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外】大同,這一天曾經是真正的情人節

2021-02-19 雁門關外

喊了一天情人節,不知道什麼意思,去年在琵琶老店客棧前臺看到一個姑娘有人送來的玫瑰花才明白:有兩個小熊,顯然的意思是說,看你兩那個熊樣!

同事皆笑老翟愚鈍,老翟也暗下思忖:不是說熊樣,莫非是兒子常說的熊大與熊二?

其實在大同也有個節日,是大同真正的情人節,因為這一天的大同青年男女才有一個相識相見的機會。那就是大同曾經的晾腳會。

 

 晾腳會的習俗傳說起源可能有千年的歷史,但在大同的歷史並沒有那麼久,因為一種習俗的起源,總要有起源的適合土壤,在大同這樣的一個邊關地帶,百姓民不聊生,難道大同的女性會去刻意地去纏足?總有些說不下去,因為纏足作為一種習俗,並非源於人們生產與生生活的必須,只是在進入一個社會相對穩定的時代,才有纏足的可能,大同纏足估計就是進入元代的時候,社會動蕩結束,人們安居才會有纏足的可能。

元代國土面積之大,風俗各異,但相對於大同來說,也是元代的特區所在,因為大同是連接塞外與中原的主要通道之一。正如《馬可·波羅遊記》中盛讚大同是「一座宏偉而又美麗的城市」,並說「這裡的商業相當發達,各樣的物品都能製造,尤其是武器和其它軍需品更加出名」。元曾在西京立爐煉鐵,州、縣拔煉鐵冶戶760煽。多次從西京運米、羊、皮、帽靴,以支戰用。只有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才能有纏足的習俗產生,大同也就是這個時代才有了女性纏足的可能。

關於晾腳會的習俗,大家都略有所知,但對晾腳會是一個什麼活動未必了解,一首清代人寫的對聯為大家做了註解。

佳人賽腳高地望春風;

才子擲筆寒處解衣袍。

橫批:陰陽合和

 這就清楚了吧?其實,大同的晾腳會就是在廟會期間舉行的一個風俗活動,並不是在廟會上,而是在廟會期間。也許是一天,也許是三天,這幾天,大同的女性會坐在自家的門前賞景,廟會期間的大同街道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坐在門前觀景,別有一番風情,這裡值得一說的是大同民居的街門都高於路面,多數高於路面近五十公分甚至一米。廟會期間,大同女性也有上街去廟會上求吉的,但大同女性不會結伴去廟會上展示自己的纏足,現在的好多傳說誤導了人們對晾腳會的認識。佳人賽腳高地望春風,是指在自家門前小坐,所以「佳人賽腳高地望春風」,就是說這個事的。那麼才子擲筆寒處解衣袍在說一個什麼事呢?



      橫批告訴你了——陰陽合和。

 

 大同地處塞外,民風有別於雁門關之內,大同女性做事果敢,相對於雁門關內的女子,敢恨敢愛是大同女子的一個特點,這是草原文化與農耕文化結合地帶形成的風俗。

       大同晾腳會,大致的時間就是每年的大同四月八的廟會,四月的大同,天氣不冷不熱,正值春暖花開之際,雨少風多,氣候乾燥,天氣開始變暖,所以一直呆在家中的婦女在經歷了一個冬天之後走出家門,拿出自己一冬天做得女紅,大同人謂之做的「營生」,比如繡鞋,比如繡花的布襪,比如得體的衣服來展示一下。這是大同女性敢於自我展示的性格,也是婦女們之間的一種女紅文化的交流。這是一種才藝的展示,說白了,晾腳會,晾的是大同女性的才藝與自信,還有一種就是深閨中的寂寞。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女子閉鎖深閨,很少有參加大眾娛樂活動的機會,坐在門前能展示一下自己的女紅與容顏,也能盡興地求得身心愉悅。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青年男女難得有一個名正言順的自由見面或交往的方式,晾腳會客觀上為青年男女提供了一個好的平臺,這才是真正的情人節。

