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瑪才旦的白氣球與紅氣球

2020-11-13 北青網

◎楊鴿

《氣球》是萬瑪才旦的最新力作,這部影片,萬瑪才旦延續了他展現藏民日常生活的創作初衷,在主題表達和視聽語言的呈現上也愈發精準動人。不得不說,在大銀幕上看《氣球》,是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盛宴。或許,我們可以把《氣球》看作萬瑪才旦創作的新起點。

從小說到電影:豐富的,簡化的

看《氣球》的海報,第一時間會被裡面的紅氣球攫住目光,影片的故事就緣起於此。萬瑪才旦自陳,上大學期間,他在中關村的街道上空看到飄著的紅氣球,就覺得這個意象很有電影感,從「紅氣球」又聯想到了「白氣球」,因為小時候時常遇到孩子們把大人用的保險套當「氣球」玩的事,由此就延伸出了整個故事的框架。

小說《氣球》最早發表在《花城》雜誌上,講述了藏區牧民達傑一家的故事。達傑的父親不幸病逝,上師預言老人的靈魂將會「轉世」到自己家中,此時妻子卓嘎恰好懷孕,仿佛印證了上師的話。卓嘎因家裡經濟困窘想要打胎,但丈夫達傑和兒子江洋都想讓她生下這個「輪迴轉世」的孩子,家庭矛盾就此產生。而這一切追根溯源,是兩個小兒子將保險套當成玩具拿走了,他們以為那是「氣球」,導致已育有三子且積極避孕的卓嘎最終意外懷孕。

讀萬瑪才旦的小說很容易產生畫面感,閱讀的過程就像在觀看一部意象豐富的劇情短片。小說體量小,不足以支撐起一部劇情長片,於是改編成電影後,萬瑪才旦豐富了在小說中原本戲份不多的尼姑卓瑪這一人物,還添加了她的前男友德本加——也是她大侄子江洋的中學老師,通過卓瑪的感情命運與阿姐卓嘎形成呼應與對照。

當然,電影也有對小說簡化的地方。在電影中一晃而過的學校牆畫,講的是小說中提到的一個藏族民間寓言故事《和睦四兄弟》。大象、猴子、兔子和鸚鵡四個動物,他們想要結拜為兄弟,並且通過他們第一次來草地時看到的一棵樹的生長狀態分出了長幼,大象是年紀最小的。江洋從學校回來與兩個弟弟排練了這個節目,拉著爺爺演大象,爺爺抱怨說我演大象怎麼反倒成最小的了。後來爺爺去世了,四兄弟就缺了一個,而卓嘎的懷孕恰好與這個故事相呼應,如果她把孩子生下來,和睦四兄弟的故事就圓滿了。

晃動的鏡頭,分割的畫面

相較於文字而言,影像對內容的傳達更為直觀。萬瑪才旦與攝像師呂松野的第三次合作顯得駕輕就熟,這讓《氣球》傑出的視聽語言令人印象深刻。

基於視聽語言應當為劇情和主題服務的前提,萬瑪才旦在《氣球》中首次採用手持攝影。影片中,每個人物都處在一種不平靜中。達傑與卓嘎因為父親的病逝以及卓嘎的懷孕印證上師預言而產生分歧;卓瑪與前男友德本加的突然見面也讓她陷入不安……依萬瑪才旦所言,在不甚穩定的手持攝影中,鏡頭的晃動更有助於表達被拍攝人物內心的矛盾。

電影對於顏色的運用也鮮明生動。比如意味著生死對比的紅白氣球,海報上卓嘎抱著的紅氣球,不正是她懷孕的樣子嗎?而每當大面積的藍色出現,就意味著即將進入沉鬱奇幻的想像空間。

