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藏,是一門文化與學問。
從傳統水墨丹青裡的「留白」,到絲竹管弦音樂裡的「弦凝聲歇」。
從戲劇的「猶抱琵琶半遮面」,到建築裡的「禪房花木深」。
一個「藏」字,山包海匯。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從亙古不變的四季運轉看,藏是一種天道運行的法則。
年底到了,茶圈裡關注「藏茶」話題的人,逐漸變多。
鮮醇甘爽的白茶,到底該如何收藏?
這背後,講究頗多。
「存新茶,喝老茶」這六個字,能衍生出無限話題。
什麼樣的茶值得存?
收藏白茶,該怎麼挑?
好茶這麼多,該選哪款才適合自己?
一一對應下來,又成文章。
《2》
收藏白茶,品質當先。
買茶,買便宜不如買對。
藏茶,好茶貴精不貴多。
長期藏白茶,可以從多維度衡量一款茶的品質。
1、產地生態
高山雲霧出好茶,所言不虛。
海拔適中,溫差適宜,空氣潔淨,雲霧充沛,土壤通透,植被豐富,生態極佳的環境下。
白茶原料內部的養分積累,自然會更豐富。
反觀種在平地低海拔茶園,甚至隨意種在馬路兩邊的茶樹,它們的原生地就不適宜茶樹生長。
茶樹內部積累的養分有限,先天不足,後期難以挽救,沒有收藏意義。
2、茶樹品種
白茶國標規定,白茶需要特定茶樹品種為原料,方才能製成。
適制白茶的茶樹品種,主要有大白茶、水仙茶等。
而市面上,隨著福鼎白茶的火熱,各地的「白茶」漫天飛。
但深究起來,它們的樹種來歷是否達標,是否能經得起檢驗?一切皆是未知數。
比如,雲南的月光白。
它和白茶裡的白毫銀針,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
月光白根本不具備毫香蜜韻等特徵,沒有毫香,和白茶的定義差之千裡。
由此看,買白茶要看對樹種,收藏白茶更要認對主角!
3、出產季節
白茶出產季,主要在於春季與秋季。
春白茶,主要有白毫銀針、白牡丹、春壽眉。
秋白茶,則以秋壽眉為主產。
春日氣溫低,雲霧滋潤充沛,沉寂一整個冬天后的茶樹,芽葉內的養分積累充足,茶氨酸含量豐富。
是以,春白茶普遍具有茶香清鬱,花香清雅,毫香明顯,茶湯鮮醇,滋味清新鮮爽等特點。
秋高氣爽,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
貫穿整個秋茶季的天氣看,白日晴天多,茶樹光合作用的養分豐富,夜裡氣溫降低, 晝夜溫差大,利於有益物質的積累。
正因如此,秋壽眉的梗葉內部積累下豐沛的膠質與可溶性糖,茶香甜美,花香張揚,茶味甘潤,湯感醇厚。
白茶裡的春茶秋茶,各有所長,不分伯仲。
但要留意一點,夏白茶不值得入手。
經過夏天烈日暴曬後,茶樹新梢芽葉發紅,苦澀物質含量高,品質不入流。
4、制茶工藝
白茶茶青鮮葉採下後,要及時攤晾,薄攤薄晾。
經過溫和日光萎凋後,再精心地烘乾乾燥。
制出來的成品,方才能擁有高品質。
如果採下來後,厚厚攤在一旁,直接暴曬。
因工藝缺陷造成內質嚴重受損的前提下,難以擁有高品質。
5、成品茶含水量
長期收藏白茶,要格外關注一款茶的幹度。
在儘量不破壞茶葉內在養分的前提下,將白茶的含水量控制得越低,越有利白茶的長期儲存。
反之,一款白茶連國標硬性規定的8.5%以下的幹度要求,都不達標。
這樣的茶,註定無法久存。
即便後期存茶措施再到位,也難免因內部水汽往外擴散,無可避免地導致受潮。
《3》
如何判斷一款白茶,有收藏價值?
