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再放狠話!臺積電根本沒有把中芯國際當對手:因為技術差距太大

2020-12-24 數碼人科技

【7月7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最近一段時間,中芯國際也更是頻頻登上網絡熱搜,因為中芯國際即將要登陸科創板上市了,而這次中芯國際將募資高達450億元,用於先進晶片製程工藝研發,對此很多網友也是紛紛表示:「國產芯」又進了一大步,根據中芯國際此前所公布的晶圓工廠建設、項目建設等等,累計投資總規模超過1900億元,而目前整體工程完成進度超過60%,這意味著中芯國際後續還需要投入高達760億元,而這次中芯國際不僅僅得到了國家隊近百億資金入股支持,同時還將IPO募資,這意味著中芯國際未來將大大減少晶圓廠建設、先進晶片製程工藝研發的相關資金壓力,但即便中芯國際只用了短短29天就完成了所有的IPO註冊流程,成為了全球最快上市的晶片巨頭之一,但近日卻有外媒放出狠話,中芯國際在晶片製程工藝方面,依舊與臺積電還有著很大的技術差距。

根據外媒的相關報導,有知名機構—高盛對中芯國際的晶片製程工藝技術升級路線進行了預測,預計在2022年,中芯國際的晶片製造工藝水準能夠升級至7nm,在2024年能夠升級至5nm晶片工藝,並且在2025年開始追平臺積電、三星等全球頂尖代工巨頭的實力,成為僅次於臺積電、三星之後,全球第三大晶片代工巨頭,但實際上,對於高端晶片製造工藝,對於很多設備領域,並沒有太強的實用性;

例如在電視晶片領域,目前主流的電視晶片依舊還停留在28nm晶片工藝,可以說幾乎除了智慧型手機以外, 很少有晶片在使用先進的7nm晶片工藝,根據臺積電所發布的財報數據顯示,有超過60%營收來自於14nm及其14nm以下的晶片製程工藝,可見在晶片領域,高端晶片製造工藝並不是市場剛需;

當然對於中芯國際而言,雖然在獲得了國家隊力挺之後,也算是國家隊成員之一了,但對於中芯國際而言,目前依舊還需要加大研發,畢竟只有解決了先進晶片製程工藝,才能夠進一步掌握行業話語權,讓國產晶片不再遭受到「被卡脖子」的尷尬局面;

