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
《追捕》劇照
在很多中國觀眾的認知裡,高倉健是「硬漢」和「型男」的代言人。1976年,他主演了佐藤純彌導演的《追捕》,1978年正式引入中國,在中國大陸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直到今天,這部影片依然算得上在中國最有影響的日本電影,也衍生出無數與《追捕》相關的文藝作品。因為《追捕》中的檢察官杜丘形象深入人心,高倉健成為50後、60後的男神。檢察官杜丘的形象深入人心。當年有個服裝廠依照高倉健那款風衣生產了10萬件,結果半個月時間就賣光了。
《遠山的呼喚》裡面,他是為了保護妻子而殺人的逃犯,隱身埋名遠遁他鄉。在異鄉的曠野上,一個單身女子的農場上,他默默耕作,任勞任怨。他不說什麼,卻像全身都在說:我,是可以信任、可以依靠的。到最後,他被警方帶走。甚至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和影片中的女子都一樣堅信:他會回來的。
《夜叉》裡面,他是金盆洗手、隱身江湖的前黑社會老大。不做大哥已經很多年,只是背上有一巨幅夜叉刺青,是隱藏的過去。一位帶著孩子的單身母親,在這小村開了家酒吧,美貌柔弱的她,遇到沉默如鋼鐵、也堅硬如鋼鐵的他……
《千裡走單騎》
《千裡走單騎》裡面,他,沉默的、一個人走在萬裡之外的雲南邊陲,浩大的風吹上來,忽然使人心裡大慟:他,老了,像鋼鐵件在時光裡慢慢退火,慢慢退去了內部的張力。
很多中國觀眾喜歡把高倉健的形象理解為「硬漢」,甚至一度將他奉為男性審美的典範,可高倉健本人卻不接受這個稱謂。他表示,從來沒有把自己看作是硬漢,在他心目中,自己只是一個從影多年,卻沒有半途失業的演員。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千裡走單騎》的拍攝經歷,卻讓高倉健實實在在地體驗了一把什麼叫「傷心」。他坦言,差不多隔3天就得哭一次,按照他自己的解釋,「醫學上說,人一定要經過強烈的震撼和感動之後,才能流出眼淚,我是在現場受到攝製組全體人員的感動,所以感情的閘門一再開放。」
在中國拍片的體驗,讓高倉健發現原先在日本未留意的東西。《千裡走單騎》之前,高倉健就因為《追捕》等作品在中國享有知名度。
「去中國後才知道,原來即便是在田舍,也有知道我的人,這令我大吃了一驚。『啊!』指著我,大家紅了眼睛哭了起來。電影原來給予人這麼多。電影了不起的地方究竟是什麼?在結束拍攝《千裡走單騎》之後的5年間,我一直未停過思考。」
正是有了這些思考,高倉健人生最後一部電影《致親愛的你》終於誕生,並且在2012年公映,也成為他的遺作。在《致親愛的你》中,高倉健終於能舒舒服服地來一次軟著陸,歇斯底裡展示他生命尾聲才被人理解的柔情。
高倉健在片中飾演一名50多歲的監獄指導員倉島英二。為了實現亡妻的遺願「將我的骨灰潑灑到故鄉的大海」,倉島獨自駕車從北陸前往妻子的故鄉九州,全程1200公裡,通過在旅途中與各種各樣的人相會,將倉島對妻子的那份感人至深的夫妻情完全表露。
在高倉健人生中最後一次電影發布會上,他談到過出演《致親愛的你》的理由。「我被這個故事觸動了,我想到了對他人的關懷和生活的痛苦」。高倉健身處超高齡社會的日本,年輕人多工作在異鄉,即便是交通方便,生活工作中的義理人情往往阻擋了他們回家探望的腳步。都市的格子間傳達的多是冷漠的人際關係,積累了一輩子感情的老人們缺乏交流溝通的對象,甚至孤獨至死。
