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湯,以及復古書裡的未來啟示錄

2021-02-12 VISION青年視覺

 


|它從海上來|

 

英國攝影師Mandy Barker的作品很容易讓人想起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自然紀錄片。她把撿來的各種海洋垃圾做出分類、重新排列,拍成一幅幅視覺衝擊極強的照片,有的如深海中的生物群,有些又像宇宙中的星體。

SHOAL

Mandy Barker在英國東海岸長大,童年時代就喜歡在海邊撿拾大自然的禮物。後來她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造廢棄物隨著洋流被衝上了岸,除了最常見的塑料,甚至還會見到冰箱、電腦、電視,以及一些不可辨認的東西……它們是什麼?它們從哪兒來?它們要漂到哪兒去?這不僅一些哲學問題,也是亟待關注的環境議題。

 

2012年,Barker獲得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的資助,與一群科學家從日本航行至夏威夷,考察太平洋海域因海嘯帶來的大量塑料垃圾。旅程結束後,她用途中獲得的材料創作了「SHOAL」系列。「SHOAL」一詞,旨在形容大量成群遊動的魚,也用來形容人或物的數量之巨。海水裡不時有物體出現前:兒童玩具、杯子、帽子、注射器,甚至還有槍。這些浮遊之物不斷提示著一場巨大自然災害後逝去的生命;像面孔一樣的袋子,像骨頭的發泡膠,像花朵一樣的扭曲的瓶頸,卻有著極其類似生命體般的模樣。一種極大的震撼激發了 Barker。「SHOAL」系列既是對科學研究的一次美麗的視覺呈現,也是對悲劇的一次沉痛紀念。

SHOAL

 

 

|香港湯|

在 Barker的海洋垃圾攝影作品中,「香港湯:1826」 (Hong Kong Soup: 1826)是最為人熟知的一個系列。 Barker是在2012年的那次海洋考察中得知香港的海洋汙染特別嚴重,而且正好在2013年時接獲香港公益組織「無塑海洋」(Plastic Free Seas)的演講邀請,於是便順道在香港的海灘收集海洋垃圾,並分別在香港和英國完成拍攝。系列中有一幅作品是以廢棄打火機拍攝的,據 Barker觀察,打火機是香港海邊非常典型、常見的一種垃圾。

 

「香港湯:1826」系列成為2015年香港WMA大師攝影獎最後決賽的七個入圍作品之一。WMA大師攝影獎是香港極重要的一個獎項,多年來關注社會議題,2015年的主題「廢/棄」關注的便是環境汙染問題。幾乎所有介紹「香港湯:1826」的文字裡,都提到過「1826」這個數字的意義——這是香港每天丟棄的塑料垃圾的總噸數。 Barker曾批評港人日常對於塑料用品的依賴,成為了一種難以改變的惡習,人們只知道那些廢棄的塑料產品會送往堆填區,而並不關心它們所帶來的問題。的確,香港的環保政策與意識,比起臨近的臺灣或日本來說,都顯得相當落後,儘管這個城市一直以「發達地區」、「國際城市」自居。

Hong Kong Soup :1826

|超越漂流|

 

每個系列的創作, Barker都花費了大量時間在調查研究上面,這使得 Barker看起來更像一個科學家,而不是攝影師。最新作品《超越漂流:完全不為人知的動物》(Beyond Drifting: Imperfectly Known Animals)入圍2017年攝影界著名的 Prix Pictet Award 攝影獎,並會在兩年內於全球展覽。目前這組照片已經集結成攝影書,做舊的質感讓這本書看上去就像是維多利亞時代的科學圖譜。

 

在這本書裡, Barker開宗明義地表明自己是在模仿十九世紀海洋生物學家John Vaughan Thompson——他曾在愛爾蘭收集浮遊生物並發現了一些新的浮遊物種。 Barker來到JohnVaughan Thompson曾經去過的科克港和科芙鎮的海邊,採用類似當年生物學家收集生物樣本所用的方法,把收集來的塑料垃圾帶回工作室,拍出仿似浮遊生物的感覺。

