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被窩是天堂開在人間的分店,所以,沒有什麼比冬天離開熱被窩更難熬了。一床柔軟又溫暖的棉被就是冬日裡的續命良方。
小時候蓋過的棉被是用手工彈棉花製作而成,但這類棉被在城市裡已不多見,不過涵江蘿苜田的古街上還有幾家手工製作棉被的店鋪。
李碧蓮阿姨就是為數不多還在從事手工製作棉被的人,她經營這家手工棉被店已經有十幾年了。臨近過年,製作棉被的生意總是格外好。
現在彈棉花不再像舊時那樣用錘子敲擊弓上的弦,而是用機器代替加工,原先需要花費3個小時的彈棉花工序現在只需半個小時,省時又省力。
但是接下來的鋪棉、拉線、鋪紗、壓磨等工序還是需要手工。
先將機器彈好的棉花平鋪在木板上,厚薄分布均勻,然後再在棉被上面拉上紅棉線,往棉花上一放,紅線被被牢牢黏住。
接著再覆蓋一層網紗,細心包好邊,一條棉被就初具雛形了。
最後用木質圓盤在上面輕壓、碾磨,讓棉被更結實。不過,碾壓這一工序也有機器的加入,半個小時後,一床舒適又暖和的棉被就大功告成了。
隨著時代的變遷,市面上逐漸出現了羽絨被、蠶絲被、太空棉等各種各樣的被子受人追捧,傳統棉被早已不興,現在的商場內也難覓傳統棉被蹤影。
傳統棉被雖新意不多,但是十分暖和。一條棉被的溫度不僅來自於棉花,更來自於一顆手藝人真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