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半農創造了一個漢字,遭到女性鋪天蓋地痛罵,如今大家都在使用

2020-12-22 解讀有趣的歷史

「她」,這個漢字代表女性,這早已成為大家腦海中根深蒂固的觀念。中國漢字源遠流長,可「她」這個字卻在近代才被發明,而且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無數女性走上街頭痛罵這個字的發明人,認為他對女性充滿了歧視,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她」這個字的發明人是劉半農。劉半農,原名壽彭,江蘇江陰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之一。劉半農是國學大家,他是新詩人、語言學家和教育家,是真正的牛人。魯迅在《憶劉半農君》中,專門提到了劉半農發明「她」這個字情況。

魯迅寫道:「他(劉半農)活潑,勇敢,很打了幾次大仗。譬如罷,答王敬軒的雙簧信,『她』和『牠』字的創造,就都是的。現在看起來,自然是瑣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單是提倡新式標點,就會有一大群人『若喪考妣』,恨不得『食肉寢皮』的時候,所以的確是『大仗』。」

筆者注意到 ,早在1917年開始,《新青年》雜誌內部就開始集中討論英語中「 she 」這個單詞的翻譯問題。劉半農作為編輯,他最先提出可以創造一個「她」字,來替代女性的第三人稱代詞。剛開始,劉半農這個提議是在內部進行的,並沒有引起多大的關注。

1919年初,《新青年》刊登了一篇名為《英文SHE字譯法之商榷》一文,裡面記述了語言學家錢玄同和周作人就「她」等漢字的討論。不過,錢玄同傾向直接將英文中的he、she、it(他、她、它)搬到漢語中來用。周作人則放棄了此前提出的「他女」的說法,轉而用「伊」字,錢玄同表示支持。

文章刊發後,劉半農提出的「她」字方案也引起關注。然而,1920 年 3 月 21 日金德章最早發表在《民國日報》副刊《覺悟》上的詩歌《她麼》卻引起了軒然大波,裡面寫道:「她麼?她嫁了麼?她的夫是一個殘暴的野獸麼?她是二十世紀的新人物,情願犧牲她畢生的幸福麼?她也是完全的一個人,誰敢奪她的自主權?」

詩歌一經刊發,無數女性走到街頭痛罵劉半農。大家都知道,民國時期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結果大家認為是劉半農發明這個「她」字完全是在歧視女性。面對鋪天蓋地的指責,劉半農認為有必要解釋一下,當時他在英國留學,專門抽時間寫了一篇《「她」字問題》,後寄回上海發表在《時事新報·學燈》。

劉半農在文章中詳細解釋了為何用「她」代替女性,這根本不是對女性的歧視,反而是對女性的尊重。劉半農說:「『她』形式上和『他』字極像,容易辨認,而又有顯然的分別,不至於誤認,所以盡可以用得。」此文刊發後,「她」字逐漸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最終成為如今最常見的一個字。

