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奔浪流,萬裡濤濤江水永不休。
淘盡了世間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上海灘是塊風雲地,出過不少大佬。在大部分的電影裡,這些叱吒風雲的大佬,歷經浮沉,結局亦多令人嘆惋!
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他就一直是上海灘商界的大佬級人物,他所掌管的商業帝國涉及了上海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上海聯華超市扭虧為盈到光明食品國際化,他的鐵腕從商風格在業內也樹立了極高的聲譽,業內尊稱其為「上海商業教父」。
令人惋惜的是,這也成了王宗南二十年棄政從商經歷中最巔峰最輝煌的稱呼。如今,「教父」身陷囹圄,聯華深陷泥潭…
壹
作為國內超市界曾經的扛把子,上海聯華超市的名號曾響徹大江南北,彼時大街小巷聯華經營的超市和便利店品牌隨處可見。
要知道,上世紀九十年代前,超市都是櫃檯式的,去購物要站在櫃檯外,看上那樣售貨員幫你拿那樣,直到第一家「聯華超市」開業,才出現了像現在這樣的自由選購。
可以說,聯華超市的出現,可謂是中國連鎖超市的鼻祖。
公開資料顯示,1991年成立的聯華超市是百聯集團旗下的附屬公司,也是上海首家以發展連鎖經營為特色的超市公司,主要經營大型綜合超市(大賣場)、超級市場及便利店,這三種業態的品牌名稱分別為「世紀聯華」、「聯華超市」、「快客便利」。
聯華超市憑藉著物美價廉、社區便利等諸多優勢,深受消費者青睞,曾遍及全國一百多個城市,一度是中國最大的超市連鎖集團——「超市一哥」。
不過,隨著近些年電商的興起,零售業被衝擊的舉步維艱,再加上「教父」的離開,聯華迅速跌落神壇,陷入泥潭!
2015年,聯華超市首次出現虧損,如今已連續虧損五年,為扭轉虧損困局,聯華超市不得「斷臂求生」:關店止損、成本優化及新零售改造多措並舉…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今年上半年突發疫情,又讓這曾經的「超市一哥」舉步維艱,一度關店148家,員工減少3000餘人。
那麼,發展近三十年的聯華,是如何跌落神壇的呢?同時,與它息息相連的,還有一個上海灘風雲人物的命運浮沉。
貳
在風雲人物輩出的上海灘,王宗南是上海商界為數不多可以稱得上「教父級」的人物,因為他一個人就締造了上海人離不開的兩大商業集團:百聯集團與上海光明集團。
以百聯集團為例,基本涵蓋了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的全部經營業態,直接和間接控股百聯股份、物貿股份、友誼股份、第一醫藥、聯華超市等5家上市公司。
而另外一家上海國企巨無霸光明集團則擁有4家上市公司:光明乳業、海博股份、金楓酒業和上海梅林;
同時擁有光明、大白兔、冠生園、梅林、正廣和、一隻鼎、海豐、愛森、大瀛、石庫門 、金楓、和酒、玉棠、天喔、佛手等眾多知名品牌以及農工商、第一食品商店等零售門店。
了解王宗南的人,都知道他非常地不簡單。
出生於1955年的他,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邁入不惑之年前,一直在官場浮沉,官至黃浦區副區長,分管流通工作。
時間回溯到1991年9月,第一家聯華超市在上海曲陽路玉田路開業,連續兩周客流爆滿,上海民眾也首次體驗到了自由選購的樂潮。
可好景不長的是,恰逢國企改革,又碰到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等外資連鎖零售巨頭進入中國,聯華超市僅僅風光了四年的時間,41家門店虧損就高達560多萬元。
誰能救聯華超市於水深火熱之中?這時候,一個關鍵的人出現了,他就是王宗南。
叄
誰也沒想到的是,仕途平步青雲的王宗南會在不惑之年忽然轉身,由政界轉向商界發展。
1995年,王宗南主動向上級提出到上海內外聯綜合商社工作,當時的聯華超市就是一個「爛攤子」,已經連續虧損5年;
在眾人都好奇為什麼王宗南要接手這個「燙手的山芋」,去做上海內外聯綜合商社總經理,兼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呢?
