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羈絆人們的從來不是血緣,而是情

2021-01-10 伊文的小天地

經過了近一個月加班生活,終於在2021年第一天滿血復活。之前在聽梁文道老師的《八分》節目時,聽到了一部電影《小偷家族》,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2018年上映的作品。想看很久了,總是因為各種原因推遲,今天終於讓我看完了。

《小偷家族》講述的是一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6個人,組成的一個溫馨的「家庭」。這個家裡,有年邁的領著養老金有自己房子的奶奶柴田初枝,有在工廠上班的「媽媽」柴田信代,有在工地打零工並帶著兒子偷日用品為生的「爸爸」柴田治,有在風俗店上班補貼家用的「姐姐」柴田亞紀,有跟著「爸爸」穿梭於各個商店偷拿東西,並一直相信只有不能在家學習才去學校上學的「哥哥」柴田祥太,還有一個因為飽受父母虐待被「撿回來」妹妹的百合。

就是這麼一個「偷」來的家族,讓身為觀眾的我在2021年,感受到了那份愛,那羈絆著彼此的情。

羈絆人的從來不是血緣

「爸爸」柴田治帶著「兒子」祥太日行「一偷」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大冷天再次出現在門外的百合,實在擔心小小的姑娘在外面被凍壞,雖然已經生活很艱難的家,還是把小女孩留下來了。

也不是不擔心被人認為是拐賣兒童,所以當天吃過飯信代和治依舊背著百合打算送回她家。本來想著按個門鈴放下孩子就回家的兩人,因為聽到百合父母家裡吵鬧的動靜,最會決定把孩子帶回他們那個本來就已經擁擠的「家」。

這個「小偷」家族,也因為這個小姑娘的加入,徹底露出了「真相」。

奶奶初枝,並不是信代或者治的媽媽,只是老人想要有個人陪伴,而他們需要一個避風的房屋,於是一拍即合,互相依存而生。這樣一住就是好些年,並且人數也在不斷增多。直到奶奶最後去世,祥太故意被送到醫院,百合被送回自己家,信代被判刑5年,這個「家」才解散。

在電影中,有一個情景是初枝、信代、祥太帶著剛加入「家庭」的百合去買泳衣,在去店裡的路上,信代和初枝聊起了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可惜子女不能選擇父母」

「但是如果能選擇的話,其實才是最好的吧」

「沒有羈絆的關係才是最好的」

只是,作為一個社會群體中的一員,我們又怎能沒有羈絆的生活?

不過還好,羈絆我們的不應該是所謂的「血緣」關係,而是那份真情。

在給百合買完新衣服後,信代帶著百合在小小的浴室泡澡,她們兩人談論著自己身上被燙傷的疤痕。看著百合不斷撫摸自己的疤痕,信代對百合說都已經好了。小小的百合回了一句,沒有,不會好的。

血緣關係下的羈絆,留下的是重重的傷痕,是一個個如信代、亞紀、祥太、百合般被虐待、被遺棄的孩子,早早的承受著生命所帶來的傷痛,但卻在一個「偷」來的家族裡得到了癒合。

沒有羈絆的生活是孤獨的,但是羈絆我們的一定不是血緣,而是情。

我們總是被表面現象所「矇騙」

在影片的結尾,「偷」來的家族最後還是被解散了,當地警方也很「盡責」的為眾人、亞紀、祥太和百合說明了他們不太知道的「真相」。

比如,警察們說是信代他們殺了老奶奶,並偷藏屍體。

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奶奶在海灘上看著他們五人的快樂,無聲說出的「謝謝」

比如,初枝奶奶經常會去亞紀家裡——奶奶前夫兒子家,每次都會收到那個家裡給的三萬日元的錢,卻從來沒有對亞紀說過,也沒有把前給過亞紀。

只是,警察們不知道,那些錢都被奶奶另外存放起來了,並沒有跟自己的養老金存放到一起,因為那樣那些錢會被整個家用掉,而不能被亞紀專用,雖然最後還是被信代他們找到了。

警察們不知道,每次初枝奶奶都會問一句亞紀親身父母,亞紀去哪裡了,只是回復一直都是在國外,不回來,但是對小女兒卻寵愛有加。這樣的家初枝奶奶怎麼能對亞紀說呢?所以只能在陪著亞紀一起出去吃飯,陪亞紀聊心事。