畫面分割在《氣球》中隨處可見。萬瑪才旦流暢地通過煙囪、門窗邊框等實物或線條分割畫面,以暗示人物的立場和關係。當達傑提起賣羊後,卓嘎每次講話時都會被前景建築物遮蔽,只聞其聲,不見其人。這意味著在賣羊這個問題上,兩人意見並不統一,而卓嘎沒有發言權,因此其身形是隱匿的;當卓嘎告訴達傑她懷孕的消息時,達傑處在通過窗框分割的四分畫面的右上位置,是一個中近景,而卓嘎則從遠處走到畫面左下框玻璃破碎的一角,為全景,僅從這一鏡頭就能看出卓嘎在生育問題上的弱勢地位,即便懷孕的是她本人;當兩人躺在床上,卓嘎試圖與達傑討論打胎的可能性時,兩人僅佔據畫面三分之一,頭上、腳下都被遮擋,很容易讓人體會到意外懷孕給這個家庭造成的巨大壓迫;卓瑪與前男友德本加出現在同一畫面中時,也始終被電線桿的攀線分割兩邊,暗示著兩人終會分離的結局;而卓嘎與女醫生周措的短暫會面,兩人也被房間的柱子分割,清晰地表明她們在生育問題上想法的差異……

氣球、羊、「夢中捉痣」

萬瑪才旦的前作大都賦予許多平凡事物以豐富的象徵意義,極大地增加了電影的解讀空間,《氣球》亦是如此,豐富的意象給予了影片更多值得品味的意涵。

談及影片的兩個重要意象,首先要提的就是氣球。電影以白「氣球」開始,紅氣球結束。看過《蒙古精神》(1991),你就會直接領會到保險套指代的是現代文明下的規則與秩序。因為在《蒙古精神》裡,主人公是蒙古族牧民,同樣育有三子,妻子想要避孕,但丈夫無法接受使用保險套——也就是無法接受其所代表的現代規訓。私以為《氣球》比之更進一步,其內化為生活習慣的宗教信仰與困窘現實的矛盾顯得更加不可調和。影片開頭空中划過的飛機,在廣袤藍天飄蕩的紅氣球,不也正是現代文明輻射傳統文化的體現嗎?隨著那一聲哨響,結尾的涵義更加雋永。

另一個重要的意象是羊。影片多次以羊喻人,卓嘎數次在言談中說達傑像種羊,而達傑也曾表示「兩年沒生羔羊的母羊即便聽話也沒用了」。達傑與種羊,卓嘎與母羊,甚至人類與羊群之間互相指涉。羊需要增產,而人需要控制生育,對生命的思考便始於此。

還有象徵轉世的痣,象徵藏地傳統的馬……結合「夢中捉痣」及夢境中已逝的爺爺漫步黃昏青海湖邊等超現實情節,導演巧妙地對「轉世輪迴」的思想予以了理智的反思。

從信仰裡悟透解脫

還是被枷鎖綁縛?

《氣球》的主要矛盾誠如其宣傳語——「當信仰的堅守與現實的困擾相衝突,是從信仰裡悟透解脫,還是被枷鎖綁縛?」

當信仰成為生活,對於卓嘎而言,她是否打胎其實是註定的,即便電影給到一個開放性的結局。正如陳丹青所言,這是導演的善良,可能不忍心剝奪觀眾們最後的想像空間。

卓嘎不像女醫生周措,對女性並非生育機器這個事實能夠有清晰的認知並貫徹執行,卓嘎本身就是個矛盾體。一方面,在各方面因素,當然最主要的是經濟因素影響下,她積極避孕,嘗試結紮,甚至為墮胎也努力了一把——雖然在丈夫和兒子的共同阻攔下失敗了,但也不能否認她有微弱的女性意識的覺醒;而另一方面,面對妹妹卓瑪的感情問題,卓嘎又不假思索地成為維護傳統的封建家長角色,完全不給卓瑪自我處理的空間。在打胎失敗後,她曾對卓瑪說,或許自己也出家的話就沒這麼多牽掛了。通過兩人隻言片語的對話,我們完全可以推測到卓瑪命運的不順暢。電影中,卓瑪前男友寫的書也叫《氣球》,這種刻意的安排讓我們將卓瑪視作出家的卓嘎也未嘗不可。