Beyond Drifting

INDEFINITE

Barker表示, 這本書的靈感來自一個關於合成纖維的科學研究,研究稱衣物60%成分都由細小的塑料纖維組成,而在衣服被清洗的時候,這些微小的塑料粒子會流進水裡最終被魚吃掉,魚又會被人吃掉,塑料由此進入人體內。塑料垃圾是現代文明的產物,但 Barker在創作這個系列時,她有意將之打造成復古的感覺,拍攝用的是過期的膠捲,每個「物種」樣本的命名也採用傳統的拉丁字母,而且每個名字都隱藏著同樣的「字謎」——抽取當中的字母,可組合成「Plastic」。

 

這本攝影集的封面顏色也近似1859年出版的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那種往往在圖書館舊書上才有的泛黃色,彷佛能把讀者帶回維多利亞時代。Barker在畫面中組合各種海洋垃圾的方式,也參考了以前的生物圖鑑;而以人造物偽裝成生物的做法,模糊了兩者間界線,她早期的作品也曾用過「INDEFINITE」(曖昧不明) 這個名字。其作品在模糊自然與非自然、當下與歷史的同時,卻又強化了海洋垃圾對海洋生態影響愈趨嚴重的警示作用——如果觀看者沒有意識到 Barker的「小把戲」,沒有察覺到那些美麗的「新物種」並不是真正的生物,那不正呼應了人類對海洋汙染的忽視嗎?

 

Beyond Drifting,cover and inner page

 

2014年世界盃期間, Barker曾做過一個叫做「PENALTY」的項目,旨在通過足球這種塑料產品以及全球象徵來吸引國際目光。「PENALTY」作為標題具有雙重含義: 一方面,在足球比賽中,違反規則會受到「紅牌」、「黃牌」懲罰;另一方面,如果任由塑料過度消耗而忽略對海洋的治理,人類也必將承受其代價。該項目通過社交媒體呼籲人們收集在海裡或海岸線上發現的足球,僅用了4個月時間, Barker就收到了89位參與者從41個不同的國家、144個不同的海灘寄來的769個足球和其他223種球類。這些球類和參與者的多樣性,在某種程度上表明了公眾在面對海洋垃圾問題時的決心。

 

人類仍有選擇:等著被改變,或者從現在開始改變。 Barker相信攝影和藝術能夠改變人,攝影作為一種交流方式,能夠超越語言。用美麗的畫面引起對海洋汙染的關注,才是「超越漂流」真正要傳達的信息。

PENALTY

 


VISION對攝影師進行了專訪,

全文刊於青年視覺第179期。

 

VISION: 在我印象中,英國女攝影師總是打破性別刻板印象和領域限制,比如攝影師、植物學家安娜·阿特金斯(Anna Atkins)和攝影師、探險家家伊莎貝拉·璐西·伯德(Isabella Lucy Bird)。你曾經受到過她們的影響嗎?你最欣賞的攝影師是誰?

 MANDY BARKER: 我受到過很多攝影師和藝術家的啟發,雖然攝影通常是男性主導的領域,越來越少的女性會選擇攝影這一職業,但我真的非常欽佩安娜·阿特金斯和李·米勒(Lee Miller)。我欣賞的一些攝影師還包括Man Ray、Edward Weston、Cornelia Parker和 Vanessa Winship。但影響我最多的還是自然和文字,我甚至會從沙子上的線條或者巴士上的交談中獲取靈感。

VISION: 塑料汙染是無國界的全球性危機。你在拍攝的時候,是否有意選擇了一些全球文化符號來呈現,例如奧特曼玩偶、惠普和足球?還是因為它們真的在塑料汙染中佔據了很大比例?

MANDY BARKER: 我一直試圖準確地,並且用正確的比例來呈現我在海灘上發現的某個特定東西。有些海灘某種物體佔主導,例如瓶蓋或是一次性打火機。但總的來說,世界上所有的海灘上都有相同種類的垃圾。唯一不同的就是產品上的文字。當然,現在很多國家都在向國外傾銷塑料製品,比如可以在中國找到來自美國或英國的塑料垃圾。在我走過的每一個海灘,我總是能找到一個足球、一個醫用注射器、一支氣球、一把牙刷、一個打火機和一次性食品包裝袋。

 

Hong Kong Soup – Spilt

 

Mandy Barker surrounded by waste along the sea

 

VISION: 我注意到你總是把與科學家合作的項目視覺化。你更希望你的攝影作品是一篇有說服力的論文,還是一種藝術幻想?你作品中虛構與非虛構的成分各佔多少?

