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了一天情人節,不知道什麼意思,去年在琵琶老店客棧前臺看到一個姑娘有人送來的玫瑰花才明白:有兩個小熊,顯然的意思是說,看你兩那個熊樣!
同事皆笑老翟愚鈍,老翟也暗下思忖:不是說熊樣,莫非是兒子常說的熊大與熊二?
其實在大同也有個節日,是大同真正的情人節,因為這一天的大同青年男女才有一個相識相見的機會。那就是大同曾經的晾腳會。
晾腳會的習俗傳說起源可能有千年的歷史,但在大同的歷史並沒有那麼久,因為一種習俗的起源,總要有起源的適合土壤,在大同這樣的一個邊關地帶,百姓民不聊生,難道大同的女性會去刻意地去纏足?總有些說不下去,因為纏足作為一種習俗,並非源於人們生產與生生活的必須,只是在進入一個社會相對穩定的時代,才有纏足的可能,大同纏足估計就是進入元代的時候,社會動蕩結束,人們安居才會有纏足的可能。
元代國土面積之大,風俗各異,但相對於大同來說,也是元代的特區所在,因為大同是連接塞外與中原的主要通道之一。正如《馬可·波羅遊記》中盛讚大同是「一座宏偉而又美麗的城市」,並說「這裡的商業相當發達,各樣的物品都能製造,尤其是武器和其它軍需品更加出名」。元曾在西京立爐煉鐵,州、縣拔煉鐵冶戶760煽。多次從西京運米、羊、皮、帽靴,以支戰用。只有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才能有纏足的習俗產生,大同也就是這個時代才有了女性纏足的可能。
關於晾腳會的習俗,大家都略有所知,但對晾腳會是一個什麼活動未必了解,一首清代人寫的對聯為大家做了註解。
佳人賽腳高地望春風;
才子擲筆寒處解衣袍。
橫批:陰陽合和
這就清楚了吧?其實,大同的晾腳會就是在廟會期間舉行的一個風俗活動,並不是在廟會上,而是在廟會期間。也許是一天,也許是三天,這幾天,大同的女性會坐在自家的門前賞景,廟會期間的大同街道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坐在門前觀景,別有一番風情,這裡值得一說的是大同民居的街門都高於路面,多數高於路面近五十公分甚至一米。廟會期間,大同女性也有上街去廟會上求吉的,但大同女性不會結伴去廟會上展示自己的纏足,現在的好多傳說誤導了人們對晾腳會的認識。佳人賽腳高地望春風,是指在自家門前小坐,所以「佳人賽腳高地望春風」,就是說這個事的。那麼才子擲筆寒處解衣袍在說一個什麼事呢?
橫批告訴你了——陰陽合和。
大同地處塞外,民風有別於雁門關之內,大同女性做事果敢,相對於雁門關內的女子,敢恨敢愛是大同女子的一個特點,這是草原文化與農耕文化結合地帶形成的風俗。
大同晾腳會,大致的時間就是每年的大同四月八的廟會,四月的大同,天氣不冷不熱,正值春暖花開之際,雨少風多,氣候乾燥,天氣開始變暖,所以一直呆在家中的婦女在經歷了一個冬天之後走出家門,拿出自己一冬天做得女紅,大同人謂之做的「營生」,比如繡鞋,比如繡花的布襪,比如得體的衣服來展示一下。這是大同女性敢於自我展示的性格,也是婦女們之間的一種女紅文化的交流。這是一種才藝的展示,說白了,晾腳會,晾的是大同女性的才藝與自信,還有一種就是深閨中的寂寞。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女子閉鎖深閨,很少有參加大眾娛樂活動的機會,坐在門前能展示一下自己的女紅與容顏,也能盡興地求得身心愉悅。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青年男女難得有一個名正言順的自由見面或交往的方式,晾腳會客觀上為青年男女提供了一個好的平臺,這才是真正的情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