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堅持下去,從醫很值得

2021-01-18 南方新聞網

2020年1月20日,北京朝陽醫院發生一起暴力傷醫事件,眼科醫生陶勇被一患者砍傷,造成左手骨折、神經肌肉血管斷裂、顱骨外傷、枕骨骨折、失血1500毫升。該事件迅速引發社會高度關注。2天後,檢察機關依法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對施暴者批准逮捕。

時隔近一年,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陶勇語氣平靜:「我都忘了,過去就過去了,也沒想太多。」

或許是忙到沒有時間去想。出院後,陶勇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5月起,恢復出診,10月出了一本隨筆集《目光》,參加不少關注盲童的公益活動;他和團隊的重要科研成果也將發布,另有合作計劃有望每年讓4000人避免失明……

在《目光》的扉頁上,印著陶勇手寫的兩行字:醫學是信仰,向光而行。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趙曉娜

身上的傷疤盤根錯節,左手的知覺和功能尚未恢復……雖然他表現得雲淡風輕,但至少從身體來看,那件事並未完全遠去。

「施暴者是我的一個病人,如果不是我的話,他早就失明了,可是他還是對視力的恢復不滿意。」去年12月25日晚,陶勇在一場脫口秀節目中調侃:「當時醫院裡那麼多人,都能精準地把我砍傷,這難道還不能說明視力恢復得特別好嗎?」

短短幾句,現場一片笑聲,陶勇乘勝追擊:「你還想要什麼效果?非得拿飛鏢扎中我嗎?」緊接著,他舉著自己綁了繃帶的左手,感慨道:「每次看到這傷疤,我都會感慨——陶勇,你的醫術真高超!」

陶勇雲淡風輕、好梗連發,在場嘉賓和觀眾爆笑,一些網友卻說看哭了。那件事情真的離陶勇遠去了嗎?

從陶勇的身體來說,並沒有:左臂仍像是被凍在「寒冰」裡伴隨著針扎似的疼痛,肌肉也開始萎縮每周需要去做康復,但是「時間太長了,康復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回顧整個受傷的過程,陶勇說自己幾乎沒有流過淚,直到他聽說,一位患者的母親託人過來,說願意把自己的手捐給他;一位小患者的爸爸,為孩子治病吃過很多苦,知道他受傷卻哭得不能自已。他還看到患者留下的大段大段信息,字字真心、句句動人,因此難抑情緒、淚流滿面。

「慢慢地,我開始不再糾結這個人為什麼要砍我,我為什麼要遭此厄運。」在隨筆中,陶勇說:「對砍傷我的人,相信法律會有公正的裁決,我沒有必要因為他的扭曲而扭曲我自己,我選擇客觀面對。」

「從什麼時候開始,你能平靜地講述那件事呢?」面對記者的提問,陶勇說,3個月。

面對厄運,陶勇仿佛能自我消解:「能放得下就真能放得下,不能放得下就不能放得下,這是性格決定的。」

除了性格原因外,陶勇說,能快速走出陰霾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自己擁有清晰的人生目標——「天下無盲」。

「這個大計劃就像一道填空題,要不停地往裡面填。」陶勇笑著告訴記者,「我壯志未酬,身不能先死」。

經歷過「惡」,他選擇聚集更多「善」。他接觸過許多因病致盲的兒童,那些孩子自我封閉,卻打心眼裡希望融入社會。他選擇幫助他們,也幫助自己。

2020年,陶勇很忙。4月中旬出院後,僅調整了一個月,他就回到醫院繼續上班;7月,繁忙工作之餘,在好友李潤的幫助下,陶勇開始了隨筆集《目光》的寫作,9月完稿,10月出版。

在隨筆中,陶勇說,療傷的時間裡,他決定放下這件事和這個人在他身上做下的「惡」,用這段慘痛的經歷換取更多人的注意,「我決心要繼續致力於公益,聚集更多的『善』,彼此成就。」

我國有1700多萬低視力人群,其中盲童超過10萬人。在學醫從醫過程中,陶勇接觸了太多因病致盲的兒童,深知他們及其身後家庭的不容易。陶勇說,一些盲童由於失明的時間不長,他們往往內心恐懼不敢走出去,就窩在家裡自我封閉。

