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簡述了,新時代的來臨,曾一度顯赫的京都蒔岡家慢慢開始衰敗,而家中的四個女兒卻仍是城中一道美麗的風景。整個電影有著現代派的感覺,復古帶著一絲鮮豔。
《細雪》真虧得交到了這樣的導演的手中,才能展現出一如原著一般複雜而饒有情致的韻味來。很多大製作,都是形式大於內容,然而這部烙上了「東寶映畫50周年紀念」大標籤的電影,卻極具大和美感神韻。大段的篇幅停留在紛飛的櫻花與楓葉上,還有華麗繁複的和服,誠然,這些是誇張的,但是正如同大富之家規矩之誇張以及所有倫理人情之誇張一般,終究難以避免。
四姐妹,敗落的舊時貴族出身。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再怎麼樣到底不是馬路上撒歡的野姑娘,老了也不會是親自動手擦地板下廚房的家庭婦女。像大女兒、二女兒那樣,一把歲數,在家操持的是祭祀、婚事之類的場面功夫;或者像三女兒、小女兒那樣,有自己的思想自己所要張羅的事物,追求不同,卻一樣能把精神空間塞的滿滿當當。開場是和風細雨中的翩翩櫻花,整個故事其實也波瀾不驚,儘管幾番來回、甚至還死了人,到底是平靜的度過了這一整年。
故事的主線放在了吉永小百合扮演的三女兒雪子身上,谷崎潤一郎的原著中將雪子放在了真善美的那一端,寧靜、美好、倔強、溫柔,處子一般純潔,連帶著相貌,也是文文弱弱的古典派。相對的四女兒妙子,則是西式作風,以一個道德敗壞、桀驁不馴的形象縱橫著,儘管作為當下的審美觀來看,這種打開桎梏追求自我的道德犧牲很有勇氣很有魅力,但是在整個故事的立意上看,顯然是反面的。
一部盡顯東方傳統和東方女性溫婉細膩之美的電影,女性為主體的家庭瑣碎在導演的鏡頭下卻如此纏綿細緻,如細雪般輕柔,是一種縈繞在心間的那揮之不去的對家的依戀和鄉愁。櫻花,紅葉,細雪構成這個電影精美優雅的意象,如果要做比喻
長姐鶴子和二姐幸子是開到深秋的絢爛,她們的人生如紅葉般歷經世情風雨,卻不改鮮豔敦厚的本色;老三雪子則如細雪般輕柔體貼,她熱愛小孩,熱愛她的家庭,是一個母性十足的女人,戰爭年代,日本國青年男子到前線作戰去了,年青女子不得不與更年長的中年男子相親。
最後我要說,美麗的容顏皆如櫻花般轉瞬即逝;敘事與情韻充滿古典傷感味;四姐妹代表的四種女性形象,女人的一生都在操持著這些無關時代風雲的瑣碎事,但它們是永恆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