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選的羈絆--我看《小偷家族》

2020-10-12 lilianlu

自己選的羈絆--我看《小偷家族》

偶然一片雲

2018-08-04

悶熱的上海,和陸陸一起去看了《小偷家族》。一如既往的是枝裕和,一如既往的小人物日常溫情生活。很棒的一部電影,雖然對於陸陸而言,有些複雜。所以觀影途中,她忍不住輕聲詢問我,於是我一邊分析,一邊耐心回答她的提問。自然而然,在某些影片沒有給出明確答案的地方,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主觀結論。

是枝裕和真是個會講故事的導演,但他從來不添加自己的情緒,他把日常的普通人,日常的普通生活娓娓道來、真實呈現,讓觀眾自己去分析、去判斷、去感染。明明折射的是很嚴重的社會問題,但導演並沒有用力過度、刻意營造。我們看到的東西都是一樣的,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對於電影的感悟也許均是不同的。

影片伊始,是治帶著祥太在超市偷東西,回家路上再次發現了餓著肚子、無人照看的由裡,於是他們把由裡「偷」回了家,雖然奶奶、信代、亞紀抱怨不已,但還是接納了由裡,由裡也自願選擇了這個家庭。從冬天到夏天再到冬天,由裡在擁擠的家庭裡快樂地生活著。最後東窗事發,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小偷家族,表面上看偷東西的只有治和祥太。但其他人也在偷,她們偷取的是原本不應該屬於她們的溫情與快樂。世上本無家,渴望與渴望相遇,便有了家。奶奶被人遺棄,信代撿到了她;信代被丈夫虐待,於是治和她正當防衛錯手殺了他,之後共同生活;亞紀遭繼母冷眼,於是她寧願跟著沒有血親關係的奶奶,因為奶奶懂她;信代把祥太抱回了家,因為他被一個人留在車裡;由裡有親生父母,但是她寧願留在逼仄的房子裡,只因為原生父母漠不關心甚至虐待她;奶奶每個月去前夫家裡拜祭順便取3萬日元,其實應該是私下偷偷替亞紀存著吧。他們都是小人物,生活窘迫、艱難,要靠偷竊補給家用。但是他們又是心存善良與樂觀,他們互相取暖,沒有血緣關係,然而卻組成了其樂融融的家。小黑魚為什麼可以打敗金槍魚呢?因為依靠的是家庭的力量。

代表正義一方的警察所講的話,冷冰冰、邏輯強大、貌似無可指責,甚至把倔強的信代說得無言以對,只能嚎啕大哭。但鏡頭的最後,由裡唱起了奶奶教她的歌謠,踮著腳探出身體,無疑給了所謂的「主流群體」一記耳光。孩子是最不會騙人的,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她永遠是最真實的。一家人聽著煙花的聲音,一家人在海邊逐著浪花,奶奶把年糕夾到亞紀的碗裡,爸爸媽媽在大雨午後短暫的歡愉,平凡、簡單,但他們是真心快樂著的,雖然期間也有埋怨、隱匿、背叛,但至少比那些彬彬有禮、精緻生活的精英家庭顯得更為真實。就如同信代緊緊抱著由裡說「真的愛你,就會像我這樣緊緊抱著你」

狐狸對小王子說,馴養就是建立感情聯繫,如果你馴養了我,那麼我們就彼此都需要對方了,你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接著,還需要耐心、儀式、用心以及負責。因此,自己選的羈絆,才會長久。與此同時,如果真愛一個人,一定不要吝嗇給他一個擁抱。

