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死裡逃生的陶勇醫生稱自己變得膽小了

2020-12-18 福州新聞網

  訪談節目《無話不說》對話陶勇醫生,經歷了死裡逃生的陶勇醫生稱自己變得膽小了。

  面對一些棘手的病人,他曾猶豫是否應該救治,害怕擔責。經歷了被病人報復的事件後,陶勇也直言,自己可能會變得更膽小。「費了那麼多功夫給他治好後,他就來殺你了。」北京眼科醫生陶勇的一席話讓人心疼,也讓人開始深思,到底是什麼讓醫生開始變得膽怯,讓患者和醫生之間的信任關係變得如此薄弱。

  訪談中陶勇醫生坦承自己並非外界以為的「總是對人特別好」,他有時會拒絕「你明知道有可能會鬧事的病人」。他曾遇過一位疑似淋巴瘤的農民患者,想確診需摘下眼球取病理。當時夫婦兩人在他跟前磕頭,但他終究不敢接診,因為曾有同事遇過類似案例:當時該醫生判斷患者腫瘤是惡性,但摘下眼球後卻檢測呈良性,被家屬醫鬧導致患抑鬱症。

  陶勇問陳曉楠:如果你是我,你會怎麼辦?

  延伸閱讀:

  被砍傷的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我還會在醫學裡堅持,去造福更多人

  今年1月20日,北京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在出診時,一名男子進入診室持刀將其砍傷。這起惡性傷醫事件引發了輿論的高度關注,陶勇的救治情況更牽動人心。近日,本網記者採訪了陶勇,他對自己受傷後社會各界和廣大網友關心的諸多問題進行回應,對如何預防傷醫事件發生、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提出建議,並分享了自己由醫生角色轉換為患者角色後的感悟以及未來的人生規劃。

  4月4日,陶勇在北京積水潭醫院的病房接受了採訪。4月13日,陶勇出院。

  問:有位網名叫「小葉子費開花」的朋友看了你3月28日的網絡直播後,寫下這樣一句話:陶醫生現在傷口還疼嗎,善良的你給了我們很多溫暖和陽光,相信你以後無論在哪裡也還是會一如既往帶給周圍的人以陽光;還有位你的同行在援漢第57天給你留言——我們圓滿完成任務。如果回復這些網友,你想說什麼?

  陶勇:我想和這些網友說,如果說我的傷口本來還有一些疼的話,聽到大家的話,我也不疼了。

  在這次受傷的時候,我也收到了很多原來朋友以及不認識的網友的祝福。他們的鮮花,祝福視頻、音頻和話語,都是我恢復的動力。我沒有理由不像原來一樣繼續保持陽光心態,繼續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為大家服務。

  在這兩個月的時間,我在病房安靜地接受著治療,但是內心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疫情前線的消息。讓我感動的是,我們朝陽醫院的援鄂醫療隊還給我專門錄了一個祝福視頻,從前線發來,祝我早日康復。我自己也撰寫一些博文來鼓勵前方隊員更好地為當地患者進行醫療救治服務。這是一個愛的彼此交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收到了很多祝福和關心,我也用自己的聲音來為前方戰士加油。

  問:有一幅在社交媒體刷屏的照片:一位上海醫生和武漢一位87歲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落日餘暉下共賞夕陽。這樣的場景,讓人想起形容醫護人員的一句話:偶爾去治癒,經常在幫助,總是去撫慰。想問問你心目中理想的醫患關係是什麼樣的?

  陶勇:醫生和患者,我常常覺得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醫生在就診的過程中,如果有太多的焦慮和負擔,醫生也會變成一個患者;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得到很多鼓勵和支持,他反過來也會影響他的家人,影響他身邊的環境,這時他也是他周邊環境的治療者,他又是一個醫生。

  醫生和患者常常是不可割裂的,我覺得最美好的畫面是醫生和患者就像家人一樣,彼此信任。所以我常常跟患者說,你是不是特別希望為你治療的醫生把你當成他的親人一樣去治療,如果你這麼希望的話,那麼請你也把站在你面前的醫護人員當成你的親人。只有彼此信任、彼此攜手,才有可能放下一些顧慮,讓你得到最好的治療。

  問:你在不久前表達過一個觀點:「作為傷醫事件的倖存者,我有責任呼籲社會關注醫患關係。」對於如何構建和諧醫患關係,你有哪些思考和建議?