最後;各位小夥伴們,你們對於外媒的相關表態,都有什麼樣的意見和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中留言討論,期待你們的精彩評論!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要達到臺積電的技術水平,需要幾年時間?
    臺積電雖然向美國發出與華為繼續合作的申請,但是美國並未同意臺積電繼續供貨給華為5nm、7nm工藝製程的晶片,以及華為的5G晶片。大家心中不免有此疑問,國內晶片代工的龍頭企業中芯國際差距究竟有多大,需要多少年才能夠迎頭趕上,改善我國晶片代工受制於人的不利局面呢?
  • 傳臺積電許可證獲批,將繼續向華為供應部分產品;中芯國際真的被...
    1、傳臺積電許可證獲批,將繼續向華為供應部分產品2、外媒:AMD 300億美元收購賽靈思,有望最快下周達成協議3、【芯觀點】中芯國際真的被美國「制裁」了嗎?4、【芯觀點】AMD聯手賽靈思,要與英特爾、英偉達三分數據中心市場?5、華為否認出售榮耀?傳聯想/TCL/紫光有意收購!
  • 被稱為「臺積電叛徒」,他有滿腹苦水,蔣尚義回鍋中芯國際築夢
    你不能說我做的工作和臺積電有一點競爭關係就叫做傷害,武漢弘芯做的事情根本傷害不了臺積電,為什麼要把我講成這樣?」他還澄清,不論是武漢弘芯、中芯國際,給的待遇都沒有臺積電好。蔣尚義稱,自己純粹是要追求理想,因為年紀大了,機會不多了。想趁著還做得動的時候,多做一點事。早於2016年,蔣尚義擔任中芯國際的獨立董事,2019年6月離開中芯國際,才前往武漢弘芯出任執行長。
  • 中芯國際「局中局」
    20年前,被譽為華人世界半導體產業第三號人物、美籍華人張汝京,因為機緣巧合,在上海張江創辦了「中芯國際」。他的目標是把中芯國際打造為具備行業話語權的公司,大白話說就是成為臺積電那樣的標杆企業,一消胸中塊壘。當時,因創辦的世大積電被悄悄作價50億美元賣給臺積電,張汝京憤然辭職。
  • 中芯國際內訌,背後也許是離間計
    這幾天中芯國際遇到了內外大麻煩,一方面受到了設備進口斷供的影響,內部更是遇到了聯席CEO鬧辭職,中芯國際的股價也受到了影響,不斷下探。本人認為這是一步險棋,如果小晶片和先進封裝能夠解決問題,臺積電、intel、三星早就開始搞了,因為這些廠家現在都遇到了技術瓶頸,想要再往更精密的製程突破已經很難。作為追趕者,只有緊跟對手的技術路徑進行超越,才是正途和捷徑。中芯國際作為大陸最先進的晶片代工企業,如果只止步現在於的12nm技術,誤入歧途去搞小晶片和封裝,那意味著以後和臺積電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 臺積電前COO蔣尚義將回歸中芯國際
    36氪獲悉,臺積電前研發總裁、共同營運長蔣尚義將於近期回歸中芯國際。據Digitimes報導,中芯國際聯席SEO趙海軍、梁孟松都將直接向蔣尚義匯報。36氪對此向中芯國際方面求證,但截至發稿暫未回復。在臺積電期間,蔣尚義牽頭了0.25um-16nm關鍵節點的研發。2016年12月-2019年6月,蔣尚義曾經加入中芯國際任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
  • 中芯國際的內憂外患
    也有人質疑他的回歸是因為薪資待遇更好,但是蔣尚義稱:「中芯國際給我的待遇比我以前在臺積電的還要差,武漢弘芯給的也沒有比臺積電好,這是確定的。」據悉,蔣尚義有權根據聘用合約獲得年度固定現金酬金計67萬美元及年度激勵,但年度激勵將按照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薪酬政策由董事會參考本集團的業績以及其個人的表現釐定後發放。
  • 蔣尚義、梁孟松(附簡歷)一個回歸,一個退隱,中芯國際7nm技術還能...
    j4bednc從2004年以來中芯國際作為被告,就一直陷於來自於臺積電的專利訴訟苦鬥中,比如2009年,美國加州聯邦地方法院宣判中芯國際敗訴,認為其非法使用的臺積電61個專利,需要賠償10億美元,最後的妥協是中芯國際向臺積電出讓股權,張汝京也離開中芯國際,由於擔心臺積電的訴訟,中芯國際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晶片製造技術進展不大。
  • 外有美國制裁,內有高層不和,中芯國際還能帶著中國晶片突圍嗎?
    因為他們不但曾兩度同門,甚至還有「師徒」之稱。據說,當年蔣尚義還在臺積電研發部門工作時,梁孟松就已經是他旗下的技術研發大將了。在梁孟松正式加入中芯國際之後,他們兩個也一起共事過近兩年的時間。那這次,為什麼梁孟松對蔣尚義的回歸這麼抗拒呢?
  • 內訌+外患,這次中芯國際的結局會如何
    梁孟松和蔣尚義相識已久,在臺積電任職期間,兩者合作完成了重大先進技術研發,而梁孟松作為部下對蔣尚義評價頗高,如今這場「師徒反目」無疑使業界震驚。 派系鬥爭在中芯國際並非第一次出現。2011年,中芯國際內部開始了一場以CEO王寧國、COO楊士寧二人為首的鬥爭。這場內訌中,王寧國意外落選執行董事、遞交辭呈,最有可能繼任的楊士寧又因為一紙審計文件被指「逃稅」,被迫出局。
  • 中芯國際,操碎了所有人的心