通過與盲童接觸,陶勇發現,他們內心裡希望融入社會,「他們腦子不笨,除了盲人按摩,不少人希望幹一些更具挑戰性的工作。」

因此,陶勇參加了由中國殘聯指導下的「金盲杖」計劃,這一計劃將為盲童群體提供培訓,包括克服內心的障礙,敢於出門跟別人交流;學會獨立生活,用盲杖判斷身邊的障礙物;使用手機、學會上網等。

「學會使用手機和上網,可以幫助他們打開心扉與人交流,一些音頻網站、有聲讀物也給他們提供了更多接受信息的渠道,網絡也能成為他們展示自我的窗口。」陶勇說。

去年「六一」兒童節,陶勇在多個平臺開啟「光明天使關愛盲童計劃」公益直播,為全國13萬盲童發聲,呼籲社會幫助盲童解決學習用品和學習物資等方面的問題。這次活動中獲得的款項和物品,已送到北京市盲人學校。

去年12月24日,陶勇還聯合多方,對北京市盲人學校的全體學生進行全身體檢和眼部檢查。經過仔細的檢查,他發現10多個孩子有恢復一些視力的可能。

陶勇說,藉助「金盲杖」計劃,他們將設法通過智能眼鏡等科技手段,讓這些低視力兒童重新獲得恢復閱讀、上學的能力。

他相信,「天下無盲」並非遙不可及的夢,通過科技革新就有可能實現。他邁出的第一步是有望每年讓4000人避免失明。

10多年來,陶勇主攻葡萄膜炎。作為眼科領域裡的冷門領域,葡萄膜炎極為兇險,佔致盲原因的第3位,且致病原因複雜,往往是因為患者的免疫系統發生問題引發的病發病,要深入治療需找到致病的本質原因。

在全國4.8萬名眼科醫生中,有能力從事這一領域的不過一兩百位,而專職從事這一領域的頂級專家包括陶勇在內只有十幾位。

為啃下這塊「難啃的骨頭」,縮短眼科同行的學習曲線,陶勇開發並大力推動的眼內液檢測技術——通過現代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幫眼科醫生快速判斷炎症起因,減少新發生失明人的數量。

陶勇告訴記者,這一技術即將在巨細胞病毒性視網膜炎這一群體實現落地應用。該病多發生於免疫力低下人群,尤其是白血病骨髓移植術後的人。全國每年新增8萬個白血病病人,這一群體中該眼病的發病率是5%。

「該病症的一大特點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效果特別好,完全可以避免失明。」陶勇說,最近已經同一家慈善公益基金會達成合作意向,可為白血病患者提供免費的眼底照相服務,通過AI智能分析技術結合專家人工閱片,篩選出早期患者,再通過對患者所在醫院的眼科醫生進行培訓,將巨細胞病毒扼殺在早期。

「通過這一計劃,每年有望減少4000個新發生失明人。」陶勇說,2021年他的願望就是把這一計劃落地。

今年,陶勇的團隊還有一個重量級研究成果即將發表,該成果是針對外泌體治療眼底疾病的研究。「我們通過把幹細胞中的外泌體提取出來進行濃縮,對眼底疾病進行幹預和控制,顯示出特別好的療效。」

對未來,陶勇還有更多期待——基因治療也能幫助患者與致盲性遺傳眼病和眼底疾病進行抗爭;通過腦機接口,將外接攝像頭的電子晶片植入大腦的視覺中樞枕葉,可能實現天下無盲的初衷。

如果人生重來一遍,他說自己還會堅持選擇從醫。如今,他暫離手術臺,將更多精力投入進實驗室,讓技術造福更多患者。

10月23日,在一場直播中,陶勇作為「領讀人」,讀起自己的隨筆集《目光》。但他有意或無意,總把左手放在桌子下面。

其實,陶勇比任何人更清楚,受傷後,短期內自己很難再拿起手術刀。

手術臺還是實驗室?陶勇並沒有過多糾結,「雖然是醫生,我並不依戀手術。」即使沒有受傷,他做的手術也在越來越少。作為眼科主任,他的更多精力是教學、帶新人,培養年輕人去運營科室。

