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在八百萬人口的紐約穿行,卻不敢戴口罩」 ︳一位華裔媽媽的自述

2021-02-08 國際學校家長圈

回國後,大張旗鼓辦了很多年貨,也買了鞭炮準備過一個熱熱鬧鬧的春節。但突然之間,疫情的消息就來了。武漢離我們很遠,但是朋友圈裡迅速蔓延開的擔憂氣氛,打亂了所有人的節奏,於是,這個春節等於還沒有開始就結束了。

大年初二一早,孩子們飛回美國上學,我們留在國內又待了一段時間。


像所有國人一樣,我們在家裡以自我隔離的狀態,度過了一個月時間。

這一個月裡,除了國內的疫情不斷發展,還有一件事讓我覺得有點不對勁


孩子們回到美國,那裡一切平靜,非常平靜。沒有病例,沒有人戴口罩,紐約熙來攘往。孩子們回去以後,一直給我傳遞這樣的信息:一切照常,不用擔心


孩子發給我的紐約街頭照片,熙來攘往,沒人戴口罩


可是越這樣我心裡就越是不踏實,紐約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在這裡川流不息,它真的會這樣平靜得躲過病毒嗎?


我的孩子從中國回去的時候,沒有人測體溫,沒有人問他們接觸史,沒有人要求他們隔離。那麼就像他們這樣,從世界各地去紐約的人,沒有一個感染者,可能嗎?

到了二月下旬,停靠日本的鑽石公主號帶回去一些病例,然後零零散散地聽說一些病例。紐約還是那樣,沒有人戴口罩。並且聽到有亞洲人戴口罩被打的消息。


我越來越坐不住了,我在國內眼看著,親歷著,知道病毒是多麼可怕,潛伏的時候似乎歲月靜好,一旦冒出頭來,就勢不可擋。我們這邊已經人人帶口罩,大洋彼岸卻毫無防備。

接近二月底,美國各地病例漸漸多了起來,但是仍然沒有人戴口罩,川普在電視上輕描淡寫,沒有任何預警,我真的急了,但孩子們說,買不到口罩,買到也沒有用,不敢戴,怕被打。


我完全不懂醫學,但相信每一個親歷疫情的中國人都知道,這樣一定不行,一定會有傳播,沒有防控,一定會爆發。它就像躲在暗影裡的鬼怪,遲早會出來。我的兩個孩子從小都有哮喘,女兒小時候有心肌炎,電視裡說病毒會損傷心臟,我越想越怕。雖然川普說沒事,但是他憑什麼這麼自信?我不懂流行病,但我不相信,不設防的美國可以倖免,不設防的紐約可以倖免。


我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趕快回去。其實,就算回去,我也離孩子的學校不近,恐怕也做不了什麼,但我不能心安理得躲在這千萬裡之外,我要儘可能在最近的地方,和孩子們有個照應。


我們回去需要二十幾個小時的路途,一定也有風險,只能盡所能不給自己也不給別人帶來麻煩。


我們做好了打算,路上絕不摘口罩,不吃東西,儘量不上衛生間。回到那邊之後,美國並不要求強制隔離,但是為了大家都好,我們決定進行嚴格的自我隔離。於是,在出發之前,給我們的朋友、鄰居,都發了郵件:我們要回來了,並且會自我隔離兩個星期,咱們隔離期後再聚。


01.

到底要不要戴口罩?


機場完全沒有了過去熙熙攘攘的人流,候機廳裡的大部分商店都關著門。我照了幾張相,恐怕這樣的景象今後也很難見到吧。


登機口附近,一個小夥子穿著連體防護服,戴著膠皮手套,聽見他對著電話說:我熱死了,我快熟了!



航班在東京轉機,飛東京的航班,空了一大半,並且無一例外,所有人都戴著口罩。 這個時候東京的病例也已經呈上升趨勢,但是比起國內來,機場還是熱鬧多了。


短暫的停留之後,我們登上了美國航空的班機,這趟航班比國內飛東京那一班要滿得多,上座率大概有八成。除了偶爾幾個歐美人,其他人都戴著口罩。

空姐基本都是美國阿姨,並且,都沒有戴口罩。這個場景,還是蠻怪異的。我想,所有戴口罩的人,都認為不戴口罩的人沒有防護意識。或許不戴口罩的人,還會在心裡嘲笑我們大驚小怪?

