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分手後旅行忘情」為主題的歌,我印象深刻的有兩首:
一首關淑怡的《地盡頭》,一首張信哲的《到處留情》。
早先迷戀悲劇,喜歡悲歌,於是就偏愛《地盡頭》一點。但不巧我又是個心緒頗多的人,悲歌聽得多了,容易把歌裡的感情代入自身。「隔岸無舊情,姑蘇有鐘聲」,林夕細膩的詞加上關淑怡那把縹緲孤絕的嗓音,我聽《地盡頭》簡直就是自虐——曾經試過單曲循環,然後幾天都掙脫不開悲哀情緒,從此再不敢多聽。
地盡頭
而後看Concert YY的視頻,聽到張信哲這首《到處留情》,忽然心中換了天地:黃偉文跟林夕到底不同,同一個題材,埋在其中的態度竟然截然相反。
林夕寫「心似刀割,總算醒覺,勝地難閉幕」,黃偉文寫「沒故意,留下底片,捕捉幸福的片段」。一個是「逃避往事」,忘記舊人如要切斷血肉髮膚,一個是「與自己和解」,一點點地放開緊抓的手。
逃避往事
當然,《到處留情》中依然有悲的成分。但搭配上陳輝陽積極歡快的曲調,張信哲溫柔的嗓音,歌詞裡的悲哀就很克制很有限,聽來是「哀而不傷」,更有幾分灑脫釋懷的味道。
黃子華說,失戀聽情歌等於漏煤氣關窗。不過大多數人都偏偏喜歡這樣自殺式的挖瘡疤,要不然《鍾無豔》《七友》《塵埃落定》《春秋》(偏都是林夕的詞)又怎麼那麼受歡迎呢?越聽越傷心,然後越覺自己可憐,越覺自己深情……這樣治得好傷心才怪!
要是我說,失戀就該聽黃偉文。剛分手聽《你沒有好結果》,中間聽《那誰》《葡萄成熟時》,最後就聽《到處留情》——
「留低貪嗔痴怨」,開始新的生活。
豈不美哉? 作者: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