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斯,到死都是愛情動物

2021-02-08 環球人物

1955年,杜拉斯在巴黎聖伯努瓦路5號的寓所中。


瑪格麗特·杜拉斯,原名瑪格麗特·陶拉迪歐。法國著名作家、劇作家、電影編導。1914年生於印度支那嘉定市(今越南胡志明市)。文學作品包括40多部小說和10多部劇本,其中以《情人》和《廣島之戀》最為經典。她還導演過幾部電影,包括《印度之歌》《孩子們》等。婚後杜拉斯與丈夫各自有了情人,66歲時與27歲小夥談戀愛,她的文學與愛情成為傳奇。


都說女人是天生的愛情動物,瑪格麗特·杜拉斯(下文稱杜拉斯)則是愛情動物中的極品。她最暢銷的作品是 《情人》,而她的一生也從來不缺情人。2014年是杜拉斯誕辰一百周年,正當世界各地都在張羅她的紀念活動之際,7月10日,她的最後一個情人在巴黎去世,享年61歲。


杜拉斯曾說:「愛之於我,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不死的欲望,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如今人皆逝去,唯有愛情讓人感嘆。


《情人》劇照。梁家輝飾演中國闊少,珍·瑪奇飾演法國少女。


殖民地的初戀


在杜拉斯身上,有種專屬的陰鬱。這種氣質從她小時候就形成了。杜拉斯的父母是一對再婚的鰥夫和寡婦,因響應法國政府號召而在印度支那任教。1921年,父親去世,家境一落千丈。杜拉斯的大哥皮埃爾好吃懶做,偷盜成性,但受到母親的寵愛。二哥保爾比杜拉斯大3歲,和她感情還算好一點。


母親儘管很努力地賺錢養家,但也總感到絕望。在一次投資失敗後,這個家更是雪上加霜。「她已經無力給我們梳洗,給我們買衣穿衣,有時甚至無法讓我們吃飽了。她沒有勇氣活下去,每天都掙扎在灰心失望之中。」杜拉斯幼時的貧困跟中國作家蕭紅有點像。蕭紅從家叛逃之後,就經常為吃飯發愁。生活艱難,也許都給她們的情感經歷埋下了伏筆——蕭紅和杜拉斯的第一個男人都跟其生存有關。並且因為生活在錯綜複雜的殖民地,杜拉斯更是從小看穿了人生,「我在15歲時就有了一副耽於逸樂的面目,儘管我還不懂什麼叫逸樂。」


16歲那年,杜拉斯遇見了一個中國男人胡陶樂(音譯)。在《情人》中杜拉斯是如此描述那時的自己:體形纖弱,胸部平得和小孩的前胸一樣,搽著淺紅色脂粉,塗著口紅。就這樣一副樣子,吸引了一個在當地生活的中國闊少。一天,她從家裡回寄宿中學,過湄公河時,這位大她12歲的闊少主動找她搭話,並用私家車把她送到學校。


在杜拉斯筆下,闊少是一個瘦弱、孤獨,十分膽怯的人。他們相愛了。闊少用錢幫杜拉斯的家庭渡過難關。他們的對話極少,似乎互不了解,但對杜拉斯來說也算美好且難以忘懷的。她說:「我對他的愛是不可理喻的,這在我也是一個不可揣度的秘密。我不知道為什麼愛他愛得甘願為他而死。」這段愛情杜拉斯一直埋在心底,直到50年後才在《情人》中予以披露。

杜拉斯和昂泰爾姆(右)、馬斯科羅在一起。


「如果不是一個作家,就會是個妓女」


18歲時,杜拉斯回到法國讀書,一開始在大學裡學習數學,後來轉而攻讀法律和政治。畢業後在法國殖民部當秘書。讀書時,她的浪漫史就接連不斷,被評價為「漂亮而放蕩」。1939年,杜拉斯與羅貝爾·昂泰爾姆(下文稱昂泰爾姆)結婚,對方是她在法律系的長凳上結識的朋友,也是她一生信賴的兄長。


他們的愛情宣告死亡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仍然住在一起。他們分房睡,陸續有了各自的情人。杜拉斯說:「夫妻之間最真實的東西是背叛;任何一對夫妻,哪怕是最美滿的夫妻,都不可能在愛情中相互激勵;在通姦中,女人因害怕和偷偷摸摸而興奮,男人則從中看到一個更能激起情慾的目標。」


