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威的制茶日記:004 春茶日曬的白茶邏輯

2020-12-27 重山茶坊

導 讀:

採用春茶時節的古樹鮮葉製作白茶,在創立重山茶坊之前,就已經有了這樣的想法,但出於對定價和產量的考量,還有條件不成熟的原因,始終沒有實現這個構想,畢竟製作普洱生茶的市場價值更高,也因為有過製作白茶的經驗,所以,對雲南白茶獨特的品飲價值,能足夠吸引大多數喜歡白茶的茶友們,我始終認為這是雲南特有的樹種和自然生態這兩項得天獨厚的條件所形成的,也是雲南白茶能在白茶愛好者之間佔有一席的重要原因。

但對於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理論,是否適用於白茶,我沒有足夠的時間長度去實踐,所以不知道,畢竟雲南白茶的製作工藝不長,遠沒有福建白茶的制茶歷史悠久,這是現實。而對於福建白茶,一年為茶,三年為藥,七年為寶的理論,我也沒有親身的為藥或為寶的真實感受,只因為喝過二十年以上的白茶,確實品飲感受屬佳品,但這也僅限於品飲層面。

我曾在個人的微信朋友圈裡發過一個關於白茶品飲價值的動態:工藝簡單,沒有太複雜的技術含量,品質上,保證香氣凸顯,湯感醇淨沒有雜味,滋味甜爽就是雲南白茶合格的基本品質。這樣的觀念,一直伴隨著我做白茶的基本品控要求,但結合市場上我認為不錯的雲南白茶產品,大都能達到這樣的基本要求,如果重山茶坊的作品也僅僅滿足於這樣的基本品質,那麼,就沒有做它的意義了,所以,在製作重山茶坊的第一款白茶作品上,我首先考量的是,如何在發揮品種優勢的前提下,將白茶的品飲價值提升的更好的層面,於是,帶著這樣的思緒,在2019年春茶結束後,便開始了古樹白茶的製作進程。

對原料的選擇和工藝的權衡,以重山茶坊的制茶理念而言,香韻和鮮爽度是我製作春茶時,一直強調的適飲品質,如果將這兩個品質特徵融入進白茶中,那就能達到我想要的白茶品質,也只有春茶的鮮葉能將這兩個季節的特徵發揮的更好,思來想去的結果,我最終選擇了有著典型雲南大葉種特徵的勐海南糯山的古樹春茶鮮葉為原料,製作了重山茶坊的第一款古樹白茶。

—————— BEGIN ——————

標誌性的樹種和自然生態是原料的先天優勢

我曾在朋友圈裡比喻過,製作雲南白茶就像是在曬白菜梆子,一芽兩葉或三葉,芽頭,一葉,二葉,老葉一目了然,不用分等級,所以沒有壽眉,白牡丹之說,原料什麼樣,一眼就看出來了。普洱茶樹種有大葉種和中小葉種之分,而雲南大葉種是得到地理標誌認證的,從標準生產的層面,選擇大葉種自然是更符合雲南白茶特有的屬性,當然,不是說中小葉種不合適,以葉種的香型選擇範圍而言,我更喜歡中小葉種,在倚邦,景邁等眾多中小葉種的茶山上自然生態的差異很大,中小葉種的香型豐富且多變一些,除了花香,蜜香,還有內斂和外揚不同風格的蘭香,如果用來做白茶,完全可以製作出風格迥異的白茶產品,比如景邁山的白茶,便是如此。所以,葉種的選擇,並不複雜,而是確定選用哪一種風格的鮮葉來製作,香型的選擇就變的至關重要。

香型自然形成的結果,我始終認為是立體型氣候和足夠的日照時長導致茶樹鮮葉產生光合作用所呈現的結果,簡單的說,越高海拔的氣候所構成的晝夜溫差極大,植被覆蓋率高的茶樹所在地,通過日照的光合作用,越容易形成卓越的香型,這也是為什麼在高山深處,總是會遇到讓人驚喜的好茶,易武,倚邦皆是如此的個性特徵。當這樣的先天條件,放在古茶樹的鮮葉上時,春季時節應有的鮮爽度將香韻的優越品質自然就放大了,這也就成為了重山茶坊的白茶作品合適的玩茶標準,用古樹春茶製作白茶。