  陶勇:從事醫療工作將近20年,在這20年裡,我無時無刻不在思考:怎麼能讓患者有更好的就醫體驗,感覺來了醫院就像到了家一樣。既然我這次因為傷醫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公眾人物,所以我覺得我有責任把我自己內心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說出來,希望能讓我們的醫患關係變得更加和諧、就醫環境變得更加美好。

  首先,我呼籲儘快讓醫院的安檢措施落地。雖然安檢要消耗一定的物力、財力和人力,而且給就醫患者造成一定時間的耽誤,但只有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惡性傷醫事件。我了解到,北京市人大已經將醫院建立安檢制度寫入到未來立法草案中。這一點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了共識。

  其次,為就醫達成一個更好的社會信用評價體系,未來在就醫環境中,無論是誰做了傷害就醫環境、破壞就醫秩序的事,可能會在信用評價體系中得到一個差評,為此付出一定的代價。

  再次,增加一些教育的方式,讓大家從整個社會中受教育,知道維護就醫環境利於你、利於我、利於他、利於全體。多一些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共同為維護就醫環境而努力,能讓未來的醫患關係和醫療環境更加美好。

  問:「我把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個人的臉龐」——這是你的詩《心中的夢》的最後一句。受傷後到現在,你對醫生這個職業、對醫學的作用有什麼樣的新認識?

  陶勇:這一次劫難我能夠挺過來,我對醫學的認識是更加深刻。原來只是站在醫生的角度,儘管我也同情、幫助患者,但是不如自己設身處地作為患者的感覺來得更加強烈。所以當我從ICU(重症監護室)睜開眼的那一刻,我突然就想起了那些因為醫療技術水平目前還達不到、還處於失明或者半失明狀態的兒童;我想起了他們的父母當得知孩子視力再也不能康復的時候,那種近乎絕望的心情。因為我這次躺在ICU的時候,我的父母一夜之間老了很多。設身處地想一想,那些視力不好的兒童,他們的父母又會怎麼想呢?

  我寫下《心中的夢》這首詩,是想呼籲整個社會:我們一起來關注這些孩子,他們雖然看不見,但是如果我們能夠營造一個氛圍,讓他們能夠感受到溫暖,他們會獲得力量。

  經歷了這次傷醫事件,我覺得我不僅把眼科當成我的事業,在一定程度上醫學已經成為我的信仰。我認為醫學的作用已經不完全是治療肉體上的疾病或者心靈的創傷,一定程度上會帶來人與人的平衡、人與自然的平衡、人與社會的平衡,只有這種平衡達到了,我們才有可能減少疾病。

  問:一個多月前,你說如果以後不能重返手術臺了,想組織一群盲童進行巡演,讓他們也能賺錢養家。此後過了一個月,你在直播中說仍然想回到臨床工作。這是不是在向外界發出一個信號:醫生陶勇將在這個崗位上繼續堅持下去?

  在這次恢復的過程中,我也思考我未來的人生應該如何規劃。如果我的手不能恢復到很好的狀態,不能再像原來一樣拿起手術刀,我仍然希望在這個崗位上繼續堅持下去,可能是換一種工作形式。

  陶勇:原來我直接去治療疾病,通過手術、通過藥物,未來可以組織盲童進行巡演,讓他們可以自食其力,讓他們的家庭可以放下焦慮的心,讓這些孩子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工作,我覺得一樣是在從事醫學工作。生命應該發揮出更多的光和熱,更多地讓我身邊的人感覺到溫暖,更多地讓我們的患者能夠從他們的眼病、他們糾結的內心和煩躁之中解脫出來。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穿上法律防護服,不讓下一個陶勇受傷

  3月28日,在被患者家屬砍傷兩個多月後,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第一次以直播的形式出現在公眾視野。回顧自己的受傷和搶救經歷,他形容如同「鬼門關裡走了一遭」。但是他也表示,不想把自己埋在仇恨中,希望康復後能返回工作崗位。