結果,他僅僅用一年的時間就把聯華超市前5年的虧損全部填平,幾乎以一己之力推動了聯華的擴張,最終實現了盈利。
此舉讓王宗南一炮成名。同時,也展現了他過人的膽魄和商業敏感。
從此,王宗南開創了聯華超市高速擴張的時代, 1999年,聯華超市取代上海第一百貨,躍居上海,乃至中國零售業銷售排行榜第一名。
2003年4月,由上海一百、華聯、友誼和物資等上海四大商業集團組建、年銷售收入近千億元的商業「巨無霸」——百聯集團誕生,王宗南改任百聯集團第一任總裁。
同年6月,聯華超市在香港掛牌上市,開創了多個第一:
香港聯交所第一家以連鎖零售業為概念上市的公司、第一家帶有國企背景和上海地方企業色彩的上市公司、SARS後第一家走出國門海外上市的公司。
上市之後,聯華超市繼續大舉擴張。
2004年,聯華又收購了大連友嘉集團在瀋陽的2家大型綜合超市;接著併購杭州解百超市53%的股權;還收購了家得利超市位於臨安的7個網點。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企業擴張是把雙刃劍,瘋狂的擴張沒有為聯華超市帶來預期的盈利,反而為日後艱難經營埋下了伏筆。2005至2009年間,聯華超市一直位居中國快消品連鎖百強榜榜首。
肆
不過在2010年,市場格局生變,華潤萬家以718億的年銷售額搶走了聯華超市「行業一哥」的位置。
2013年,聯華超市的營業收入創下303.83億元的新高。輝煌時刻僅僅是曇花一現,聯華超市的營收次年便開始走下坡路。
2015年開始,聯華超市更是直接掉入虧損泥潭。2019年,鹹魚難翻身,5年連續虧損,關店千家,昔日「超市一哥」跌落神壇。
以門店整體變動情況來看,在短短五年時間之內(2015年初-2020年6月末),聯華超市累計減少544家門店。
聯華2020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聯華超市共有33454名員工,較2019年年底減少了3028人。
值得一提的是, 2006年,光明食品集團成立,王宗南再度受命掌舵,改任光明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自此王宗南離開了待了11年的聯華,也許正是聯華失去了王宗南的掌舵才駛入了泥潭吧!
王宗南在聯華11年,將聯華由41家網點的規模發展到2003年上市前近兩千家門店,成就了聯華全國超市界「一哥」的地位。
如果說,百聯集團重組時的「臨危受命」,讓王宗南的角色帶有某種實驗色彩。擁有那段經歷的王宗南在整合光明集團時,則顯得更為遊刃有餘。
在掌舵光明集團後的7年時間裡,王宗南復現了聯華超市的傳奇,他讓光明食品由2005年的283億元營收擴張到2012年的1393億元銷售,將近增長4倍。
先後統帥上海兩大企業航母,王宗南收穫了「紅頂企業家」、「商業教父」等稱號,一時成為上海灘的風雲人物。
伍
作為上海灘公認的「商業教父」,王宗南的成就曾一度被認為飛得又高又遠。然而,這一切卻因王宗南的挪用公款和受賄被捕,所有美譽光環戛然而止。
當初他以一封辭職信,在不惑之年棄政從商,開啟了商業之旅,如今又試圖以另一封辭職信為18年的商業旅程收尾,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
2013年11月底,光明食品集團通過官網發布消息稱,王宗南同志因身體原因,不再擔任黨委書記、董事長職務,由集團呂永傑替任其職務;
58歲「因病辭職」的王宗南,到底還是沒能「平穩著陸」。
2014年7月28日,上海檢察網發布通告稱,王宗南「涉嫌在友誼(集團)有限公司、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任職期間挪用公款、受賄」。2015年,王宗南被判處有期徒刑18年。
對王宗南來說,聯華這塊助他成長的沃土,最終也成為了滋生腐敗的溫床。
對聯華來說,商場上沒有永遠的王者,在網際網路的大潮下,傳統的零售業態都被顛覆重造,無一倖免。沒跟上歷史發展進程的,只能被遺忘、被拋棄。
參考資料:
南方都市報《上海灘王宗南「商業教父」浮沉》、
網易財經《"超市一哥"跌落神壇:一年關店100+!阿里也救不了》、
國際金融報《光明集團王宗南被查:包攬上海灘衣食住行,終難解國企改制之惑》、
黑池財經《半年減員超3000人!「超市一哥」聯華超市連續5年虧損 阿里爸爸也沒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