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對於歷史愛好者來說,是一個永遠不會過氣的話題。玄武門外那個腥風血雨的早上,大唐秦王李世民乾淨利落的幹掉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殺出了一條通往帝位的通道,正式開創了屬於他自己的天可汗時代。
李世民的文治武功不僅在李淵的諸子之中名列前茅,即便是在我國歷史眾位皇帝中都屬於翹楚之輩,但不得不說在那個玄武門外的早上,他也是賭贏了的賭徒,贏得那樣險。多年的電視劇編纂不明就裡的人都會以為李建成,是個貪圖美色,無勇無謀膽小怕事的蠢貨,但事實就是他不僅不是蠢貨,還很有腦子,其實在玄武門之變之前他可是離皇帝寶位只有一步之遙啊~~
首先,從開唐之功上來看,李世民並沒有比李建成突出多少。晉陽起兵前,李世民在晉陽輔助其父李淵,而李建成已被派往河東獨立發展勢力。從晉陽起兵到攻下長安,李建成和李世民是一左一右各自統軍齊頭並進殺入關中的。定都長安後,李淵沒有絲毫的遲疑,就把李建成立為了繼承人,經營後方;而李世民只是作為宗室統軍出徵,和李神通、李孝恭等並無多大區別,只不過李世民很快脫穎而出而已。
其次,從軍政才能來看,李建成、李世民其實是不相上下的。李世民出徵關西、河東、關東,背後都有李建成在坐鎮,安撫後方、供應糧草,從這點來看,當時只顧上打仗的李世民的政務能力是沒法同太子建成相比的。從軍事角度看,李世民縱然功大,但前後也有薛舉之敗、劉黑闥之敗等;反觀李建成平河北之役,軍政結合,甚為漂亮,的確比當時只知殺伐李世民強。
再者,從人才陣勢來看李建成更是有李世民無法言喻的優勢,來看看雙方陣營,李建成有李元吉、李綱、竇軌、裴矩、鄭善果、賀德仁、魏徵、王皀、徐師謨、歐陽詢、任璨、唐臨、韋挺、庾抱、唐憲、榮九思、武士逸、裴宣儼、袁朗等人;而李世民這方也有房玄齡、高士廉、柴紹、唐儉、秦叔寶、程知節、段志玄、張公謹、劉師立、李孟常、王君廓、張亮、龐卿惲、樊興、元仲文、秦行師、封倫、蕭蠫、錢九隴、長孫無忌、杜如晦、長孫順德、侯君集、劉弘基、公孫武達、屈突通、宇文士及、杜淹、尉遲敬德、李安遠等人。不過李建成是太子招攬人才也是名正言順,不過身為藩王的李世民招幕僚卻要提前通報否則僭越,這樣的處處小心。
自太子、秦王兩虎相爭開始,李淵也曾說秦王點兵日久已經不再是昔日好兒子,所以從這可以看出,李淵還是支持法統上合情合理,並且也沒有大的過錯,所以秦王府的謀臣、猛將紛紛被調離,李世民空有天策上將之名,卻像困在籠中爪牙盡去的猛虎。再來看太子,在長安經營多年上有父皇、老臣的看顧支持,下有東宮長林衛,如果這個時候要爭個高低的話,拿下秦王必不成話下。為了皇位秦王開始了一場豪賭,但是一場勝算很小的豪賭,他的寶就壓在一旦雙方開展,太子麾下的李孝恭、李神通、李靖等等一定會先觀望再謀動,在觀望的同時只要抓緊拿下太子,秦王就贏了。
所以在玄武門外的這個早晨,長孫無忌和高士廉的囚徒武裝成功地吸引了京城駐軍的注意援助玄武門。玄武門外,段志玄、秦叔寶、程咬金的幾百人成功的扛住了東宮長林軍的進攻。玄武門內,李世民帶著尉遲恭,以最快的速度結果了太子建成、齊王元吉。甚至在隱秘的戰場,侯君集的小分隊已經控制住了皇帝李淵。
就這樣在太子還沒有反應過來,秦王已經控制了大局,而實力強大的李建成就輸在了這一場豪賭中,雖說從前三項分析李建成都是穩操勝券的,但從玄武門的那個早上李世民殺伐決斷,逼父奪權而後控制兩都,又對太子、齊王之後斬盡殺絕,李世民更適合做一個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