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劉嘉敏)8點30分,一曲《微微》在日出劇場大臺階上唱響;9:00,一首《蟲兒飛》在公園中心大草坪上飛出;9:30,蛇口女媧補天雕像前傳出《童年》的歌聲;10:00,境山劇場海邊廣場上,飄蕩起《海的女兒》……8月30日早上,四位身著學愛會標誌的白色T恤的少年身背吉它、貝斯、鍵盤、電子鼓出現在深圳灣公園大門入口,這是由深圳市婦聯主辦、深圳市福彩公益金資助、由深圳市學習困難關愛協會承辦的「陽光兒童」項目,在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開展的關愛學習困難兒童倡導活動。
當天下午4:30,學愛少年樂隊又來到深圳青少年活動中心,用音樂快閃的形式宣傳學愛少年正能量。一場名為「我是魚,別讓我上樹」的主題音樂快閃活動在市青少年活動中心「閃現」,令人耳目一新的樂隊形式,與演唱曲目、樂隊成員間的默契配合,吸引了眾多路人圍觀。
「笨小孩」卻是出色的「特別學習方式者」
記者了解到,學愛少年樂隊是一群特別的孩子組成的樂隊,他們是由存在著閱讀、書寫和注意力等方面「隱形困難」的兒童組成。這群孩子在課堂學習、作業完成和考試成績等方面面臨挑戰,常被老師、同學和家長誤解為「笨小孩」。許多人並不知道的是,無論在中國還是世界各地,10%左右的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這種「學習困難」。
在學校、家庭、社區中,這些孩子常常處於不利境地,這給他們的身心帶來被忽視和誤解的困擾。事實上,學習困難表現與兒童大腦神經發育特點有關,他們雖然難以適應普通教學方法,但卻是出色的「特別學習方式者」,同時,這種天生的「大腦優勢」使得他們在音樂、美術、體育、設計等領域往往有著突出潛能。學愛少年樂隊中的成員正是如此,他們熱愛音樂,在全無訓練基礎的情況下,經過十節課程的練習排練後,有了今天這一場讓人驚豔的街頭快閃。
在當天表演中,《海的女兒》廣受歡迎,聽過的人無不被少年們發自內心的對理解的呼喚所打動。這首歌講述的是一位「學習困難」女孩的蛻變故事,面對成長中的質疑和偏見,她在體育運動中找到自信,在10歲那年以最小年齡受邀參加世界美人魚大賽,證明自己不是「笨小孩」。學愛少年樂隊也正是希望通過這首歌,告訴大家「沒有不行,只有不同」。
據深圳市學習困難關愛協會負責人表示,組建一支學愛少年樂隊的想法誕生於兩個月前的「蛇口社區兒童友好日」活動上,看著孩子們自覺地在小小演唱臺旁排起的長長隊伍、仰著一張張渴望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才藝的小臉,擁有一支由這些「非一般」少年組成的樂隊的想法就此誕生,讓孩子們用歌聲傳達心聲、用熱愛點亮夢想、用真誠呼喚理解,告訴所有人「沒有不行、只有不同」。
智商132的他在這裡獲得了快樂、自信
「沒有不行、只有不同」「看見特殊、看見潛能」「我的光芒在教室之外」,人群中這些高舉的手牌在陽光下閃耀。當天參加表演還有火烈鳥樂隊、鳳凰花開教師樂隊,他們也是被「學習困難」兒童的成長故事所打動,加入到倡導活動中來,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帶動大家一起關愛「學習困難」兒童,發現美好、擁抱差異。
今年12歲的何熙堯小朋友正是在「陽光兒童」項目幫助下健康成長的一名孩子,智商132的他,卻因為學習困難的原因導致學習成績不佳,這曾讓他倍感失落。「我記得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開始參加陽光行動的項目了,有時候是放學後、有時候在寒暑假,感覺在這裡更加自信、更加快樂。」何熙堯向記者談道,自從參加了陽光行動,感覺對生活、學習都很有幫助,「就像這一次的快閃活動,我們只用了十節課的時間就練成了一個成熟的表演,感覺很棒!」
「歧視和誤解,是我們最深的痛,我們需要對學習困難兒童多一點寬容和友好」,這是一位家長的心聲。為回應學習困難兒童和家長心聲,市婦聯今年啟動了「陽光兒童——學習困難支持計劃」,正在面臨學習困難困擾的兒童和家長可以撥打關愛熱線0755—26716540,尋求學習能力篩查、學習困難調適、家庭諮詢輔導等服務支持。
當前,深圳正在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兒童友好」已經從一個概念變成廣闊實景,在深圳特區建立40年之際,這樣一場暖心的活動,在倡導大家對「學習困難」兒童多一份友好,也讓城市多了一份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