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償債六成靠借新還舊 財政部原高官警言風險

2020-12-23 第一財經

在12月8日舉辦的「新格局下政府債可持續發展研討會」上,財政部原副部長張弘力表示,地方政府債券「借新還舊」依賴性很大,存在潛在償債風險。

為了緩解地方償債壓力,目前地方政府可以發行再融資債券在償還到期債務本金,這也被稱之為「借新還舊」。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地方發行再融資債券償還本金14197億元,佔償還到期本息總額比重約為61%。這意味著地方償債六成資金來自借新債,依賴程度較高。

受疫情衝擊,今年地方財力空前緊張,而民生等剛性支出較多,為了緩解地方償債壓力,財政部允許地方今年最多發行1.84萬億元再融資債券,籌資用於償還到期本金。由於未來幾年到期債務規模依然較大,市場普遍預計地方政府再融資債券將維持在高位。

儘管地方「借新還舊」極大緩解了地方償債壓力,但不少財稅人士告訴第一財經,需要警惕此舉可能引發一些地方政府償債道德風險。

張弘力還表示,雖然我國政府顯性債務風險低於國際通行的警戒線標準,但一些地方政府債務規模過大,財政償還能力明顯不足,存在償債風險。

根據財政部數據,2019年底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1.31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率為82.9%,低於國際通行的100%至120%警戒標準。

不過為了應對疫情衝擊,今年地方舉債規模大幅增長,截至今年10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約25.8萬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准的限額之內。

財政部官員曾公開表示,地方政府債務率很可能於今年底進入國際通行的100%~120%警戒區間,政府債務風險正在逐漸增大。需要科學確定地方政府最優舉債規模,既發揮政府債券促進擴大有效投資和經濟社會發展作用,又確保不出現系統性風險。

張弘力在上述會上也強調要堅持適度舉債的原則。要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宏觀調控和平衡財政收支的需要,科學確定債務規模和債務水平。

他還指出,當前地方隱性債務規模較大,缺乏透明度,防範化解的難度和成本較大。

財政部部長劉昆近日撰文表示,「十四五」時期要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完善常態化監控機制,決不允許通過新增隱性債務上新項目、鋪新攤子。強化國有企事業單位監管,依法健全地方政府及其部門向企事業單位撥款機制,嚴禁地方政府以企業債形式增加隱性債務。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等必須審慎合規經營,綜合考慮項目現金流、抵質押物等審慎授信,嚴禁向地方政府違規提供融資或配合地方政府變相舉債。

經過近些年隱性債務摸底和整治,目前隱性債務增長勢頭已經得到遏制,不少地方正在積極化解存量隱性債務。

張弘力建議,加強財政體制改革,理順各級政府間財政關係,細化地方政府事權,明晰政府事權界限,這是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壓力的長效機制。