  「沒有專家的及時救治,我不會恢復得這麼快。」身為患者,陶勇這樣感謝搶救他的醫生,因為「醫生和患者的共同敵人是疾病,我們要成為戰友」;身為醫生,他堅信「心裡有光明,才能給病人帶去光明」。不因一名患者家屬的暴力而遷怒於其他患者,不因曾經的生死一線而放棄對職業的熱愛,單憑這一點,陶勇醫生就是一位有著高尚醫德的好醫生。

  有德者,以德報怨是其必然的選擇,德化力量也的確能夠感化他人,使其放下邪念甚至訴諸暴力的衝動。以德報怨者的境界固然令人尊敬,但社會不能止於感動,更不能將此作為解決問題的途徑。暴力傷醫事件之所以發生,往往在於當事人既不講道德,又無法治意識。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陶勇醫生平時口碑甚佳,幾乎每一個患者都感念他的醫術和醫德,可還是不幸遭遇此劫。由此可見,以德報怨只適合於處理具體的醫患關係,不能作為維繫醫患關係的根本法則。孔子開出的藥方,是以直報怨。這個直,是「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的直;這個直,只能是法律的準繩。

  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國家和地方都在加速推進立法進程,以更好地保護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去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明確規定擾亂醫療衛生機構執業場所秩序,威脅、危害醫療衛生人員人身安全,侵犯醫療衛生人員人格尊嚴的,都要受到法律懲處。3月27日《北京市醫院安全秩序管理規定(草案)》一審,不僅明確了毆打傷害醫務人員、攜帶刀具和易燃易爆物品等七大類嚴格禁止的侵犯醫務人員安全、擾亂醫院安全秩序的行為,還提出在醫院建立安檢制度、設立警務室、高風險人員就診可安排治安保衛人員陪診監督等具體保護措施。

  作為眼科醫生,陶勇醫生給很多患者帶來光明。而法律要守護的,正是讓他們「心中的光明」不受傷害。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微博中央紀委 國家監委網站 北京晚報