打從家裡出發,到降落在洛杉磯機場,20個小時戴著N95口罩,明顯感覺到臉上刺癢,還有脖子上圈著口罩帶的地方,那一圈的皮膚已經腫起來了,很癢,一定是過敏了。我只是戴著口罩睡了一路,就這樣了,真不知道那些醫護人員是怎麼過的,他們太不容易了。


02.

這一刻

我理解了武漢人的決定和感受

下了飛機,我特別留意觀察了一下,很少人戴口罩,連機場工作人員,也很少有人戴口罩。聯想起我們回美國的前一天,去了家附近一家剛剛開始營業的商場,由於疫情,商場門可羅雀,但門口測量體溫的工作人員,都全副武裝穿著防護服,可這世界第五大機場的工作人員,戴口罩的寥寥無幾,我們心裡非常不安:這樣毫不防備,真的行嗎?


飛機上下來,排隊過關,不知怎的,在飛機上都防護得嚴嚴實實的人們,大部分都默默摘下了口罩,看到隊伍當中戴口罩的人越來越少,我內心掙扎了一會兒,也摘掉了。


過海關的時候,由於我們是從中國飛過來的,被叫到一個獨立的區域,等待CDC問話。


等了大概半小時才輪到我們,CDC的工作人員口罩戴得很嚴實。工作人員很和氣,測了體溫,讓我們填了一份表格,然後對我們過去一段時間的旅行史做了詳細詢問,囑咐我們要居家隔離,然後就放行了。


觀察下來,整個飛機的乘客,只有寥寥幾個人被測了體溫,應該是跟我們一樣,從中國轉機過來,其他人都沒有測。來自世界各地的海量乘客,就這樣進入美國。


重新回到海關櫃檯,跟CDC的人不一樣,海關這位女工作人員,莫名帶著一股火氣的樣子,皺著眉頭上來就問:「有什麼理由你們這個時候必須要旅行?」  語氣十分不友好。

我一時間愣住了,她緊接著又說:「你們從中國飛過來是吧?你們為什麼非要這個時候飛?有什麼必要這個時候飛?」 

我說,我回來跟孩子們團聚。她回我說:「就一定這個時候冒險嗎?」 她這樣的態度出乎我意料,我繼續平靜地解釋道:「是的,我想儘快跟孩子們團聚,而且我女兒快要畢業典禮了,萬一哪天徹底停航了,我連畢業典禮都參加不了」。


她對此的回應是「畢業典禮怎麼了?畢業典禮就值得冒這個風險嗎?」


她一句一句的逼問,讓我也耐不住性子了,我說:「 有多大風險啊?我在飛之前,自己做過評估。我所在的那個城市,八百萬人口,一共只有十幾個病例,有一半已經出院了,並且在我出發之前的一個星期,已經沒有新增病例了,加上我過去的一個月,哪裡都沒有去,等於我在飛之前已經自我隔離了。並且,我出發之前,已經告訴這邊的親戚,幫我買了未來兩個星期所有的生活用品和食物,買了四大桶飲用水。我已經跟我所有的親戚朋友說過了,我們要居家隔離兩周,不跟任何人接觸,所以,我是經過仔細考慮的,並且盡最大努力把風險降到最低了。」 


我說得很著急,她最後沒好氣地說:「好了,我沒什麼說的了,你所有箱子都上機器掃描!」

她那樣的態度,使得我在跟她對話的時候,也帶著情緒。但是她的話的確觸動了我,我好像突然能夠體會到武漢人在外地受歧視的感受。在最初聽說武漢封城之前「跑」出來五百萬人的時候,我的反應是「天吶,他們跑出來幹嘛?難道不能老老實實在家裡呆著嗎?出來坑別人幹嘛?」 我不知道當時有多少人跟我是一樣的心態,可是在這個時候,我理解了武漢人的決定和感受。