春作夏長,秋收冬藏。
藏,能給未來作打算。
而值得收藏的白茶,往往具有這樣的共同性。
1、可信賴的渠道購入
正規渠道購入的白茶,質量更有保障。
再加上,有口碑效應的影響下。
長期收藏多年後,在儲存到位的前提下,升值空間更大。
2、看外觀
具有收藏價值的白茶,外在表現要盡善盡美。
首先,名副其實。
不能掛著「白牡丹」的名號,實物則是葉片寬,茶梗明顯的壽眉。
其次,芽頭白毫要豐富,葉片顏色不宜泛紅髮褐。
整體看上去,幹茶顏色自然,不單調。
最後,壓餅後的白茶,要鬆緊得宜。
不能是硬邦邦,顏色發黑偏褐,一眼看過去就是難撬開的狀態。
3、聞茶香
值得入手的白茶,不能有怪味雜味,茶香表現要精彩。
打開整箱茶時,幹茶香要清爽馥鬱,體現出乾燥植物的綜合香氣。
衝泡後,茶香層次豐富。
內質豐沛,芳香物質充足的白茶,展現出來的茶香類型遠不止三種。
毫香、花香、粽葉香、藥香、陳香、竹葉香等,綜合交織在一起。
茶香寡淡,香氣平淡無變化的茶,乏善可陳,沒有收藏意義。
4、品嘗茶味
值得收藏的白茶,從新茶起,品質就已不凡。
一款茶的品質究竟好不好,喝過後能作出基本判斷。
好茶都是有共同性的,茶湯清澈清透,入口順滑,湯感細潤,淳和稠滑,湯質醇厚,回甘生津,回味舒適……
反之,當茶湯滋味嘗起來,平淡無奇,苦澀煞口,酸味明顯,滋味寡淡時。
這樣的茶,當然不要買。
《4》
好白茶的種類這麼多,從中應該怎麼選?
三千弱水,取出一瓢。
個中選擇,尤為糾結。
繁花遍地,挑花了眼。
1、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誰的收藏價值更高?
看收藏的出發點。
用於滿足個人喝茶需求時,主要看口味來定。
白毫銀針的養分高。白牡丹的香氣好,有「兼美」特點,屬於居中派。壽眉的性價比高,茶味甘醇。
三類不同的白茶,各有特色所在。
要是用於升值,或是降低自己在未來的買茶成本。
當然是優選白毫銀針,次選白牡丹,最後是壽眉。
藏茶這件事,遵守「物以稀為貴」的原則。
市面上少見的「老銀針」,在白茶市場上可是「硬通貨」般的存在。
產量越低,存量越是稀罕的白毫銀針,在存放為老銀針後,身價自然不容小覷!
2、散茶與餅茶,藏哪個更好?
白茶散茶,條形天然,原汁原味。
白茶餅茶,規規整整,甘醇更顯。
因工藝特點不同,壓餅後的白茶,口感更成熟。
收藏白茶時,散茶的體積蓬鬆,存放起來比較佔地方。
要是三、兩斤的白毫銀針、特級白牡丹等,那倒還好說,不過是個小紙箱便能容納。
而換成枝葉衡闊的壽眉,按團隊陳化,5、6斤的規模存放起來,則是一大箱接著一大箱的狀態。
考慮到庫存佔地問題,如果預留藏茶空間有限,顯然是存餅茶更省心。
除此外,長期存茶是選散茶還是餅茶,關鍵還是看口味。
3、存新茶好,還是存老茶好?
平心而論,從新白茶開始存,是最穩妥的做法。
一來,剛上市的新白茶,選擇面廣。
產量有限的「尖貨」,如荒野白茶等,尚有流通。
二來,新茶不擔心遇上年份做舊做假的問題。
三來,新茶的入手成本更低。
不過對老茶友而言,選擇性更多。
在分辨力足夠,不擔心買茶踩坑的前提下,可選擇有年份積累的白茶。
將它們繼續久存下去,存放到更高的年份。
站在巨人的肩膀,可以更好地摘蘋果。
個中過程,樂趣頗多!
《5》
藏意的背後,大有內涵。
意不直敘,情不表露,不露鋒芒,韜光養晦。
含蓄的「藏」字,能衍生出無限深意。
十年磨一劍的藏,為的是一朝劍出鞘的表露。
藏與露,像太極的陰陽魚。
收放有度,舒展直如,才是收藏的意義體現。
一款茶本身的存在價值,在於飲用。
妥當存茶,留存一款好茶的風採。
藉由白茶的後期陳化,等待新茶到老白茶的蛻變。
漫長的存茶之旅中,不建議一味地等。
不時打開箱,取出部分茶樣,感受白茶在不同階段的魅力。
體驗舒適的茶味,才是藏茶的初心!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