 MANDY BARKER: 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為科學提供一個視覺化的聲音,並希望它們可以與觀眾的社會良知產生共鳴。這些作品都是基於研究與調查創作的,但圖片的構圖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種虛構。但「Hong Kong Soup – Spilt」這張構圖確確實實是根據美國宇航局拍攝的照片創作的。暴風雨當天,六個貨櫃掉入海中,所以也許這個作品不算是虛構的。

 

VISION: 在你的新系列作品《超越漂流:完全不為人知的動物》中,像顯微鏡一樣的圓形視域讓我想起了地球或子宮。你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構圖?

MANDY BARKER: 這一系列作品的形狀最初是為了實現通過顯微鏡觀察微型浮遊生物的想法。隨著這一系列的發展,不同的塑料物品被擺在了顯微鏡下,其中的一些確實呈現出了行星和地球的樣子。你提到的子宮這一點很有趣,因為浮遊生物是食物鏈的底端,它們與生命之初有關,也與我們現在必須保護它們相關聯。

 

VISION:《超越漂流:完全不為人知的動物》模仿了生物學家湯普森在19世紀早期對浮遊生物《完全不為人知的動物》的科研報告。然而,這本書復古的外觀卻充滿了對未來的關切,使得這本書看起來更像一部科幻小說。時間的起點與終點似乎閉合成了一個圓環。你能分享一些關於這個「圓」的想法嗎?食物鏈、重複的歷史或是不可避免的命運……

MANDY BARKER: 這是我所希望的這部作品的力量所在,它看起來復古,但體現了一個關於當下與未來的政治議題。從帶有圓形茶杯汙漬的前外罩,到環繞碎片收集區域的標本之間交錯的色彩圖像,圓的概念貫穿整部作品,也是這一系列的一個特色。這個圓還代表了一種「循環經濟」,一種我們應盡全力採用的經濟模式——產品的使用性可以沒有盡頭,它們需要持續得到修復和再利用,才不會產生浪費。

 

VISION: 你有在中國拍攝或展覽計劃嗎?

MANDY BARKER: 我剛剛被「Peer to Peer UK/China」獎項提名,所以如果我能獲獎,我非常希望在中國舉辦一個展覽。我也非常想去中國訪問和完成攝影項目,我的作品目前正在英國曼徹斯特的中國當代藝術中心展出。

 