相關焦點

  • 陶勇醫生被砍事件終結,會繼續從事醫學,但是再也做不了手術了!
    在這個和平的時期,醫療機構的白衣天使們似乎成了離死亡最近的人,是千家萬戶的生命保護神,但就是這樣崇高的職業,還經常得不到一些人的尊重,一些患者輕則對醫生破口大罵,重則直接拳腳相加,醫患關係曾一度因此變得非常緊張!
  • 陶勇,我希望自己像一隻海豚
    陶勇在ICU裡搶救的兩周,社會輿論「炸了」。一同傳遍網際網路的還有很多陶勇當天以及過往的經歷:腰傷在身,背上釘著六顆釘子給病患做手術,而對方卻傷害了他;不拒接疑難的、複雜的、很多時候被視為「出力不討好」的病例,甚至給患者省錢、墊錢;35歲成為主任醫師,36歲擔任教授和博導,發表SCI論文90餘篇,履歷「優秀到讓人絕望」。
  • 醫生陶勇的話,棄北大讀技校的周浩,給出方向
    選專業,是依從自己的興趣愛好,還是依從就業方向?是聽家長和七大姑八大姨的,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這一系列問題困擾著大家。 昨天,著名眼科醫生陶勇一番肺腑之言,通過自己的經歷給考生如下建議: 一、不要考慮這個專業有沒有前途,賺多少錢,是否辛苦等。
  • 被砍醫生陶勇出院:不把自己埋在仇恨中,不代表我可以寬恕他
    比較麻煩的是,我現在正常生活非常不方便,比如自己沒辦法穿衣服,沒辦法擰毛巾洗臉,因為這些事情靠一隻手是沒辦法完成的。在醫院的時候有護工來幫忙做這些事情,回家之後只能家人幫忙了。記者:您曾經說,這段時間,是您人生中最黑暗、最沮喪的時候。從醫生變成了患者,您是如何適應這種變化的?陶勇:我不是一個喜歡抱怨的人,我遇到事情的時候,喜歡往好處想。
  • 撫州籍眼科醫生陶勇做客《朗讀者》
    《朗讀者》是很多小夥伴都特別鍾愛的一檔節目,在最新的節目中,董卿與撫州籍眼科醫生陶勇醫生見面了,兩人之間的對話視頻短暫曝光,讓無數觀眾淚目了,作為一名在職醫生,陶勇講述了關於「王阿婆」的故事,網友們聽完之後都紛紛表示已經紅了眼眶。大家對於陶勇的敬業態度都敬佩不已。
  • 董卿《朗讀者》第三季歸來,首位嘉賓陶勇醫生分享他的催淚故事
    第三季伊始,朗讀亭迎來了第一位嘉賓——北京朝陽醫院眼科的陶勇醫生。在2020年1月20日朝陽醫院眼科暴力傷醫事件中,陶勇醫生是受害人。在這次事故中,陶勇醫生頭上被砍了三刀,左胳膊、右胳膊前臂、左手的掌中以及背後都有多處骨折,還有神經、肌肉、血管的斷裂。
  • 學曳步舞、說自己幸福指數98分……這樣的陶勇醫生你見過嗎
    看著視頻,小英哭了,在一旁的陶勇也想起了自己媽媽跳舞的場景,「又感動又溫暖,舞蹈真的可以給人帶來很大的快樂。」隨後,陶勇和小英夫妻學跳了一段曳步舞,戳視頻了解你不知道的陶勇醫生。節目中,陶勇還告訴央視新聞《相對論》,他最近的幸福指數特別高,如果滿分是100分的話,去年只有85分,而今年想給自己打98分。
  • 大爺帶鮮花找陶勇醫生複診 他是一個好醫生 非常非常棒
    大爺帶鮮花找陶勇醫生複診 他是一個好醫生 非常非常棒 【大爺帶鮮花找陶勇醫生複診】5月20日,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第二次複診。1月20日,陶勇在朝陽醫院被病患砍傷,休養114天後再度複診。
  • 陶勇的真面目
    陶勇醫生「正義」的形象被廣大媒體推向「神壇」。陶勇簡直就成了有良知醫生的代名詞。關於陶勇,有兩件事:1、去年陶勇被砍事件,一時間,陶勇有了高大偉岸的形象;2、也是去年,艾芬和愛爾眼科鬧的不可開交,陶勇聲援艾芬的消息上了熱搜。關於陶勇被砍的事件,我不太了解,到底是什麼原因被砍的?今天我主要來談談第二件事,也就是陶勇聲援艾芬這件事。
  • 陶勇醫生受傷後首發聲:我看過太多悲慘的命運,更能承受打擊
    這次意外讓陶勇元氣大傷,他不知道自己今後還能不能回到工作崗位上,預感到自己跟病人在一起的時間可能不多,他想抓緊時間,把自己想說的話趕緊說出來。2月4日,立春時節,陶勇用手機錄製了一首自己創作的詩《心中的夢》,發布在網絡上。詩中講述了幾位盲童的經歷,他說,如果以後不能重返手術臺了,想組織一群盲童進行巡演,讓他們也能賺錢養家。
  • 朝陽醫院被砍傷的眼科專家陶勇,原來是這樣一位醫生,看完淚奔!
    看啊!看啊!看!文字沒有這麼大衝擊。1月20日傍晚最新的消息是,陶醫生手臂的正中神經和齒神經很可能斷了,也許就此告別手術臺了。要是用一句話簡單概括,那一定是這句:陶勇醫生不知道是多少醫學生的夢想——首都十大傑出青年醫生,近百篇sci論文,不到40歲就成為博導,據說還自己掏錢給病人做手術,秉持著的醫者仁心又憑什麼被傷害啊