另外,他認為要進一步完善政府債管理約束機制,加大社會監督和問責機制。並且,要編制地方資產負債表,提高地方債務信息透明度,這是穩妥化解隱形債務風險的重要前提。

相關焦點

  • 債務高峰臨近 房企「借新還舊」
    克而瑞表示,2020年上半年房企整體償債指標都在走弱,雖然整體風險可控,但是償債壓力和融資成本都在加大。下半年,在三條紅線政策下,預計更多房企將通過增加少數股東權益的方式通過紅線指標,同時,明股實債、增發配股、永續債發行等現象也會增多。
  • 兩部門堵漏地方政府違規舉借外債:強調誰用誰借、誰借誰還
    中國對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的整治開始覆蓋到境外舉債。5月17日,國家發改委網站公布了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5月11日聯合下發的《關於完善市場約束機制嚴格防範外債風險和地方債務風險的通知》(《通知》)。在國內嚴格整治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的背景下,有些地方試圖通過境外舉債來逃避境內的監管。
  • 今年地方債債務規模會不會降?如何化解隱性債務風險?
    中財-中證鵬元地方財政投融資研究所執行所長溫來成對貝殼財經記者解釋稱,2020年我國地方債發債規模較大主要還是受疫情影響,去年年初,大家難以預估疫情會發展到什麼程度,國內國際形勢都比較嚴峻,當時,中央提「六穩」、「六保」,為了對衝疫情影響,保持經濟和社會穩定,大規模發行地方債務也是措施之一。
  • 借新還舊,保證人不承擔責任的10種情形
    否則,保證人免責 裁判要旨:僅憑主合同列明借款用途不能認定保證人對借新還舊的事實知情,債權人如不能直接舉證證明「擔保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所擔保的債權屬於借新還舊」的事實存在,應認定為擔保人對「借新還舊」的事實不知情。
  • 界面預言家④|明年赤字率回歸3%,化解地方隱性債務風險是重頭戲
    記者 樊旭2020年,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我國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赤字率首次突破3%,新增專項債額度創歷年之最,此外還發行了1萬億元特別國債。這一系列政策對中國經濟起到了關鍵的託底作用。
  • 財政部安徽監管局:安徽化解中小銀行風險資金缺口約563億
    12月9日,財政部網站發布的調查研究《財政部安徽監管局:中小銀行系統風險情況分析和建議》顯示,安徽省高風險機構集中在15家中小銀行,主要分布在安慶、蚌埠、宿州、六安、銅陵等地區。截至2019年末,該15家高風險機構不良貸款餘額270.3億元,佔全系統的77.90%,實際不良資產處置缺口232.39億元。
  • 微市中·法課堂:借新還舊,保證人不承擔責任的10個法律要點
    裁判要旨:僅憑主合同列明借款用途不能認定保證人對借新還舊的事實知情,債權人如不能直接舉證證明「擔保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所擔保的債權屬於借新還舊」的事實存在,應認定為擔保人對「借新還舊」的事實不知情。四、抵押人被隱瞞借新還舊事實,可參照保證人的規定主張免責。
  • 70%房企「踩線」 眾房企「借新還舊」調整負債結構
    項目轉讓、引入戰投、分拆上市,以及「借新還舊」調整長短債,關注資金安全成為「過冬」的關鍵,如何「去槓桿、降負債」,眾房企也採取了不同的應對之道。70%房企「踩線」房企融資「三道紅線」即將於2021年起在全行業全面實施。按照設置標準,紅線1: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紅線2:淨負債率大於100%;紅線3: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
  • 今年前4個月房企債券融資5010億元 應對償債高峰期是主因
    原標題:今年前4個月房企債券融資5010億元 應對償債高峰期是主因   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之際,不少房企都做了一項過去處在長期牛市時基本不做的事,就是盤點現金流壓力測試,事關生死。
  • 財政部就修訂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答問
    原標題為: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就修訂《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答記者問2020年1月3日,財政部公布了《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財政部令第102號,以下簡稱《辦法》)。日前,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就《辦法》相關問題接受了記者採訪。
  • 扎堆發債「借新還舊」 房企2021年到期債務規模將歷史性突破萬億元
    償債端,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房企償債規模約9154億元,同比增長28.7%。2021年房企到期債務規模(不含2021年將發行的超短期債券)預計將達12448億元,同比增長36%,歷史性突破萬億元大關,房企償債壓力繼續攀升。Wind數據顯示,目前中資地產債存量629隻,規模為2205億美元;中資城投債存量273隻,規模為739億美元。
  • 刑辯營 | P2P平臺「編造虛假借款標、借新還舊」的分類定性方法
    對於編造虛假借款標、借新還舊行為,應當注意與「龐氏騙局」在財產損失直接性之間的區別,應以主客觀相結合的方法,綜合考察還款可能性、集資目的、因果關係等,以適應新型網貸平臺非法集資定性的需要。發布虛假借款標、借新還舊的行為可以包括三種,僅發布虛假借款標、實現平臺自融的,舊債權償付困難時借新還舊的,發布虛標以借新還舊的。這三種模式均應可以從財產損害的直接性判斷「排除意思」的有無。具體分析如下:
  • 借新還舊!建業地產新發3億美元中期票據,負債持續走高
    (數據來源:Choice東方財富數據)還債還需「親兄弟」進入下半年,房企的償債高峰來臨,建業地產也加入了還債的隊伍。「借舊還新」對房企而言十分常見,相較於富力,建業地產明顯「幸福」很多。東吳證券指出,上半年TOP30的房企綜合借貸成本為6.11%。建業此次發債利率雖高於該數值,但是相比於富力,確實還是低了不少。不過相似的是,富力和建業地產此次發債都有公司關聯方認購。富力的票據獲老闆娘親自下場認購500萬美元,建業地產則由建業新生活認購1250萬美元。
  • 隱性債務問責風暴再起:地方官員被通報,銀行遭罰款
    中央要求今年抓實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化解工作,隱性債務監管強化信號頻出。近期,雲南省財政廳公開問責保山市隆陽區違法違規舉債融資,相關官員被通報問責。銀保監會1月8日對7家金融機構共處罰近2億元,一些金融機構被罰理由中,就包括為地方違規提供融資。
  • 【警營文化】永遇樂 警言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警營文化】永遇樂 警言 2020-12-22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4.4萬億新高后:城投償債、發行壓力隱現 堅持「城投信仰」?
    來源:券商中國原標題:4.4萬億新高后,城投償債、發行壓力隱現!堅持「城投信仰」?機構持續熱捧,這類風險加大信用風險加固「城投信仰」?與之相伴的是,城投資質下沉的程度在加深,更多償債能力偏低的城投平臺發債成功。不過,隨著2021年宏觀政策將進一步向常態回歸,城投融資環境面臨邊際收緊,城投償債壓力必然也將迎接一個高峰。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市場多有傳言,當下政策層正在對地方隱性負債進行新一輪加強監管,高負債區域城投發行規模或將被進一步壓縮。在此環境下,城投信仰是否還要繼續堅持?「戰略上相信,戰術上謹慎。」
  • 蔡英文對美國騷亂沉默 國民黨高官:怎麼有臉說港警
    (原標題:蔡英文面對美國騷亂一聲不吭,國民黨高官:怎麼還有臉去說香港警察)【環球時報】美國因非裔男子遭惡警暴力執法致死,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臺灣媒體注意到,民進黨當局去年針對香港「修例風波」火力全開,如今對美國卻是「沉默是金」,不置一詞,使美國抗議活動活脫脫成了綠營照妖鏡。
  • 多數規模房企踩中「三道紅線」借新還舊難以持續
    (原標題:多數規模房企踩中「三道紅線」,「借新還舊」難以持續,保障現金流成行業難題?)
  • 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五周年|國債公司:助力構建地方債發展新格局
    來源:中國財經報編者按:2020年是地方政府債券全面自發自還五周年。五年來,各級財政部門按照《預算法》要求,深入推進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管理改革,規範、透明的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機制逐步建立健全,為保障積極財政政策有效實施、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