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龍丹治百病
散人註:毒龍丹其實就是制馬錢子粉一味。
張覺人先生認為毒龍丹的製法是用五石,五豆浸泡,此法過於煩瑣,況曾青一味,藥肆中早已絕跡,珍品也不易得。張覺人先生在實踐中,作一改進:馬錢子先用童便泡,去盡皮毛後,再用沙炒,以鍋中有爆裂聲,表面鼓起成土黃色,取出一粒以指壓之即碎,裡面呈棕黃色為度。若裡面成為黑色,是火力太大及時間過長藥以炭化,藥效即失矣。
(散人註:近年有研究表明,馬錢子未經高溫處理使用同樣有效,只是用量稍減,散人最近也曾經使用過。)
毒龍丹處方:制馬錢子粉
毒龍丹用法:每次0.9克,早晚各服一次,按症用引藥送服。
毒龍丹功能:鑽筋透骨,活絡搜風,興奮補腦。
毒龍丹適應症;此藥治症甚多,見引藥項。
毒龍丹禁忌:服此丹時,忌食魚腥海味,辛辣、萊菔等物,孕婦慎用。
毒龍丹注意:服此藥時,當避風一時。如不慎受風,則發生寒戰、嘔吐、甚至痙攣強直,失去自由。可服肉桂,或濃生薑湯即止。濃白糖開水亦可緩解反應,並須嚴格掌握服量,每次最多不能超過1克,否則發生危害。各種疾病服用此丹時引藥(書中載入內科疾病167種、婦科27種、兒科30種、外科19種)內科疾病部分如下:
1、感冒發熱者,用生薑、蔥煎湯下。
2、鼻塞者,用細辛、辛夷煎湯下。
3、咳嗽者,用生薑煎湯下。
4、頭痛牽連眉稜骨者,用姜皮、竹茹煎湯下。
5、左邊頭痛者,用柴胡煎湯下。
6、右邊頭痛者,用桑白皮煎湯下。
7、兩太陽穴痛者,用白芷、石膏、藁本煎湯下。
8、巔頂痛者,用藁本、升麻煎湯下。
9、頭腦須痛身不發熱,口中發渴(是痰火)者,用薄荷煎湯下。
10、時時頭暈者(亦系痰火),用燈芯煎湯下。
11、頭暈不醒人事者,用半夏、生薑煎湯下。
12、傷寒頭痛者,用生薑、羌活湯下。
13、大熱譫語者,用黃芩、黃連、黃柏、梔子煎湯下。
14、傷風久嗽者,用生薑煎湯下。
15、發狂大便實者,用大黃、芒硝煎湯下。
16、久嗽無痰乾咳者,用麥冬煎湯下。
17、咳嗽日久不止者,用冬花、五味子煎湯下。
18、久咳有痰諸藥不效者,用姜皮、陳酒煎湯下。
19、咳嗽吐黃痰者,用黃芩煎湯下。
20、肺熱咳嗽者,用黃芩、桑白皮煎湯下。
21、肺熱咳嗽者,用麻黃、杏仁煎湯下。
22、癆嗽者,用款冬花煎湯下。
23、氣喘者,用蘇子、桑白皮煎湯下。
24、結痰者,用瓜蔞、川貝母、枳實煎湯下。
25、久嗽聲啞者,用訶子、麥冬煎湯下。
26、溼痰者,用半夏煎湯下。
27、風痰者,用附子、膽南星煎湯下。
28、痰在兩脅者,用白芥子煎湯下。
29、痢屬熱積氣滯者,用黃連、枳殼煎湯下。
30、痰在四肢經絡者,用竹瀝、薑汁煎湯下。
31、老痰者,用海浮石煎湯下。
32、吐痰涎者,用薑汁煎湯下。
33、嘔吐者,用煨姜煎湯下。
34、乾嘔者,用生薑煎湯下。
35、痢疾初起者,用大黃煎湯下。
36、痢疾初起或純白者,用生薑煎湯下。
