後一程,也給他的人生,畫了一個溫暖的句號。而他,只有墓地的工作人員把他安葬,那邊給史託克送葬的人,他都認識,他們都是因他而來,卻沒有一個人知道,他也躺進了墳墓,和史託克女兒約會,只能是永遠失約。

當人群散去,安睡在墓地的靈魂圍攏過來,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給約翰最隆重的葬禮。

我想,如果對未來抱有希望是一種幸福,他離開的瞬間,也就沒有太多遺憾。

可是,如果人像結尾真有靈魂,他又該怎樣審視自己寂寞的一生,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他會選擇怎樣的人生呢?

仔細想想,他生命的意義,對於像他一樣孤獨一生的人,又是多麼不可或缺。世間多一些像他一樣的人,世間孤獨死去的人,就可以走得不那麼悽涼,而很多活著的親屬,也不會給自己留下太多的遺憾。這份工作的意義,約翰自己是清晰的,他堅守了二十二年,如果不被辭退,他也會一直堅守下去。

很多時候,孤獨不是一種選擇,是人生實況。(2020年3月19日)

薛梅,網名昊旻。喜歡讀書、寫作、攝影、旅遊。醫務工作者。朋友們眼中「天真、純真、認真、富有」的女人。因為在路邊看到的花,看到的樹都是被她用目光撫摸過的,爬過的山坡也是被她認領了的。出版有散文集《盛滿光澤的山林》。