    之所以這麼叫他,不僅是因為他作為「半導體大佬」在業內的威望,更因為在他的帶領下,將臺積電的研發團隊從400人擴編到7600人,培養成世界級的研發團隊,研發經費也從數十億元擴大到百億元,堪稱是臺積電很重要的靈魂人物。按理來說,蔣爸的回歸是好事。但這一消息卻引發了中芯國際人事「大地震」。
  • 臺積電、中芯國際、荷蘭ASML三家究竟誰說了算?看完這些你就懂了
    確實,限於目前各類事件的發生,「國產芯」已成為了當下用戶關注的焦點。而對於晶片製造的根本來講,我們又繞不開臺積電、中芯國際、荷蘭ASML這三家製造商,那麼對於以上這三家晶片製造企業來講,它們之間究竟誰說了算呢?看完這些或許你就懂了。
  • 中芯對比臺積電:中芯8寸晶圓產能全球最高,臺積電12寸最高
    眾所周知,臺積電是全球最強的晶片代工廠,目前拿下了全球55%+的晶片代工訂單,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企業,目前的掌握的製造技術是5nm。而中芯國際則是中國大陸最強的晶片代工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雖然只有5%左右的份額,但也排名全球第5名,目前掌握的製造技術是14nm。關於臺積電、中芯這兩企業,網上有很多的對比,比如市值、營收、利潤、工藝等等。
  • 中芯國際回歸A股創科創板記錄 揭秘中芯國際背後的三個臺灣人
    6月10日晚間,上交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公告,已經確定於6月19日審議中芯國際首發申請,如果順利獲得通過,將創造國內最快登陸A股市場紀錄——18天完成註冊上市流程,中芯A股市值有望突破2000億人民幣,成為大陸半導體「帶頭大哥」。 中芯國際的成立,還要感謝美國和臺灣,因為中國晶片快速崛起的背後,離不開一群在美國留學、工作過的臺灣人。
  • 中芯國際:先進位程全面遇阻,企業內耗何時停止?!
    企業內耗沒有贏家 關於此前中芯國際聯合CEO梁孟松因蔣尚義重回中芯國際而辭職一事,現有消息為梁孟松認為中芯國際此舉是不尊重、不信任他,故此辭職 要知道,梁孟松在來中芯國際之前,老東家依次為AMD、臺積電、韓國三星。任職AMD期間,參與的半導體發明專利高達181件,任職臺積電期間,他與蔣尚義合作,攻克130「銅製程」,將臺積電主要競爭對手IBM一舉擊潰,一定程度上幫助聯想達成收購IBM PC業務的目的。 梁孟松和臺積電的裂痕出現在2006年。
  • 曝高通正與臺積電、聯電接觸 欲從中芯國際轉移部分訂單
    現在有外媒報導,高通拜訪了臺積電、聯華電子和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這3家晶片代工商,想要從中芯國際那裡轉移一部分產能出來。   外媒援引產業鏈消息人士表示,中芯國際也是高通的晶片代工廠之一,兩家公司此前有晶片代工協議,中芯國際採用0.18微米工藝為高通代工電源管理晶片,採用28nm及14nm工藝為高通代工部分移動終端應用處理器。   產業鏈消息人士透露,中芯國際13%的代工收入來自高通,後者是前者三大客戶之一。
  • 中芯國際最新消息釋出,張忠謀這次是真的握不住風向標了
    別看臺積電錶面上不錯,但私底下也是緊張的一批,因為他知道有不少企業正虎視眈眈的布局追趕,而中芯國際就是其中一個。最近中芯國際喜報頻發,先是中芯國際的ceo梁孟松宣布14nm的良品率已經達到了國際水平,量產已經提上日程了。
  • 剛剛,中芯國際回應……
    中芯國際公告還指出,自2013年底退休後,蔣尚義曾擔任臺積電董事長顧問、中芯國際獨立非執行董事及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弘芯」)執行長。一句話概括了蔣尚義從臺積電退休後的工作經歷。2016年12月,中芯國際宣布,蔣尚義加入中芯國際出任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
  • 清華教授再放狠話!國產芯也能突破5nm技術:但要掌握3項技術
    ,更是只有臺積電、三星具備了5nm晶片製造能力,尤其是大家最為關注的晶片製造,目前國內實力最強的晶片製造巨頭—中芯國際,也只具備14nm工藝製程晶片製造能力,而N+1(7nm)工藝晶片目前也還停留在風險試產階段,所以我們國內晶片產業鏈想要突破最頂尖5nm製程工藝,或許還需要等待更長的時間。
  • 內訌爆發、外患不絕,中芯國際進入最動蕩時刻
    圖源中芯國際官網此外,中芯國際還面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一直以來將臺積電作為對手的中芯國際,與前者還存在較大的技術差距,而臺積電此前還宣告3nm工藝將在2022年下半年進行量產。不過據中國基金報報導,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並未當場批准。另外中芯國際最新披露的公告中,梁孟松的職位沒有發生改變。此事件發生後,外界才得知,這兩位老將之間的關係並不和睦。聯想到蔣尚義與梁孟松的過往,尤其是師徒關係,這一棄權票的意味變得更為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