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金平中元節照例在"立院"普渡 祭品不如從前
據中評社報導,前「立法院長」、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王金平卸任院長第一年的中元節,仍持續在辦公室鎮江會館外面舉行普渡,雖然外界一再將他與現任「立法院長」蘇嘉全相比,但有些細節仍可以看出,王並不想要喧賓奪主,只是依照自己的信仰慣例在中元節祈求平安。王金平過去擔任院長時,農曆七月會有三次的祭拜,七月一開始、七月中以及七月最後一天,但蘇嘉全上任則只有在中元節祭拜一次。
-
泉州中元節普渡習俗
在閩南一帶,中元節被稱為鬼節,農曆七月初一鬼門關要「開門」,七月三十要「關門」,而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大家都要輪流做普渡,敬祭亡魂,互相宴請,據說是請的人越多越好。泉州民間鬼魂崇拜的習俗中,比較典型的當為敬祭亡魂的「渡」,它是揉合農曆七月十五日道教中元節和佛教盂蘭盆會而形成的民俗節日。在泉州有句俗語是「七月半祭祖」,這其實是人們對逝去先輩們的一種祭奠和表達哀思。每到中元節這一天,也有的在農曆七月選一天,人們以雞鴨魚肉、糖餅水果,甚至全豬(閩南語俗稱神豬)等供品祭祀先人,在門前路邊燒紙錢放爆竹普渡孤魂。
-
蘇嘉全、王金平中元普渡各拜各的 供桌不見空心菜
華夏經緯網8月1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昨日是中元節,各地都有中元普渡,臺「立法院」也由「院長」蘇嘉全帶領祭拜普渡,蘇嘉全分別在「立法院」門口、議場前分別帶領「立法院」全體員工祭拜並敬酒,不過一般習俗都會拜「空心菜」,代表「無心留客」,希望好兄弟吃飽不要留下來,今年則沒看到「立法院」擺出空心菜,只有龍眼香蕉等零食。
-
七月做「普渡」,臺灣人拿「空心菜」當祭品的原因居然是……
老廈門人還保留著輪流做「普渡」的風俗,過去大家都會以所在的街道或社區為單位,從農曆七月初一開始,根據約定俗成的日子依次做「普渡」。為的是敬祭亡魂,「渡」他們早日脫離苦海或輪迴轉世。直到知書達禮後,明白了普渡的文化內涵,這習俗在廈門卻漸漸淡了。城市節奏太快,為了省事,現在一般只會在中元節當天拜拜,倒是讓親朋好友少了一個聯絡感情的機會。
-
「中元節」這天,你知道都有哪些習俗呢
在家門庭前,塑立三寶佛像(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中央沙婆世界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聘僧念經,張燈結彩為祖先祈求冥福。其信仰意義為:希望先供養釋迦佛以減輕先人的業報;再祈求藥師佛使祖先不再受病痛折磨,最後希望阿彌陀佛接引先人到西方淨土。有的在廟宇轄境的各家人士點亮燈火,號曰「普渡公燈」。
-
中國古代傳統節日——中元節
中國從梁代開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節。不過後來除設齋供僧外,還增加了拜懺、放焰口等活動。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臺。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著一盤盤面制桃子、大米。施孤臺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臺上。
-
【民俗文化】農曆七月的「鬼節」——中元節即將到來,這些風俗禁忌...
所以,會在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 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北京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 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在過去,地方官府還命令道觀的道士設孤魂道場,以祭奠陣亡的軍士,中元節時,人們要焚燒大量的紙錢。
-
2016臺灣鬼節(中元節)廣告,創意滿滿感動暖暖.