我是個最最普通的人,在風險來臨的時候,其實我能想到的,只有盡力去護住自己的親人。因為擔心孩子們在不可預知的風險中孤立無援,所以說什麼也要靠近他們,這是我確定無疑的決定,無論面對什麼樣的質疑和批評,都不會改變這個方向。


這個過程中,我自己的風險,我自己承擔。盡我所能做最嚴格的自我隔離,不把風險帶給別人,是我對陌生人唯一的責任。但這樣做真的對嗎,我不知道,我只能說,再來一次我依然會是這個選擇。


03.

隔離開始了


我恍惚間推著行李朝候機樓外面走,心裡有很深很深的理解,對離開武漢的人,和沒能離開武漢的人。

親戚把我們送回家,我們就開始了兩周的隔離。冰箱提前被親人塞得滿滿的,肉蛋奶蔬菜水果樣樣齊全,食物真是讓人安心的東西。

到家的第二天上午,一通電話打進來:「我這裡是市疾控部門,請問你是xxx嗎?你是昨天乘坐xx航班從洛杉磯入境的嗎?」 

我的心臟登時跳得咚咚響,急急地說:「你先告訴我,是我們那個航班有人生病了嗎?」 她趕緊說:」不是的不是的,我這裡是疾控部門,需要對你的情況做個了解。」原來,是機場把我們的信息發給了我所在城市的疾控部門。


這次通話,她把我過去兩個月的行程詳詳細細問了一遍,重點問接觸史,還有我們在國內旅行的城市名字和疫情,以及我們現在的身體狀況。並且囑咐我們,每天兩次自測體溫,一旦出現不適,一定不要直接去找醫生,一定要撥打當地疾控中心的電話,由疾控中心安排交通前往檢測。


我告訴她,我們做好了非常充分的準備,已經開始自我隔離,兩個星期不會出門。她說:「謝謝你們肯這麼做,如果所有人都像你們這樣就好了。那麼從現在開始,每隔一天,我會來電話跟你了解情況。祝你們一切都好。」 


她很準時,每隔一天問一次,只是後來為了怕時間不合適而打擾到我們,由電話改成了簡訊問詢。



一邊自我隔離,一邊關注著國內的疫情,看著國內的新增大幅減少,很開心。但是美國這邊卻越來越嚴峻,數字不斷攀升。我更加擔心了,一方面是完全買不到口罩,網上的價格高得離譜,搜遍全網,下了幾個訂單,陸續都被取消了。


孩子們那邊說,就算有口罩,學校也不讓戴。有亞洲同學戴口罩進教室,教授說:「你感染病毒了嗎?有的話,請不要來上課。沒有的話,請不要戴口罩。」 

計程車司機說:「公司不讓戴口罩,戴了就停職,因為怕乘客以為我們有病毒。」 

電視裡川普一直在跟國民說:「我們美國低風險,低風險,不必擔心,這多虧了我早早對中國施行旅行禁令」。


04.

中國過去一個多月的經歷

正在美國上演


眼看著,美國的疫情突飛猛進,我入境那天,還不到一百例,我隔離還沒有結束,確診數已經一千多了。

我到美國的第三天,紐約確診了第一例。隨著檢測盒子抵達各個醫療機構,確診的人數會越來越多,之前不是病例少,而是根本沒測試,甚至有病人自己要求測,因為沒有旅行接觸史,不符合檢測標準而被拒絕了。


美國從總統到疾控部門,都不停地說:「口罩是生病的人用來預防傳染給健康人的,健康人不必戴口罩。」  

我的孩子在八百萬人口的紐約市穿行,坐地鐵上下學,好不容易買到了口罩,卻不敢戴。

他們在我的建議下,開始搭乘Uber。就在前天,我看到疫情通紐約一名Uber司機確診。

學校仍舊正常上課。有的學生家長質問老師為什麼還不停課,老師回復的大意是:這個病並不是致命的,大家不要過度擔心


學生和家長發起了停課請願書,遲遲沒有回應。很明顯,中國家長非常焦急,極度擔心。而外國家長擔心程度低得多,有家長說:「這要是停課了,我們交的學費和住宿費就虧了」,還有人說:「別停課,我家廁紙快沒了,孩子回來,我還得去找廁紙。