所以,結束訊問之後,亞紀又一個人回到了空蕩蕩的曾經「小偷」家族居住的房子。

比如,信代他們在祥太住院的時,收拾包裹逃跑被在家門口逮捕。

只是,警察們不知道,在出門的時候他們一直喊著要拿著祥太的鞋子,要趕快去接祥太。

所以,祥太最後還是陪著「爸爸」最後住了一晚上,並且在返回福利院的車上無聲的喊出了「爸爸」這個稱呼。

比如,把百合送回了她親身父母的身邊,因為他們覺得被叫媽媽的人才應該得到撫養自己子女的資格。

只是,他們不知道,百合在那個家裡,買新衣服會被打,想要找媽媽玩耍,會得到的只有訓斥。

所以,雖然回到了親身父母身邊,百合依舊在門外眺望著那個曾經擁擠但是充滿愛的「家」。

整部《小偷家族》一是說這個家族裡的每個人都擁有「偷」的技能,他們的生活離不開「偷」,另一方面說的是這個家族是「偷偷」組建而生的,見不得光,但是卻最真情。

雖然藝術總是高於真實生活的體驗,但是我總是會被電影中傳達的價值觀所警醒,如果現實中存在這樣的事情,我們又該如何是好?

轉眼2021年已經進入了第二天,我希望在現實生活中不要存在這些被虐待、被遺棄、被傷害的原生家庭問題存在,但是現實卻總是無法盡如人意,借著《小偷家族》這部電影,想對深陷其中的人說一句,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無法選擇父母,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曾經的經歷會給我們留下痕跡,所謂的血緣捆綁著我們,但是只要我們願意,就能蓋去那些傷痕,並且請記住,血緣並不是我們的羈絆,羈絆我們的是那份愛,僅此而已。

2021接著努力生活吧~~~~~~一起為了明天「掙扎」「撲騰」!!

