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色關注小陳茶事,置頂公眾號,謝謝!
《1》
韋小寶打雅克薩城的時候,前幾場一直在敗退。
因為俄羅斯人火槍厲害。
也因為韋小寶,帶領的一幫南方將士,不適應北國的天氣。
這位「大清國鹿鼎公韋」,初到雅克薩,就表示,天氣太冷,腦袋被凍住了。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韋小寶前期吃了敗仗,是因為天氣太冷。
後來,他攻克雅克薩,也是因為天氣太冷,冷到熱水一到空氣裡,不久就凍成了冰。
於是,韋小寶這個從來沒打過仗的人,居然借用軍隊裡滅火用的消防用具「火龍」,冰凍雅克薩,水淹鹿鼎山,成功拿下了這座重俄羅斯重鎮。
為歷史上著名的《尼布楚條約》的籤訂,立下了赫赫戰功。
歷史就是這樣有趣。
因為北方極寒的天氣,戰爭失敗了。同樣也可以因為北方的極寒天氣,戰爭勝利了。
氣溫沒有屬性,沒有對錯,但凡懂得控制氣溫的人,卻可以獲得勝利,以及利潤。
比如空調機的發明者,便因為成功調節了室溫,而造福萬千百姓。
尤其是我們這種擁有漫長夏季的南方沿海地區,每天夏天,酷暑難耐之時躲進空調房間裡,一邊喝著清香的白茶,一邊必然會感謝,發明空調的這位大神。
是他讓我們免於汗流狹背。
免於蓬頭垢面、脂殘粉退。
刑法老師也說過,夏天的刑事案件發生率,高於春季和冬季。
嗯,也許天氣一熱,部分人心浮氣躁,便容易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做出一些衝動的事情來。
還是多喝白茶吧,平肝火,清溼熱,不但能養好自己的身體,還能維持社會穩定和諧。
一舉多得。
《2》
溫度對於人類來說非常重要。
對於茶樹來說,也非常之重要。
比如我們常說,高山茶好,高山雲霧出好茶。
這句話,一方面是說,高山的雲霧,能遮擋住陽光的直接照射,能保護茶樹在沒有強烈光照的環境下,健康成長,長成內質豐富、不苦不澀的好白茶。
另一方面,高山,海拔高,溫度低,低溫的環境,病蟲害少。
同時,在低溫中生活久了,茶樹的生命力會大大加強——所有生物求生的本能,就是與自然環境做鬥爭,最終存活下來——達爾文說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那麼,作為一株白茶,要在較冷的高山生活下來,需要做些什麼呢?
首先,它需要提高身體機能。
人類會用跑步來促進血液循環,增強代謝,提高身體素質。
而茶樹是固定的,它不能跑步,它只能靠「吃」,來提高自身的抗寒性,讓身體變得更強壯。
茶樹的「吃」,就是通過深植於土地裡的龐大根系,吸收大量的有益物質,轉化為能量。
高山上的土壤,人煙稀少,輻射低,純淨度高,內含的物質,比如氮磷鉀這些元素仿量較高,茶樹把這些物質大量「吃」進去,就像人天天早上喝一碗山藥薏米紅棗核桃芡實粥,滿滿的能量充沛而飽滿,身體想不好,才怪。
其次,高山茶樹還需要「多穿衣服」。
人到了冬天,冷了,就要穿厚厚的衣服。
茶樹呢,它們沒有衣服穿,尤其是生在太姥山高山的荒野茶樹,更是沒人管沒人疼,只有靠自己。
聰明的茶樹們,在自己的嫩葉和嫩芽上,生長出了厚厚的,密實的,白毫。
依靠這些白毫的覆蓋與保護,抵抗寒冷的侵襲。
於是,生長在高山的白茶樹們,吃飽了,穿厚了,自然,就能在高山生存下來了。
《3》
那麼,這些比低海拔的茶樹多吃進去的養分,多穿的厚衣服,對白茶來說,除了保護作用,除了讓它更好地生存下來之外,對於它還有什麼樣的作用呢?