「通過一個好的科學技術發明取得的效果,是一臺一臺做手術的好多倍。」陶勇說,實驗室的技術能從根上提升醫療質量,極大程度預防疾病,給醫生一個準確的答案,也讓患者少花錢少受罪。

陶勇好像註定是要從醫的。童年時期,和小夥伴們一起追看武俠劇,小夥伴們對武功蓋世、正義凜然的大俠們仰慕不已,陶勇卻對裡面的醫師們念念不忘。他學《雪山飛狐》裡的藥王,把家裡的各種藥劑倒出來配置,幻想能配出一個百毒不侵的藥,後來以澆死一棵文竹告終。

小時候的陶勇,身體弱,經常生病,是醫院的「常客」。一次去省城南昌大醫院看眼病的經歷,讓陶勇對眼科有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次就醫過程中,醫生不僅解決了困擾母親多年的沙眼問題,還為小陶勇疏通了淚腺。他對這位醫生無限崇敬。

在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父母希望他選擇相對輕鬆的郵電專業,但一向乖巧聽話的陶勇堅持了自己的選擇,報考了北京大學醫學部,填完志願才告訴父母。他還對父親說,「您放心,我一定讀個博士回來。」

「經歷過這麼多磨難,你想對曾經那個少年說些什麼?」採訪到最後,記者問。

「如果人生再來一遍,我應該還是會堅持自己的選擇。」陶勇回答,「對於當年的我,我會告訴他,你沒錯,堅持下去,就是這樣的,一切都很值得。」

相關焦點

  • 大愛無形眼科醫生陶勇隨筆集《目光》上榜豆瓣南都等權威讀書榜單
    《目光》作為其本人在事件發生之後集結出版的隨筆集,記錄著從醫二十年來對人生的思考與感悟,對生死的看法,對人性善惡的思辨,對放棄與堅守、少數與多數的選擇,對醫患關係的審視……書中陶勇回憶了人生中的那個「至暗時刻」,並梳理了自我成長的歷程以及行醫過程中的所思所想,堪稱醫生群體關於此類社會事件的一次重要表達。
  • 陶勇的真面目
    陶勇醫生「正義」的形象被廣大媒體推向「神壇」。陶勇簡直就成了有良知醫生的代名詞。關於陶勇,有兩件事:1、去年陶勇被砍事件,一時間,陶勇有了高大偉岸的形象;2、也是去年,艾芬和愛爾眼科鬧的不可開交,陶勇聲援艾芬的消息上了熱搜。關於陶勇被砍的事件,我不太了解,到底是什麼原因被砍的?今天我主要來談談第二件事,也就是陶勇聲援艾芬這件事。
  • 受傷近8月左手未恢復觸覺 陶勇:若不做醫生會去寫小說
    從醫之餘,他會在個人微博上寫一些隨筆,記錄自己與朋友、患者、熱心博友之間的一些故事,分享生活中的點滴。有一位患者叫小嶽嶽,十年前,幾近失明的他在媽媽的帶領下,找到陶勇。由於小嶽嶽的眼底視網膜反覆脫離,八年來,陶勇為其做了十次手術都未成功。
  • 經歷了死裡逃生的陶勇醫生稱自己變得膽小了
    面對一些棘手的病人,他曾猶豫是否應該救治,害怕擔責。北京眼科醫生陶勇的一席話讓人心疼,也讓人開始深思,到底是什麼讓醫生開始變得膽怯,讓患者和醫生之間的信任關係變得如此薄弱。  訪談中陶勇醫生坦承自己並非外界以為的「總是對人特別好」,他有時會拒絕「你明知道有可能會鬧事的病人」。他曾遇過一位疑似淋巴瘤的農民患者,想確診需摘下眼球取病理。
  • 2020年那些勵志的人|眼科醫生陶勇:我選擇用「可喜」形容這一年
    度過了極不平凡的2020年,沒有人能想到,眼科醫生陶勇選擇用「可喜」兩個字來形容這一年,形容自己的人生轉折。「手恢復不如預期,但我已經逐漸適應主要使用右手的生活。」陶勇接受採訪時不斷用右手搓著受傷的左手,邊做恢復動作邊說。坐在醫院會議室裡的這位文質彬彬、一臉陽光的青年醫生,就是此前受到傷害的北京朝陽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陶勇。