相關焦點

  • 《小偷家族》|追求成為更好的自己是親情「羈絆」最好的衍生物!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運用心理學中的「投射效應」,給家做了最完美的定義。一群「無家可歸」的人用自己內心的期待與真誠組成了一個「臨時家庭」,而這個臨時的家庭卻擁有著「家」最純正的溫暖與愛。上面這段話是自己觀看完《小偷家族》後的總結。
  • 《小偷家族》特殊家庭裡的一絲羈絆
    今天特意看一部具有深度的電影《小偷家族》,很早前是已經有留意該部電影。那我們就以簡單的經典語錄來回憶起,電影裡值得我們回味的片段。1真正愛你的人,會像我一樣緊緊的擁抱你。2、你選擇了我,從此以後你就註定要心甘情願地被我拖累。3、我只能教他們這些了4、「奶奶已經去了天堂」「那就忘了她吧」。
  • 《小偷家族》,羈絆人們的從來不是血緣,而是情
    之前在聽梁文道老師的《八分》節目時,聽到了一部電影《小偷家族》,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2018年上映的作品。想看很久了,總是因為各種原因推遲,今天終於讓我看完了。《小偷家族》講述的是一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6個人,組成的一個溫馨的「家庭」。
  • 一部好電影|《小偷家族》:家庭的羈絆和迷思
    今年8月3日,院線上映了一部電影——《小偷家族》。慶長以前很少涉獵日本電影,也沒有聽過是枝裕和導演的大名,不知道各位小記者和爸爸媽媽有沒有和我一樣。初看,電影海報上的這六個人,再結合片名,有沒有和我想的一樣的,這六個人應該都是」小偷「吧,不然怎麼叫做小偷家族呢?那麼,看完電影的慶長,告訴各位:如果確實是這麼想的話,那你就犯了兩個錯誤。
  • 《小偷家族》偷的不是金錢,而是生存與羈絆
    前天重看了《小偷家族》,發現不同階段看有不同的感覺以及,這部電影沒有主角配角之分,每個人都是主角,亦是配角。以前帶著「審判」的眼光看這部電影時,認為人物不是非黑就是即白。比如,電影第一幕是治為祥太偷東西做掩護,在當時的我看來:沒有攝像頭嗎?怎麼教小孩偷東西?仿佛有十萬個為什麼。在治和祥太的合作下,成功偷到食品。路過可樂餅店時,用錢購買了可樂餅。
  • 《小偷家族》,沒有商業片套路的佳作,「家人」的羈絆讓人淚目!
    是枝裕和的這部電影,在這兩個星期裡可謂是口碑爆棚了,基本我所關注的近十個影視公眾號都相繼的對其進行了褒揚和解讀。當然,我有個習慣,一部街知巷聞的好戲是一定不能夠在觀影和細嚼之前看任何的影評解讀的,即使標定了無劇透的也都不可以,內裡的驚喜一定是要自己去感受發現,否則再好的電影都會淪為索然無味。
  • 電影《小偷家族》:「小偷」敘事與家族神話的「褶皺」
    在一定程度上,漢語譯名算得上是極其準確的「誤譯」,但這種「誤譯」恰恰遮蔽了影片中「小偷」敘事的倫理問題。事實上,這也正是整個影片以「小偷」敘事作為羈絆的「家族」解體的轉折點。原片名『萬引き家族』中的「萬引き」(Manbiki)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小偷」概念,比如「泥棒」(Dorobou)、「盜賊」(Touzoku)、「物取り」(Monotori)等所表達的「偷竊、偷盜」的意思。
  • 底層家庭「行竊」的背後,藏著複雜的人性,《小偷家族》的羈絆
    《小偷家族》是導演是枝裕和繼《海街日記》後又一部家庭片,透過一則真實的社會新聞,展現身處於社會底層小人物,為了生存拼盡全力,在冷漠的社會中互相取暖的故事。《小偷家族》用最溫馨的家庭故事來給我們上了一堂關於人性的課,這個家庭與其說是小偷家族,不如說是「臨時拼湊家族」更為貼切,說他們是小偷家族,不外乎這個家族的人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偷竊,才能維持家庭的正常生活。
  • 終於看了《小偷家族》,沒讓人失望!
    雖然並沒有參賽的意願,但作為一個已經看了三遍的人,我還是想抓住每一個人強力推薦這部電影。和《步履不停》開場時一樣的做法、吃飯,跟《海街日記》裡的四姐妹一樣,大家一起吃玉米、看煙花、踏浪嬉鬧,祥太和由裡像《無人知曉》裡的孩子們似的,在日光之下漫無目的地遊蕩,還有《如父如子》裡父子之間的羈絆……可以說,無論從主題還是拍攝手法上,《小偷家族》都像是是枝裕和近十年作品的整合與升級。
  • 《小偷家族》:三代人的羈絆,難以言說的愛
    影片沒獲金棕櫚獎之前在一個不知名的小網站上看過一遍,哭得稀裡譁啦,影片獲獎之後,我又看了一遍,依舊哭得稀裡譁啦。信代:「可是……像我們這樣,自己做出的選擇才更牢靠吧?」初枝:「什麼?」信代:「是什麼呢……羈絆,羈絆。」初枝:「我也一樣,選擇了你。」我覺得這部分的對話交代了這六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在一起的原因。
  • 第十課 | 《愛的羈絆》:電影《小偷家族》觀後感
