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一個人的臉龐。」
這句詩正是他人生理想真實寫照——縱有艱難險阻,他始終懷揣信仰,堅守初衷,用一顆仁心將光明播撒。他,就是北京朝陽醫院眼科副主任陶勇。
12月22日,北京市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表彰大會舉行。陶勇當選為北京市先進工作者。
陶勇來自江西,那裡曾經是沙眼的重災區。他的母親就是一名沙眼的患者。母親被病痛折磨的場景讓他印象深刻。「曾經我也看見她的眼睛裡被取出很多白色的結石,所以從那個時候,我就立志,自己也要當一名優秀的眼科醫生,替病人去解除眼睛的痛苦,讓他們恢復光明。」正是這樣的經歷,讓陶勇面對眼疾患者更能夠感同身受,也願意為更多人能親眼欣賞這世間的美麗而不辭艱難,竭力付出。
眼科疾病中,葡萄膜炎治療風險高、難度大。陶勇卻選擇迎難而上,主攻葡萄膜炎和複雜的眼底病。葡萄膜炎很複雜,光病因就有60多種,而且臨床表現相近,常常容易誤診、誤治。能否開發一些新型的科研手段幫助臨床醫生快速辨明病因呢?陶勇開始潛心研究、直面挑戰,自主研發眼內液檢測,用0.1毫升眼內液檢測出20多種疾病,將檢測時間由三天縮短至1.5小時,並建立國內首個「眼免疫實驗室」,累計為數千名患者明確病因,並指導各地醫生開展精準診療。此外,針對巨細胞病毒性視網膜炎,他不斷改進治療方案與監測指標,實現最小創傷、最短療程的治療。急性視網膜壞死、真菌性眼內炎、眼內淋巴瘤等一系列疑難雜症也都逐一被他攻克,為許多被告知放棄治療的患者帶來彌足珍貴的光明。
陶勇曾經給很多患者減免過醫藥費,幫他們墊過錢,盡其所能去幫助他們。患兒天賜就是陶勇曾經幫助過的一名患者。2003年,因患眼部惡性腫瘤,當時還不到三歲的天賜失去了一隻眼睛,後來另一隻眼睛也被發現罹患腫瘤。孩子的爸爸李洪軍從沒有想過放棄孩子,他一心只想把孩子治好。得知情況後,陶勇為孩子制定了各種治療方案,儘可能幫助他們省錢。長達十年的治療後,天賜的另一隻眼睛也沒能保住,但陶勇與這對父子卻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一直保持著聯繫。不久前,陶勇在朝陽醫院發起成立彩虹志願服務隊,李洪軍第一個報名加入其中。
即使在文明快速發展的今天,面對愛滋病患者,仍會有些人「聞艾色變」,這使得部分愛滋病患者求醫無門,常常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面對被別人拒之門外的愛滋病眼疾患者,陶勇毅然傾力救治。「在進行愛滋病眼病救治時,最重要就是膽大心細。」他說,「我們既要勇敢, 同時也要用細緻的防護措施來保護自身的安全,通過這一系列的嚴密的防護才能做到萬無一失。」從事愛滋病眼病治療多年來,陶勇帶領團隊與其他醫院強強合作,救助了近千名愛滋病眼病患者,確保患者術前術後得到最好的抗病毒治療,並且團隊自身人員沒有發生一例感染。
就這樣,陶勇用他豐富的醫學經驗和人文關懷溫暖著他的患者,把光明帶給了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當患者揭下紗布,恢復光明的那一刻,我會覺得自己是幸福的……」如今,陶勇仍然堅守在診臺前,用醫者仁心感知並回饋社會 。
圖片提供: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