參考資料:《「她」字問題》、《憶劉半農君》

相關焦點

  • 劉半農:因發明一漢字被女性痛罵3年,如今這個字被國人廣泛使用
    不常見的或是人們不熟悉的漢字,則稱之為生僻字,又稱冷僻字,在《中華字海》中,便收錄了許多歷史上存在過,但今天已經極少用的字。而「她」字在現今是常見字,被國人廣泛使用,不過在五四運動之前,「她」字是一個生僻字。
  • 他曾發明了一個字,被女性痛罵了三年,如今我們現在每天說近百遍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史,所沉澱下來的文化源遠流長,中國的每個漢字都擁有著非常多的含義。僅僅漢字這一項,就值得我們學習一生,我們的漢字,從它獨特的一面向世人述說中華文化的精深奧妙。中國的漢字很多,每一個漢字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都有他們的故事和淵源。
  •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已婚女性謾罵了三年,如今人人都在使用
    中國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絕不僅僅在漢字的種類繁多和結構複雜,更重要的是,文字能夠深刻影響思想。二十世紀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大師馬斯洛曾經說過:「我們每天說話寫字,都需要有意無意地使用到文字。人類在說出或者寫下一個文字之前,他的意識中一定會快速加工他想要說出的東西,有時候這個過程人們能夠意識到,有時候不能。
  • 劉半農:因發明一漢字被我國婦女罵了三年,如今仍被國人廣泛使用
    漢字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了,這一時期也發生了很多與漢字有關的事情,但是我們經常使用的漢字卻只有幾千個,據相關統計,1000個常用字可以涵蓋文字的92%,2000個常用字可以覆蓋98%以上,像「旱獺、黃鱔、黃鱔、黃鱔、黃鱔、黃鱔」等都不是常見的字。
  • 此人改變了一個漢字的讀音和寫法,引女性唾罵,現在卻依然在使用
    中國漢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漢字則是文化的載體和語言的表現形式。最初的漢字都是由甲骨文演變而來的,而甲骨文則是根據人們的行為動作演變成的一種文字。所以現代漢字從一定程度可以看作是經歷了無數代演化的象形文字。
  • 他創造了1個漢字,卻被女性謾罵3年,如今這個字被收錄進新華字典
    因為這不僅僅代表一個文字,還代表一個新的女皇帝。近代史上也有一位教授創造了1個漢字,卻被女性謾罵3年,如今這個字被收錄進新華字典。這位教授名叫劉半農。他出生於1891年,是民國「大師「當中的一員。相比起其他大師不少有人品上的缺陷,劉半農其實還算是一個很潔身自好的大師,那麼他是造了一個什麼樣的字,讓惱羞成怒的女性朋友們罵了他三年呢?我們後面一一道來。首先說一下他為什麼要造字。
  • 他發明了1個漢字,被中國女性連罵了3年,如今每個女性都在用
    中國漢字有著長達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歷史,先秦、秦、漢、唐時期,到明清時期以及近現代的白話文,每一個年代都繼承了過去的文字體系然後開創適合於當下的文體系。而且每一次的改革都是要面對困難和阻礙的,包括語言也是如此,畢竟這是和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的一件事。
  • 他發明了一個字,被我國女性痛罵3年,如今這個字被國家字庫收錄
    ——《淮南子·本經訓》 作為中國人,漢字一直以來都是我們的驕傲。從中華文明誕生之初起,漢字便已經誕生了,迄今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更是迄今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而在漫長的歷史中,漢字也經歷過很多次的改革,其中最大的一次當屬近代的新文化文運動了。
  • 劉半農發明了一個漢字,卻被中國女性罵了三年,到底是什麼字?
    文/格子道歷史我們都知道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字是經過簡化之後的簡體字,在20世紀20年代左右,由胡適等先進知識分子,發起了新文化運動。新文化包含許多方面,但漢字簡化絕對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由於當時國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簡化漢字的重任就落在了這一批文人身上。
  • 北大教授發明一漢字,被不少女人罵了整整3年,如今人人在用
    後來隨著歷史的演變,越來越多的漢字被創造出來,而且書寫、認知變得越來越簡單。北大教授劉半農劉半農,原名壽彭,後名復,字半農。是我國「新文化運動先驅」,提起「新文化運動」,想必大家都不會感覺陌生了。劉半農是有名的語言學家、文學家。他出生於清貧的知識分子家庭,少時聰敏,六歲可以吟詩作對,後來在新文化運動的舞臺《新青年》雜誌擔任編輯工作。