相關焦點

  • 《小偷家族》偷的不是金錢,而是生存與羈絆
    前天重看了《小偷家族》,發現不同階段看有不同的感覺以及,這部電影沒有主角配角之分,每個人都是主角,亦是配角。以前帶著「審判」的眼光看這部電影時,認為人物不是非黑就是即白。比如,電影第一幕是治為祥太偷東西做掩護,在當時的我看來:沒有攝像頭嗎?怎麼教小孩偷東西?仿佛有十萬個為什麼。在治和祥太的合作下,成功偷到食品。路過可樂餅店時,用錢購買了可樂餅。
  • 《小偷家族》:緣於犯罪,以愛為羈絆,跨越血緣的家庭共同體
    在《如父如子》之後,我萌生了一種想法:有些家庭是跨越血緣關係組成的,除了血緣這種羈絆外,還可以拿什麼做連接點,組成家庭這一個「共同體」呢?就是「犯罪」這個題材。《小偷家族》,而是《大聲喊出來》。「小偷」這個詞,通常是跟犯罪聯繫在一起的,給人一種陰暗、冰冷的感覺。導演以「小偷」這個人群為主角,並不是要批判或讚美這類人群,也不是要演繹警匪大戰,而是要通過這種生活在陰暗環境中的人群,凸顯出在陽光社會下也潛藏著黑暗面。「小偷」是家族謀生的職業,卻無法讓孩子因偷竊而快樂。
  • 第十課 | 《愛的羈絆》:電影《小偷家族》觀後感
    他們就像是形形色色的過客組建在一起,互相給予慰藉,不是家人,勝似家人。反觀我們處於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家庭中,對於家人的關心與付出只是理所當然地索取,而不懂得去感激。現在,維繫家庭的是法律,是血緣關係,是利益關係,愛的存在與否,重要嗎?倒是電影中的家族,他們一無所有,只剩下愛,那是羈絆。風輕吹,蜂正鳴。奶奶與媽媽和兄妹二人在白色立交橋上散步。
  • 電影《小偷家族》:「小偷」敘事與家族神話的「褶皺」
    也就是說,原名的「小偷家族」本身攜帶著它獨特的意義表達,即不僅是故事層面上「小偷」的「家族」,更是通過「小偷」這一順手牽羊的行為締結成具有「家族」情感功能的想像性共同體。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偷」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人販誘拐,而是從有血緣關係但無血緣之情,充滿危機的家族中「偷」出了在原生家庭中被家暴、被遺棄、被孤立、被放逐的家族成員。
  • 一部好電影|《小偷家族》:家庭的羈絆和迷思
    《小偷家族》劇照維繫親情的,到底是血緣,還是長久的陪伴?主宰我們道德邊境的,到底是法律,還是人情?
  • 《小偷家族》特殊家庭裡的一絲羈絆
    今天特意看一部具有深度的電影《小偷家族》,很早前是已經有留意該部電影。那我們就以簡單的經典語錄來回憶起,電影裡值得我們回味的片段。1真正愛你的人,會像我一樣緊緊的擁抱你。11、不是生下孩子的人就有資格做母親的。12、父母也能自己選擇嗎?
  • 《小偷家族》影評
    《小偷家族》延續了導演一貫的風格,用不緊不慢的鏡頭,記錄了一個「家族」的聚散,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羈絆與情感。電影講述的是幾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組成的家庭,依靠奶奶的養老金艱難度日。當養老金不夠支付日常生活時父親與兒子就會去商店,順手牽羊一些生活必須品。《小偷家族》情節處理簡單而高級,故事溫暖而樸素。可樂餅、 麵筋 、汽水、 堆砌成零散的生活。
  • 《小偷家族》:血緣不是維繫親情的唯一紐帶,那什麼是呢?
    這些優秀的影視作品塑造出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因為代入感太強,讓現實中的人們紛紛開始探討,原生家庭困境和出路。今天要說的這部作品,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這部影片站在原生家庭的對立面,探討非原生家庭成員間扎心又感人的情與愛。《小偷家族》中的每個人的經歷和做法,都顯示出影片在特定語境下建構解離的特殊家庭觀。
  • 夜思 | 《小偷家族》:我們為什麼要堅持良善
    在創作這部《小偷家族》之初,有句話一直影響著導演對整個電影的拍攝,「唯有犯罪將我們相連」。是的,整部電影串聯的接點並不是什麼好事:偷盜、誘拐兒童、藏屍、竊取他人的養老金……這一條條的罪狀,看似是十惡不赦的犯罪,可是這陰暗的背後竟是打動人心的真情真愛。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重組家庭中,成員之間的羈絆並不比那些血緣至親脆弱。
  • 《小偷家族》『羈絆』
    信代對由裡說「他們打你不是因為喜歡你那這裡面呢,小偷家族裡的人全是偷來的,這個家族就不是個家嗎。連接他們的不是血緣,不是責任,是什麼呢。羈絆吧,也許羈絆才是真正的主題。真情中的算計,無私中的自私。人何嘗從來不是為利益而活。溫情的外衣下,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 《小偷家族》,沒有商業片套路的佳作,「家人」的羈絆讓人淚目!
