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半農發明了一個漢字,卻被中國女性罵了三年,到底是什麼字?

2020-12-21 格子道歷史

文/格子道歷史

我們都知道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字是經過簡化之後的簡體字,在20世紀20年代左右,由胡適等先進知識分子,發起了新文化運動。新文化包含許多方面,但漢字簡化絕對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由於當時國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簡化漢字的重任就落在了這一批文人身上。

然而想要把繁體字簡化成簡體字,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首先繁體字已經被使用了幾千年,它以象形文字為基礎,通過食物演化而來,具有通過圖像就可以聯想到它的意思的重要特性。

以形表意註定了它比簡單的以音表意更加複雜,正因如此,如何既保有漢字的特性,又使它得到簡化,是一個令人頭疼的話題。

但,漢字是世界上少數存在的,並且正在被使用的象形文字之一,這就意味著以歐美為主的拼音文字並不能提供太多的借鑑。恰恰相反,由於許多知識分子都有留學背景,加上當時歐洲先進的技術和與中國截然不同的政治環境,給東方社會帶來了巨大衝擊,對西方文明文化的仰慕與日俱增。

如何不受文化入侵的影響?怎麼避免在改革中走向彎路?漢字的簡化會不會失去控制走向西方文字的道路?這些都是提倡漢字改革的文人們擔憂的和正在思考的。

胡適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鋒,其他華人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劉半農,他便是簡化漢字的積極推進者和實際參與者。然而他發明的一個簡化漢字,卻備受爭議,尤其是當時中國的女性。這個字究竟是什麼呢?為何會引起女性的反感?今天我們要講述的就是劉半農和他創造的一個備受爭議的文字。

一、「她」的出現

氏族社會的開始是以母系社會為主體的,我們現在能看到許多,以女子為偏旁的姓氏和文字,例如,姬、姜、嬰、媧等字。然而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生產工具的進步,社會的結構發生變化,男子在社會生產中扮演著主要的角色,因而父系社會由此產生。

此後的幾千年裡,無論是東西方社會,男性成為社會的主體,而女性則在政治經濟乃至文化領域被邊緣化。這一歷史背景無論在最早提倡男女平權的西方還是東方社會,都是共同存在的。

因為社會地位的邊緣化,導致女性在歷史發展中的缺席。這種缺席最直接的反應在了漢字上,在新文化運動之前,我們現在經常使用的專職女性的「她」,是並不存在的,只有「他」和「牠」。究其原有大概是因為這個字在過去並沒有實際被使用的需要。

顧名思義,新文化運動所指代的就是對舊文化的革新,這種革新是參考當時的社會環境和以西方為模板的取其精華、取其糟粕。

從這個角度來看,「她」的產生是意義巨大的,從文字角度體現對女性權益的重視,想女性這一佔社會1/2的群體重新搬上歷史的舞臺。而這個「她」字的發明者正是劉半農,那麼為什麼一個具有如此進步意義的文字會遭受爭議?而且對他提出質疑的還是實際受益的女性呢?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究竟是女性爭取自我權益意識的極端落後,還是劉半農本身的問題呢?我們可以根據當時的社會情況和劉半農本身的經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二、劉半農與新文化運動

「我認為祖國發展新文化運動很好。文字是一個國家思想、文化和文明的第一載體,也是當之無愧的最重要的載體,這個我們日用的東西,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國人的精神狀態。老東西該放一放了,必須要把新的、先進的東西拿出來了。」

這是劉半農在給胡適的回信中所寫到的話,胡適主張開展新文化運動,劉半農是堅定的支持者。兩人來往的書信極多,其中不乏對新文化運動究竟該如何開展的討論。

我們可以看出劉半農極其看重漢字簡化對文明和文化的作用,作為一個文明的載體,一種文化的傳承工具,漢字革故鼎新的能力是劉半農最為看重的。

在他的話語中也透露出,通過漢字的簡化和一些適當的改進來達到社會變革的目的。他所說的「老東西」實際指的就是傳統文化中的糟粕,這個糟粕包括對女性的壓迫和忽視。

這麼看來,「她」的產生是具有進步意義的,而劉半農的初心也是抱著對女性的重視和對男女平權的希望而進行的發明。但是當這個漢字一出現,確實對這件事情爭議最多的是女性。男性沒有熱烈發表意見和不滿,為何女性反應如此之大?

