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這個漢字代表女性,這早已成為大家腦海中根深蒂固的觀念。中國漢字源遠流長,可「她」這個字卻在近代才被發明,而且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無數女性走上街頭痛罵這個字的發明人,認為他對女性充滿了歧視,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她」這個字的發明人是劉半農。劉半農,原名壽彭,江蘇江陰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之一。劉半農是國學大家,他是新詩人、語言學家和教育家,是真正的牛人。魯迅在《憶劉半農君》中,專門提到了劉半農發明「她」這個字情況。
魯迅寫道:「他(劉半農)活潑,勇敢,很打了幾次大仗。譬如罷,答王敬軒的雙簧信,『她』和『牠』字的創造,就都是的。現在看起來,自然是瑣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單是提倡新式標點,就會有一大群人『若喪考妣』,恨不得『食肉寢皮』的時候,所以的確是『大仗』。」
筆者注意到 ,早在1917年開始,《新青年》雜誌內部就開始集中討論英語中「 she 」這個單詞的翻譯問題。劉半農作為編輯,他最先提出可以創造一個「她」字,來替代女性的第三人稱代詞。剛開始,劉半農這個提議是在內部進行的,並沒有引起多大的關注。
1919年初,《新青年》刊登了一篇名為《英文SHE字譯法之商榷》一文,裡面記述了語言學家錢玄同和周作人就「她」等漢字的討論。不過,錢玄同傾向直接將英文中的he、she、it(他、她、它)搬到漢語中來用。周作人則放棄了此前提出的「他女」的說法,轉而用「伊」字,錢玄同表示支持。
文章刊發後,劉半農提出的「她」字方案也引起關注。然而,1920 年 3 月 21 日金德章最早發表在《民國日報》副刊《覺悟》上的詩歌《她麼》卻引起了軒然大波,裡面寫道:「她麼?她嫁了麼?她的夫是一個殘暴的野獸麼?她是二十世紀的新人物,情願犧牲她畢生的幸福麼?她也是完全的一個人,誰敢奪她的自主權?」
詩歌一經刊發,無數女性走到街頭痛罵劉半農。大家都知道,民國時期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結果大家認為是劉半農發明這個「她」字完全是在歧視女性。面對鋪天蓋地的指責,劉半農認為有必要解釋一下,當時他在英國留學,專門抽時間寫了一篇《「她」字問題》,後寄回上海發表在《時事新報·學燈》。
劉半農在文章中詳細解釋了為何用「她」代替女性,這根本不是對女性的歧視,反而是對女性的尊重。劉半農說:「『她』形式上和『他』字極像,容易辨認,而又有顯然的分別,不至於誤認,所以盡可以用得。」此文刊發後,「她」字逐漸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最終成為如今最常見的一個字。
參考資料:《「她」字問題》、《憶劉半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