sketchbook pages

w

http://mandy-barker.com

text 

陳奉京

editor & interviewer

Qian

designer

二十一


VISION 「179」 期雜誌現已上市

歡迎點擊閱讀全文購買


⬇️ VISION179期購買連結

相關焦點

  • 不遜於《死靈之書》的魔典——《格拉基啟示錄》與《伊波恩之書》
    克蘇魯神話中出現過許許多多的魔法書,雖然《死靈之書》最為著名,被提及的次數也非常多,但也有能與它媲美的書籍存在,比如《格拉基啟示錄》、《伊波恩之書》,這兩本魔法書在之前寫的東西裡經常提到,今天就詳細的介紹一下。《格拉基啟示錄》是格拉基的不死邪教成員寫的十二卷合集。
  • 有聲書| 1.羔羊揭開【啟示錄】前言與引言
    之前揭開的啟示錄是在精意方面,針對七教會每個人的生命光景,是針對自己,寶劍刺透自己,就活了,就與聖靈通了,就能在主這次字句的開啟中進深、提速,進到基督裡,因為在未來,啟示錄字句的奧秘必要應驗,我們惟有進到基督的方舟裡,藏在祂的懷抱中,才能保守自己,脫離末後即將來臨的風暴,脫離從無底坑中上來的一切仇敵的欺騙與詭計。
  • 薦書丨銀河邊緣·冰凍未來
    幻想文學大師 喬治·R.R.馬丁 劉慈欣 江南 傾力推薦雨果獎 星雲獎 軌跡獎 銀河獎獲獎作家聯手呈現中外科幻盛宴邁克·雷斯尼克、南希·克雷斯、喬治·R.R.馬丁、丹尼爾·F.伽盧耶……世界科幻大神璀璨雲集寶樹、王諾諾、段子期中國科幻作家將科幻融入荒野之地第三類接觸、物種變異、廢土科幻、後啟示錄、幻圈秘聞……
  • 音速行星:我在復古與未來之間造夢
    這個帶著復古未來審美的名字,有著80年代遊戲機或者科幻電影氣質,作品上也是如此——大多以復古合成器電子的風格為主,創作帶著濃厚復古未來氛圍和復古賽博朋克風格。音速行星所構建的世界中,有著一套自己的運行邏輯:「腦海中有了一個故事或者畫面,然後用音樂這種語言把它講出來。線狀的創作方式,音符是畫筆,一筆一筆的下去,故事就講完了。」
  • 《啟示錄》與基督徒日常生活
    啟示錄是在對我們基督徒的日常生活說話嗎?我怎樣才能分辨出神在這本神秘的書中想要給我的旨意呢? 我們當中沒有人有機會遇到成群的蝗蟲、憤怒的龍或末日騎士。這些當然是象徵,但第一眼看上去這些令人感到噁心或者高科技般絢爛的畫面似乎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毫無關係。如果我不知道這些符號的含義,我又怎麼能將它們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呢?
  • 有聲書| 10.【啟示錄-基督的心】9章
    聖靈顯明:人自己作王,人心就陷在各種罪惡裡,裡面就是撒但的座位、直接通向無底坑。第二樣災禍13至15節,四個墮落的天使被釋放,就是但以理書第7章講的四個大獸,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殺害地上的三分之一。提摩太前書6章9至10節 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書4章1至2節 聖靈明說,在後來的時候,必有人離棄真道,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
  • 為什麼必須實現啟示錄裡的預言?
    朗讀:雨晴  為什麼必須實現啟示錄裡的預言?                                                   親愛的家人,今天晚上,我領受的信息是有關為什麼要實現啟示錄裡的所有預言。這是一篇非常震撼人心的信息。我鼓勵你們繼續親近主,因為祂渴慕和每個人有親密的關係。
  • 末日大審判前災難來襲,《啟示錄》裡的奇幻異象所代表的意義
    《啟示錄》無疑是富有文學想像的作品,成作於羅馬帝國高壓統治之下,作者使徒約翰被放逐到拔摩島,使得他有機會一瞥天堂景象。在天堂裡,耶穌基督做了永恆的贖罪羔羊,天使為約翰指示了新天新地,而此天地到來之前是上帝的大審判。
  • 耶穌基督丨但以理書的預言在啟示錄中應驗
    啟示錄11章1至2節:有一根葦子賜給我當作量度的杖,且有話說:「起來,將神的殿和祭壇並在殿中禮拜的人都量一量。只是殿外的院子要留下不用量,因為這是給了外邦人的,他們要踐踏聖城四十二個月」。聖靈如同鴿子聖潔無瑕但以理書是一卷封閉的書,許多預言被封閉起來,留待將來應驗。
  • 【聖經導讀】《啟示錄》第一章