後來,杜拉斯愛上迪奧尼斯·馬斯科羅,並將這位出版社編輯介紹給昂泰爾姆,沒想到兩個男人一見如故,此後情同兄弟。


1944年,昂泰爾姆被蓋世太保逮捕並流放。杜拉斯的摯友、後來連任過14年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的密特朗竭盡全力幫助她,終於在1945年為她找回了已經半死不活的丈夫。1946年,杜拉斯和昂泰爾姆離婚。1年後,她和馬斯科羅的兒子出生。杜拉斯暫時把精力傾注在哺育孩子上,但她從未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及這個兒子。


杜拉斯說:「如果我不是一個作家,就會是個妓女。」好在她成了作家,1943年,她以「瑪格麗特·杜拉斯」的筆名發表了第一部小說《厚顏無恥的人》。杜拉斯是她父親故鄉一條小河的名字。


1949年的小說《抵擋太平洋的堤壩》是杜拉斯的成名作。她很看重這部作品,認為它應先於《情人》獲得龔古爾文學獎。書中反映了她童年時代的生活。講述一位到印度支那的法國母親,向殖民地當局租用海邊一塊土地,因沒有行賄,得到的竟是一塊不可耕種的鹽鹼地,還有隨時被海潮吞沒的危險。


那段時間,法國電影界掀起新浪潮運動,文壇也隨之產生了新小說運動。杜拉斯因在1958年出版的小說《慢板如歌》而被譽為新小說代表作家之一。1959年,導演阿倫·雷乃請她為自己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廣島之戀》撰寫劇本。這部電影在法國創下票房紀錄,杜拉斯的名字也傳遍世界。有評論稱:「如果用一部電影定位西方電影從古典時期轉為現代時期的裡程碑,那無疑就是杜拉斯的《廣島之戀》。」


在漸漸受人矚目的日子裡,杜拉斯的感情生活也為她吸引了不少眼球。熱拉爾·雅爾洛是杜拉斯從40歲至50歲時的男人。他比杜拉斯小9歲,是一名記者、花花公子、酒鬼。杜拉斯說:「如果一個女人一輩子只同一個男人做愛,那是因為她不喜歡做愛。但發生一次愛情故事比上床45次更重要、更有意義。」雅爾洛勾起了杜拉斯的肉慾,她對他產生了從未有過的肉體迷戀。為紀念那段愛情,杜拉斯寫下了小說《琴聲如訴》和《坐在走廊裡的男人》,後者是她唯一的一本情色小說。

晚年的杜拉斯和安德烈亞在一起。


最後一個情人小她39歲


「我已經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裡,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特地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的你比年輕時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這是杜拉斯帶有自傳性質的小說《情人》的開場白,也是她66歲時的真實寫照。歲月是一把刀,再美麗的容顏也招架不住它的磨礪。杜拉斯抽菸、酗酒,加之生活不規律,不比別人老得快才怪。又矮又老的她,已談不上什麼風韻猶存,而且性格乖僻,人們對她敬而遠之。但即便這樣,杜拉斯還是收穫了愛情。


1975年,杜拉斯導演的電影《印度之歌》在坎城電影節上大獲成功。電影院在放映結束後,邀請杜拉斯參加一場討論會。觀眾中來了一個年輕人,是杜拉斯的超級「粉絲」。座談完畢,他追到停車場,然後和杜拉斯有了這樣一段對白。「你有情人嗎?」「一個也沒有。」「你開車時速多少?」「140。」


杜拉斯顯然是在說謊。不過,這個年輕人倒是認真的。此後,他一封接一封地給杜拉斯寫信,一寫就是5年。杜拉斯遵照自立的規矩,從不回復。而年輕人似乎也不是十分期待回信,他只希望信被閱讀。1980年1月,杜拉斯坐不住了,破例回信:「我活不下去了。我喝酒太多,為此進了醫院,接受治療。我不知道我怎麼到了今天這個地步。」


他們的正式交往從此開始。在年輕人的一再堅持下,他走進了杜拉斯的家,那一天他們交談至深夜。杜拉斯對他說:「別花錢住旅館,而且,到處都滿了。我兒子的房間空著。他不在,你可以在那兒睡。」當夜,他留了下來,從此住在杜拉斯的家裡。


