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3k3m
本人與不少香港同事共事,閒聊的時候聊起近期的香港問題。看看這些真正有眼界的香港同胞是怎麼看待近期的事件的。內容基於個人的回憶,可能有一些不準確的地方,權當飯後談資。
1)一切的本質還是經濟問題
這個論點其實很多觀友都已經闡述過了,這裡只是站在香港朋友的角度補充一些細節。香港的最主要問題在於已經被大資產階級近乎壓榨殆盡了,很多人看不到希望。
簡單來說很多香港年輕人不同於內地在大城市奮鬥的年輕人,內地年輕人很多人工作不如意還有老家可回,而對於香港人來說他們沒有退路。我們知道香港的居住空間非常狹窄,一個30平米的房子可能要擠進去三代人,而如果家裡有兄弟姐妹,居住環境可能更為擁擠。
這就導致了很多香港年輕人成年之後必定需要搬出來住,他們雖然是「本地人」,但是也要給地主老老實實交租。在香港,大概有1/3的人需要租房住。
在香港一般大學畢業生的起薪都不會太高,如果一個學生月薪15000,那房租每月就會花掉5000左右,其它的開銷也不少,如果你在中環這種地方上班,除了金拱門這樣最便宜的快餐,路邊店一頓普通午飯就要價70港元左右,晚市更貴,而通勤如果需要過海,單程巴士的票錢可能也要雙位數港元。
這樣算下來包括水電煤等雜項開支,一個月基本上存不了多少錢。這種情況並不會隨著你收入的提高有太大改善,因為所有人遲早都要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買房。
我們先上結論,經過同事計算,現在在香港買房從經濟角度看根本不不划算。一對30歲左右,分別月入2萬多的夫妻,如果他們決定買房,那麼貸款本息可以直接吃掉其中一方的收入,如果正常生活,到他們退休時手頭的公積金包括存款可能會有150萬左右,這裡面沒有考慮通脹因素。
而要拿這些錢在香港生活20年,幾乎可以肯定是不夠的,因此到最後結果就是把買來的房子賣掉,租房住。
買房風險高收益低,而租房也不會見的能夠安心。香港大部分房租的租約2年期,一年死期一年活期,香港的很多房東對租金價格極度敏感,因為很多人手下就一套房出租,他們對價格盯得非常緊。
因此很多香港人可能因為房租調整,每兩年就要被房東趕著搬家。這導致的結果就是很多人並不會在家裡買太多東西,因為搬家費事費力,買太多東西搬一次家請人運輸的成本可能就要一個月的房租。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香港人自己眼裡他們普通人的生活光景是怎麼樣的。按照同事的話說,很多香港人雖然看上去收入不錯,但是生活水平可能已經要比不上在深圳做類似工作的同行了。
在這個被壟斷資本控制的地方,資本已經將每個人的價值壓榨得七七八八,甚至從人口和生育角度來看,香港人普遍晚婚,而很多人直接就是丁克族,勞動力連養育下一代進行再生產的價值都被剝奪了。
這一切都使得社會其實積聚了很大不滿,在別有用心的人煽動之下很容易就爆發出來。拿同事的話講大致意思是,如果一個人有個漂亮的女朋友,不愁房子住,每周能吃得起高檔餐廳,一年能多次到外面旅遊度假,誰還會去上街呢?這不是要為暴徒洗地,而是從深層次看,很多人已經被壓榨得太狠了。
最近這一系列事件,背後肯定是有人指使的。因為很簡單的一個邏輯,那些在金拱門加一對辣翅都要考慮很久的學生,遊行的時候丟起幾十塊錢一把的傘來根本就不心疼,你覺得至少這把傘的錢會是他們自己出的麼?而且從其他人那裡,不難知道走在前排的人是有錢拿的。
但是內地的朋友大可放心,其中很多人已經被默默拉清單了,起碼他們是沒法過關來深圳了。這些遊行示威的人除了收錢的,其實根本不知道他們到底想要什麼,如果你要自由民主,那麼你不應該上街,因為香港的現況就是由這套自由的體系促成的,你應該做的就是老老實實交租,這就是自由主義的結果。而如果你想要公屋,你更應該支持的是共產黨,目標也不應該是警察。
2)香港的未來在哪裡
時代已經變了,但很多香港人還覺得香港的未來中環,不過如果思路拓寬些,其實這片地方的未來在前海,深圳未來必然超過香港。
從經濟角度看,香港的發達,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70年代之後的高速發展組建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消費市場,人們有錢了之後願意消費。從供需角度看較大的需求使得供給端可以擴大生產,成本降低,廠商也願意把商品賣到香港來,結合香港的低稅環境,香港的很多產品可以做到又好又便宜,經濟的不斷發展促成了一個正向循環,那就是經濟發展-消費增加-規模效應-成本降低-經濟發展。
而到了現在,香港發展停滯,反而進入了一個逆向循環。經濟不好導致需求下降,帶來的就是成本上漲,進一步抑制增長和消費。相較之下,深圳現在反而還出這個正向循環之中,一升一降之下,深圳未來必定會超越香港。或者用更殘酷的話說,中國在崛起,但香港卻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掉了隊。
面對內地,很多香港人內心是有優越感的,特別是很多到深圳香港人,儘管他們住的是公屋,但是不妨礙他們對深圳的服務員頤指氣使。不過香港人遲早是要接受這種轉變,特別是很多深圳人現在的心態已經有所變化了,他們去逛香港,也不會覺得香港有非常多吸引他們的地方。
抱著是逛自家後花園或者商場的心態,顯得稀鬆平常。什麼時候深圳人像以前香港人那樣,打趟的士100元敢付120元的時候,就是雙方心理發生逆轉的時候。而從這個角度看,很多香港人簡直是在作死,根本不應該把自己當成香港人或深圳人,用是否是香港人來區分彼此,將來吃虧的還是他們自己。
這就引出了同事對其他許多人說的話:未來輸的時候不要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