37、痢疾紅白相兼者,用姜皮、茶葉、燈芯煎湯下。
38、久痢不止者,用炙甘草煎湯下。
39、噤口痢不止,飲食不進者,用粳米煎湯下。
40、裡急後重者,用木香、檳榔煎湯下。
41、水瀉者,用滑石、車前、茶葉煎湯下。
42、暑瀉者,用香薷湯下。
43、咳嗽吐痰腥臭如膿血,胸中作痛者(肺癰也),用苡仁湯下。
44、勞傷虛損咳嗽帶血絲者,用知母、麥芽、童便煎湯下。
45、新瘧宜截者,用常山煎湯下。
46、久瘧宜補者,用白豆蔻煎湯下。
47、傷暑口渴者,呼水不止,用六一散,新汲水下。
48、傷暑勞力發痧,面嘴手足變色青黑,心窩稍暖者,用元明粉末調黃土水下,頃戰汗即蘇。
49、寒熱瘧疾逐日發者,用陳皮、半夏煎湯下。
50、間日瘧或三日一發者,用厚樸、檳榔、山查、半夏煎湯下。
51、吐血者,用紅花、童便煎湯下。
52、吐紫血成塊(宿血也)者,用紅花、歸尾、甘草梢同煎,加童便、陳酒各半杯衝服。
53、嘔血者,用茅根斤許,煎濃湯下。
54、嘔血不止者,用京墨汁衝開水服。
55、吐血發熱者,用柏葉、茅根、藕節煎湯下。
56、嗽血者,用麥冬煎湯下。
57、溺血管中疼痛者,用麥冬煎湯下。
58、溺血或年老體弱者,宜早服六味丸,晚服本藥,用陳皮,煎湯下。
59、溺血於盆中,少頃如蝦、如螺、如石(是心腎不足)者,用牛膝30克,煎濃湯下。
60、便前下血者,用歸身、白芍、生地煎湯下。
61、糞後下血者,用槐花、地榆煎湯下。
62、大便純血者,用槐花、地榆煎湯下。
63、大便下血瀝膿不止者,用大薊、紅花煎湯下。
64、有夢遺精者,用蓮須煎湯下。
65、無夢遺精者,用鎖陽、金櫻子煎湯下。
66、白濁者,用燈芯煎湯下。
67、淋證兼痛者,用海金沙煎湯下。
68、食米積者,用麥芽、谷芽煎湯下。
69、肉積者,用山查、草果煎湯下。
70、酒積者,用幹葛、黃連、烏梅煎湯下。
71、面積者,用麥芽煎湯下。
72、冷積者,用巴豆少許煎湯下。
73、熱積者,用大黃或檳榔、萊菔煎湯下。
74、洩瀉者,用白朮、茯苓、馬鞭草煎湯下。
75、久瀉者,用訶子、肉寇、柴胡、升麻煎湯下。
76、脾胃虛弱者,用白朮、山藥煎湯下。
77、呃逆者,用柿蒂煎湯下。
78、痞滿者,用枳實、黃連煎湯下。
79、脹滿者,用大腹皮、厚樸煎湯下。
80、水腫者,用豬苓、澤瀉煎湯下。
81、實腫者,用醜牛、甘遂煎湯下。
82、虛腫者,用黨參、黃芪煎湯下。
83、大便秘結者,用當歸、枳殼煎湯下。
84、背上時常作麻作疼作冷,或伏天亦怕冷者(乃五臟各處多有停痰),用煨姜煎湯下。
85、肥人素善飲無病,忽然昏沉,如醉如痴,或蹲坐不起,眼生黑花者,痰也,用生薑湯下。
86、眼眶下忽煤黑者,痰也,用薑汁衝開水下。
87、心火者,用黃連煎湯下。
88、肝火者,用柴胡煎湯下。
89、脾火者,用芍藥煎湯下。
90、肺火者,用黃芩、桑白皮煎湯下。
91、腎火者,用知母煎湯下。
92、小腸火者,用木通煎湯下。
93、胃火者,用石膏煎湯下。
94、膀胱火者,用黃柏煎湯下。