在自我隔離中,我為遠處的孩子焦急不已,時時盯著疫情通告。前幾天出現了一例新確診病例:洛杉磯機場國際進港處CDC工作人員確診。隔了一天,又有一例新病例:洛杉磯機場國際進港處又一名CDC工作人員確診…… 


我立刻回顧整個行程,國內出發的機場測了體溫,日本下飛機沒有測,轉機登機沒有測,入境美國的時候測了。我在下飛機後,摘下了口罩。而現在得知,入境處的工作人員被確診了……

從那天以後,我一會兒覺得自己胸口悶,一會兒覺得嗓子癢,我知道是自己神經過敏,但是忍不住亂想。

就這樣,我們的自我隔離過去了大半。這段時間,看書也看不下去,眼睛就盯著新聞,晚上聽到一位老師講一神論和多神論的區別時,說了一句話:「世界有規律,個人有自由,命運有選擇」,那一刻內心很感動,我想,這也是我對自己和對孩子一生的期待吧。


05.

面對疫情

人性都是相似的


今天,美股大跌,跌到停止交易。最近這幾天,情況在不斷變壞,病例從一天新增幾例到幾十例,今天新增近200例。南加大停止現場授課,華盛頓大學停止現場授課,伯克利、哥大、斯坦福、紐約大學……越來越多的學校停課,人們恐怕沒辦法再淡定下去。


電視裡,川普說:「This is not our country’s fault. This was something we were thrown into」——「這不是我們國家的錯,我們是被拖進這個狀況的」。


在外面自由行動的朋友們跟我說,仍然沒有人戴口罩。


聽說,今天紐約天氣特別好,很多學校宣布停課,於是,很多孩子走出屋門,到廣場上集會,慶祝這好天氣,慶祝放假。哎!


就在剛才,我接到一個當地朋友的電話。通過跟他閒聊,我隱隱感受到了,在不戴口罩無所畏懼的情形之下,或許還有另外一種情緒。


我問他:「你跟我說說,你現在是什麼感受?聽說你們都不戴口罩,你們真的不怕嗎?你真的相信,這個病毒就像流感一樣?聽說你們囤廁紙,囤子彈,能告訴我為什麼嗎?川普咋那麼自信呢,咋那麼輕描淡寫呢,難不成你們有解藥?」

他說:「口罩啊,根本沒有,完全沒有,所以不必提口罩了吧。這幾天,我們最關注的是北加州那條郵輪,郵輪上一共有3000多人,現在只有不到50人被檢測,其中就有20多個陽性。」


「政府發布的信息,我們不相信,我們就盯著這條船,來自這條船的數據,能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這個病毒的實情。上一次引起這樣高度關注的事件,應該是二十多年前了,被控殺妻的辛普森在洛杉磯高速公路上被警察追捕,電視裡實況轉播,全國人民都守著電視看轉播。這次對北加州郵輪的關注超過當年那一幕。」


他繼續說:「美國對於病毒的心態是這樣的,當年伊波拉蔓延的時候,我們經歷過一波恐慌,所以當新冠來的時候,很多人感覺,經歷過恐慌,似乎沒有那麼怕了。但是現在看來不那麼簡單。我現在很矛盾,我們是不是以後該避免去公共場合了?聽說病毒在物體表面能夠存活好幾天,那別人碰過的東西,是不是不安全了?商店裡的一切消毒用品,免洗洗手液,都已經脫銷了。」


「囤貨的事,說來可笑,我們美國人確實是這樣,有一點風吹草動,就要囤子彈。我也說不清楚為什麼,人們認為有危機來臨的時候,需要自保,所以要囤槍彈。至於囤手紙,這也是實情。美國人遇到狀況,就要囤槍,囤手紙。原因嘛,我也不知道。囤食物,囤水,都可以理解,囤手紙,其實我也不懂。」