  • 他發明了個漢字,被女性罵到不敢出門,如今這個字被新華字典收錄
    而在文言文之中也一般都是用「之」字代替。至於創造這首詩的詩人劉半農,除了是詩人之外,還是一個專用門研究語言的語言學家。早在1917年的時候,劉半農就提出了用「她」字來代替文學作品之中女性的「之」或者「他」的建議。因為當時的中國漢字中沒有和英文「she」這個單詞對譯的文字,因此在那時候翻譯英文中的「she」時常常翻譯成「他女」或者是「那女的」。
  • 他改變一個字的讀音,讓已婚女性罵了三年,如今這個字人人都在用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經有了六千多年的歷史。發展到現在,有些字可能是同一個字但是卻有好幾個讀音,比如說尾、了等字,也有一個讀音但是意思卻不相同的,比如說他、她、它,這三個字現在分別是第三人稱用來表示男性、女性以及人以外的事物。
  • 因為這一個字,創造者被女性罵三年,如今成通用字
    因為一個字,創造者被女性罵三年,如今成通用字 哈嘍大家好,小靈上線了。眼看著天氣不斷變冷,大家在學習和工作之餘也要注意保暖啊。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關於我們中華文化的事情,漢字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字。每一個成員都有屬於其獨特的意義。
  • 民國著名烏鴉嘴,預言徐志摩和自己的死,發明一字成女性專屬
    民國著名烏鴉嘴,預言徐志摩和自己的死,發明一字成女性專屬 民國大師輩出,尤以文學家為盛。而且創造出了很多非常新奇的字出來,說到「她」這個字,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民國之前,在漢字中只有「他」而沒有「她」。當時有個著名的作家,同時也是語言學家,他在北大擔任教授時提出應當在漢字中設立「她」字。
  • 此人發明一字,被諸多女性罵了三年,如今此字卻是被廣泛應用
    在西方文化中,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西方人在文學巨著以及其他的理論道德中,他們有自己的特點,男性與女性分別開來,用不同的字來表達,而在當時的中國,在我們國家的文學作品裡,無論是男女,統一是用「他」來表示。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要用拼音替代漢字,簡體字由此而來
    引言:從人類的文明史上來看,一個民族最大的危機莫過於兩種情況,一是遭到侵略,走上「商女不知亡國恨」的地步,二是文化的沒落,堪稱「亡種之虞」,漢字文化,便是一個民族最為在乎的文化之一。或許我們很難想像,漢字廢除之後的生活是什麼樣兒,但在近現代中國歷史中,廢除漢字運動確實存在,在當時有著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化革新運動,在漢字幾千年的發展路途之中,這次運動堪稱史無前例,為此次運動「代言」的名人眾多,魯迅、劉半農、陳獨秀、譚嗣同與劉半農等人皆在其中。
  • 他發明一個字,卻遭女人謾罵整整3年,為什麼現在許多人都在用
    大家應該都知道新文化運動,三位主要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為主,是反對封建思想的一次抗爭,也是揭開我國人民在思想層次的老舊。或許我們已經被黑暗社會壓抑的太久,有時一點小事情都會引來世人的反對,乃至於遭受不為人知的痛苦。
  • 揭秘鮮為人知的「她」字來歷,創造者非等閒之輩,魯迅為他點讚!
    我們現在幾乎每天都在使用的「她」字,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說起這個字的來歷,其實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翻閱古代書法文獻,真草篆隸各種書體當中,沒有找到一個「她」字!那古代有「她」字嗎?「她」是怎麼來的呢?
  • 此人改變了一個字的讀音,卻轟動全國被未婚女子攻擊,現在人人在用
    故劉半農覺得,有必要區分一下男、女的第三人稱。 他從巴黎大學畢業的同年秋天,回到祖國,並在北京大學擔任國文系教授。不久,他就提出用「她」字指代第三人稱女性,為了區分,還將這個字換了一個讀音,讀作「tuo」。這個字對時人來說是個生僻字,用得很少。
  • 武則天創造了18個漢字,幾乎每個都用意深遠,為何只保留下一個?
    放眼歷史長河,雖浪花無數,但唯一由女性主宰的浪花,如何不最驚豔? 武則天自14歲進宮,可惜卻不被李世民喜歡。直到她遇到了太子李治,人生這才有了色彩。哪料隨著李世民去世,武則天則按規定,去感業寺出家當了尼姑。 其實,當時的李治幾乎都忘了武則天,他正在寵愛蕭淑妃,連王皇后都冷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