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的商演在整個相聲行業裡,是高山仰止的存在,其他的相聲團體,最難的就是賣票,這個最難的一環,恰恰是德雲社最擅長的一個方面。
連低調的郭德綱,都曾在採訪中豪氣幹雲的言道:德雲社壟斷了相聲商演的市場。
郭德綱的這個話,雖然有點狂妄,但是也是基於一定的市場現實,如果把每年相聲商演的總數額相加的話,德雲社商演營業額在其中肯定佔據絕對優勢,稱之為達到壟斷的程度,也絲毫不為過。
德雲社的商演為人所知,是從2004年下半年才開始的,在此之前的德雲社,出現臺上人數比臺下多的情況,是太尋常的事情了,即使在上半年的時候也是如此,臺底下根本就沒有幾個觀眾。
現在網上對主流相聲演員的演出,有一個不知道是不是以訛傳訛的觀點,那就是不僅免費送票,而且還送雞蛋麵粉等。
相聲行業裡還曾經有過這麼一件趣事,有一段時間,相聲演員發現即使是送票,臺底下也沒觀眾了,這些演員很納悶。後來才發現,當時流行織毛衣,在相聲劇場裡,實在太暗,沒法織毛衣,於是就不去了。
這些主流相聲演員認識到問題所在之後,馬上拿出了改進措施,觀眾席的燈光亮度增加,讓那些想織毛衣的觀眾,能夠邊聽相聲邊織毛衣。
實際上主流相聲演員,在商演上有過一個小高峰,這個時間點是在2000年,那個時候在李金鬥等相聲前輩的組織下,相聲行業成立了周末相聲俱樂部,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周末相聲俱樂部受到觀眾的熱烈追捧。
周末相聲俱樂部一方面受到觀眾的追捧,另一方面也得到了整個相聲界的認同,無數前輩名家都曾經登臺表演,包括侯耀文石富寬,師勝傑,常貴田,李伯祥,王謙祥李增瑞,王佩元等等,這種名家實在太多了。
郭德綱和于謙也曾經在這裡登臺表演,那個時候的他們在相聲行業,還是寂寂無名之輩,尚未形成鮮明的表演風格,給觀眾留下的印象,除了郭德綱的嗓子好之外,沒有其他特別出彩的地方。
客觀的講,周末相聲俱樂部的組織者李金鬥等七位核心成員,讓人佩服的地方在於,雖然演出非常火爆,票價不升反降,20塊錢的票價數年未曾變化。
因為沒有房租壓力,這個演出場所免費,而且參與演出的名家前輩們,沒有出場費等,只有很少的車馬費,所以才得以維持20元的票價不變。
周末相聲俱樂部,這是主流相聲演員的一個演出小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