相關焦點

  • NO.65|帶你感受「天下第一關」,山西忻州市代縣雁門關
    不知什麼時候,山西人開始往外做生意,向西出發,必經之路就是雁門關,這條路也不知走了多少年,深深的車轍印,記錄了這裡商人來來往往,跌跌撞撞,那會交通工具不發達,都是馬車,那麼狹窄的小路,成了走西口出關創業必經之路。這裡就是現在的代縣,位於山西省東北部,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繪畫畫鄉」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 「雁門關」被譽為「中華第一關」,但很多人不知道它在什麼地方
    前段時間,朋友叫我一起去「雁門關」旅遊。說實話,「雁門關」這個地名我耳熟能詳,但是在去「雁門關」之前,我竟然想不起來「雁門關」到底在什麼地方。我原本以為是自己孤陋寡聞,再問問身邊的朋友,竟然大部分人也都只知道「雁門關」這個地名,卻不知道它在哪裡。
  • 金庸武俠十大戰役---雁門關之戰的真相分析
    慕容博究竟死於何時,如果死於雁門關大戰後不久,那麼慕容復的年紀不會比喬峰小,甚至應該大很多,因為慕容復是親自給父親下葬的。而這又顯然和書中所說的矛盾。 3. 馬夫人誣陷段正淳是帶頭大哥,但是段正淳當時最多不過十八九歲,怎麼可能擔當此大任?這個拙劣的謊言如何能夠騙倒蕭峰?
  • 《山西話》丨雁門關:一個民族蒼涼的文化符號
    雁門關:一個民族蒼涼的文化符號○李琳一個讓中國文人日思夜想、魂縈夢繞的歷代邊關戍所,一個讓中國人血脈僨張、盪氣迴腸的心靈朝拜聖地。雁門關幾乎成了中國歷代詩人們心中一道永遠揮之不去的夢裡情結。我們在這裡可以隱約聽到東漢的科學家、文學家張衡在長安眺望遙遠北方時的輕聲嘆息:「我所思兮在雁門,欲往從之雪紛紛,側身北望涕霑巾……」我們在這裡可以恍惚看到北周詩人庾信對著天空發呆:「南思洞庭水,北想雁門關」;我們在這裡還可以真切感受到唐朝詩人王昌齡在遐想中的喃喃自語:「秋風夜渡河,吹卻雁門桑」。
  • 楊廣最後的幸運:雁門關被突厥包圍,居然還有英雄能救主
    ——唐彥謙《見煬帝寶帳》在過去的文章中,曾經不止一次強調隋文帝是一個英雄,而他的兒子隋煬帝則是一個惡棍。這個說法來源就是,因為隋文帝開創了一個盛世,而隋煬帝則是一個惡棍,並且導致了國家的毀滅。以前筆者也覺得,隋煬帝楊廣這個人的確不靠譜,他太能折騰了,還把國家給折騰沒了,特別是他對高麗的戰爭根本就沒有必要。
  • 山西省進一步擦亮「大同肉」金字招牌
    摘要:12月17日,山西北肉進出口平臺及大同冷鏈食品加工產業園揭牌,擦亮「大同肉」金字招牌,促進全省肉類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輻射帶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 喬峰一生無敵的英雄,為什麼金庸寫成自盡雁門關的下場?
    喬峰一生無敵的英雄,為什麼金庸寫成自盡雁門關的下場?喬峰,又名蕭峰,金庸筆下公認一生無敵的英雄。憑藉這武功,喬峰列為一流高手。他會多項武功,《打狗棒法》、《龍爪手》等等,都是隨意拿出一個,就能無敵手的存在。無敵姿態,全靠他苦練而來,沒有奇遇。沒有段譽掉進一個洞,就能學會凌波微步。沒有虛竹下對一盤棋,就得逍遙子幾十年的功力。為什麼稱喬峰一生無敵?
  • 萬裡長城雁門關曾發生1400場戰鬥,現在什麼樣?「原創」
    1000多年過去了,山西北部的長城雁門關現在是什麼樣子呢?我們在距離雁門關最近的代縣縣城停下,這兒是雁門關內的小縣城。看見當年紀念戰爭勝利的「靖邊樓」,矗立在縣城中央,高40米,相當於現在12層樓。中間高大的拱門依舊當年磚木結構,巨大寬厚的木門被鐵箍加固著。樓上高懸「聲聞四達」和「威震三關」兩塊巨匾。
  • 雁門關在《天龍八部》出現了三次,每一次都見證著蕭峰的人生
    第一次聽到「雁門關」這個地方,是小時候看《天龍八部》電視劇的時候,當時聽著智光大師等等人講起發生在雁門關前的慘案,就記下了「雁門關」這個地方。
  • 忻代走古城,風雪探雁門|重走晉商萬裡茶路
    為解決這一問題,清乾隆三十六年,代州知州專門立分道碑制定交通規則,碑文曰「雁門關北路緊告山崖,往來車輛不能並行,屢起爭端,為商民之累。本州相度形勢,於東路另開車道,凡南來車輛於東路行走,北來車輛由西西路徑由,不得故違」,從而合理地分開了上行下行,有效地緩解了交通壓力。這碑文正是當時「關道」繁忙程度的真實寫照。除分道碑外,如今雁門關也有記載當初過往的晉商捐款捐物維修道路的碑文。