說完這些,他開始碎碎念:「我跟你說啊,你們要多喝水,多喝水的話,即使這個病毒到了你身上,到了你口腔裡,你多喝水,把它衝進胃裡,胃酸就會殺死他,所以,一定要多喝水啊。還有啊,我現在每天做自我監測,我有一個自我監測的清單,你照著單子上的症狀自己對照,就知道自己有沒有中招,我一會兒發給你哈。對了聽說病毒在高過某一個溫度之後就存活不了,希望天氣快點熱起來」。

我說:「我看川普天天那麼自信滿滿,我真當你們有解藥呢!」


他說:「政客的話,不要信,尤其今年是選舉年,情況複雜啊,各種信息太多了,不知道哪一個是真,哪一個是假,我們只好自己分析真相。」




昨天新聞裡說,川普前幾天某個會議上接觸的人當中,有人被隔離了,那就是說,川普也有可能中招了?剛才新聞上又說:「總統並沒有接受病毒檢測,他很有信心自己的身體康健。醫療團隊在密切關注總統的身體狀況。」


電視裡,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仿佛聽到了我剛才跟朋友說的關於解藥的話,他說:「在這樣的時刻,讓團結成為抱怨的解藥,讓我們共同的人性成為我們共同面臨的威脅的解藥、讓希望成為恐懼的解藥」。


看來形式非常嚴峻,連世衛總幹事,都於丹了。


06.

寫在最後


雖然沒有人強制我們在家隔離,但我們堅持自我隔離了兩周。回顧過去這幾個月,莫名其妙就經歷了兩個國家的疫情從初起到爆發。回了一趟國,大部分時間在家裡躲病毒,來到美國,繼續躲在家裡。這一年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一


再有兩天,我們就可以「出關」了,孩子們的學校剛發通知,終於停課了。他們買好了票,要回家了。家裡廁紙還有三卷,大米還有大概兩斤,醬油、鹽和白糖,都只剩下一點點了。聽說超市貨架空了很多,心裡挺急的。不過不要緊,孩子們回來就好,就安心了。


