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從海上來|
英國攝影師Mandy Barker的作品很容易讓人想起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自然紀錄片。她把撿來的各種海洋垃圾做出分類、重新排列,拍成一幅幅視覺衝擊極強的照片,有的如深海中的生物群,有些又像宇宙中的星體。
SHOAL
Mandy Barker在英國東海岸長大,童年時代就喜歡在海邊撿拾大自然的禮物。後來她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造廢棄物隨著洋流被衝上了岸,除了最常見的塑料,甚至還會見到冰箱、電腦、電視,以及一些不可辨認的東西……它們是什麼?它們從哪兒來?它們要漂到哪兒去?這不僅一些哲學問題,也是亟待關注的環境議題。
2012年,Barker獲得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的資助,與一群科學家從日本航行至夏威夷,考察太平洋海域因海嘯帶來的大量塑料垃圾。旅程結束後,她用途中獲得的材料創作了「SHOAL」系列。「SHOAL」一詞,旨在形容大量成群遊動的魚,也用來形容人或物的數量之巨。海水裡不時有物體出現前:兒童玩具、杯子、帽子、注射器,甚至還有槍。這些浮遊之物不斷提示著一場巨大自然災害後逝去的生命;像面孔一樣的袋子,像骨頭的發泡膠,像花朵一樣的扭曲的瓶頸,卻有著極其類似生命體般的模樣。一種極大的震撼激發了 Barker。「SHOAL」系列既是對科學研究的一次美麗的視覺呈現,也是對悲劇的一次沉痛紀念。
SHOAL
|香港湯|
在 Barker的海洋垃圾攝影作品中,「香港湯:1826」 (Hong Kong Soup: 1826)是最為人熟知的一個系列。 Barker是在2012年的那次海洋考察中得知香港的海洋汙染特別嚴重,而且正好在2013年時接獲香港公益組織「無塑海洋」(Plastic Free Seas)的演講邀請,於是便順道在香港的海灘收集海洋垃圾,並分別在香港和英國完成拍攝。系列中有一幅作品是以廢棄打火機拍攝的,據 Barker觀察,打火機是香港海邊非常典型、常見的一種垃圾。
「香港湯:1826」系列成為2015年香港WMA大師攝影獎最後決賽的七個入圍作品之一。WMA大師攝影獎是香港極重要的一個獎項,多年來關注社會議題,2015年的主題「廢/棄」關注的便是環境汙染問題。幾乎所有介紹「香港湯:1826」的文字裡,都提到過「1826」這個數字的意義——這是香港每天丟棄的塑料垃圾的總噸數。 Barker曾批評港人日常對於塑料用品的依賴,成為了一種難以改變的惡習,人們只知道那些廢棄的塑料產品會送往堆填區,而並不關心它們所帶來的問題。的確,香港的環保政策與意識,比起臨近的臺灣或日本來說,都顯得相當落後,儘管這個城市一直以「發達地區」、「國際城市」自居。
Hong Kong Soup :1826
|超越漂流|
每個系列的創作, Barker都花費了大量時間在調查研究上面,這使得 Barker看起來更像一個科學家,而不是攝影師。最新作品《超越漂流:完全不為人知的動物》(Beyond Drifting: Imperfectly Known Animals)入圍2017年攝影界著名的 Prix Pictet Award 攝影獎,並會在兩年內於全球展覽。目前這組照片已經集結成攝影書,做舊的質感讓這本書看上去就像是維多利亞時代的科學圖譜。
在這本書裡, Barker開宗明義地表明自己是在模仿十九世紀海洋生物學家John Vaughan Thompson——他曾在愛爾蘭收集浮遊生物並發現了一些新的浮遊物種。 Barker來到JohnVaughan Thompson曾經去過的科克港和科芙鎮的海邊,採用類似當年生物學家收集生物樣本所用的方法,把收集來的塑料垃圾帶回工作室,拍出仿似浮遊生物的感覺。
Beyond Drifting
INDEFINITE
Barker表示, 這本書的靈感來自一個關於合成纖維的科學研究,研究稱衣物60%成分都由細小的塑料纖維組成,而在衣服被清洗的時候,這些微小的塑料粒子會流進水裡最終被魚吃掉,魚又會被人吃掉,塑料由此進入人體內。塑料垃圾是現代文明的產物,但 Barker在創作這個系列時,她有意將之打造成復古的感覺,拍攝用的是過期的膠捲,每個「物種」樣本的命名也採用傳統的拉丁字母,而且每個名字都隱藏著同樣的「字謎」——抽取當中的字母,可組合成「Plastic」。
這本攝影集的封面顏色也近似1859年出版的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那種往往在圖書館舊書上才有的泛黃色,彷佛能把讀者帶回維多利亞時代。Barker在畫面中組合各種海洋垃圾的方式,也參考了以前的生物圖鑑;而以人造物偽裝成生物的做法,模糊了兩者間界線,她早期的作品也曾用過「INDEFINITE」(曖昧不明) 這個名字。其作品在模糊自然與非自然、當下與歷史的同時,卻又強化了海洋垃圾對海洋生態影響愈趨嚴重的警示作用——如果觀看者沒有意識到 Barker的「小把戲」,沒有察覺到那些美麗的「新物種」並不是真正的生物,那不正呼應了人類對海洋汙染的忽視嗎?
