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彈棉花做棉被受追捧 市民愛舊翻新

2021-01-18 全球紡織網
傳統彈棉花做棉被受追捧 市民愛舊翻新

2013-12-27 10:05:17 來源:中國紡織網

把棉花彈鬆軟手工鋪棉胎、縫製棉被,以前每逢新人結婚或要入冬時,家裡的老人都會飛針走線縫製幾床大棉被,現在這種情形越來越少見了。記者走訪注意到,在城陽批發市場附近還有幾家棉被加工店,其中一位店主焦先生經營棉被加工店已經三年了,傳統老棉被經過焦先生和家人的巧手,半個小時就能做出一床,厚實的「老棉被」雖然新意不多,但能在寒冷的冬天帶來讓人懷念的味道。

在越來越多年輕人習慣到超市裡購買羽絨被、蠶絲被的時候,城陽批發市場附近還開著好幾家棉被加工店。「彈棉花灰塵大,縫被子也費事,所以現在自己在家裡做棉被的不太多了,不少人愛到超市裡買羽絨被,其實還是棉花被蓋起來厚實暖和。」12月17日上午11時許,在城陽批發市場一角經營棉被加工店的市民焦先生正和家人一起製作一床棉被,焦先生告訴記者,每年的九十月份是做棉被的旺季,那時候一天都能接三四十床棉被的活,近幾天雖然接近臘月是做被子的淡季,但一天平均下來也能做上十來床。

彈棉花,鋪棉絮,套裡子,縫被邊。只見焦先生和自己的妹妹焦女士把一團棉花放進彈棉花機裡,從另一頭出來的棉花瞬間變得十分鬆軟整齊。焦先生介紹說,除了彈棉花之外,做棉被還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就是往棉花套上鋪棉花。「棉花要一層一層均勻地鋪到棉花套上,鋪棉花可是個技術活,如果鋪得厚薄不一樣,蓋起來會很不舒服。鋪完棉花後外面還需要罩上一層網罩,這樣做出來的棉花胎耐蓋,不會很快就堆到一起。最後再在棉花外面套上一層布做的裡子,縫好就可以直接塞到被罩裡蓋了。」焦先生介紹說,一床老棉被一般經過四道工序,用二十幾分鐘就能做成。

  棉花胎鋪好後需要套上一層裡子

  傳統棉被受追捧,市民偏愛舊翻新

「孩子結婚我找人給他們做了好幾床棉被,自己買棉花做的,蓋起來放心,」城陽市民紀女士表示,現在市面上的蠶絲被羽絨被不少,但是她還是喜歡蓋棉花被,「蠶絲被價格較貴,即使作坊裡做的柞蠶絲被4斤左右的也得七八百元一床,而且我們普通市民也不太會分辨哪種蠶絲好,很容易上當受騙。純棉花的被子挺便宜,我做了一床5斤重的才不到200元,從棉被加工店裡買的新棉花現場加工,很快就做出來了。」

焦先生告訴記者,傳統棉被並沒有退出人們的視線,近年來雖然商場裡推出了各式各樣的被子,但老棉被味道仍然受到很多市民懷念。除了新做的被子外,還有一些市民喜歡拿原先的舊棉被到店裡來翻新,經過彈棉花的機器一彈,原先貼到一塊兒的棉花又變得蓬鬆起來,再縫上一床新被罩,像新的一樣。

「現在正好是新疆棉花採摘的時候,今年棉花的價格比去年稍微低一點,因此棉被的價格也沒有太大變化。好的棉花顏色潔白有光澤,有韌性,棉絮也長,如果棉絮較短,沒有韌性,那就有可能是劣質棉花,甚至是用化纖冒充的,做成的被子蓋後有可能還會引起皮膚過敏,市民買棉花時得注意。」焦先生說。

  口罩至少戴兩層

焦先生和家人做棉被時,記者注意到,兩個人都是「全副武裝」捂得嚴嚴實實,穿了罩衫戴著帽子,還戴了兩層口罩。等到彈棉花機器響起來記者才發現,焦先生的裝備果然不是多此一舉,只見棉絮到處飛,棉被加工間雖然門窗都開著,飛起來的棉絮還是嗆得嗓子難受。

「我們天天跟棉花打交道,至少得戴兩層口罩棉絮才不至於鑽到嗓子裡,但也挺嗆人的。夏天還好說,開著門開著窗讓棉絮往外飛,冬天天寒地凍的,也不敢關門,就得開著才嗆人輕一點。」焦先生在城陽批發市場的這家店已經開了三年,結下了不少喜歡蓋老棉被的老主顧。