這個年輕人原名為揚·梅勒,杜拉斯為他改名為揚·安德烈亞—斯泰奈(下文稱安德烈亞)。當時,安德烈亞27歲,杜拉斯66歲。他整天替杜拉斯整理稿子、搞衛生、幹雜事,替杜拉斯洗澡擦背,連見自己的母親都要偷偷溜出去,掐著點回來,一分鐘都不敢耽擱。還要忍受責罵,經常被趕出家門。有時他被杜拉斯認為是個騙子,找她就是為了蹭吃蹭喝。後來,安德烈亞為杜拉斯寫的傳記就名為《我,奴隸與情人》。


安德烈亞是一個狂熱的文學愛好者,他愛杜拉斯可能就如同熱愛文學吧。安德烈亞曾說:「對我來說,杜拉斯成了文字本身。」不過他們的戀情還是讓人迷惑,安德烈亞從不否認他的同性戀傾向,但同時他堅稱這和他與杜拉斯之間的愛情毫不衝突。他有時也會突然失蹤,沒有任何聯繫,讓杜拉斯連著好幾天心神不寧。但最終都會回來。


杜拉斯又愛安德烈亞什麼?誰知道呢。她一向離經叛道,驚世駭俗,也許是安德烈亞滿足了她的心理需求吧。


不可否認的是,安德烈亞再度激活了杜拉斯的創作。經典名作《情人》完成於1984年,當時她和安德烈亞已一起生活了4年。據法國的出版方統計,截至上世紀90年代,《情人》在全球賣出3000萬冊,法語文學從未如此暢銷過。《大西洋人》《揚·安德烈亞·斯泰奈》《烏髮碧眼》,都是杜拉斯為安德烈亞而作的。從1981年至1996年,杜拉斯共寫了4部戲劇、17部小說和散文。


杜拉斯也帶著安德烈亞到處拋頭露面。在她80歲時,有記者提問:「這總該是您的最後一次愛情了吧?」杜拉斯笑著回答:「我怎麼知道呢?」直到1996年3月杜拉斯去世,安德烈亞是最後一個情人,總算被確定無疑了。


在杜拉斯離開人世6年後,安德烈亞住到了杜拉斯故居對面的一幢閣樓上。以前,他是杜拉斯筆下的人物。現在杜拉斯則到了他的筆下。在書中,他把兩人的一切都說了出來:瘋狂的嫉妒、絕望的情慾、無法實現的歡樂……


一生充滿爭議的杜拉斯,人們對她的熱度至今不減。幾乎每年都會有關於她的傳記出版。杜拉斯作品的譯者胡小躍說:「有些寫杜拉斯傳記的法國作家,為了保持客觀是不想去見杜拉斯本人的。而有的譯者翻譯久了,文字會帶有杜拉斯的味道,她就有這麼一種魅力。」


杜拉斯在《物質生活》中寫道:「我從來沒有在一個我感到舒適合意的地方住過;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地方,我願意留駐的地方;我一直沒有找到……」不知道,在杜拉斯的心目中,愛情是否也是這樣。反正她找尋了一輩子愛,也愛了一輩子。