  • 大愛無形眼科醫生陶勇隨筆集《目光》上榜豆瓣南都等權威讀書榜單
    大愛無形,走過「至暗時刻」再出發2020年1月20日,因為一場意外的襲醫事件,陶勇醫生成為了輿論的焦點。在《目光》中,陶勇醫生從一名醫生眼中的世界出發,講述了自己從醫的初心和經歷,在工作中歷經人生百態的思考,把自己的思想觀點脈絡劃分為關於生死善惡、學習教育、從醫選擇、立世榜樣等等幾大章節,並穿插著他在四十不惑之時關於自我的思考,金錢觀、價值觀的剖析,關於信任和大愛,以及未來對盲童和科研事業的規劃與展望。
  • 兇手被判死緩,「再見了,陶勇」
    「砍傷我的人,我相信法律會有公正的裁決,我沒有必要因為他的扭曲而扭曲自己,我選擇客觀面對;碰傷我的石頭,我沒有必要對它拳打腳踢,而是要搬開它,繼續前行。」但這份難得一見的溫柔對面,是陶勇深深的遺憾,也是我們所有人的遺憾。他在微博裡說,「無論經歷什麼,始終相信光明,就是福。」
  • 告白2020丨即將雙向掛職醫管中心 醫生陶勇:縱使生活灰暗也要心向...
    2020年的最後一天,北京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手機響個不停,電話的另一頭是關心和關注他的朋友和網友,陶勇則一條一條的回覆著「感謝他們幫助和支持」。工作方面,他當天參加了一個會議,會議上他接到通知,即將去北京市醫管中心進行雙向掛職。跨年夜,在接受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採訪時,陶勇表示自己年度的關鍵詞是「開心」。
  • 陶勇:堅持下去,從醫很值得
    除了性格原因外,陶勇說,能快速走出陰霾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自己擁有清晰的人生目標——「天下無盲」。「這個大計劃就像一道填空題,要不停地往裡面填。」陶勇笑著告訴記者,「我壯志未酬,身不能先死」。心經歷過「惡」,他選擇聚集更多「善」。他接觸過許多因病致盲的兒童,那些孩子自我封閉,卻打心眼裡希望融入社會。他選擇幫助他們,也幫助自己。
  • 胳膊擋住了砍向脖子的致命一刀,鄭大一附院兩名醫生被砍傷
    另一名傷者是孟教授的帶教研究生,為孟教授擋刀時致使自己手指被砍傷。據了解,嫌疑人疑似該院泌尿外科病人,行兇前曾說自己活不成了,目前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翻看醫生被砍、被殺的「歷史」事件,有多少傷醫悲劇是醫生有責任呢?同樣是手臂被砍,這讓我們不禁想到了北京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1月20日,在出診時,一名男子進入診室持刀將其砍傷,頭部多處受傷、手掌肌腱及關鍵神經也受傷嚴重,被送進ICU搶救。
  • 陶勇醫生被傷100天後首露面:「我必須懺悔一件事」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409天01陶勇醫生事件已經過去100多天了。《無話不說》的主持人陳曉楠對陶勇進行了一次採訪,這是他出院後的首度視頻對談。對比事故發生之前,穿上白大褂的陶醫生意氣風發,此時的他,眼裡似乎沒了當初的光芒。
  • 為陶勇醫生擋下致命一刀的她,做了一個決定
    11月7日,北京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一個溫暖的故事。這位做出讓陶勇醫生感到驚訝的決定的人,正是今年1月陶勇醫生被行兇者追砍時,奮不顧身揮臂為其擋下致命一刀的患者家屬——田女士。陶勇醫生貼出了他與田女士的聊天記錄,透露了這個決定背後的原因——因為一路走來,受到了太多的幫助,所以想要回報,把愛心傳遞下去。田女士與陶勇的聊天記錄田女士的捐款記錄「愛心的種子,只要遇到陽光和雨露就會發芽。」陶勇醫生感慨地表示。
  • 2020年那些勵志的人|眼科醫生陶勇:我選擇用「可喜」形容這一年
    度過了極不平凡的2020年,沒有人能想到,眼科醫生陶勇選擇用「可喜」兩個字來形容這一年,形容自己的人生轉折。「手恢復不如預期,但我已經逐漸適應主要使用右手的生活。」陶勇接受採訪時不斷用右手搓著受傷的左手,邊做恢復動作邊說。坐在醫院會議室裡的這位文質彬彬、一臉陽光的青年醫生,就是此前受到傷害的北京朝陽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