  • 陶勇醫生被砍事件終結,會繼續從事醫學,但是再也做不了手術了!
    提起醫患關係,相信許多人立馬想到的就是春節前被砍傷的陶勇醫生了,作為國內眼科界的一名翹楚,出身北大的陶勇醫生年紀輕輕就成為了大醫院的主任醫師,還是醫科大學的碩導博導,用業內人士的話形容就是陶勇醫生取得的成就是他這個年齡能取得成就的極限,但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醫生,卻被自己的患者持刀砍傷,經過三個月的康復,狀況依然十分不好!
  • 陶勇出席《新浪一年一講》,人生的下一階段是天下無盲
    近日,以「向光而行,人生不妥協」為主題的新浪一年一講活動在北京舉行,眼科醫生陶勇參加活動並分享了題為「心中有光,何懼未來」的演講。回顧2020年,陶勇講述了其經歷「生死關口」之後心態上的微妙改變,並圍繞其求學、從業中的豐富經歷,分享了其對眼疾治療的探索,以及對人生的思考,「我希望自己經歷過生活的曲折、榮辱,依然能熱愛生活,坦然告別青春,迎接蒼老。」
  • 兇手被判死緩,「再見了,陶勇」
    一年了,陶勇受傷的那隻手,還是沒好,依然沒恢復知覺。整個肌腱和神經都被砍斷,需要重新縫合新生。復健,把挨刀的傷口揭開又按下,拉開又推開。這是一種不堪忍受的折磨,他身子挫下去,疼到抽搐。難受地哭出聲,面色慘白,嗷嗷直叫。其實每次康復訓練,對陶勇來說都是挑戰。傷後為防止肌肉萎縮,電流直擊傷口,又疼又麻 。
  • 被砍醫生陶勇出院:不把自己埋在仇恨中,不代表我可以寬恕他
    4月13日,被患者砍傷84天後,陶勇終於出院了。陶勇是北京朝陽醫院眼科副主任。1月20日,他在出門診時,被診治過的患者崔某砍傷,造成左手骨折、神經肌肉血管斷裂、顱骨外傷、枕骨骨折。過去三個月,是陶勇人生中「最黑暗,最沮喪」的階段。當他在搶救室醒來,得知行兇者身份時他感到很驚訝,「想不通是為什麼?」
  • 撫州籍眼科醫生陶勇做客《朗讀者》
    《朗讀者》是很多小夥伴都特別鍾愛的一檔節目,在最新的節目中,董卿與撫州籍眼科醫生陶勇醫生見面了,兩人之間的對話視頻短暫曝光,讓無數觀眾淚目了,作為一名在職醫生,陶勇講述了關於「王阿婆」的故事,網友們聽完之後都紛紛表示已經紅了眼眶。大家對於陶勇的敬業態度都敬佩不已。
  • 眼科醫生陶勇出席《新浪一年一講》:「天下無盲」是我的一個心願
    12月26日,以「向光而行,人生不妥協」為主題的新浪一年一講活動在北京舉行,眼科醫生陶勇參加活動並分享了題為「心中有光,何懼未來」的演講。回顧2020年,陶勇講述了其經歷「生死關口」之後心態上的微妙改變,並圍繞其求學、從業中的豐富經歷,分享了其對眼疾治療的探索,以及對人生的思考,「我希望自己經歷過生活的曲折、榮辱,依然能熱愛生活,坦然告別青春,迎接蒼老。」
  • 陶勇,我希望自己像一隻海豚
    前不久,有朋友讓陶勇給自己當下的幸福感打分,他給了98分,而在受傷之前,這個分數或許是90。他嘗試著「把壞事兒變成好事兒」,逐漸想清了「當醫生值不值得」的大命題,也打開了自身職業的天花板。他在書裡寫:既然世界可以無紀律、無原則地用榴槤吻我,那我就只能有組織、有計劃地把它做成披薩了。
  • 被砍傷69天,陶勇醫生上直播:我可以原諒,但這事不能就這麼算了
    兩個月多後,陶勇醫生首次以直播的形式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回顧當時的經歷,他形容那是:「人生中的至暗時刻。」萬幸的是,經過積極救治,他的精神狀態、身體機能都有了較大恢復,只是傷勢頗重的左手,還需要漫長的復原過程。在直播鏡頭下,我們看到的不是萎靡不振的患者陶勇,而是一名雖歷經劫難,但仍心系患者和醫學事業的青年醫生。