《氣球》當然不是一部女性主義的作品,它並未脫離萬瑪才旦現實主義寓言式電影的範疇。導演對女性個體命運的審視,是與藏族文化和社會命運相結合的,傳統思想與現代意識共存的卓嘎,又何嘗不是族群的縮影。

綜觀萬瑪才旦所有的藏語電影,他始終是以本民族的平視視角去展現藏人社會在傳統與現代、保守與革新、信仰與現實之間徘徊的狀態,不宏大,不獵奇,飽含著對家鄉和族人的溫情凝視以及自身的理性思考。

說到底,萬瑪才旦關注的其實是普遍的人性,只不過,他恰好是一位藏族導演。

相關焦點

  • 白日夢裡飄起紅氣球
    11月10日,我參加了萬瑪才旦第七部電影《氣球》的點映場次。影片由孩子將保險套吹起的白氣球講起,討論了西藏地區因女性在生育和轉世的傳統之間,產生的糾結不安的情緒和矛盾。《氣球》沒有讓我失望。在我看來,這部影片就像是一隻氣球飄在空中,給今年的國產電影市場塗上一抹驚喜的亮色。採訪萬瑪才旦導演是非常突然的想法。
  • 西藏王家衛,不該是萬瑪才旦的上限
    大家都知道王家衛對於萬瑪才旦的欣賞是全方位的。之前的《撞死了一隻羊》監製就是王家衛,本片也一樣,王家衛也出現在了創作者當中。一個導演對於另一個導演的影響在本片中是顯而易見的。王家衛影響了萬瑪才旦的拍攝技法,然而內核之中的萬瑪才旦依舊是他。這部電影所講述的故事並不比前幾個複雜。
  • 《氣球》將映 白日夢裡飄起紅氣球
    11月10日,我參加了萬瑪才旦第七部電影《氣球》的點映場次。影片由孩子將保險套吹起的白氣球講起,討論了西藏地區因女性在生育和轉世的傳統之間,產生的糾結不安的情緒和矛盾。《氣球》沒有讓我失望。在我看來,這部影片就像是一隻氣球飄在空中,給今年的國產電影市場塗上一抹驚喜的亮色。
  • 萬瑪才旦的《氣球》,中國影壇2020最特別的作品
    導演萬瑪才旦一直拍攝藏地題材的電影,從之前的《塔洛》《撞死了一隻羊》,到11月20日上映的這部《氣球》。可以肯定的是,只有萬瑪才旦可以拍出這樣的電影,在現實和夢幻之間找到平衡點,並通過主人公達傑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來展現生老病死的歷程,爺爺的病逝,達傑妻子的懷孕,三個兒子面對讀書和成長的煩惱。這個家庭就可以看作是一個縮影,就是今天藏地民眾的一種生活狀態,就好像開場時主人公達傑說現在都不騎馬了,都開始騎摩託車一樣,影片抓住的就是時代發展帶來的變化。
  • 《氣球》廣州路演獲好評 萬瑪才旦稱靈感真源自氣球
    信息時報訊(記者 馬澤望)由萬瑪才旦編劇、導演,索朗旺姆、金巴、楊秀措領銜主演的電影《氣球》11月15日到廣州路演。萬瑪才旦在映後與廣州觀眾交流,他表示自己與廣州的緣分非常深,「我有不少小說都是在廣州的文學雜誌上發表的,《氣球》的小說也是。」
  • 《氣球》路演首映,導演萬瑪才旦亮相西安大悅城
    由萬瑪才旦編劇、導演,索朗旺姆、金巴、楊秀措領銜主演的電影《氣球》全國上映。11月21日,全國路演首映西安站在博納國際影城(西安大悅城店)舉行。導演萬瑪才旦出席活動,與觀眾們一起解讀電影,分享拍攝事宜。 對於萬瑪才旦導演而言,他的電影一直是關於人的處境,《氣球》就在講述一個女性面對信仰和現實的雙重壓力。 藏地信仰中,新生兒往往被認為是逝者的轉世,而家人過世後能轉世回自己的家中,更被認為是福報。