相關焦點

  • 紐約皇后區區長華裔候選人為小區民眾捐贈口罩
    中新網6月10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紐約於當地時間6月8日全面復工。參選皇后區區長補選的華裔候選人尹導呼籲商家、民眾做好防護、注意安全。由於復工後需要許多口罩,尹導與競選團隊在疫情期間,率北美華裔救災物資援助工作組探訪遠離華人街區的南皇后區(靠近機場方向)西語裔居民聚集的公寓群,進行口罩捐贈活動。尹導表示,紐約州長科莫宣布6月8日開始第一階段復工,由於皇后區是紐約疫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抗病毒疫苗也還沒有面世,他希望大家能認真做到每個人都戴口罩出門。
  • 澳大利亞示威者敲鑼打鼓穿行商場 抗議政府強制戴口罩新規
    【澳大利亞示威者敲鑼打鼓穿行商場 抗議政府強制戴口罩新規】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導,當地時間1月4日,一群反對戴口罩的示威者在雪梨一家購物中心內高舉牌子敲鑼打鼓。視頻顯示,幾十名示威者手舉反對戴口罩的標語牌在商場內部穿行,隊伍中還有幾名兒童。
  • 孩子多大可以戴口罩?給孩子戴口罩,可沒想像中簡單!
    1歲以下的孩子即便戴普通口罩,都有遮住口鼻甚至因為口罩太大遮住整個面部,空氣流動不暢,加上嬰幼兒胃比較平容易吐奶,溢奶,嘔吐,一旦堵塞口鼻而大人無法及時清理,倒吸回呼吸道,就會造成窒息!所以,不要覺得戴最好的口罩是對孩子的保護,特別是小嬰兒,不應該戴口罩!
  • 紐約重啟:華人和他們經歷的生死百日
    字裡行間能看出他的不滿:「上周六的這節課讓我很受傷,請尊重我、助教們,以及你們的事業。」不過,這沒有改變唐和朋友們的態度,「課可以翹,可以再修,被感染的風險我不敢冒」。紐約在3月的第一天確診了第一個病例。疫情發展如同按下快進按鈕,防控隨之升級。到了3月中旬,大型活動被限制,所有學校被關閉,繼而紐約州封州、紐約市封市。
  • 八百萬種死法
    她現在死了,我卻無能為力。這件事困擾著我,我卻不知如何是好,每個角落都有酒吧,每個街區都有酒鋪,喝酒不會讓她起死回生,但可以不必清醒,我他媽的為什麼要遭這份罪?為什麼?這是作品的開頭,是主人公馬修的自白,也是整部小說的大致情節。讀者已經在其他作品裡面認識了這位馬修:前紐約警察,酒精上癮者,離婚,需要定期不定期地支付孩子的贍養費。他的前傳剎車於追捕罪犯時射出的一顆子彈。
  • 數據顯示紐約華裔群體人口普查參與率低 僅45.5%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5月26日電據紐約僑報網報導,2020年人口普查正在進行當中,根據2020年人口普查實時追蹤資料庫「census 2020 hard to count maps」的數據,紐約市亞裔參與率不足50%
  • 寶寶「打劫式」口罩笑翻網友,醫生:3歲以下孩子不建議戴口罩
    這位小朋友可能沒有尋找到合適的「打劫」對象,表示很不開心。這組照片火了後,網友們紛紛大笑表示:真是又萌又兇啊。家長們為了保護孩子,給孩子都戴上了口罩,但是兒童口罩有些難買,家長們就給孩子們改造了口罩。他們把孩子眼睛的位置漏出來,口罩就可以遮滿全臉了。這種方式看似保護周全,但其實對孩子的危害還不小。為什麼這樣說呢?
  • 疫情下的美國小鎮:沒有在水深火熱中,超市不許員工戴口罩
    街上戴口罩的人不僅只有華人,當地的部分美國白人也開始戴口罩,只是有些超市規定員工不許戴口罩,「公司擔心嚇到顧客,不允許員工戴口罩」。此前,很多華人因為 「Chinese Virus」 (中國病毒) 而遭受不公,但對於大部分美國人來說,他們不會向華人說出這個詞。在疫情日趨嚴重下的局面下,絕大多數的人都在為世界更美好而努力著,只是失業率日趨上升,領取救助的人越來越多。
  • 保護了無數醫護人員的 N95 口罩,原來是華裔科學家和一位學生共同...
    在新冠疫情全球大爆發的這幾個月,N95口罩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硬通貨。關於要不要戴口罩,全球的態度從最初的「堅決不戴」,也變成了「不得不戴」。N95口罩保護了無數民眾和醫護人員。但是,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它的發明者之一是一位美國的華裔科學家,田納西大學的退休教授Peter Tsai(蔡秉燚)。