    社會認可的血緣,法律,利益,都抵不過愛的羈絆,這種維繫家庭的強有力的紐帶。家,是愛的羈絆。   無聲的話文/李銘軒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呈現了一個偏僻的小屋中居住著的六口人的生活。電影《小偷家族》中猥瑣中年男人治一生以盜竊為職業,一生的偷盜中他得到的不僅是物質上的支持也是精神上的安慰。他對沒有血緣關係的兒子祥太以及路邊撿來的女兒由裡視如己出,他為這個家付出了愛也得到了愛的回報,即使最後妻子信代一人擔下所有罪名,兒子祥太離開了他,女兒由裡回到原生家庭,他得到過這份感情嗎?對此我只能說他擁有過。
  • 《小偷家族》『羈絆』
    因為我選擇了你 所以你心甘情願地被我拖累。如果他們喜歡你,就會像我一樣抱著你。」孩子是需要母親的,但是生下孩子就是成為了母親嗎?給她買裙子滿足自己那點卑微的母愛、逼著她道歉,招手讓她過來找打嗎?那個帶著傷疤的親生母親臉上的笑容令人心寒。那段很長的哭戲是最打動我的,看著信代全片中第一次流淚,是為那兩個偷來的孩子到底稱呼她為什麼。
  • 《小偷家族》小人物的愛與羈絆: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
    我其實不是很喜歡文藝片,可因為最近在看《演員請就位2》當中辣目洋子演了《小偷家族》其中的一個小片段很讓我感動,所以我就決定去看看這一部電影。《小偷家族》是一部枝裕和指導的電影,它不僅榮獲了法國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更是被評委稱為年度現象級文藝片。在我看來它不僅是一部感人的家庭倫理片,更是對社會的種種現象和人性的弊端發出的深深的感嘆和惋惜。
  • 《小偷家族》影評
    《小偷家族》影評作者:李子季圖片:網絡《小偷家族》延續了導演一貫的風格,用不緊不慢的鏡頭,記錄了一個「家族」的聚散,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羈絆與情感。電影講述的是幾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組成的家庭,依靠奶奶的養老金艱難度日。當養老金不夠支付日常生活時父親與兒子就會去商店,順手牽羊一些生活必須品。《小偷家族》情節處理簡單而高級,故事溫暖而樸素。可樂餅、 麵筋 、汽水、 堆砌成零散的生活。
  • 《小偷家族》:緣於犯罪,以愛為羈絆,跨越血緣的家庭共同體
    在《如父如子》之後,我萌生了一種想法:有些家庭是跨越血緣關係組成的,除了血緣這種羈絆外,還可以拿什麼做連接點,組成家庭這一個「共同體」呢?就是「犯罪」這個題材。導演以「小偷」這個人群為主角,並不是要批判或讚美這類人群,也不是要演繹警匪大戰,而是要通過這種生活在陰暗環境中的人群,凸顯出在陽光社會下也潛藏著黑暗面。「小偷」是家族謀生的職業,卻無法讓孩子因偷竊而快樂。
  • 《小偷家族》羈絆
    小偷家族一直都是我想看的電影,看了之後果真沒讓我失望,哭了很久,這也是我第一次寫影評,表達一下個人的感想。被感動的地方很多,但領我最印象深刻的是玲玲留下來後,他和哥哥,母親,奶奶一起出去,母親對奶奶說是玲玲選擇了他們這是種羈絆,奶奶也對母親說感謝母親願意照顧她,最開始覺得母親有些奇怪,反轉太大,原本是準備把小女孩送回去的,但在聽到吵架聲時就把女孩帶回來了,但她告訴女孩打你不是喜歡你,還展示和女孩一樣的傷痕,後面得知母親也是被家暴過,所以他更深有感觸,他不願讓女孩回去受苦,也許曾經她也這樣渴求過有人帶她脫離那樣的生活
  • 《小偷家族》
    有的電影值得反覆看,第一遍看情節,第二遍看細節。《小偷家族》是這樣一部電影。有的導演是電影的創作者,他的電影總是有著共同和相似性。是枝裕和是這樣一位導演。拍紀錄片開始的他,電影總是仿佛紀錄片一樣,卻實際上暗含心機。
  • 看完了《小偷家族》電影之後,為什麼還要看小說?
    在第71屆法國坎城電影節上,《小偷家族》斬獲了最佳影片金棕櫚獎,第七次來到坎城的是枝裕和也終於捧走了屬於他的金棕櫚葉。在電影上映後數月後,暌違已久的《小偷家族》原著小說終於出版。《小偷家族》點擊下圖購買
  • 《小偷家族》小偷家族偷走的是內心柔軟
    小偷家族無論有沒有獲獎,在我這裡都是一部無法替代的作品。常人無法理解的一群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也是行走在貧窮和違法事情上的一家集中在一起,彼此選擇彼此成為家人,有了很深的親情羈絆。片中出現了兩次無聲的臺詞。一句是奶奶沒有說出聲的:「謝謝大家」。也就是謝謝這一群一直陪伴在身邊的,甚至沒有血緣關係的家人們,沒有遺棄自己,選擇的是一直同甘共苦,陪伴著自己到老。
  • 夜思 | 《小偷家族》:我們為什麼要堅持良善
    推薦給你,靜夜思。催淚神作《小偷家族》:在這個好壞參半的世界,為什麼要堅持良善來源 | 悅讀   ID | yuedu58作者 | 悅讀電影結束之後,並沒有人離開座位,而是默默地擦乾眼淚回味著影片中的場景——大概腐朽靈魂滲出來的柔和,最能安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