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24小時》2001年開播,該劇採用實時推進,每集一小時,劇中的所有事情也正是在一小時內發生的,每季24集,共24小時。開播八季以來,一直受到美國觀眾和評論界的歡迎,一共獲得68個艾美獎提名。
不久前,其衍生劇《24小時:遺產》落下了帷幕,標誌著這一系列的正式完結。其精彩與真實的劇情深吸引了一大批中國影迷。今天,我們正式告別——
11:59:58
11:59:59
12: 00:00
……
時間「滴答,滴答」的流逝聲音最後一次響起,標榜為《反恐24小時》衍生劇的《24小時:遺產》落下了帷幕,黑人卡特作為新一季的主人公出人意料地出現在影迷的視線中,12集依舊緊湊的全新故事在直面反恐的行動後又一次與我們告別。與之前正劇的狗尾續貂略顯不同的是,《24小時:遺產》裡全新的人物選角和劇情設定頗有耳目一新之感,只是當TONY略顯滄桑的面龐時隔多年再度出現時才能勾起些許感懷的記憶,我甚至開始奢望,能夠在這一季完結的當口,再次見到那個熟悉的背影,那個堅強的鬥士,那個反恐的英雄,JACK BAUER。
於是我開始追憶你,在你離開我的世界如此綿長的日子裡,樂此不疲。
Good Luck, Jack Bauer.
2001年11月6日,第一季,34歲的傑克.鮑爾第一次出現在鏡頭前,年輕英俊的他和16歲的女兒下著西洋棋,溫馨笑意縈繞在他的臉上,忽然電話鈴響起,參議員帕默將被刺殺的消息傳進他的耳朵,關於《反恐24小時》的所有就此拉開序幕。
2010年5月24日,第八季,47歲的傑克.鮑爾帶著一身的血汙與傷痛消失在無人機的注視下,大屏幕上伴著他百感千回的「Thank you」和克洛伊泣不成聲的「Good luck, Jack」,破碎的藍天,亂針般飛散的陽光,和那一朵被撕爛的白雲,關於《反恐24小時》的所有在這一刻走向了一個痛苦的終點。
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
我們從小秉持著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觀點,接受著黑白分明界限清晰的理念,我們以為國家,政府,民主,自由,安全等字眼和它們所代表的含義,永遠是那樣無尚崇高,值得為之獻身一切。
然而在這裡,在美劇《反恐24小時》的世界裡,你能學到的最大一點收穫就是,任何的世界觀與堅定的信仰,在現實面前都可以撕裂的千瘡百孔,不復存在。堅定地愛國者可以製造恐怖襲擊,萬人之上的美國總統可以是恐怖分子的幫兇,九死一生的女兒可以拒絕父親張開的懷抱,親生的父兄也會成為自己反恐道路上最大的敵人。看似簡單的反恐,實則涵蓋了方方面面,政治博弈、槍戰動作、懸疑推理、同事鬥爭、倫理探討。
紛繁複雜的《24小時》實際上就是新時期一國國土安全,外交博弈,政治手腕的縮影,在時間滴答滴答的流逝中詮釋了所有。民眾,生命,責任,犧牲,這些名詞高於一切;國家政府、權力機構、利益集團、恐怖分子……落到現實裡又都是紛繁複雜,盤根錯節。有光明,也有罪惡,更多的罪惡又大多以光明之名而行。
20名CTU探員的慘死可以換取更多數人生還的機會,一次核彈的爆炸可以維持國家半個世紀的原油供應,掩蓋一次恐怖襲擊換取的是世界性的和平協定,賜死一位高級主管可以為最後的勝利爭取寶貴的時間……若干年後當我初讀《走進五角大樓》一書時,百轉千回的走廊,紛繁複雜的博弈,政治家和軍事領袖的抉擇,反恐事業永不停歇的步伐,腦海中隱隱閃現的,就是《反恐24小時》裡那些熟悉而殘酷的沉默斷章。
無數的選擇正拷問著這個國家各行各業的當權者,而當我們全身心投入那個世界,每一分每一秒牽掛著他們的命運,誰對誰錯,孰輕孰重,又該站在什麼樣的立場去評判是非對錯?