Beyond Drifting,cover and inner page
2014年世界盃期間, Barker曾做過一個叫做「PENALTY」的項目,旨在通過足球這種塑料產品以及全球象徵來吸引國際目光。「PENALTY」作為標題具有雙重含義: 一方面,在足球比賽中,違反規則會受到「紅牌」、「黃牌」懲罰;另一方面,如果任由塑料過度消耗而忽略對海洋的治理,人類也必將承受其代價。該項目通過社交媒體呼籲人們收集在海裡或海岸線上發現的足球,僅用了4個月時間, Barker就收到了89位參與者從41個不同的國家、144個不同的海灘寄來的769個足球和其他223種球類。這些球類和參與者的多樣性,在某種程度上表明了公眾在面對海洋垃圾問題時的決心。
人類仍有選擇:等著被改變,或者從現在開始改變。 Barker相信攝影和藝術能夠改變人,攝影作為一種交流方式,能夠超越語言。用美麗的畫面引起對海洋汙染的關注,才是「超越漂流」真正要傳達的信息。
PENALTY
VISION對攝影師進行了專訪,
全文刊於青年視覺第179期。
VISION: 在我印象中,英國女攝影師總是打破性別刻板印象和領域限制,比如攝影師、植物學家安娜·阿特金斯(Anna Atkins)和攝影師、探險家家伊莎貝拉·璐西·伯德(Isabella Lucy Bird)。你曾經受到過她們的影響嗎?你最欣賞的攝影師是誰?
MANDY BARKER: 我受到過很多攝影師和藝術家的啟發,雖然攝影通常是男性主導的領域,越來越少的女性會選擇攝影這一職業,但我真的非常欽佩安娜·阿特金斯和李·米勒(Lee Miller)。我欣賞的一些攝影師還包括Man Ray、Edward Weston、Cornelia Parker和 Vanessa Winship。但影響我最多的還是自然和文字,我甚至會從沙子上的線條或者巴士上的交談中獲取靈感。
VISION: 塑料汙染是無國界的全球性危機。你在拍攝的時候,是否有意選擇了一些全球文化符號來呈現,例如奧特曼玩偶、惠普和足球?還是因為它們真的在塑料汙染中佔據了很大比例?
MANDY BARKER: 我一直試圖準確地,並且用正確的比例來呈現我在海灘上發現的某個特定東西。有些海灘某種物體佔主導,例如瓶蓋或是一次性打火機。但總的來說,世界上所有的海灘上都有相同種類的垃圾。唯一不同的就是產品上的文字。當然,現在很多國家都在向國外傾銷塑料製品,比如可以在中國找到來自美國或英國的塑料垃圾。在我走過的每一個海灘,我總是能找到一個足球、一個醫用注射器、一支氣球、一把牙刷、一個打火機和一次性食品包裝袋。
Hong Kong Soup – Spilt
Mandy Barker surrounded by waste along the sea
VISION: 我注意到你總是把與科學家合作的項目視覺化。你更希望你的攝影作品是一篇有說服力的論文,還是一種藝術幻想?你作品中虛構與非虛構的成分各佔多少?
MANDY BARKER: 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為科學提供一個視覺化的聲音,並希望它們可以與觀眾的社會良知產生共鳴。這些作品都是基於研究與調查創作的,但圖片的構圖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種虛構。但「Hong Kong Soup – Spilt」這張構圖確確實實是根據美國宇航局拍攝的照片創作的。暴風雨當天,六個貨櫃掉入海中,所以也許這個作品不算是虛構的。
VISION: 在你的新系列作品《超越漂流:完全不為人知的動物》中,像顯微鏡一樣的圓形視域讓我想起了地球或子宮。你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構圖?
MANDY BARKER: 這一系列作品的形狀最初是為了實現通過顯微鏡觀察微型浮遊生物的想法。隨著這一系列的發展,不同的塑料物品被擺在了顯微鏡下,其中的一些確實呈現出了行星和地球的樣子。你提到的子宮這一點很有趣,因為浮遊生物是食物鏈的底端,它們與生命之初有關,也與我們現在必須保護它們相關聯。
VISION:《超越漂流:完全不為人知的動物》模仿了生物學家湯普森在19世紀早期對浮遊生物《完全不為人知的動物》的科研報告。然而,這本書復古的外觀卻充滿了對未來的關切,使得這本書看起來更像一部科幻小說。時間的起點與終點似乎閉合成了一個圓環。你能分享一些關於這個「圓」的想法嗎?食物鏈、重複的歷史或是不可避免的命運……
MANDY BARKER: 這是我所希望的這部作品的力量所在,它看起來復古,但體現了一個關於當下與未來的政治議題。從帶有圓形茶杯汙漬的前外罩,到環繞碎片收集區域的標本之間交錯的色彩圖像,圓的概念貫穿整部作品,也是這一系列的一個特色。這個圓還代表了一種「循環經濟」,一種我們應盡全力採用的經濟模式——產品的使用性可以沒有盡頭,它們需要持續得到修復和再利用,才不會產生浪費。
VISION: 你有在中國拍攝或展覽計劃嗎?
MANDY BARKER: 我剛剛被「Peer to Peer UK/China」獎項提名,所以如果我能獲獎,我非常希望在中國舉辦一個展覽。我也非常想去中國訪問和完成攝影項目,我的作品目前正在英國曼徹斯特的中國當代藝術中心展出。
sketchbook pages
w
http://mandy-barker.com
text
陳奉京
editor & interviewer
Qian
designer
二十一
VISION 「179」 期雜誌現已上市
歡迎點擊閱讀全文購買
⬇️ VISION179期購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