相關焦點

  • 杜拉斯—隱秘的愛情,永遠的《情人》
    「我已經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裡,有一個男人像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我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催殘的容顏。」
  • 杜拉斯《情人》:根本不是愛情,只是一場金錢與肉體的交易
    她的文學作品和她的本人的行事風格都極具個性,她是一代文藝青年們心目中的聖母,影響了很多中國男女作家,例如王小波、安妮寶貝、衛慧等都非常推崇她。說起杜拉斯最出名的作品,那就非《情人》莫屬了,特別是同名電影,風靡一時,直到現在仍然被網友們津津樂道。
  • 永遠的情人,永遠的杜拉斯……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聊聊杜拉斯她的冷峻,她的綺麗她一生創作了七十多部作品寫作和愛情成了她生命的全部她在作品中講述絕望的愛情她在現實中擁有不老的愛情「我是作家,其它的都盡可忘掉」瑪格麗特杜拉斯,她的一生都被愛包圍,求仁得仁,她該得到的,想得到的,都已經得到了。這何嘗不是一種圓滿?那我們呢?我們究竟該用什麼定義自己的人生?是取得的地位、金錢,還是不渝的愛情、友情?若是愛情,我們又該如何定義?是擁有,還是存在?若存在就是意義,若存在就是快樂,我們還奢求什麼呢?杜拉斯,這位20世紀最有個性的女作家,留下了諸多驚人之語,關於愛情,也似謊言。
  • 再看杜拉斯 | 「情人」故事是一場愛情還是一出金錢騙局
    這看起來像一個愛情故事,杜拉斯在文中寫道:「她突然不敢肯定她沒愛過這個男人,沒有這種她沒有見過的愛情,因為這愛情已經在歷史中消逝,就象流水消失在沙漠裡一樣。」第一次讀到《情人》的小說,我還在念高中。此後多年,一直反覆讀《情人》和杜拉斯的其他小說。她的作品總是帶著強烈的自傳體色彩,反覆講述著同一個故事,而每一次講述又都有所不同。
  • 【書記】杜拉斯:《情人》——情人總分分合合
    趁著上次去巴黎蒙帕納斯公墓的機緣,我了解到原來我2016年了解到的那位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與潘玉良在同一墓地,所以我不禁將這兩位女性聯繫了起來。杜拉斯和李雲泰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兩個家庭中。「我怕我自己,我怕上帝,我怕。若是在白天,我怕得好一些,就是死亡出現,也不那麼怕,怕得也不那麼厲害。死總是纏著我不放。我想殺人,我那個大哥,我真想殺死他,我想要制服他,哪怕僅僅一次,一次也行,我想親眼看著他死。
  • 紀念情人杜拉斯:每個文藝青年心中都有一座廣島
    如果軍事和經濟的領域,還有政治和社會的關係,被死亡的激情所支配,那麼,這樣的激情似乎已統治了曾經高貴的精神王國。的確,思想和言語的一場可怕的危機,表徵的危機,已經浮現。其相似的情形可見於之前的世紀(羅馬帝國的衰亡,基督教的興起,中世紀的瘟疫或戰亂的毀滅年代),其原因可究於經濟、政治和法律結構的崩潰。進而,毀滅的力量,從未像今天這樣無可置疑、不可挽回地在個體和社會的內部和外部出現。
  • 71歲杜拉斯在《情人》早給出人生真諦
    她也許內心並不想承認這一段充滿著金錢和欲望的關係,因為這兩者的混雜,使得它離愛情越來越遠。可她卻無法阻止自己一生都在愛情的慾火中燃燒——「某種野性的習氣還留在我身上,至今依然,我以動物般的依戀來對待生命。」她66歲晚年時的一個情人,是一位27歲的同志。
  • 在扉頁上署名的愛意,杜拉斯用文字表白最後情人
    杜拉斯的作品帶有很強的自傳性,她從身邊的一切汲取寫作的靈感。揚·安德烈亞作為她生命中的最後一個情人,她當然不會放過可以表達感情的機會,除了愛情,寫作就是她生命的全部。杜拉斯是個極具才華的女性,她用自己的文字徵服無數讀者,男人們懷著對她的好奇和欣賞,一個個慕名來到她的身邊,所以杜拉斯從來都不缺男人,她的情人總是換了又換。
  • 杜拉斯:極致的欲望 隱秘的初戀 成就的巔峰之作《情人》
    這部作品被翻譯成40多種文字,銷量高達幾百萬冊,世界各地都有讀者,尤其是女性讀者甚眾。痛苦、貧困的成長期,缺錢沒有溫暖的女孩杜拉斯的父母親都是小學教師,在當時聽信了政府的鼓動,揣著發大財的夢想,來到法屬殖民地。杜拉斯就出生於法屬殖民地——越南。
  • 杜拉斯的《情人》
    法國作家杜拉斯最出名的大概是她的情史,在人生耄耋之年有一個年輕帥哥不離不棄的愛上了她,還陪她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段。儘管這個男人有吃軟飯的嫌疑,但並不妨礙廣大婦女同志的羨慕嫉妒恨。杜拉斯寫《情人》這本書,據說是年老的時候(70歲左右),因為這是屬於自傳性質的小說,而且揭露的是當年的「隱痛」和隱私。
