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軍大業》等戰爭大片將在2017年上映。
每日經濟新聞1月6日報導 剛剛揮別2016,這一年你看了多少印象深刻、感人肺腑的好電影?「我喜歡《美人魚》,一來是星爺腦殘粉,二來故事好看情節好笑。」「《羅曼蒂克消亡史》,很難那麼有熱情地去扒一部影片背後的故事」……當記者廣泛向各種類型群體的觀眾徵詢心目中的好電影時,有些觀眾很爽快地舉出某一部或某幾部影片,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的觀眾稱選不出來,「看完就忘記了,沒有印象深刻的。」但觀眾對2016中國國產電影有一個整體的觀感——爛片也賺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而從2017年即將上映的影片情況來看,很多大體量的片子都集中在戰爭片這一類型:包括《建軍大業》《紅海行動》,空軍題材的《霸天狼》和《戰爭啟示錄之八百壯士》也在製造中。「印象中還有兩三個投資巨大的戰爭片,2017就看這個類型能不能『贏』了。」卓然影業CEO張進表示。
根據藝恩電影智庫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影院共上映了507部電影,其中國產片417部。2015年的國產電影則為395部。如此看來,2016年國產片數量較上一年上升5.57%。
在這些國產電影裡,超過10億元票房有7部,分別為《美人魚》《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湄公河行動》《澳門風雲3》《盜墓筆記》《功夫熊貓3》和《長城》(該片票房突破10億元已過2016年,是在2017年1月1日),而2015年超過10億元票房的國產電影只有5部。不過儘管2016年國產電影數量增加,且超過10億元的超級大片也有所增長,但電影總體質量卻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以豆瓣電影7分以上的電影被認為是質量居前列的電影來看,記者統計發現,2015年在豆瓣評分超過7分的電影有27部,而2016年只有14部,差距較大。其中,評分前三分別為《舌尖上的新年》《驢得水》《湄公河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前幾年被瘋狂熱炒的IP、奇幻以及青春等「風口」電影在2016年的表現幾乎可用慘敗來形容。《封神傳奇》打破神話大片向來盈利的先例,遭遇觀眾集體「吐槽」;《爵跡》未續寫郭敬明《小時代》系列神話,口碑和票房雙雙「撲街」;反倒是那些現實主義、關注人性或者小眾的文藝片大受好評,例如《路邊野餐》《七月與安生》《黑處有什麼》。
有業內人士說:「觀眾在經受了幾年泛娛樂洗腦後開始變得清醒,2016年會給這些想賺快錢的人深刻教訓,回歸理性的市場會告訴他們爛片也可以賺錢的時代過去了。」
本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 李琳鎧_NK4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