2016年8月,全聯照例推出中元節公益廣告,雖然已經不再有貞子、傑克等鬼怪元素的植入輔助,只見全聯先生對著空蕩蕩的水池、老屋、鞦韆和旋轉門自言自語,呼籲每年農曆七月,有一群「朋友」需要大家的關懷。 溫情化為追思,感恩,更易讓人感動。▼然而,這還不是全部。今年「好兄弟」廣告,增加了與視頻觀眾的互動。
-
崑山慧聚寺舉辦中元節普渡會寄託哀思
崑山慧聚寺舉辦中元節普渡會寄託哀思 (39/45) "← →"翻頁
-
臺灣中元節習俗:拜好兄弟
臺灣民間俗稱孤魂野鬼為「好兄弟」,中元節普度孤魂野鬼就稱為「拜好兄弟」。據溫振華《農曆七月普渡》,「中元普渡的祭典成為十九世紀以後,臺灣社會區域人際網絡連結重要媒介。」中元節祭祀的好兄弟,許多是為了保鄉衛民而犧牲的。在祖籍別意識強烈的時代,不同祖籍別的人群各自透過中元節祭典,形成自己的集團,彼此團結,共同面對敵人。
-
中元節微信朋友圈發什麼合適?2019中元節空間說說文案一覽
中元普渡從七月初一到七月三十日之間,一些地方有中元節要做普度的習俗,就是用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較為隆重者,甚至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祭祖到了中元節這一天就有很多人開始祭祖,因此也被稱為「七月半」祭祖。此時盛夏已經過去,秋涼剛剛開始。
-
七月十五中元節普渡拜姑爺/你們那兒都有什麼民風民俗活動呢?
>不過這一天放在我老家又是一個節日根據村裡老人的口述:這一天鬼門大開那些餓死鬼就會出來覓食當地一位「姑爺」因為不忍心看著餓鬼遊蕩便下凡普渡眾生不過這位「姑爺」就沒有仔細地記錄了記得小時候每到七月十五,阿公阿嬤就會忙著張羅起各種各樣的祭品
-
《桃花源記2》中元節新服「中元普渡」現已開啟
好玩不坑錢的免費回合網遊《桃花源記2》中元節新服「中元普渡」現已開啟,豪華開服慶典正在火爆進行中,小夥伴們參與其中即可贏取各類精品好禮哦!此外,參與遊戲內的各類副本玩法內容,還有機會獲得紫裝、寶石、獸決等珍稀道具,暢享江湖樂趣,小夥伴們趕快加入吧!
-
七月十五中元節七大禁忌 七月十五中元節的7個風俗禁忌
因此某些地區在這一天會有普渡的習俗,稱為"中元普渡",後來更發展為盛大的祭典,稱為"盂蘭盛會"、"盂蘭勝會"除了中元和盂蘭盆節之外,民間還稱七月十五為鬼節,與清明、十月一合為三鬼節。民間的鬼節與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有著密切的關係,又有自己獨特的色彩。
-
中元節:三流合一,慎終追遠
三、中元節的民俗1、中元普渡中元節,很多人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有人請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與祈禱。《呼蘭河傳》記載了這一習俗:「七月十五是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
-
「7月中元節」需要的三牲四果
今天主要講臺灣省的中元節拜祭需要的三牲四果,畢竟那裡民俗保持的完整「中元節」到來前,民眾多會採購中元普渡需要的三牲四果。民眾總不忘黃曆七月乃是具有重要的「鬼門開」的「鬼月」。在這個月內,最盛大的活動即是「中元節」的祭祀活動。群眾在祭拜好兄弟之際,得注意哪些禁忌呢?
-
在廣東潮州,有這麼一種民俗文化叫「普渡」!
1、普渡的意義「普渡」是潮州地區的一種民俗文化現象,它是揉合農曆七月十五日道教中元節和佛教盂蘭盆會而形成的民俗節日。普渡是佛教名詞,即普渡眾生。普渡儀式,可繁可簡,是一種祭祀禮儀,以祈福解厄為目的。活動以卜杯擇日,連四天,有迎神、起醮、拜星君、拜懺、禁壇、施孤、辭神等十多名目。
-
中元普渡 臺灣創意的中元節廣告(貞子篇)!-廟會走透透
廟會走透透官網(www.mhztt.com)探索宗教文化-見證地方特色-品味民俗風情-傳承中華智慧 為迎接「鬼節」中元節,臺灣知名連鎖賣場以知名恐怖片主角「貞子」為主角,把鬼魅轉變為感恩、歡樂元素,打造中元節廣告。
-
中元節拜拜
施孤臺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臺上。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是在一陣莊嚴肅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的。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鍾,帶領座下眾僧誦念各種咒語和真言。然後施食,將一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覆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
-
中元節禁忌30條
4、偷吃祭品 這些是屬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經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運。 26、忌說鬼字 中元普渡這一天,鬼魂幾乎傾巢而出,無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會的現場,肯定是「鬼」滿為患。所以在中元普渡時,最好謹言慎行,除了忌說「鬼」字之外,也別口不擇言胡亂說話,小心鬼魂就在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