陽光的味道,日曬的品質

說起雲南白茶製作工藝,實際上,只有簡單的萎凋和日曬兩道工序,這跟製作雲南特有品種月光白和一些福建白茶採用陰乾的工序不同,自然也和低海拔的日曬效果不同,純正的雲南普洱茶在制茶過程中的日曬,是在高山上以持續高溫30度以上,且有強烈紫外線的陽光下進行直曬的過程,這個日曬工序,在生茶,曬紅的工藝上也體現著,常常聽說純正的曬青茶,能喝到太陽的味道,我想大概就是源於此。

簡單的工藝環節,自然減少了茶葉受汙染的機率,更不用擔心用鐵鍋殺青時,炒糊的風險,但這並不代表白茶製作過程中,沒有雜味,日曬的程度把握,我的經驗告訴我是在於青葉醇的轉化程度,直白點說,是青味的轉化,如果有人告訴我,喜歡那股菜葉子的味道,那麼,顯然我們不是一路人,這不是我認可的東西。

在選擇擁有典型雲南大葉種的產區裡,臨滄和勐海都有足夠的選擇範圍,其中內斂馥鬱型的居多,比如布朗的蜜香,倚邦的蘭香,都屬於這樣的香型特徵,我始終認為這採用普洱生茶手工殺青上的表現應該比白茶更容易討喜些。

所以,選擇一個1400米以上高海拔,有外揚型香氣的典型雲南大葉種產區,顯然,更適合於日曬的工藝,成了我製作古樹茶白茶的優先選擇,在這個方向,自然就想到了勐海的南糯山符合以上的條件,因為在南糯山的半坡寨有著不同於蜜香的花香品質特徵,而且外揚型香氣特徵的鮮葉在持續自然日曬的過程,比較容易讓鮮葉裡的青葉醇產生逆式轉化,讓青草味褪去,散發出接近於手工殺青時受熱產生的自然香氣。至於,內斂型香氣特徵的產區,比如易武,蠻磚,莽枝等茶山,我沒有嘗試過需要多久的日曬才能保證湯感滋味不跑,香氣自然呈現的平衡狀態,這需要給我一些時間去慢慢的實踐和驗證。

當然,不是日曬的一個過程,就可以完全做到青葉醇的轉化,要保證香氣,湯感達到最佳的平衡狀態下的茶湯品質,沒有菜葉子味道的雜味是做不到的,我已經嘗試過很多遍了,實踐的結果告訴我,足夠的日曬時長能達到90%以上的青味褪去,畢竟,製作白茶是不用撿黃片的,除了一些在搬運過程中掉落和擠壓的碎茶,基本沒有太大的損耗,所以老葉片所殘留的青味,在毛茶狀態下,需要一定的時間轉化,並且需要靠蒸壓的工序,將青味100%的褪散。所以,足夠的日曬時長,是以保證茶湯醇淨,湯感飽滿,香氣不跑的前提下完成的,這段看起來有點廢話的制茶過程,卻是我經過了多次實踐的成果。

—————— END ——————

以古樹春茶為原料日曬而成的白茶,從幹茶到茶湯的香氣,伴隨著細膩乾淨的湯感,一飲而下,春茶的鮮爽,古樹的香韻直接又張揚,這便是我製作白茶的邏輯,也是重山茶坊第一款白茶作品,南糯山半坡老寨古樹白茶給人的直接感受,白茶的工藝門檻,並沒有普洱茶手工殺青複雜且多樣,完全在於,原料的選擇和曬制的過程,也因為玩茶的理念,才讓重山茶坊有了用春茶製作白茶的動機。