生活
高倉健妻子江利智惠美(資料圖)
高倉健也是一位孤獨的老人。自1971年離婚以來,獨自一人生活40年之久。
踏入影壇時,作為新人的高倉健終於開始了一段真正的戀情,他遇到了後來成為他妻子的江利智惠美。江利智惠美的母親是小品劇的演員,父親是音樂指揮,1937年,江利智惠美呱呱落地,但她生不逢時,母親重病纏身,父親失業流離。為了掙錢,還是小學生的江利智惠美,便一個人鑽進了美國大兵的營地,用她嫩稚的歌喉唱起了一首首甜蜜醉人的歌曲。真摯的感情,如花的童顏,一下子感動了成千上萬的美國兵,一代女歌王就從這裡開始了她的絢麗多彩的演唱生涯。
在江利智惠美14歲的時候,纏綿病榻多年的母親去世享年46歲。一年之後,江利智惠美出了她的第一張唱片,這就是著名的《田納西華爾茲》,銷售量高達40萬張,為她帶來了巨大的榮譽和財富。歌曲輕快地唱到:
我的叔叔英俊出色,
高高的個子,一撮小鬍子,時髦的帽子。
他對我說,
什麼時候有了戀人,
要一五一十地告訴他。
可有時候,叔叔這樣對我說,
Baby 我們約會
I will teach you……
1956年,19歲的江利智惠美被選為扮演小品劇《傻傻愛桑》主角。「傻傻愛桑」是一個不怕邪、不怕困難、樂於助人並有些傻乎乎的小朋友,在日本家喻戶曉,萬人愛戴。江利智惠美把這個角色演得淋漓盡致,逗人捧腹。也就是在這時候,江利智惠美和高倉健相逢了,兩人頓時墜入愛河。這是他的初戀,高倉健對美麗的戀人非常痴情,每次約會他都會提前到場,最後再把她送回家,佇立在她窗前,直到屋內燈光熄滅後才離去。1959年2月16日,也正是高倉健的28歲生日,他終於和相戀多年的智惠美結成眷屬。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對明星夫婦同樣沒有能擺脫這個世俗的咒語。兩個相愛的人,由於家庭背景的迥異和日常生活的繁瑣,再加上不善於溝通,他們的甜蜜生活很快出現了裂痕,甚至在生活中互相傷害。
最早的一次爭吵出現在兩人去夏威夷度蜜月的時候,由於旅途勞累,智惠美把頭靠在丈夫的肩頭,剛想小憩一會,高倉健卻很不習慣在眾人面前的這種親熱舉動,他大聲指責:「你幹什麼?」智惠美被嚇了一大跳,這件小事在兩人之間劃下了第一道裂痕。
婚後的智惠美按照日本社會的習俗,從歌壇引退,做了兩年家庭主婦。忙於演藝事業的高倉健一頭扎進了工作中,他經常幾個月杳無音信,留下妻子日復一日地獨守空房。百無聊賴的智惠美在這樣的主婦生活中,變得憂傷而憔悴,在徵得丈夫同意後,她決定重返歌壇。
那時候的高倉健年輕氣盛,他像很多日本男人一樣,希望妻子做一個溫順依人的女人,而偏偏智惠美不是一個願意鎖在家中的女人,九洲島男人的大男子主義讓高倉健不願意流露一絲對妻子的柔情,甚至表現得還非常冷淡。有一次,高倉健讓妻子給他拿一件藏青色毛衣。他的藏青色毛衣深的淺的有幾十件,不知所措的智惠美緊張地尋找了一個多小時,滿頭是汗,頭髮散亂,當她終於找到衣服,正想讓丈夫穿上時,不料高倉健卻冷冷地吩咐:「就擱在那兒吧。」她詫異地睜大眼睛,丈夫卻不動聲色,看都不看一眼衣服。為了兩人之間的慪氣,江利當晚的一場演出泡了湯,高倉健的冷漠深深地刺傷了智惠美的心。