  • 陶勇醫生受傷後首發聲:我看過太多悲慘的命運,更能承受打擊
    他的眼底情況非常複雜,給他做手術的時候正趕上我的腰傷復發(之前腰椎骨折,腰上打了六個釘子),兩個小時的手術我一直板著腰、忍著疼堅持做下來的。我們還照顧他,幫他節省了不少費用,所以我內心認為他應該是感激我的。手術後他的視力也恢復了一部分,否則也不能追著我砍。」相識十年的師妹老梁說,像陶勇這樣有大作為的人,好像有一種鈍感,他感受不到別人對他的惡意,或者說他從來不願意把別人想得特別壞。
  • 朝陽醫院被砍傷的眼科專家陶勇,原來是這樣一位醫生,看完淚奔!
    而這位陶勇醫生,還有1500多名預約掛號的患者等著他的救治。網友們去官網看了陶勇醫生的介紹,更加心痛到無以復加,遺憾,氣憤:多麼漂亮的學歷,多麼傑出的作為,本來會為更多患者帶來光明和希望的……但是,但是...
  • 為陶勇醫生擋下致命一刀的她,做了一個決定
    11月7日,北京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一個溫暖的故事。這位做出讓陶勇醫生感到驚訝的決定的人,正是今年1月陶勇醫生被行兇者追砍時,奮不顧身揮臂為其擋下致命一刀的患者家屬——田女士。陶勇醫生貼出了他與田女士的聊天記錄,透露了這個決定背後的原因——因為一路走來,受到了太多的幫助,所以想要回報,把愛心傳遞下去。田女士與陶勇的聊天記錄田女士的捐款記錄「愛心的種子,只要遇到陽光和雨露就會發芽。」陶勇醫生感慨地表示。
  • 陶勇醫生:我不再糾結於那個人為什麼要殺我
    受害醫生陶勇左手骨折、神經肌肉血管斷裂、顱腦外傷、枕骨骨折,兩周後脫離生命危險。 4月,陶勇醫生出院,5月重新出診。隨後,我們在媒體採訪裡看到的陶勇醫生,溫柔、真實、通透,展現了讓所有人為之動容的醫者仁心。 在新出版的文學隨筆集《目光》裡,陶勇回顧那起傷醫事件時,將其稱為自己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 北京市先進工作者陶勇:手捧光明的醫者
    他,就是北京朝陽醫院眼科副主任陶勇。12月22日,北京市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表彰大會舉行。陶勇當選為北京市先進工作者。陶勇來自江西,那裡曾經是沙眼的重災區。他的母親就是一名沙眼的患者。母親被病痛折磨的場景讓他印象深刻。
  • 「消失」10個月後,陶勇對話董卿:這世界偶爾冷漠,幸好有你溫柔善良
    感謝陶勇醫生接受十點讀書專訪 首先,這不是一個無論善良被如何傷害,也要以善待惡,割肉養虎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陶勇醫生,儘管在他的工作中,經常做出超出常人的舉動。 有人為他鳴不平,但是他卻說:當大夫是值得的。 他講道這樣一個故事。被砍完之後,他真的沒有哭。但這一次,他的病人朋友來看他,陶勇卻哭了。
  • 視力僅0.05的男生靠水晶球讀完研究生,立志要從醫!
    這個男孩就是倪振威,今年28歲,蘇州人,研究生攻讀的是針灸推拿專業,很多人都曾勸他放棄學醫,畢業後,因為視力問題,他求職之路走得也非常艱難,屢屢被拒,但他卻從未想要放棄從醫,他說:我命由我不由天,他想要為醫學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