這件事情並不是匪夷所思,那些反對的女性也有她們的理由。因為她們認為,為女性特別發明一個字,也算是一種不平等,是賦予女性特權。看來並不是對劉半農本人有意見,當然就更不是反對男女平權了。

現在來看,那些反對女性的思想其實是有一些超前的,以20世紀初的社會情況來看,這種顧慮看起來還是為時尚早。但從整個歷史的發展來看,這種反對的聲音是具有合理性的。我們以辯證的角度和發展的角度來看,應該包容各種各樣思想的存在和聲音的發出。

三、出身豪門,心繫民族

出身豪門大族,有國外留學背景,但心系,民族興亡,似乎是當時許多先進知識分子的共同特徵之一。劉半農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出生於經濟富庶且文化底蘊深厚的蘇州。

據說當時,劉半農所在的這一族尤其的顯赫。他的祖上人才輩出,無論是經商還是當官都非常的成功。到他這一輩,已經成為了蘇州有名的豪門望族。

出生於這樣一個家族的劉半農,他的教育生來就被受重視,據說他有三位保姆,而這三位保姆都要能夠識文斷字且品性良善。良好的家庭教育,給了他一個寬鬆的環境和基礎去實現更高一階段的理想。

25歲時,他被家裡送往歐洲留學。歐洲留學的經歷給了他巨大的影響,也可以說是他接觸新文化運動的開端。文人之間都有聯繫,他與胡適,梁啓超等人都十分熟識,可以說新文化運動是這些人在書信之中通過各種交流來進行推進的。

上面也曾經說過,不管是漢字簡化還是新文化運動整體的展開,最應避免的就是全盤西化,或者被西方影響,造成整個革新的扭曲。劉半農在這一方面是十分理智和具有多重憂慮的,在進行漢字簡化的同時,他最擔心的其實是拼音的使用。

也就是說他雖然支持漢字簡化,但卻不支持拼音在中國推行。在他給梁啓超的信中,就曾經明確的表示,他擔心拼音這種西方表音文字特點濃重的形式,會對中華文化產生衝擊。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似乎拼音的推行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其實當時中國文盲率極高,即便將繁體字簡化,學習的難度依然非常大。拼音的推行有效的降低了文盲率,但劉半農的反對也代表了當時的一種聲音,這種博弈與討論是有利於歷史發展的討論。