  • 《西虹市首富》可以看了︳英文字幕有點意思
    我覺得這個英譯不太準確。艾美提名短片︳我有「缺陷」,整還是不整?《紐約時報》︳公共圖書館過氣了嗎?《紐約時報》書評︳賈伯斯女兒回憶錄: 一個殘忍的父親《紐約時報》︳一幹活就分心?微信和微博說: 這個鍋我們不背!
  • 小蘇瑞隨前阿湯嫂現身紐約,長裙落落大方,戴口罩手捧奶茶好愜意
    近日,小蘇瑞跟隨前阿湯嫂凱蒂·霍爾姆斯現身紐約的街頭,據悉小蘇瑞三月底隨著母親一同離開了紐約,本次露面中間隔了兩個月,小蘇瑞也是成長了不少。這一次和媽媽現身街頭穿著也偏向於寬鬆舒適,淡藍色的度假風長裙看上去自由自在,很適悠閒。
  • 沒有人是局外人 紐約華裔夫婦將省下的錢…
    兩人事後在臉書留下感言"不要因為做不了大事就什麼都不做。身處災難之中,沒有人是局外人"。  捐贈給警方的口罩,附上卡片問候  他們從1月開始觀察紐約華人口罩搶購潮,到現在鬧口罩荒。自認不是有錢人,但覺得華人有責任,"反正現在不能出門,不如把省下的開銷換成口罩助人,那怕只是幾百個,大家累積起就很多"。
  • 開學了,孩子這樣戴口罩,傷害不可逆!
    不少家長已經發現,孩子戴口罩時往往「張嘴呼吸」,還有的孩子戴著口罩呼吸困難。 針對這一現象,靳向煜教授表示,佩戴口罩就好比是給自己的呼吸系統設置了一道「過濾屏障」,這道屏障既要阻隔顆粒物、飛沫等,又要保證呼吸順暢。兒童肺部力量相對較弱,長時間佩戴的兒童口罩首先就是要求「通氣舒適」。
  • 千萬別瞎給孩子戴口罩,小心防疫不成反傷身!
    孩子多大可以戴口罩; 兒童口罩的類型和功能; 如何挑選一款合適的兒童口罩? 疫情之下,孩子應該戴哪種口罩? 那麼,多大的孩子能戴口罩?對於兒童口罩的選購,有哪些注意事項?此次的新冠肺炎,孩子到底該用什麼口罩呢?今天這篇文章,就來為大家一一介紹。
  • 《八百萬種死法》:與孤獨同行
    「無人願意為我一擲千金,無人願意與我共結連理,無人願意救我一命。我已倦於微笑,我已疲於奔命,美好時光已成過去」。
  • 低年級孩子戴不住口罩怎麼辦 教室內如何保證間隔一米
    終於盼到「神獸歸籠」的日子,許多家長沒高興多久,又被另一個新問題困擾:孩子返校到底需不需要戴口罩?  本周,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給的建議是:在保持教室適當通風的情況下,總體說來,學生上課時可以不用戴口罩。而對學生往返學校途中或出入校外公共場所,還是建議儘可能戴口罩。在這方面,學校可以做出一些規定,但也沒有必要硬性要求不戴口罩或者戴口罩。
  • 小貝兒子布魯克林和未婚妻回到紐約,雙雙戴起了口罩
    作為英國最受矚目的家庭之一,小貝夫婦和他們的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媒體的關注。最近,小貝一家因為疑似感染新冠,卻沒有自我隔離,被罵上了熱搜。小貝的大兒子布魯克林,立馬乖乖戴上了口罩。最近,布魯克林·貝克漢姆和未婚妻尼古拉·佩爾茨一起回到了紐約
  • 蘇提達收到泰王的「老虎」口罩,掛在胸前顯擺卻不敢戴,太剛猛了
    今天,42歲的蘇提達王后選擇了一套鮮嫩的少女粉套裝,沒辦法,有那些年輕的妃子與之爭寵,不讓自己看得更年輕一些,怎麼俘獲泰王的心呢! 在泰國如今的局面下,王室成員出行也都需要戴口罩,而蘇提達王后卻違反了這一規定,她將口罩掛在自己的衣襟上,卻並沒有戴上,這是不是有些大意了呢?
  • 《八百萬種死法》|繁華都市裡的孤獨與自我救贖
    元旦期間隨手拿起《八百萬種死法》,像小時候看武俠小說一樣停不下來,忍不住一氣讀完。梁朝偉提到:「我看過勞倫斯·布洛克所有的書,特別喜歡馬修這個系列。」他確實適合演馬修。警察喬·德金說紐約就是一個化糞池,陌生人兇殺案(兇手和受害者互不相識)越來越高。他抱怨:「這個赤裸都市有八百萬個故事……知道它能給你什麼嗎?八百萬種死法。」
  • 布魯克林·貝克漢姆牽手未婚妻紐約街頭漫步,藍色醫用口罩引注目
    布魯克林在社交媒體上祝賀媽媽,他說,媽媽我愛你,為你感到驕傲。說到口罩,在歐美明星那裡,口罩當然也是防護手段,但更是時尚單品,佩戴普通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的明星並不多見。,鼓勵美國人自己在家製作口罩、到公共場合時戴上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