相關焦點

  • 薦影《寂靜人生》
    看了一部電影《寂靜人生》,電影很短,一個半小時,卻可以帶給人很多思考。
  • 寂靜人生---電影推薦
    今天給大家推薦這部2013年09月03日上映的高分劇情電影《寂靜人生》,目前豆瓣的評分穩定在8.8分,本片參與評價的人並不多
  • 電影《照相師》,以小人物蘊藉國家的「滾燙人生」
    近日,電影《照相師》宣布定檔12月12日。影片講述了深圳攝影世家蔡家三代人對夢想的堅守。
  • 《寂靜人生》:人生亦如渡渡
    但是,思考死對於生卻是有價值的,它使我能以超脫的態度對待人生一切遭際,其中包括作為生活事件的現實中的死。」作家周國平在《守望的距離》中如是寫道。當看到這句話時,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一部電影——《寂靜人生》。
  • 《隱秘而偉大》:一個小人物的堅守:「忠於自己年輕時的夢想」
    這一次觀眾眾口一詞地肯定了這部劇的製作水準:道服情致,情節感人,沒有狗血,沒有傻白甜,沒有故意耍帥,只有搞事業(諜戰和警察事業)、家長裡短和含蓄的愛情,還有對職場和人生走向的彷徨和無助,也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喜悅。
  • 豆瓣評分8.9《寂靜人生》:傳統死亡主題下的新探索
    整部電影下來,幾乎都是他一個人穿梭在大街小巷,不喧譁,不熱鬧,寂靜無聲。而這也恰恰跟電影主題相呼應。這就賦予寂靜人生更充實的意義:在寂靜裡,綻放光芒。約翰在日漸重複的歲月裡,仍全心全意地熱愛著自己的工作,在死亡裡尋找生命的意義。那些孤獨死去的人,因為約翰的認真對待,變得更有尊嚴。而整部電影,也在寂靜的探索裡,讓死亡的主題得到升華。
  • 每一個寂寞靈魂,都包裹著豐富的人生——記電影《寂靜人生》
    上午看了一部電影《寂靜人生》。這部2013年上映的英國電影曾獲得第70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整部電影無論是人物、場景、劇情還是配樂都可以用清淡來形容。看完之後我想起一個成語:真水無香。主人公約翰多年獨居,是一個不苟言笑且生活極為規律的人,他服務於區公所30多年,每天的工作就是為孤單的逝者尋找親人,通知他們來參加逝者的葬禮。
  • [影]《寂靜人生》
    這是一個平靜得能讓人睡著的電影。故事講述了一個負責對無人認領的屍體進行安葬的一個社會工作者約翰梅的日常。
  • 《寂靜人生》:無人出席的告別式,可他們來了?
    《寂靜人生》(2013,英國)世界越來越城市化,人越來越獨處。倫敦城市裡孤獨中離世的人,政府要有人安排善後處理。影片就是講的這樣一位做這樣工作,自己也是這樣獨處的這樣的人的故事。他在他們離世後去了解他們,寫悼詞,安排葬禮。
  • 《愛的追蹤》張國立堅守小人物 閆妮請纓演總裁
    把警察當作一個正常人來拍,這吊起了我的胃口。」而一向走嫵媚風情路線的閆妮突破自我,不但主動請纓演反派,還剪寸頭穿男裝。閆妮坦言:「文皓在原劇中是男性。我說服張國立把這個角色變成女性,讓我來演。因為兄妹鬥法比兄弟鬥法更虐心更糾結。」張國立◎談新劇兩易劇名堅守小人物本劇改編自金盾文學獎作品《贖罪無門》,是國內少有的以經濟犯罪偵查為題材的電視劇。
  • 這四部有深度的電影,復仇者聯盟上榜,豐富你的人生觀
    這四部有深度的電影,《復仇者聯盟》上榜,豐富你的人生觀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四部有深度地電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呢,那麼,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四部有深度的電影,《復仇者的聯盟》上榜,豐富你的人生觀。功夫小人物逆襲,充滿悲與喜,淚水幾人知,初心卻未變。
  • 《守望人》:一部小人物大作為的精彩電影
    電影《守望人》取材於全藏區六個真實動人的故事,繡國旗、豎國旗、畫國旗莊嚴肅穆,他們用真摯堅守與無私奉獻,生動的詮釋了家國情懷,用質樸的民族情愫譜寫了一曲小人物大作為的精彩電影。影片中,丹增一家人在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毅然堅守在雪域高原上,他們鬥風雪、涉險途,堅守初心,譜寫擔當,那種堅持、那種難以割捨的畫面使人感動不已。人在有故鄉,人走無家園,守望國土就是守望幸福,展現了大時代下的小人物,小情感處的大情懷。
  • 觀《天狗》有感:小人物的堅守
    前言:在這部電影裡我看到了三組鬥爭。第1組是中央與地方的鬥爭,第2組是外地人和本地人的鬥爭,第3組是有關人性的鬥爭。電影《天狗》改編自中篇小說《兇犯》,由富大龍、朱媛媛主演,講述了護林員與當地偷伐樹木的村民做鬥爭的故事。看到電影名字,閃進我腦海當中的第一個畫面,就是動畫電影《寶蓮燈》的第一幕,「天狗吃月亮」。
  • 《觀相》:算得準別人的人生,救不了自己的性命
    最令無神論和不信算命之說的人堅信自己的觀點的,無非就是,為什麼算命者算得準別人的人生,卻救不了自己的性命?韓國電影《觀相》斬獲韓國青龍電影節各大獎項,講的是著名的首陽大君篡位之前的事與權臣金宗瑞的勢力紛爭,以一個罪臣之子納景(宋康昊飾演)的視角展開整個故事。
  • 一位老師的堅守,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對承諾的堅守
    滿頭白髮的高老師要請假一個月,回去照顧已經病重的母親,因此不得不請來13歲的魏老師來代課。也許你認為一個13歲的孩子能做什麼?但就是這樣一個還未成年的孩子,用她的堅強與固執完成了對高老師的承諾。令人感動的老師形象電影中的兩位鄉村老師都有著讓人感動的地方。高老師對於孩子的那份責任心,是許多為人父母都無法做到的。面對已經重病的母親,他依舊放心不下這群孩子。
  • 小人物也可以有大夢想——觀《長安十二時辰》有感
    從畫面的質感上,《長安十二時辰》與電影的光線應用和場景布局如出一轍,每一幀都很美;從劇情的懸疑安排上,這個故事發生在十二個時辰之中這讓我想起曾經的一部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每集開頭都會用英文獨白: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去,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去,因為那裡是地獄…《長安十二時辰》為我們展現了大唐各個階層人物,這部電視劇帶給我最多的感動是這些小人物,他們每個人都有著鮮明的性格,塑造他們的是長安,成就他們的也是長安;他們對長安的熱忱守護,對人生信念的堅持不熄,對信仰的恪守不渝留給我深深的思考
  • 「小人物」向陽而生,網絡電影追光前行
    以「人」為本,現實主義題材小人物撐起市場亮點 上世紀80年代初的東北,船廠工人劉海柱因打抱不平,幫扶弱者招惹上了不良分子,也給給自己的家人朋友帶來危險。在經歷被壞人打傷,被工廠開除等人生低谷後,劉海柱重拾生活信念,直面一個個接踵而至的挑戰。
  • 「小人物」也是「大英雄」
    近日,抗日電影《八佰》在全國各地上映,成為熱門電影,《八佰》的故事取材於1937年淞瀘會戰的最後一役,電影內容讓人熱血澎湃、熱淚盈眶,激發了觀看者強烈的愛國之情。  「小人物」的將領也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英雄」  第88師524團副團長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一個加強營官兵420餘人留守四行倉庫,為了達到威懾敵軍的作用
  • 《不止不休》逐夢威尼斯 講述紙媒時代一個記者的選擇與堅守
    畫面中重重報紙堆積之下,主人公逆行追光,詮釋了現實困境中的小人物堅守、掙扎的故事主題。《不止不休》國際版海報 圖據片方《不止不休》根據真實人物經歷改編,講述了紙媒時代一個關於選擇和堅守的勵志故事。實力派陣容如何演繹現實主義題材下的小人物勵志故事,值得期待。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看中電影的實驗性與創新性,對獨具風格的新導演青睞有加。《不止不休》是青年導演王晶的首部作品。王晶在個人闡述中說:「國家的發展速度之快,讓我回看距今僅十多年的影像時,都會產生巨大的陌生感。
  • 電影《我不是藥神》:不平凡的人生路,小人物們的自我救贖
    而在中國,面對高額的醫療費用,一場嚴重的疾病就可以讓一個小康家庭垮掉一半,而對於那些本就維持溫飽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前段時間去世的「澳門賭王」何鴻燊據傳每天打價值86萬元一支的補腦針,但我們不是賭王,沒有他那樣的身家,我們只是芸芸眾生中毫不起眼的一名小人物。《我不是藥神》就是一部小人物們的自我救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