  • 萬瑪才旦新作"氣球"定檔11月20日
    《氣球》劇照孩子們玩耍白氣球電影《氣球》是萬瑪才旦電影作品中少有的以女性、家庭為主視角的現實主義口碑力作,呈現藏地人家面臨信仰與世俗選擇困境時的掙扎與衝突,故事相比以往作品更加通俗易懂《氣球》劇照孩子們玩耍紅氣球「當靈魂遭遇現實的挑戰,該如何抉擇?」導演萬瑪才旦曾表示,他試圖在這個故事中呈現當下人們普遍遇到的困境。
  • 萬瑪才旦的《氣球》在海南島電影節飄起來了
    從威尼斯到釜山,從多倫多到東京,萬瑪才旦的《氣球》終於在海南的上空飄起來了。「因為紅氣球就想到了保險套(白氣球),然後就確定,這個故事的兩大主要意象就是氣球和保險套。」與其讓老爺子逝去的靈魂如飄走的紅氣球隨風而去,不如讓他帶著印記回歸自己的家族。不缺失,才是團圓。
  • 萬瑪才旦新作《氣球》曝預告 官宣11月20日上映
    萬瑪才旦新作《氣球》曝預告 官宣11月20日上映 《氣球》劇照——孩子們玩耍紅氣球《塔洛》《撞死了一隻羊》原班人馬
  • 氣球|白氣球與紅氣球的困境.
    今年年初的時候,微信讀書給我推送了萬瑪才旦的《烏金的牙齒》,是一本文學性的短篇小說集。裡面就有這部短篇小說《氣球》。        那是我第一次讀萬瑪才旦,當時也並不知道他是個導演,卻被他的民族性的筆觸打動。這些故事是一個普通城市生長的人寫不出來的,因為藏地的神秘性仍然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他不僅著力於構造魔幻現實的矛盾感故事,而且會細樸實表達藏地人民日常現狀的故事。
  • 萬瑪才旦《氣球》曝人物海報 呈現人生兩難抉擇
    | (1/6) 萬瑪才旦《氣球》曝人物海報 聚焦藏族家庭代際群像 | (2/9) 1905電影網訊近日,由萬瑪才旦編劇、導演,索朗旺姆、金巴、楊秀措領銜主演的電影《氣球》,發布「困境獨白」版系列人物海報。
  • 朱婧汐獻唱《氣球》歌曲《生生不息》 與萬瑪才旦合作
    由萬瑪才旦編劇、導演,索朗旺姆、金巴、楊秀措領銜主演的電影《氣球》於11月20日正式上映。電影再度發布一支由朱婧汐演唱的主題推廣曲《生生不息》。唱作歌手朱婧汐,先鋒前銳、特立獨行的音樂風格被眾多樂迷津津樂道。她表示:「之前就很喜歡萬瑪才旦導演的作品,接到這個邀請的時候很開心,覺得頻率很相同。」
  • 萬瑪才旦《氣球》上映 朱婧汐《生生不息》演繹生死輪迴
    妻子卓嘎(索朗旺姆 飾)由萬瑪才旦編劇、導演,索朗旺姆、金巴、楊秀措領銜主演的電影《氣球》上映。電影再度發布一支由朱婧汐演唱的漢語主題推廣曲《生生不息》。她表示:「之前就很喜歡萬瑪才旦導演的作品,接到這個邀請的時候很開心,覺得頻率很相同。」這也是萬瑪才旦導演與新銳獨立音樂人的一次跨界合作,推廣曲及MV已在網易雲音樂獨家上線。「無生不息,四季如一,無常的河在無常之地化盡;生生不息,往復無盡,世間若如器從來不白不明」,有漏皆苦,都是無常,都是正常,極具生命哲理的歌詞,吟唱出生命的無常,輪迴的不息。
  • 萬瑪才旦《氣球》今日上映 朱婧汐《生生不息》演繹生死輪迴