95、驚悸怔忡者,用石菖蒲煎湯下。
96、夜不能寐者,用炒酸棗仁煎湯下。
97、自汗者,用浮小麥、元肉煎湯下。
98、盜汗者,用浮小麥、麻黃根煎湯下。
99、老人痰火,夜不能寐,氣血不和者,用廣皮、木香煎湯下。
100、中風卒倒不語者,用牙皂、細辛煎湯下。
有人說:用引藥是完全依靠引藥治病,主藥則是一個幌子,沒有什麼作用。這話誠然有一定的道理,單用引藥的確也是可以治病的,可是單用引藥而不用主藥配合,其療效是不能盡如人意的。我國古代的丹道醫家,用丹藥治病,就是要用引藥,而且還重視引藥。因為引藥是把主藥的藥力從經絡循行道路直接引向病區,使其能順利達到治療目的。這樣一來,不但主藥能充分發揮它的固有作用,而且也可利用引藥來完成他的治療作用,使所患疾病得到迅速痊癒,丹道醫家則把這類主要丹藥叫做丹頭。丹頭藥理都是霸道而不是王道的,因此,病癒後就應停止使用,否則會把好事變成壞事。(張覺人)
散人評註:馬錢子功效宏大,毒力非同小可,使用應小心謹慎,用量要逐步增加,以防中毒。最好先備有解馬錢子毒的方藥再使用。
為幫助大家進一步清楚馬錢子的性狀,特附下表:
藥性苦;性寒;大毒歸經肝;脾經功效通絡;強筋;散結;止痛;消腫;解毒功效分類祛風藥;清熱藥主治風溼痺痛;肌膚麻木;肢體癱瘓;跌打損傷;骨折腫痛;癰疽瘡毒。喉痺;牙痛;癘風;頑癬;惡性腫瘤用法用量內服:炮製後入丸、散、,每次0.2-0.6g。大劑量0.9g。外用:適量,研末撒,浸水,醋磨、煎油塗敷或熬膏攤貼。內服,如按其成分番鱉鹼(士的寧)計算,一次量控制在6mg為宜。內服一般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加至患都感覺肌肉有一過性輕微顫動為取佳有效量,此反應也表明不可再加量。用藥禁忌孕婦及體虛者忌服。《本草經疏》:氣血虛弱、脾胃不實者,慎勿用之。毒性馬錢子含有番木鱉鹼,成人用5-10mg即可發生中毒現象,30mg可致死亡。曾報導用馬錢子治療白喉總劑量達50.54mg時,引起中毒。亦有服九轉回生丹(主要成分為馬錢子與地龍)而致中毒或馬錢子7粒中毒致死的病例。不良反應及治療本品因含番木鱉鹼,服量過大易致中毒,輕者可見口乾、頭暈、頭痛和胃腸道刺激症狀;重者可見心慌、肢體麻本抽搐、恐懼,癲癇樣發作。含馬錢子的中成藥1次服用劑量,以其所含番木鱉鹼含量控制在6mg左右比較適宜。若1次誤服番木鱉鹼0.03-1g以上,開始出現嚼肌及頸部肌有抽筋感覺,咽下困難,全身不安,隨後伸肌與屈肌作極度的收縮而出現強直性涼厥,即所謂角弓反張,呼吸肌痙攣性收縮,呼吸停止於最大吸氣狀態,驚厥反覆發作,患者每因窒息而死。番木鱉中毒可用乙醚作輕度麻醉或用戊巴比妥鈉等藥物靜脈注射,以及用水合氯醛灌腸以制止驚厥,驚厥停止後,如認為胃中尚有餘毒,可用高錳酸鉀溶液洗胃。表格內容來源:醫藥資料庫中心 藥學論壇 -馬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