相關焦點

  • 別再弄混了,安吉白茶不是真正的白茶!
    這時候採下的茶青,葉片呈現一種玉白色,因此,才會被叫做「安吉白茶」。可見,安吉白茶除了名字和白茶沾邊外,其餘方面,完完全全、原原本本,歸屬於綠茶的範疇。而真正的白茶,制茶工藝是六大茶類中最為簡樸的,不揉捻、不炒青,制茶工序只有簡單的兩道:萎凋和烘乾。
  • 品種、產地、工藝、形態,白茶選購技巧,一網打盡,助你買好茶
    適制白茶的茶樹品種,主要有大白茶、水仙茶等。 而市面上,隨著福鼎白茶的火熱,各地的「白茶」漫天飛。 但深究起來,它們的樹種來歷是否達標,是否能經得起檢驗?一切皆是未知數。 比如,雲南的月光白。
  • 春白茶、秋白茶,花香、棗香、藥香,今天說說梔子花香的白茶們
    而今天這泡2018年的春壽眉,它僅在聞蓋香的階段,還沒進入實質性的衝泡,便展現出了無以倫比的好茶實力——它的花香,一種綜合的、蘅芷清芬般的花香,便清晰明了地出現在了蓋子上,並藉助著熱氣的蒸騰,迅速撲到了我的面門。
  • 從春茶到秋茶,新白茶到老白茶,白茶你知道多少?一篇滿滿的乾貨
    這是他為數不多接觸的白茶。新人一枚,難免會產生許多好奇,「我以前還聽說過荒野茶,和拋荒有什麼不一樣?」新茶友們在剛入門時,總是對白茶抱有十足的探索精神。於是乎,準備了三大新手入門的基礎知識盤點,有助於大家更好的了解白茶。
  • 越來越受茶友青睞的白茶,真的有收藏價值嗎?
    大部分的茶友可能喝過存儲過的老白茶,也想自己試著去藏一點,但是因為對白茶的收藏價值存在一定疑惑,還在猶豫。基於茶友的疑惑,我們從白茶歷史、白茶產區、原料、工藝等方面做一個分析,希望能夠給茶友們一定的參考。
  • 醒茶和發茶,都是舶來品,請別亂套給白茶
    可惜,白茶不適合紫砂壺衝泡,所以,「發茶」什麼的,就扯不到白茶身上了。也真是好笑,發茶和白茶,八竿子打不著的兩樣東西,再移花接木也是白搭。果真是看熱鬧的不嫌事大。跟賈璉一樣,什麼樣的女人都敢往家裡帶。第32篇:從湘雲到寶釵,戲說白牡丹和春壽眉的區別第31篇:我賣了三十年鐵觀音,所以比你懂白茶!
  • 神威的制茶日記:006 普洱茶成品質量的關鍵性指標
    一、毛茶的質量毛茶的質量成果,通常是在初制所完成,而初制所的設立,一般是在靠近茶樹密集或人口聚集的附近區域,所以,在茶山上設立初制所是完成毛茶初制工藝的必要條件,這也就形成了以茶農的住宅為單位的原產地產茶、制茶的常態。
  • 春茶季的白牡丹和春壽眉是孿生姐妹?別再給白茶強拉上關係了!
    哈哈哈哈哈……其實是茶友們陸陸續續都開始問:「小白,你們家今年的春白茶開始採摘了嗎?」感謝茶友們的關心,可是目前為止還沒有哦。請茶友們耐心等待,春白茶要是開始採摘的時候,小白一定會告訴各位茶友的。這次變成了白牡丹和春壽眉。唉……茶友們,不能因為它們的採摘時間臨近,就將春白茶的品種都混淆啦。今天我們就來區別一下,白牡丹和春壽眉這對「假孿生姐妹」吧。
  • 春茶季即將開始,這10條春白茶冷知識請收好,有備無患!
    頭採米針,作為第一批採摘的茶,它是臺地白茶裡最好的銀針。因為,作為頭一茬生發出來的新芽,它內部的養分積累最最充足。相對比普通銀針,它的湯水要更淳滑、韻致綿長。往往,春白茶裡的頭採茶, 只有頭採米針。沒了有人為打理,多年不再進行臺刈的拋荒茶樹,產量要比臺地茶低。不過,由於它的原本身份是臺地茶,所以它的採摘難易程度要比荒野茶輕鬆一些,可以集中採摘。自然而然,產量要比荒野茶高。在沒有機會嘗試荒野白茶前,喝一喝拋荒茶。
  • 茶友來信:為什麼我覺得做舊老白茶味道還可以?
    然而,茶友們在對比村姑陳文章中對做舊老白茶的味道描述時,也基本上會發出極大的疑問,為什麼你筆下的做舊老白茶那麼難喝,需要扔掉或者做花肥,而我喝起來,卻感覺口感還不錯呢?難道村姑陳筆下的做舊老白茶,跟茶友喝到的做舊老白茶,不是同一個味道嗎?當然不是。
  • 首屆中國白茶茶王賽評選結束,新晉茶王誕生!
    9月27日,「六妙杯」2020首屆中國白茶茶王賽茶樣評選決賽在福鼎太姥書畫院進行。大賽經過4天茶樣評選,從全國583家白茶企業的853份茶樣中,最終評選出首屆中國白茶茶王大賽茶王茶。