    妻子卓嘎(索朗旺姆 飾)由萬瑪才旦編劇、導演,索朗旺姆、金巴、楊秀措領銜主演的電影《氣球》,今日上映。電影再度發布一支由朱婧汐演唱的漢語主題推廣曲《生生不息》。她表示:「之前就很喜歡萬瑪才旦導演的作品,接到這個邀請的時候很開心,覺得頻率很相同。」這也是萬瑪才旦導演與新銳獨立音樂人的一次跨界合作,推廣曲及MV已在網易雲音樂獨家上線。「無生不息,四季如一,無常的河在無常之地化盡;生生不息,往復無盡,世間若如器從來不白不明」,有漏皆苦,都是無常,都是正常,極具生命哲理的歌詞,吟唱出生命的無常,輪迴的不息。
  • 萬瑪才旦《氣球》今日上映 朱婧汐獻唱漢語推廣曲《生生不息》
    由萬瑪才旦編劇、導演,索朗旺姆、金巴、楊秀措領銜主演的電影《氣球》,今日上映。電影再度發布一支由朱婧汐演唱的漢語主題推廣曲《生生不息》。唱作歌手朱婧汐,先鋒前銳、特立獨行的音樂風格被眾多樂迷津津樂道。她表示:「之前就很喜歡萬瑪才旦導演的作品,接到這個邀請的時候很開心,覺得頻率很相同。」這也是萬瑪才旦導演與新銳獨立音樂人的一次跨界合作,推廣曲及MV在音樂平臺上線。「無生不息,四季如一,無常的河在無常之地化盡;生生不息,往復無盡,世間若如器從來不白不明」,有漏皆苦,都是無常,都是正常,極具生命哲理的歌詞,吟唱出生命的無常,輪迴的不息。
  • 萬瑪才旦新作《氣球》曝人物海報 聚焦藏族家庭代際群像
    今日,由萬瑪才旦編劇、導演,索朗旺姆、金巴、楊秀措領銜主演的電影《氣球》,發布「困境獨白」版系列人物海報。「信仰」「現實」「輪迴」「自由」「欲望」「抉擇」,幾大關鍵詞,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普通藏族家庭中三代人面臨的普遍人生困境,面對信仰與現實的兩難抉擇,每個人的心態獨白,既讓普通觀眾產生極強的代入感,更具深層的人文及哲學意蘊。
  • 萬瑪才旦新作《氣球》曝人物海報,聚焦藏族家庭代際群像
    電影海報今日,由萬瑪才旦編劇、導演,索朗旺姆、金巴、楊秀措領銜主演的電影《氣球》,發布「困境獨白」版系列人物海報。《氣球》是萬瑪才旦作品系列中少有的聚焦藏族家庭群像及女性處境的電影,被不少影評人評價為是截止到目前萬瑪才旦最好的一部作品。本片更是國內外各大電影節上的寵兒,曾榮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等多項重磅提名及獎項。11月20日,電影《氣球》即將全國上映,同時也將在法國、日本等世界各地接力上映。
  • 萬瑪才旦的意象
    萬瑪才旦這輩導演既有紮實的故事功底,同時熟悉藏地生活以及伯格曼、費裡尼、布努埃爾的電影藝術和現代文化,能找到切入點,既能讓外人了解藏地,也能讓更多族人感同身受建立認同,萬瑪才旦也說過,自己最有成就感的時刻,就是聽到藏區鄉人向他通報,今天又有300人來看你的電影。
  • 《氣球》:萬瑪才旦的現代性命題丨新力量
    相信自然法力還是相信人工選擇,這構成了萬瑪才旦電影的著力點。為此,萬瑪才旦給出了兩種解釋路徑:宗教與世俗。宗教和世俗對「性」 的認知衝突,構成了電影的推動力。用這兩種路徑,萬瑪才旦組織起兩組矛盾的事件鏈。世俗社會對性的認識是:繁衍與生育計劃。世俗層面,圍繞「性」展開的事件:小孩將保險套視為玩具氣球但遭遇成人社會的禁忌;男主角達傑借公羊配種;女主角卓嘎打算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