    《小偷家族》《小偷家族》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生活在日本社會最底層的家庭,他們似乎「三代同堂」,但礙於經濟和能力的原因,一家人都貧苦度日著。而這,也是《小偷家族》一以貫之的主旨理念。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大女主「信代」曾和老奶奶「初枝」說到過的這麼一句話:「羈絆,那就是我選擇了你,而你卻無條件的為我付出!」
  • 從《以家人之名》看《小偷家族》:家人是血緣關係決定的嗎?
    關於這個主題的討論,曾今我們也看過一部電影《小偷家族》正好回答了這個問題,《小偷家族》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拍攝「人間三部曲」最後一部的電影,電影中融合了是枝裕和對社會的思考和解讀。電影中《小偷家族》隨著小女孩由裡融入這個家庭,我們看到了這個家庭中每個人背後都有一段傷心的故事,都有被傷害的經歷,奶奶祝枝被兒子遺棄,媽媽信代被前夫家暴,後因錯失殺了丈夫,但由爸爸柴田治埋了屍體,後頂替了信代而坐牢了。
  • 《小偷家族》:「偷」來的家與走在邊緣的溫情時光
    「是什麼呢……羈絆喲,羈絆。」 信代故意半調侃地說道。太直白的話,信代覺得不好意思直接說出口。「我也一樣,選擇了你。」我還並未來得及看《小偷家族》的電影,而是只看了原著小說,雖無影像,僅憑那些淡然流淌的文字,心緒便被這個看起風輕雲淡,實則波濤洶湧的故事牽動著,明明是再普通不過的日常生活,明明充滿著嫌棄和鬥嘴,明明每個人的身上都背負著「斑斑劣跡」,卻莫名讓人感到滿是愛的生動與雀躍。
  • 《小偷家族》小人物的愛與羈絆: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
    我其實不是很喜歡文藝片,可因為最近在看《演員請就位2》當中辣目洋子演了《小偷家族》其中的一個小片段很讓我感動,所以我就決定去看看這一部電影。《小偷家族》是一部枝裕和指導的電影,它不僅榮獲了法國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更是被評委稱為年度現象級文藝片。在我看來它不僅是一部感人的家庭倫理片,更是對社會的種種現象和人性的弊端發出的深深的感嘆和惋惜。
  • 底層家庭「行竊」的背後,藏著複雜的人性,《小偷家族》的羈絆
    《小偷家族》是導演是枝裕和繼《海街日記》後又一部家庭片,透過一則真實的社會新聞,展現身處於社會底層小人物,為了生存拼盡全力,在冷漠的社會中互相取暖的故事。《小偷家族》用最溫馨的家庭故事來給我們上了一堂關於人性的課,這個家庭與其說是小偷家族,不如說是「臨時拼湊家族」更為貼切,說他們是小偷家族,不外乎這個家族的人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偷竊,才能維持家庭的正常生活。
  • 自己選的羈絆--我看《小偷家族》
    自己選的羈絆--我看《小偷家族》偶然一片雲2018-08-04 悶熱的上海,和陸陸一起去看了《小偷家族》。一如既往的是枝裕和,一如既往的小人物日常溫情生活。很棒的一部電影,雖然對於陸陸而言,有些複雜。所以觀影途中,她忍不住輕聲詢問我,於是我一邊分析,一邊耐心回答她的提問。
  • 小偷家族:像白開水一樣卻直擊人心
    在創作這部《小偷家族》之初,有句話一直影響著導演對整個電影的拍攝,「唯有犯罪將我們相連」。是的,整部電影串聯的接點:偷盜、誘拐兒童、藏屍、竊取他人的養老金……這其中的每一條罪狀,都是十惡不赦的犯罪,可是這陰暗的背後竟是打動人心的真情真愛。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重組家庭中,成員之間的羈絆並不比那些血緣至親脆弱。
  • 《小偷家族》羈絆
    被感動的地方很多,但領我最印象深刻的是玲玲留下來後,他和哥哥,母親,奶奶一起出去,母親對奶奶說是玲玲選擇了他們這是種羈絆,奶奶也對母親說感謝母親願意照顧她,最開始覺得母親有些奇怪,反轉太大,原本是準備把小女孩送回去的,但在聽到吵架聲時就把女孩帶回來了,但她告訴女孩打你不是喜歡你,還展示和女孩一樣的傷痕,後面得知母親也是被家暴過,所以他更深有感觸,他不願讓女孩回去受苦,也許曾經她也這樣渴求過有人帶她脫離那樣的生活
  • 《小偷家族》:通過「小偷」身份反襯人性善美、同時揭露社會醜陋
    提起「小偷」,往往都是人們嗤之以鼻的對象,但在第71屆坎城電影節上,一部以「小偷」身份為主線的電影《小偷家族》一舉斬獲了金棕櫚獎,在國內上映也吸引了大波觀眾,豆瓣評分高達8.8分。《小偷家族》聚焦於一個日本底層家庭,講述了一群生活在社會夾縫裡的陌生人,用正常人不齒的手段聚在一起,卻在相互扶持中凝結了超越血緣關係的羈絆,展現出人性善美的一面,卻也暴露出社會醜陋的一面。
  • 從家庭主義的缺位看《小偷家族》:日本社會現狀一窺
    而進入21世紀,這種「無力感」進一步「向下流動」,底層人喪失的不是力爭上遊的能力,而是力爭上遊的動力,他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意願全面的下降,呈現出「低物慾社會」的特徵,在《小偷家族》中的柴田治便是一個典型,腿傷後賦閒在家,繼續偷盜,甚至慫恿祥太偷盜,如蛆蟲一般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