結語

總的來說,在社會變革的大時代,任何理智的討論都是有利於時代發展的。劉半農認為「她」字的產生是有利於男女平等的推廣的,是他對幾千年來社會陋習的糾正,也是對女性權益的申訴。他作為一個男性且出身良好,這種行為和倡議完全是出於一個先進知識分子的使命感。而當時部分女子的爭議,依然是一種良性討論,雙方都無可厚非。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劉半農:因發明一漢字被我國婦女罵了三年,如今仍被國人廣泛使用
    漢字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了,這一時期也發生了很多與漢字有關的事情,但是我們經常使用的漢字卻只有幾千個,據相關統計,1000個常用字可以涵蓋文字的92%,2000個常用字可以覆蓋98%以上,像「旱獺、黃鱔、黃鱔、黃鱔、黃鱔、黃鱔」等都不是常見的字。
  • 因為這一個字,創造者被女性罵三年,如今成通用字
    因為一個字,創造者被女性罵三年,如今成通用字 哈嘍大家好,小靈上線了。眼看著天氣不斷變冷,大家在學習和工作之餘也要注意保暖啊。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關於我們中華文化的事情,漢字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字。每一個成員都有屬於其獨特的意義。
  • 劉半農創造了一個漢字,遭到女性鋪天蓋地痛罵,如今大家都在使用
    「她」,這個漢字代表女性,這早已成為大家腦海中根深蒂固的觀念。中國漢字源遠流長,可「她」這個字卻在近代才被發明,而且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無數女性走上街頭痛罵這個字的發明人,認為他對女性充滿了歧視,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劉半農:因發明一漢字被女性痛罵3年,如今這個字被國人廣泛使用
    不常見的或是人們不熟悉的漢字,則稱之為生僻字,又稱冷僻字,在《中華字海》中,便收錄了許多歷史上存在過,但今天已經極少用的字。而「她」字在現今是常見字,被國人廣泛使用,不過在五四運動之前,「她」字是一個生僻字。
  • 他創造了1個漢字,卻被女性謾罵3年,如今這個字被收錄進新華字典
    不要說倉頡製造出整個漢字體系,就是製造出一個新的漢字,也往往會遭受巨大的麻煩。比如歷史上的武則天不就造了一個字,也就是她後來的名字「武曌」的「曌「字,但是當時多少人反對她呢?因為這不僅僅代表一個文字,還代表一個新的女皇帝。近代史上也有一位教授創造了1個漢字,卻被女性謾罵3年,如今這個字被收錄進新華字典。這位教授名叫劉半農。他出生於1891年,是民國「大師「當中的一員。
  • 他曾發明了一個字,被女性痛罵了三年,如今我們現在每天說近百遍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史,所沉澱下來的文化源遠流長,中國的每個漢字都擁有著非常多的含義。僅僅漢字這一項,就值得我們學習一生,我們的漢字,從它獨特的一面向世人述說中華文化的精深奧妙。中國的漢字很多,每一個漢字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都有他們的故事和淵源。
  • 此人發明一字,被諸多女性罵了三年,如今此字卻是被廣泛應用
    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文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歷史長河的流淌中,文字也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在我們國家近代歷史中,曾有個大的事件對我們國家文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那就是民國初期的新文化的運動。在西方文化中,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西方人在文學巨著以及其他的理論道德中,他們有自己的特點,男性與女性分別開來,用不同的字來表達,而在當時的中國,在我們國家的文學作品裡,無論是男女,統一是用「他」來表示。
  • 他改變一個字的讀音,讓已婚女性罵了三年,如今這個字人人都在用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經有了六千多年的歷史。發展到現在,有些字可能是同一個字但是卻有好幾個讀音,比如說尾、了等字,也有一個讀音但是意思卻不相同的,比如說他、她、它,這三個字現在分別是第三人稱用來表示男性、女性以及人以外的事物。
  •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已婚女性謾罵了三年,如今人人都在使用
    中國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絕不僅僅在漢字的種類繁多和結構複雜,更重要的是,文字能夠深刻影響思想。二十世紀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大師馬斯洛曾經說過:「我們每天說話寫字,都需要有意無意地使用到文字。人類在說出或者寫下一個文字之前,他的意識中一定會快速加工他想要說出的東西,有時候這個過程人們能夠意識到,有時候不能。
  • 時隔三年,這個字再度當選中國企業年度漢字
