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句話放到相聲行業裡,就可以稱之為「有其師必有其徒」。徒弟會刻意模仿師父最大優勢的地方,從創作到表演皆是如此。
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和以往的相聲大師們截然不同,比如馬志明先生在談到父親馬三立大師創作作品的時候,總是在很多細節上精雕細琢,花很大的功夫來調整細節的地方。
舞臺上的馬三立先生給人一種嘴碎的感覺,這是老先生的表演風格,實際上舞臺上的這些看似無意中的話,在作品創作的時候,馬三立先生已經經過深思熟慮。
郭德綱則不然,他創作作品只有大綱,沒有具體的臺詞。和于謙搭檔多年,兩人非常默契,最初合作的時候,上臺之前還需要對對詞,等到彼此配合默契心有靈犀之後,對詞就完全沒有必要。
郭德綱和于謙能夠默契到什麼程度?臨到開場之前吃飯的時候,郭德綱對于謙說這次咱們說個新作品,然後隨手拿過餐巾紙,把這個作品的主要內容大綱說一下,關鍵的點說一下,然後直接上臺表演。
新作品剛剛演出肯定需要打磨,于謙有一個本事,在演出的時候運用捧哏功底為作品增色,這樣一來每次演出都讓作品更加完美,演出三五場之後,一個新的成熟作品就誕生了。
因為郭德綱和于謙是這樣來創作的,底下的徒弟們也有樣學樣,郭德綱最大的能力就是現掛,於是德雲社的每位相聲演員,現掛能力都讓人讚嘆,這也是學習了師父表演中最大的魅力。
現在德雲社已經正式開箱,剛剛開箱就再次遇到相聲行業的整頓,從規定上看直指德雲社最大的核心競爭力,那就是商演本身。
德雲社商演最大的魅力就在現掛,而這個規定讓相聲演員在演出的時候,再也無法隨心所欲,一句話在說出口之前,必須在心裡轉一下,自問一聲:這個包袱這句現掛該不該說?
不僅對徒弟們的表演有影響,對郭德綱本人的影響也不小,按照以前的表演,只需要提綱不需要臺詞,但是現在按照規定,在演出之前作品必須經過審查,一個作品就需要有完整的臺詞作為基礎。
從德雲社的表演風格來看,這次徹底戴上了緊箍咒,再也不能天馬行空的現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