    各位弟兄姊妹,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聖經導讀,從今天開始,我們要進入啟示錄這卷書。啟示錄是新約聖經最後一卷書,也是整本聖經最後一卷書。如果你從一月一號開始跟著我們聖經導讀的進度,每天讀一章新約聖經的話,那麼很快也就會把整本新約聖經讀完了。我不知道你的感覺如何,那麼我實在能夠見證我們如果這樣天天每天讀主的話,一天一章其實不是那麼多。
  • 「為什麼必須實現啟示錄裡的預言?」
    其實,我不希望啟示錄的預言應驗。但是,所有的內容必須應驗,這樣,我好來統治地球。這是天父的旨意。雖然我知道這麼做的必要性。無論如何,一想到必須發生的事情,我就痛苦不堪。 親愛的,我不是有意讓你們經歷目睹這些事情的發生。我不需要用這種方式,讓你們信服我。作為我的新婦,你們已經做好了準備,等待我來接你們走。啟示錄裡的預言是為那些頑梗,驕傲的人預備的。
  • 和香港同事聊天,看看他們是怎麼看待香港的現況以及未來的
    香港大部分房租的租約2年期,一年死期一年活期,香港的很多房東對租金價格極度敏感,因為很多人手下就一套房出租,他們對價格盯得非常緊。因此很多香港人可能因為房租調整,每兩年就要被房東趕著搬家。這導致的結果就是很多人並不會在家裡買太多東西,因為搬家費事費力,買太多東西搬一次家請人運輸的成本可能就要一個月的房租。綜上,我們可以看到香港人自己眼裡他們普通人的生活光景是怎麼樣的。
  • 啟示錄灰白色的馬之異象
    2014年8月初,我從主那裡得到了最強有力、最生動的異象之一,這些異象可以在啟示錄中找到。啟示錄6章預言了關於世界範圍的屠殺,其中充滿了混亂,欺騙,戰爭,饑荒和瘟疫,這些將殺死地球的四分之一。這個異象集中在聖經啟示錄6章中提到的灰白色的馬,以及紅色的馬。這裡提供了簡短摘要,但我在24分鐘的視頻中分享了更多詳細信息。我被天使所顯示,我的視角是從稍微高一點的位置開始,大約距離地面1英尺。那是冬天,寒冷而沉悶。
  • 如果,復古與未來相碰撞,會成什麼樣子?
    當然,把科技感玩得最拉風的還屬火上熱搜的成都太古裡裸眼3D屏。一艘巨大的飛碟從牆內「飛了」出來,你能想像嗎?為了在不同光線下與周圍牆體匹配,白天夜晚還有兩個不同的版本的飛船外背景,白天的是地球,晚上的變成只有星星在閃爍。是不是很想去現場感受一下?復古,是時光沉澱的經典;未來,是科技賦予的想像。大家愛科技未來的同時也放不下復古主義。
  • 香港搬家啟示錄
    若不是在香港一年多時間裡搬了兩次家,還真不知道以快節奏著稱的香港,搬家竟然也比想像中要高效好多!
  • 網評Top1的復古「港式大牌檔」,TVB天池哥話:好吃過香港既避風塘炒蟹!
    剛來就登上Top1的「港式大排檔」一進門就穿越回70、80年代的香港避風塘炒蟹、奶油膏蝦、胡椒花螺…一樣都不落下,吃完以為自己身處香港這家海鮮大排檔,跟我想像中的大排檔很不一樣。一進門仿佛穿越到20世紀70、80年代的香港,以紅、綠作為主色調,很有香港的味道。
  • 王家衛電影裡的復古港風餐廳,就藏在南下塘.
    1:1還原了王家衛鏡頭裡的60年代老香港風情還有廣東大廚帶來超正港式打邊爐一進門就穿越了~開業68折優惠來襲!藏在南下塘的復古港風餐廳食嘢圍爐,老闆娘是三位熱愛王家衛的美麗女子,因為偏愛墨鏡王電影裡那個迷離又傷感的老香港,1:1打造了這家情調十足的港式餐廳。
  • 揭秘香港湯師傅高評價的內幕
    但是又怕無良商家放味精去調味,湯翻煮幾次還兌水,每頓一飯一湯又太貴。心心念念著夠味夠火的老火湯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讓我遇上了樂美佳的香港湯師傅 - 主推老火靚湯 - 猴頭茹淮杞骨頭湯一碗熱騰騰的湯,量多,用料充足,誠心之作。一陣濃香撲鼻而來,忍不住喝一口,鮮美無窮。味道非常正宗,有媽媽一般的味道。老闆跟我介紹道,猴頭茹淮杞湯具有助於睡眠,增加抵抗力的功能,現在喝再適和不過了。靈芝黨參老鴨湯
  • 啟示錄之七印:天啟四騎士
    有聖經可以看的嘛,最後一卷書就是「啟示錄」,如果你從來都不知道的話,這四騎士就是取自聖經的「啟示錄」,不是取自什麼什麼啟示錄哦!是正版的聖經裡面的「啟示錄」才對哦!在此邀請你親自閱讀聖經,讀經並不是基督徒的專利,任何人都可以閱讀聖經,倚靠神明白其中的經文,而且裡面還有正版「天啟四騎士」的由來!
  • 《ZELDA無雙:災厄啟示錄》評測:不留遺憾的平行世界
    這其中的差異包含了人設,美術,以及圖像引擎。許多脫離了原作的無雙遊戲,在內容與劇情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紕漏,普遍讓人無法全身心的沉澱到遊戲中。許多《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的人物都悉數出鏡,英帕奶奶你是不是太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