相關焦點

  • 冷空氣殺到彈棉花作坊受歡迎 翻新一床棉被50元
    對於不少老上海來說,雖然市面上羽絨被、羊毛被琳琅滿目,但總比不上一條暖和又柔軟的大棉被來得便宜又舒服。這兩天,彈棉花作坊受到歡迎,彈新棉被、翻新老棉被,一天總要彈上十幾條。翻新一條棉被耗時三刻鐘昨日上午,記者在中山南路上找到了一家棉花加工作坊。
  • 天冷了,棉被翻新生意火
    信陽消息(見習記者 李春曉) 眼下天氣漸冷,不少市民開始增添新棉被。這不,市區的一些加工、翻新棉被的生意又開始紅火起來。 在建設路上的一家棉被翻新店裡記者看到,一大早店裡就來了五六個前來詢問的顧客。 不到60平方米的空間裡,放滿了市民送來翻新的舊被和做好的新棉被。
  • 天氣轉涼又到彈棉被的時候 翻新一床被子約90元
    儘管市場上各種被子花樣繁多,不少鎮江市民尤其是中老年人仍青睞製作厚實的老棉被。「現在商場裡什麼被子都有,真正用棉花做的被子難找到。」25日上午,家住丹陽市區水雲東村的石大媽打算去附近找一家彈棉被的店製作一床棉被。記者跟著石大媽來到千家樂市場南側的一家棉被加工店。這家店約10平方米,顯眼處是一臺棉花機和一張製作棉被的床板,店外則堆放著很多市民拿來加工的舊棉被。
  • 彈棉被的手藝 這位廈門人堅守了36年
    趁著天氣晴好,市民可抓緊時間晾曬或購置冬被,做好抵禦又一輪低溫的準備。 如今,大家購買被子,一般都會直接到超市或者在網上購買,但也有市民追捧漸成回憶的彈棉被。近日,記者來到翔安區內厝鎮蓮塘村,那裡的老手藝人林木鍛已經彈棉被36年,堅守這門送來溫暖的老手藝,要想急著蓋他打的被子,還要排隊。
  • 天氣轉冷 棉被翻新漸熱
    天氣轉冷 棉被翻新漸熱 2012-11-08 14:21:12   來源:大江晚報
  • 他來松滋彈棉花,一彈就是四十多年!
    以往農民每年收了棉花,都會留一小部分自用。家裡有即將出嫁的女兒會專門請彈棉匠上門彈棉被。「四鋪四蓋、八鋪八蓋」是結婚的標配!平日裡自己蓋的棉被、穿的棉衣棉褲,隔幾年也會把舊棉絮掏出來重新彈一下,使它重新變得鬆軟。
  • 莆田人曾追捧的彈棉被手藝!現在沒幾個人會了
    一床柔軟又溫暖的棉被就是冬日裡的續命良方。小時候蓋過的棉被是用手工彈棉花製作而成,但這類棉被在城市裡已不多見,不過涵江蘿苜田的古街上還有幾家手工製作棉被的店鋪。李碧蓮阿姨就是為數不多還在從事手工製作棉被的人,她經營這家手工棉被店已經有十幾年了。臨近過年,製作棉被的生意總是格外好。
  • 三十多年老手藝彈棉花,你見過麼?滿滿都是回憶...
    今天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彈棉花」的那些事「老何,我今天來給我孫子拉一床一米的墊被,你有空不?」市民石理富一進門就喊道。何瀏水告訴記者,過去都是手工製作棉花被,從彈、拼到拉線、磨平,看著簡單,做起來卻也挺費時間,所以現在大都改用機器加工。「以前手工彈棉花,我們一邊彈,一邊剔,雜質都給它剔除出來,這樣才好。你如果說裡面有生棉就不可以了。」
  • 女匠人走街串巷彈棉花12年 現盤下門面堅守老行當
    在長沙市區,記者尋訪到了一位彈棉花匠人易思瓊。這位四川婦女追隨丈夫到湖南,從事棉花加工業23年。丈夫身故後,她仍帶著兒子堅守老行當,棉被加工質量好、收費平,街坊四鄰都誇讚他們的好手藝。  10斤老棉被60元可翻新  記者昨日走進開福區東風路歐波港灣對面的工商巷,易思瓊正在門面內壓磨棉花。今年45歲的易思瓊有著與年齡不相稱的滄桑。
  • 在杭州彈了30多年棉花的童師傅,這兩天又開始忙碌
    15~16日受弱冷空氣影響,最高氣溫還可能跌到16~18℃!不過,其餘時間,氣溫還不錯,最高氣溫在21~25℃;最低氣溫14~18℃。舊時光,每逢新人結婚或者要入冬時,老人家都會捧著棉花找人彈幾床大棉被。「彈棉花啊彈棉花,半斤棉彈成八兩八喲,舊棉花彈成了新棉花喲,彈好了棉被那個姑娘要出嫁。」今年年初,李子柒上傳的一段視頻,讓彈棉花這門傳統手藝在網絡上火了一把。