所幸,Jack Bauer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你會無條件地相信眼前這個身材不高,沉著冷靜,人到中年卻依然英姿颯爽的男人。他眼神中透出的那一種讓人信服的異樣,在每一個危難的時刻都散發著他無比的光芒。每一次,當他說出「I promise」的時候,暴風驟雨的兇險終於有了些許的寧靜。而《反恐24小時》的故事,也正在他每一次眼神遊離的瞬間,各自綻放,開花結果,橫生出反恐時代新的枝節。
他已經離開了。
他曾在第九季的救贖之旅中短暫回來過,卻又一次倒在了獻出自我救贖好友的抉擇上,倒在了拯救總統和國家危難的責任上,倒在了不屬於自己的永遠的犧牲中。
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
中國的網民愛用「不死小強」來稱呼這個歷經磨難卻堅韌頑強的堅毅鬥士。FOX電臺官方對Jack給出的定義是:暴力的超級愛國者,願意不擇手段地保護人民免受任何威脅。於是,我們看到了他「目的證明手段」的行為方式,看到了他為拯救民眾以身涉險,為懲治恐怖分子刑訊逼供的處世原則,也看到了他為爭取大局大義而不惜知法犯法的決心。槍林彈雨中,他一次次地手刃敵人;刑訊室內,他一次次極刑逼供;危急關頭,他一次次鋌而走險,在最不可能的角落開闢出希望的火種;殘酷現實中,他一次次以身試法,不斷違抗著軍令以自己的方式找尋希望的出口。即使在不得不處死的主管查貝爾和戰友曼寧面前,他也悲愴卻毫不猶豫地扣動扳機,冰冷的子彈打在夥伴的後腦勺,更打在他堅毅的心口,那黑暗的現實與令人窒息的冷酷。這就是傑克,一個冷酷的反恐守衛者。外表俊朗寧靜如不起褶皺的平靜湖水,內心的波瀾缺如大海一樣翻騰。
傑克的扮演者基弗.薩瑟蘭說:「我喜歡Jack這個角色不僅僅在於他的無所不能,更在於他無所不能的背後卻有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和生活,這使得傑克.鮑爾這個角色在現實中尤為真實。」的確,8個24小時的驚心動魄,戎馬一生的反恐生涯,這個尚不到天命之年的男人在生活與家庭方面早已千瘡百孔。
選擇正義並堅定地守護它,需要付出的是怎樣的代價?Jack 在8個驚心動魄的24小時中,無數次堅定地做出了抉擇,即在任何一個危難的關頭,無條件地相信自己堅守的正義,並為之履行生命。於是,他一次次地制服自己的上司,一次次地拷問受教條保護的恐怖分子,一次次地越過法律的邊界在任何潛在的威脅面前行孔武之力,甚至不惜威脅聯邦參議員,綁架美國總統。他深知自己一旦動手就會觸犯十幾條聯邦條例,他也深知每一次的越軌都有可能帶給自己難以估量的懲罰,身為國家英雄的他隨時都有可能淪為階下囚徒。然而,現實的急迫,24小時的滴滴答答,促使他唯有堅定信念地果決行動,在正義的道路上走向了不歸路。
就像他對蕾妮說的那樣,我深知法律和規定比公交車上那15個人的生命更為重要,但我卻無法看著他們死去而無動於衷。所以,噹噹權者一遍遍闡述大局為重,當謀略家一次次詮釋失小換大,當反社會愛國者不惜以核彈的爆發換取國家半個世紀的原油供應,Jack卻在以自己最綿薄的力量,在捍衛正義的道路上亦步亦趨,艱難前行。
第八季最後一個小時,一身是血的Jack撥通了正通過無人機大屏幕注視著他的戰友克洛伊的電話,戎馬一生辛酸的CTU反恐歲月,敬仰的帕默總統,和藹的布坎南主管,信賴的夥伴託尼,曾經的戰友夥伴都已遠去,唯剩電話這頭那個有些神經質卻無條件信賴自己的忠實摯友。「克洛伊,當你第一次來CTU的時候,我沒有想到這些年是你在背後支持著我,今天你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保護我,我知道,Thank you.」「Good luck, Jack.」
一切無須言表,淚水早已橫流。或許從一開始我們就已經預料到了這樣的結局,這樣一個末路的英雄,即便成就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最終還是要踏上亡命天涯的道路。曾經的Jack是那麼矯健,英武,每一個毛孔都散發出無限的魅力,如今,他蒼老了,滿身的落寞和傷痛。雄壯的背景音樂下,隨著衛星畫面上Jack那深情的回眸,大幕已然落下,只留下記憶裡他孤獨的背影和殘破的夕陽。
終於,一切都結束了。
他降臨在這樣一片千瘡百孔的土地,和自己信賴的夥伴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意義非凡的動人故事。死亡對於他而言,也許真的是一種福音,但是誰又能夠否認,那些為之付出眼淚和犧牲的,那每一次拔槍狂奔的躍動,乃至於付出生命而捍衛的理想和信念是地多麼令人動容。
他仿佛無法避免孤獨終老的宿命,選擇了這個職業,就是遊走在生與死的邊緣,他不得不一次次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朋友和愛人離去,哪怕他們就在觸手可及的地方,也唯有一次次選擇放手。透過他傷痕遍布的身體,你可以看到那顆日漸蒼老和憔悴的心。48歲的流浪者,在這樣日復一日的堅守中老去。無法預知轉身後,將會是怎樣的結局,只願,Jack Bauer永遠不要倒下,就像曾經8季192個小時裡一樣。
在他仰望天空那深情回眸的剎那,這段記憶已然無法抹去。那份感動是歲月沉澱後的痕跡,亦如他在戰鬥中的深厚情誼,千金不換,日久彌新。
《反恐24小時:海盜》
美國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經典美劇《24小時》官方小說,25次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作者心血之作
戳【閱讀原文】直接購買此書
我渴望再見到他,再聽他說一句:「I’m federal agent Jack Bauer, today, is the longest day of my life.」,看他拯救國家危難的颯爽英姿,擊斃恐怖罪犯的鏗鏘有力。
我卻不願再見到他,不忍看到失去了一切仍生死未卜的他,再為反恐事業和國家安全而遍體鱗傷,徒留傷感。
那麼,Good luck ,Jack Buaer,願你在世界的盡頭,安然地活著。
只要,活著就好。
-戳關鍵詞閱讀往期精選-
胡歌 | 投稿 | 詩人 | 火星移民 | 朗讀者 | 三島由紀夫| 王小波 | 橙子 | 猥瑣的明信片 | 諾貝爾 | 姿勢 | 魯迅 | 叔本華 | 奧斯維辛 | 顧城 | 陳忠實 | 文潔若 | 獨處 | 教育 | 巴以衝突 | 文具控 | 戀物癖 | 書單 | 雨果獎 | 枕邊書 | 草間彌生 | 一念之合 | 印度 | 北上廣 | 湘南 | 自由 | 時代 | 二次元 | 進化 | 求索 | 啪啪啪 | 丁丁 | 坎城電影節 | 樊小純 | 同志電影 | 定義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