  • 山西代縣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門關,楊家將的傳奇故事
    在代縣這片土地上,唱響了破遼大捷的凱歌,也留下了「李陵碑下成君節」的慷慨悲歌。公元前300年,為了防禦胡人和匈奴,趙武靈王在雁門關下築邊牆,建古城。在這座抵禦胡人的關城中,推行胡服騎射的政策,大大提高了士兵作戰的靈活性,開創了中原騎戰的時代。代縣城過去叫廣武城,也加代州城、雁門郡,歷史上可以說是邊關重鎮。
  • 【琵琶老店 頭條】大同饅頭史話
    不說他們的事了,還是說咱大同。 要論歷史起,北魏就有饅頭之說,白餅的一種,但做半球型,包餡籠蒸,類似今之包子(大同學者力高才先生考證),但依然不是我們要說的饅頭,說白了就是我們今天大同人吃的蒸餅。不是發麵的那種,與饅頭沒有半毛關係。 宋代的《燕翼詒謀靈》:「今俗屑面發酵,或有餡,或無餡,蒸食之者,都謂之饅頭。」這可能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饅頭。
  • 從古至今在長城上發生的戰爭,景甜、超人和長城守衛軍曾經戰鬥過
    我們從二個方面上來列舉下在長城上發生的戰鬥一、主宇宙地球篇由於從古至今在長城上發生的戰爭數不勝數,我們就拿長城的關口來列舉一些著名的戰爭①雁門關之戰雁門關,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宋太平興國五年(980)三月,遼軍10萬人南下進攻雁門關(今山西代縣西北)。
  • 大同人文:從莽夫到班主,李奇藻的傳奇人生
    同治年間,有關南(雁門關以南,今山西忻州)北路梆子劇種來渾源出演,因演出失利,落魄難歸。奇藻初以仗義疏財之動機,為其謀宿舍、饋柴米,營救其過的寒冬。來年村,又為其奔走各村,聯絡臺口,奈何該班技藝淺薄,終究一蹶不振。眾藝人羨慕奇藻之為人,共推其為班主,從此,李奇藻一生之事業,便投入到劇壇之中。
  • 山西省偏關縣,因偏頭關而名,明代長城外三關之首
    偏頭關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中華三關,是明代長城外三關之首,偏關為「三晉之屏藩」、「晉北之鎖鑰」。一、歷史沿革1、五代迄宋曾置偏頭砦。元大德三年(1299年)改為關。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改築關城於西原河坪,屬鎮西衛;成化十一年(1475年)置偏頭關守御千戶所,老營守御千戶所。2、清雍正三年(1725年)設偏關縣,屬寧武府。
  • 邊塞都城·大同記憶(7)
    這首可謂家喻戶曉的山西民歌,據說已經流傳了一兩百年,簡單而直白的歌詞,生動地刻畫了一對夫妻離別時依依不捨、悽苦纏綿的情景。這首歌不但山西人會唱,陝西、內蒙和新疆許多地方的人都會唱。走西口指長城內的山西,陝西北部、河北及鄰近地區的居民向長城外少數民族地區的經商或謀生。走西口的性質和「闖關東」、「下南洋」類似,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大規模人口遷移。走西口往往意味著離別、艱辛、悽涼、不測。
  • 大同傳奇故事:死人抬活人
    明末清初,渾源、應二州交界的小村(今應縣大臨河鄉北小村)出了一位侏儒神醫,姓張名景顯,外號「小大同」,雖個子矮小,但聰慧過人,醫卜稱奇,名滿雁門關外。有關他離奇的行醫故事,傳說紛紜,最典型的病例就是給大同總兵姜瓖看病。
  • 美麗大同——邊塞都城·大同記憶之六
    再如,同樣作為古都,以西安、洛陽、北京、南京為背景的故事較多,對大同則挖掘較少。其實,在這片土地上,同樣有很多動人心魄的歷史故事。今天,我們就講講大同這塊古老土地上的故事。趙武靈王被困沙丘宮 在大同靈丘縣城,有一個大墓。就是著名的趙武靈王墓。
  • 雁門關外蕭遠山1人擊敗玄慈等21名高手,30年後他還能做到嗎
    當年雁門關一戰,蕭遠山的表現實在太過亮眼,當時中原武林21名頂尖高手圍攻他一人,他還能遊刃有餘。在最後妻子被殺,痛下殺手時,才發現中原的這些頂尖高手都不堪一擊。這21名頂尖高手包括了丐幫幫主汪劍通、少林派方丈玄慈,都是武林中的頂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