對這場婚姻最致命的打擊是在1962年,婚後3年的智惠美懷孕,卻發現妊娠反應極其強烈,醫生檢查後確診她患上了妊娠中毒症,不得不做了流產手術,盼子不得的悲痛讓他們的夫妻感情越來越疏遠。1970年1月,他們在瀨田的住房被大火焚毀,高倉健夫婦開始正式分居,夫妻關係名存實亡。在共度十二年的風風雨雨後,高倉健和江利智惠美的婚姻在1971年終於走到了終點。在事過境遷之後很久,高倉健才吐露自己的心聲,「在傷到別人的心時,傷的往往是最重要的人的心,不,不如說正是最重要的人,反而傷得更重。世上不會有人比她更寶貴,明知如此,不知為什麼,反而會做出深深地刺傷她的事」。離婚後的江利智惠美事業並不順利,她的歌聲逐漸被人們淡忘。在此後的14年中,江利一直鬱鬱寡歡,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
1982年2月13日上午,人們在東京的公寓內發現了江利智惠美僵硬的屍體,經驗證是因為酗酒引起大量嘔吐,嘔吐物堵塞喉嚨窒息而死,死的時候,她才45歲。3天後,葬禮在她的娘家舉行,巧合的是,這一天既是高倉健的生日,也是他們的結婚紀念日。在她去世後,有人曾看到高倉健面色悲慟地久久佇立在江利的遺像前。
婚姻的失敗給了高倉健很大的打擊,義俠片的衰落也讓他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低谷,但他很快又找到了事業的新起點。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雖然也有人激起他心底的漣漪,但他有意與感情保持一定距離,「不知從何時起,每當遇到真正的好人,遇到真正憐愛的人,遇到真心想珍重的人,都是儘量保持距離,把那份真情,長久地藏在心裡。」江利智惠美死後,高倉健沒有再結婚,回首往事,他似乎更加豁達:「男人也好,女人也好,都可以這樣說:一個人的價值,就是要拼命做點什麼事業。我認為,默默地拼命走自己道路的人,要比滔滔不絕講大道理的人優美得多。笑、怒、不幸、幸福,都是在和別人相會中發生的事情。經常遇到各種不同的人,所以生活才不感覺寂寞。我想,人生也就是這樣。」
回憶
昨天,高倉健的離世引發了網絡上不斷的追憶和對男性形象的反思。
其實早在當年高倉健走紅中國時,即有媒體發起轟轟烈烈的「尋找高倉健」活動,矛頭直指當時正流行的奶油小生:為什麼我們沒有高倉健似的硬漢?他沉默、冷峻、不苟言笑,只是承受一切、面對一切、勇敢地解決一切。著名劇作家沙葉新為此順勢推出了一部話劇《尋找男子漢》,講述女主角在中國尋找高倉健那樣的硬漢的故事。姜文也在這個背景下報考北京電影學院名落孫山,以至很多年後仍然耿耿於懷:「那時候北影的男生都是按照高倉健的標準招收的,我自然不在範圍之列。」此後,不少中國男演員開始收起笑容,在臉上寫滿刻意的滄桑。
和他有過多次合作的張藝謀更是把他視為「士」的化身。他在訪問中表示,士的情懷,就是默默為你奉獻、默默承受。我們經常拿高倉健的一件事為例子,講解人物的動作:他到哪裡第一件事情都是把母親的照片拿出來,恭恭敬敬的放在一個房間裡最顯著的地方,放上一束鮮花,我們多少次接待他,問他有什麼要求,沒有任何要求,可不可以每天回去給我買一束鮮花。原來是放在他母親照片前。有一次我進他的房間,果然看到照片,這個照片放在寫字檯上,下面是白色的鮮花,不是正規的遺像,是他光著屁股,還有哥哥、姐姐、妹妹和母親在河邊的生活照,很親情、很可愛。他到哪裡都把照片供起來,不是做給我們看的,他去南極拍戲都是這樣。
(據重慶晚報、中國網、浙江在線新聞網、四川在線、人民網、新民網、搜狐娛樂、魏君子微博綜合整理)
更多視覺驚喜,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