那就是內質的豐富了。
喝過高山茶的茶友都知道,高山茶,內質豐富,湯水淳和又稠滑。
像是「溫泉水滑洗凝脂」的感覺。
這些豐富的內質,並非一朝一夕所成就,而是天長日久的積累才形成的。
生在高山上,吸收到的更加豐富的養分,轉化成為了身體裡豐沛的茶氨酸,多糖,多酚類物質。
由於天氣冷,吃得多,身體裡的膠質是很多的。
這些膠質,在衝泡後,會浸出到茶湯裡,生成稠而滑的湯感。
由於天氣冷,穿上了厚厚的「白毫」大衣,這些白毫會在沸水的衝刷下,脫落在茶湯裡,生成淳和的茶湯。
同時這些白毫還會像小星星一樣在湯裡浮動,遊動,閃動。
在手電筒的打光下,綻放出如同海底世界一般的美妙畫面來——活脫脫一副動人的微景觀。
白毫銀針那些豐富的毫香,野草香,蘆葦香,陳年白毫銀針的稻穀香,就是依靠這些厚實的白毫而生成的。
所以,高山白茶,衝泡時一定要用沸水,只有沸水才能充分令高山白茶身上厚厚的白毫脫落,衝刷進茶湯,被我們喝進肚子,滋養身心。
溫水只如同給白毫們隔靴搔癢,形同虛設。
而非高山出產的白茶,內質薄,白毫短而稀,就算用盡沸水衝泡,能衝下來的白毫,能釋放的內質,也極其有限。
充其量就是略有毫香與茶味而已。
根本難解老饕們的口舌之欲。
《4》
白茶的品質好壞,是受氣候與溫度的直接影響的。
高山茶區,溫度低,人煙少,汙染少,茶樹能安靜地生活,安靜地做一位美男子。
平地茶區,溫度高,人多,汙染多,茶樹生在嘈雜的環境裡,只能生出焦灼不安的內心。
因為這不同的生長環境,高山茶與平地茶,便生出了截然相反的兩種風格來。
喝高山白茶的時候,就像在與一位智者對話。
華山風清揚,不就是一位獨居高山的高手、智者、隱者麼。
高山上生活的茶樹,採下來的茶青,做成的茶葉,自帶著高山的氣韻——那是它的原生家庭,用良好的溫、光、水、汽、土環境,賦予它的高華氣度。
三代以上富裕人家始知食。
高海拔地區的白茶,才內質豐沛。
喝平地茶的時候,就像在與一位市井人物對話。
聊的是家常,談的是雞毛蒜皮,雖然,也有生活的經驗與智慧,但,總缺了那一絲絲的金馬玉堂。
話不太投機,半句也多。
就像去參加了一場不屬於自己這個階層的聚會,格格不入。
只想返身,落荒而逃。
高山茶,茶湯裡自帶一種空靈的秀雅之氣,那是長年的中低溫度,造就的清涼與沁人心脾。
平地茶,茶湯裡平和而樸實,但略顯平凡,那是長年生活在平地,而吸到的人間煙火。
《5》
白茶,工藝是最簡單的。
正是因為它的工藝簡單,人工對它的品質的改變,人力對它的改造,並不大。
也正是因為它工藝簡單,所以,它對氣候條件的依賴,會更強。
它與溫度、溼度、地理、物候之間的彼此共通共融,會更緊密。
它受溫度的影響,就更明顯。
明顯到,海拔每增加100米,氣溫下降0.6度時,所生出的茶葉,香氣滋味,皆大大不同。
湯水裡的薄荷感,空靈感,清甜感,純淨感,鮮爽感,樣樣,都不一樣。
在一定的條件下,越冷,產出來的茶葉品質,就越好。
湯水愈發稠滑,湯感愈發淳和。
喝一口,只覺腮凝新荔,鼻膩鵝脂,哪哪兒,都美。
看完這篇文章
# 您或許還對這些內容感興趣 #
點擊下面文字即可閱讀
▼
2019年,小陳茶事「白茶春茶筆記」系列文章
2019白茶春茶筆記的結尾:我的山居生活
第37篇:春茶季,我在太姥山做了一個夢
第36篇:茶得微風拂,春逢穀雨晴
第35篇:為什麼現階段的新白茶不能壓餅?
第34篇:為什麼採摘春壽眉的茶農特別少?
第33篇:賈府四豔,可堪匹配白牡丹的四個等級!
第32篇:從湘雲到寶釵,戲說白牡丹和春壽眉的區別
第31篇:我賣了三十年鐵觀音,所以比你懂白茶!
第30篇:你永遠叫不醒那些裝睡的茶友
第29篇:你是不是買到名叫「白牡丹」的春壽眉
第28篇:春末的春壽眉迎來主場,湯水淳滑、花香清芬!
第27篇:山嵐坐看風吹雨,雲捲雲舒漫太姥
第26篇:今日太姥山大霧,為何高山雲霧出好茶?
第25篇:送走白牡丹,迎來春壽眉
第24篇:春茶季茶農的朋友圈
第23篇:為什麼不建議在春茶季的時候上山尋茶
第22篇:挑撿白茶,春茶季必不可少的技術活!
第21篇:兩年時光,終於等來清明白牡丹
第20篇:太姥銀針誕生記,講講白毫銀針的分選!
第19篇:萎凋槽出來的白茶,沒有收藏價值?
第18篇:白毫銀針和白牡丹的毛茶,毫香與花香如何轉化?
第17篇面對外省銀針的大舉入侵,福鼎茶農在想什麼
第16篇:教你分辨外省銀針和福鼎銀針的區別!
第15篇:福鼎茶農的新變化:農殘檢測機!
第14篇:論小白茶的倒下!
第13篇:荒野白茶採摘正當時!
第12篇:以為買的是白毫銀針,其實,它是牡丹王
第11篇:科普:從外觀上分辨白毫銀針和牡丹王
第10篇:哪來那麼多拋荒和荒野白茶餅?
第9篇:路邊,你方唱罷我登臺的廣告牌
第8篇:現階段就上市的春白茶,慎買!
第7篇:採茶的從來都是老嫗,哪來的少女?
第6篇:春茶季,那些關於福鼎白茶的認識誤區
第5篇:講講白茶的第二級拋荒白茶
第4篇:那個穿茶服在茶園擺拍的,是不是你?
第3篇:你造嗎?白茶,也會受原生家庭的影響
第2篇:頭採米針緣何成為茶界網紅?
第1篇:太姥山春白茶正式拉開序幕
……
「喜歡文章就點個讚」……
- END -
「喜歡文章就點個讚」
作者 | 村姑陳(微信cunguchen2018)
每天晚上19點準時開播
想參與直播間,直接點擊「觀看直播」
↓長按二維碼,關注小陳茶事↓
高含金量版的十二釵再度集結,年末完美收官曲!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武夷巖茶十二金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