  • 「彈棉花」,一種正在消失的老行當
    12月14日下午,嘉興市南湖區鳳橋鎮西街的阿忠彈棉被店,一位做棉被30多年的老手工藝人唐師傅正忙著把需要翻新的棉花胎放進機器裡;一位老顧客等著取加工好的棉被。隨著冷空氣的到來,氣溫大幅降低,這幾天,彈棉花的生意特別好。
  • 髒汙舊棉被翻新後售賣,疑被銷往幼兒園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髒汙舊棉被翻新後售賣
  • 消失的老行當:彈棉花
    「上海音像資料館」館藏歷史視頻資料彈棉花是一門老手藝了,雖然如今在城市裡已經不多見了,但是40歲以上的人都對彈棉花有著清晰的記憶。彈棉花的工匠都有一把專門用來彈棉花的弓,這是最基本的工具,根據個人的習慣可長可短,通過用木榔頭敲擊弓上的弦,來沾取棉花,我們聽到的彈棉花的標誌性聲響就是由弓發出來的。
  • 「彈棉花嘞彈棉花」,富順你還知道彈棉花這門老手藝嗎?
    彈棉花啊, 彈棉花...半斤棉彈成八兩八喲...彈好了棉被, 那個姑娘要出嫁...做成一床純天然的手工棉被,必定會經歷重重考驗!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走進富順后街來感受一下這裡淳樸的人情味兒富順后街有這樣一家老店,據了解,他們1996年從浙江溫州永嘉縣來到富順,一幹就幹了20餘年,也許是對彈棉花有著特殊的情感
  • 這位「溫州好人」說,要彈一世棉花,暖千萬人家……
    然後,兩人靜靜地鋪棉、拉線……30分鐘,12道半手工工序,原本不起眼的棉花變成一條優雅方整的被褥。  雖然聽不到傳統彈棉「咚咚錚」的弓弦聲響,但祖師爺傳下的手藝還在。44歲的永嘉楓林人徐曉兵說,傳統手藝依舊是製作優質棉胎的核心技術。作為家族第四代彈棉手藝傳承人,他已有33年彈棉史。  彈棉,是中國古代的制棉技藝,據可查的歷史已有八百多年。
  • 絲棉被和棉花被哪個好 絲棉被和棉花被哪個暖和
    絲棉被和棉花被哪個好 絲棉被和棉花被哪個暖和 2018-03-22 10:47:01 來源:全球紡織網 絲棉被和棉花被哪個好?絲棉被和棉花被哪個暖和?
  • 彈棉花:70、80後最深刻的童年記憶,90、00後卻都沒見過
    引言說起「彈棉花」三個字,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人知道是什麼意思。80後的人,可能還會依稀記得,90後受電影的影響,也或許知道一些,但對00後而言,彈棉花無疑是一個從來都沒有聽過的詞彙。但對於上一代人70後,以及70後之前的那些人而言,彈棉花幾乎是每一個人最深刻的童年記憶。彈棉花仿佛魔術一般,讓所有的小孩都為之著迷。
  • 彈棉花技藝,半斤彈成八兩八,增加的在哪裡呢?
    彈棉花呀彈棉花,半斤棉花彈成八兩八喲舊棉花彈成了新棉花喲,彈好了棉被那個姑娘要出嫁哎喲嘞呀嘞哎喲嘞呀嘞,彈好了棉被那個姑娘要出嫁那個姑娘要出嫁,彈棉花呀彈棉花為了能養家我彈棉花喲,彈成了這一家去下一家喲
  • 製作重慶火鍋底料之後,「文化頂流」李子柒今天教你「彈棉花」
    「彈棉花呀~彈棉花~ 半斤棉彈成了八兩八喲。舊棉花彈成了新棉花,彈好那個棉被姑娘要出嫁……」傳統文化頂級流量李子柒又出新作了。20日下午,這個有趣的姑娘上傳了一段11分左右的視頻,從播種到收穫,她完整展示了從種棉花到棉被製作的整個過程。
  • 逐漸被人遺忘的老手藝——彈棉花
    提及彈棉花,很多人肯定會很自然地想到《巧奔妙逃》那段搞笑畫面,還有令人記憶尤深的歌曲:「彈棉花呀,彈棉花,半斤棉花彈成八兩八……」當然,那樣的畫面也只能在電視上看到了,現在生活已經看不到彈棉郎背著弓、拿著榔頭去別人家裡彈棉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