    昨天(12月22日),第八屆中國企業新媒體年會發布了2020中國企業年度漢字,「新」字再度入選。資料圖 新華社發 彭昭之 攝今年12月,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新媒體平臺「國資小新」通過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和中新網、環球網等媒體平臺,公開徵集2020中國企業年度漢字,經過近萬人參與投票,「新」字從網友和粉絲推薦最多的20個候選年度漢字中高票勝出。
  • 2020中國企業年度漢字發布,「新」字時隔三年再度入選
    2020中國企業年度漢字發布,「新」字時隔三年再度入選 2020-12-22 13: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他發明了1個漢字,被中國女性連罵了3年,如今每個女性都在用
    中國漢字有著長達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歷史,先秦、秦、漢、唐時期,到明清時期以及近現代的白話文,每一個年代都繼承了過去的文字體系然後開創適合於當下的文體系。而且每一次的改革都是要面對困難和阻礙的,包括語言也是如此,畢竟這是和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的一件事。
  • 他發明了一個字,被我國女性痛罵3年,如今這個字被國家字庫收錄
    比如說在民國時期有一位語言學家,發生了一個字,卻被中國女性連罵了3年時間。 1918年,劉半農首次提出了用「她」字來指代第三人稱女性,另外除了「她」以外,還應該再造一個「它」字來代替無生物的人稱。「它」字還好,但是「她」字的提出卻受到了不少的非議。
  •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中國女人謾罵了三年,如今每個女孩大量在用
    魯迅還說「漢字永不死,中國必死」,「不朽」的意思是不簡化。 除了簡化筆墨外,還有其他大師發現和創造了漢字。  劉班農,誰發現範邦文學,很快發現沒有一個詞的中文對應的「她」在英語。 因此,翻譯時,每次翻譯成「他的女兒」和「那個女人」,看起來和讀起來都很尷尬。  因此,有幾個人借用了吳語的「我」來代替。 魯迅和周作人的作品經常看到「我」這個詞」。 劉班農希望創造一個漢字「她」來代表女性。 這個詞我們很熟悉。 然而,每個方面也被使用,但在民國時期,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
  • 北大教授發明一漢字,被不少女人罵了整整3年,如今人人在用
    後來就有了「造字聖人」倉頡造字的傳說神話,從此就有了流傳至今的漢字。中國有著五千年燦爛的文明,月圓月缺,滄海桑田,雖有朝代興衰更替,戰亂紛呈,但是我們的文化並沒有因為王朝的更替消失,而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代代相傳,變得更加燦爛輝煌。
  • 他發明了個漢字,被女性罵到不敢出門,如今這個字被新華字典收錄
    因為這首詩中的「她」字,是在世界上首次使用。而在以前所有的"他",都是男女通用的「他」。也就是說在以前的時候,第三人稱代詞向來是不分男女的。而在文言文之中也一般都是用「之」字代替。至於創造這首詩的詩人劉半農,除了是詩人之外,還是一個專用門研究語言的語言學家。早在1917年的時候,劉半農就提出了用「她」字來代替文學作品之中女性的「之」或者「他」的建議。
  • 2020中國企業年度漢字發布,「新」字再度入選!
    12月22日 第八屆中國企業新媒體年會 發布了2020中國企業年度漢字 「新」字時隔三年,再度入選2020年12月,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新媒體平臺「國資小新」通過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和中新網、環球網等媒體平臺,公開徵集2020中國企業年度漢字,得到網友的踴躍參與。
  • 筆畫最多的漢字,到底是哪一個?
    那麼,在中國的漢字系統裡,「筆畫最多的」漢字又是哪一個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盤點一下那些被認為是筆畫最多的漢字吧。No.1提到筆畫最多的漢字,大家聽到最多的就是下面這個字了。讀音為zéi,意為盜賊,是古時「賊」字的另一種寫法。為了便於記憶和書寫,他還有一個口訣:一點一橫長,二字口言旁,兩邊絲繞繞,中間夾個馬二郎;你一長,我一長,心字來打底,日 月字幫忙, 金溝溝,掛衣裳,撿個石頭甩翻牆。這個字一共有59畫。
  • 此人改變了一個漢字的讀音和寫法,引女性唾罵,現在卻依然在使用
    因為多年文化的沉澱,漢字裡同一個讀音裡常常會衍生出來不同的文字。比如說漢字中的他、它,最初的時候他代表的泛指單個的人,而它則代表某一種事物或者動物。直到一個人又發明了另一個「她」,這個字出現後才有漢字上ta的男女之分,現在她這個詞泛指單個的女性。漢字中的「她」是民國時期一個人發明的,這個人叫做劉半農。
  • 62歲的楊麗萍被罵,戚薇李若彤聲援,到底是誰在亂定義中國女性
    在現在這個社會,對女性的偏見似乎就沒有消失過,到底怎麼樣才算的上是一個「成功女性」?她是一名中國舞者,被稱為「舞神」,是國家一級演員,也是中國第一個舉辦個人舞蹈晚會的舞蹈家,並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人,這種津貼只發放給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她的作品獲得過日本大阪國際藝術節最高藝術獎、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作品金獎,第二屆全國舞蹈比賽創作一等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