  • 福鼎白茶非遺大師陳家瑞:與茶為友,相伴三十年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陳家瑞,福鼎百年制茶傳統工藝第五代傳承人,從小就耳濡目染茶葉製作加工技藝。1993年,陳家瑞開始學習白茶製作技藝及栽培技藝,作為福鼎白茶的繼承者,陳家瑞這一入行就是30年,直到如今仍在不倦探索。從青蔥少年到中年,陳家瑞積累了豐富的制茶技藝和經驗,多年與茶樹茶葉相伴相觸,他不斷嘗試用自己對茶葉的品質、內涵、口感、香味的理解,結合自己的獨特製作手法,製作技術爐火純青。陳家瑞制茶不是僅僅按傳統工藝,他有自己的理解和手法。
  • 臺地茶、平地茶、高山茶、荒野茶,白茶中的這些概念您分清了嗎?
    後來做起了白茶,村姑陳發現,白茶當中也有很多的名詞,極容易讓人混淆,極容易讓人找不著北,糊裡糊塗地,就掏錢,買錯了東西。比如,最經常被人問到的,是荒野白茶與臺地白茶,有什麼區別?後來又被人問,那平地茶跟荒野茶有什麼區別?
  • 做舊和渥堆,一個是故意殺茶,一個是過失殺茶
    也許新進來的茶友會疑惑吧,疑惑自己進錯了公眾號——這不是一個寫茶葉的公眾號嗎,怎麼變成講法律的號了?別急別急,這裡還是小陳茶事,仍然是村姑陳在講茶。只不過今天的主題是,故意和過失,在制茶過程中,會給茶葉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 白茶隱士方守龍的完美白茶,顛覆你的味蕾!
    這種追求極致制出的有機白茶產量不足普通白茶的三分之一,但遵循徹底的原生態理念讓其所產的白茶更為純淨、 方守龍大葉白茶 方守龍與茶相伴了半個世紀,從最初的國營茶廠技術員到現在福鼎家喻戶曉的制茶大師
  • 福鼎白茶突破新高,福建白大師帶你解鎖茶行業新商機
    隨著國民健康飲食觀念的加深,主打健康、養生的白茶迎來「高光時刻」,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巨大的商機,也吸引著眾多投資者入局白茶市場。然而,面對市場上的眾多茶企品牌,投資者們又該如何選擇呢?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看:行業前景,品牌實力,產品品質,以及營銷策略。綜合對比上述標準,一個名叫白大師的福鼎白茶品牌脫穎而出。
  • 白茶非茶
    成見,這成見的包膜,在這次太姥山白茶之旅時,無意間,被一枚嫩嫩的葉芽刺穿。  一個小妹當講解員,她是吉林人,嫁到西安,然後又離家別子,一頭扎進這深山老林,為了心中的白茶,工作得不亦樂乎。她身材修長,穿一件象牙白麻質袍子,像個仙女,一班人自然就緊隨著她。
  • ​白茶高溫存放可以加快發酵,提升口感?
    不僅要付出諸多的人力,更需要制茶師傅常年累月的制茶經驗操持,白茶的萎凋才得以順利進行,品質才得以保證。白茶的「微發酵」,挺獨特的,既不同於黃茶的悶黃,也不是紅茶的全發酵步驟,更不是普洱的渥堆,那麼白茶的微發酵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白茶的微發酵,在萎凋的過程中便已悄然進行。
  • 白茶的日光萎凋,究竟是不是概念炒作?
    當白茶的青葉採摘下來,進入萎凋環節時,它們需要被及時攤晾,而在攤晾的過程中,接觸到的空氣的潔淨程度,對白茶未來的品質,是會有影響的。像太姥山那樣的高山茶區,人跡罕至,天高雲淡,空氣乾淨通透,原本就雜質極少。再賦以日光萎凋,讓陽光做加持護佑,那製作出來的茶葉,豈不是品質更優?口感更好?
  • 白茶是怎麼製成的?
    白茶在六大茶中是比較低調的,雖然如今有些名氣,但與傳統茶類綠茶、烏龍茶、紅茶等無法比肩,像綠茶產量是六大茶中最大的,產地也是最多的,幾乎全國各地都有在做綠茶的,福建也有很多知名的綠茶。紅茶味香醇厚,深受大家的喜愛,福建也是製作烏龍茶的大省,廣東一代喝烏龍茶的人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