  • 越南初戀,日本廣島之戀,法國少女杜拉斯的愛情
    1984年,已經發表多部小說的杜拉斯發表自傳小說《情人》,講述一法國少女與中國闊少在西貢發生的悽涼動人的愛情故事。1992年拍成電影,並連續兩年擔任法國的票房冠軍。杜拉斯憑藉這部小說榮獲了1984年的龔古爾文學獎,小說被譯成40多種文字,至今銷售250多萬冊,這也使杜拉斯成為享譽世界的法語作家。
  • 西貢小姐和杜拉斯的「情人」
    她看見了很多高樓大廈,看見了1880年徵服這時建造的紅磚教堂,看到了省長官邸,看到了充斥著鴉片氣味的作坊……陌生讓她興奮,讓她激情澎湃,讓她冥冥之中等待著即將發生的一切。18歲那年,瑪格麗特離開出生地,奔赴巴黎讀書。她有種被引渡的感覺。輪船離開西貢港的時候,她帶走了這塊土地能給予她的,除了那段沒有講完的愛情故事。
  • 新刊 銀幕上的杜拉斯
    甚至重新開始時也還是因為從製片人那裡得到消息說,杜拉斯住院了,身體很虛弱。「不過,事實是,她一出院立即拿起電話,我們又開始了爭吵。每個人都問我杜拉斯是怎樣的人。大概因為大家都愛她。但我的答案很殘忍——杜拉斯是個怪物。一個我無法不愛上、無法不尊敬,最後還成了朋友的怪物——有一天我去杜拉斯家,她讓我去客廳轉一圈,回來後問我怎樣。我說:『什麼怎麼樣?』她問:『你看到花了嗎?』
  • 杜拉斯:我要不是一個作家,便會是一個妓女
    杜拉斯的這個名字,最早引起我的關注是因為看了一部名字叫做《情人》的電影。電影裡講述的愛情故事充滿了世俗但又讓人體會到一種純粹本真的愛戀,男女主人公沒有辦法突破最後的束縛,於是愛情的結局只能是悲劇一場,但是故事裡展露出的那種現實與愛的矛盾,讓人深深地感受到一種壓抑和力量,看完之後有一種想要衝破什麼的衝動。於是我開始搜集這電影的原著,然後就了解到了它的作者杜拉斯還有她一系列的作品。
  • 瑪格麗特.杜拉斯:66歲邂逅27歲男人,仍不滿足
    當時世人都以為這位女作家狂傲到極致,沒想到她說的在2018年5月得到了驗證,是的,2018年5月,出版了杜拉斯的最新作品,《1962—1991私人文學史》。在情感上,杜拉斯經歷了別人想都不敢想的一生,15歲時,在湄公河的輪船上,杜拉斯遇到了一個中國情人;25歲時與羅貝爾·昂泰爾姆——法國前總統密特朗的戰友結婚,他包容她、理解她,儘管後來和她離婚,也能和她的情人迪奧尼·馬斯科洛和平共處。杜拉斯最後一段愛情是在她66歲時,一個27歲的男人走入她的生活。當時媒體問她此生是否不再移情別戀,杜拉斯說:「誰知道呢?」
  • 杜拉斯:一生擁有5個情人,從未停止過愛與寫作
    它是一種不死的渴求,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再後來是她的的作品《情人》,那句打動無數人深情的話:「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我被這句話中所蘊含的純美愛情深深打動,之後買來書讀。
  • 鳳凰閱讀小站:愛,謊言與寫作——杜拉斯影像記
    ◆ 她所有的身影,書中一一珍藏  年輕的她,嬌小可人,在湄公河的渡船上邂逅「情人」;後來她叱吒文壇,結婚生子,還以全部的熱情寫作戲劇,拍攝電影,成為法國文化的驕傲;年老的她,成為世界級、「星球級」的暢銷作者,臉上滿布皺紋。這時她說:「比起你年輕時的相貌,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容顏。」
  • 杜拉斯《情人》:是愛情還是虛榮?她是他的摯愛他是她的取款機?
    在這樣的家庭裡成長起來的少女簡,長到了15歲半,在一次去學校時途徑湄公河的輪渡上,遇到了一個中國富二代,也就是書中說的中國情人。他對她一見鍾情,且對她出手大方,還幫助她母親償還大哥哥的賭債,帶她和她家人出入高級場合。
  • 杜拉斯:一個人一生最糟糕的事,就是無法去愛
    ,我以動物般的依戀來對待生命……」本期豔遇圖書館,帶你走進杜拉斯自由、野性而激情的一生。近三年來,白種男人在馬路上也總是看我,我母親的朋友總是很客氣地要我到他們家裡去吃下午茶,他們的女人在下午都到體育俱樂部打網球去了。我知道這篇小說也是從王小波那裡知道的,所以王小波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啟蒙者。
  • 杜拉斯追問她最後一位情人:你是為了我的錢嗎?
    一生以寫作和愛情為底色一生寫作以愛情為主題一生寫作以我為主題一生擁有多個身份,小說家、導演、編劇、演員、作家一生追尋極致的愛欲,擁有眾多的情人經歷過多段愛情之火的杜拉斯,有時也看不清她和揚·安德烈之間的愛情,杜拉斯暴躁的時候會失控地大喊:不知道你在這裡幹什麼?是為了我的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