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人被立為皇太孫呢?他們的結局為何是這樣的

2021-01-10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皇太子我們都知道是帝國的儲君、王朝的法定繼承人,一般在皇帝去世後,皇太子享有優先繼承權,不過有時因為意外亦或是其他會出現皇帝依舊在而皇太子早亡的情況,這時皇帝為了維護封建法統,在太子去世後不選擇自己的其他兒子為繼承人而選擇太子的兒子也即自己的孫子為繼承人,這時儲君不稱為太子而稱為皇太孫,比如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在太子朱標去世後就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孫,當然除了以上情況外,在歷史上我們還發現另外一種情況即在太子尚健在且並未被廢黜的情況之下,皇帝又冊封自己的孫子為太孫的例子,比如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好聖孫朱瞻基,那麼除了朱允炆、朱瞻基外,歷史上還有哪些人被立為皇太孫呢?他們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原本明太祖朱元璋屬意的繼承人選是他的父親朱標,可惜天不假年,在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標早朱元璋一步離世。太子朱標的突然離去讓朱元璋多年以來的布局化為泡影,見慣了歷史上王朝的爾虞我詐,也見慣了歷史上皇室人員為了皇位的血雨腥風,朱元璋決定為自己的後世子孫樹立一個合法的繼承原則,以此來杜絕將來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的紛爭,他決定嚴格遵循嫡長子繼承制,在太子朱標病逝後,朱元璋下令立朱允炆為皇太孫。

朱允炆雖然在朱元璋去世後如其所願繼承皇位,奈何在削藩問題上被其叔叔朱棣反將一軍,結果只在皇位上呆了4年便被朱棣篡奪了去。朱棣入主南京城後,關於朱允炆的下落,史書給出的答案是自焚而亡即「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後屍於火中」。不過從後來朱棣派人出去尋找朱允炆的蹤跡來看,朱允炆的自焚而亡大概率只是一個迷惑世人的手段而已。(惠帝之崩於火,或言遁去,諸舊臣多從者,帝疑之。五年遣濙頒御製諸書,並訪仙人張邋遢,遍行天下州郡鄉邑,隱察建文帝安在。《明史·胡濙傳》)

朱瞻基,朱棣的孫子,在朱棣攻取南京城,成為明朝新一任的皇帝後,他的身份也發生變化由藩王子孫一躍成為帝國炙手可熱的人物,尤其是在永樂九年即公元1411年,在其父皇太子朱高熾還在的情況下,朱棣為了突出對他的喜愛,下令立其為皇太孫,其意不言自明也就是說在自己和太子去世後,朱瞻基就是下一任繼承人。

作為朱棣的好聖孫,朱瞻基沒有辜負朱棣的期望,明朝在朱瞻基的治理下迎來盛世,對於朱瞻基和其父朱高熾所統治的那段時間,史書的評價不可謂不高,其言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

除了明朝這兩位皇太孫之位,西晉也出現過兩位皇太孫,他們分別是晉愍懷太子司馬遹之次子司馬臧和三子司馬尚。西晉的建立者晉武帝司馬炎雖然稱得上是一位雄主,可惜在帝國繼承人的選擇方面有失水準,他選擇的繼承人就是歷史上被人恥笑的「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司馬衷。

雖然晉武帝司馬炎的本意是想在晉惠帝司馬衷百年之後傳位給自己的孫子司馬遹,奈何想法是美好的,措施卻不盡如人意,由於自己兒子晉惠帝司馬衷的呆傻,在晉惠帝登基後權力被皇后賈南風把持,自己屬意的孫子司馬遹被賈南風殺害。聽聞賈南風害死太子司馬遹,趙王司馬倫以此為藉口發動政變,在誅殺賈南風以後,復以太子之子臨淮王司馬臧為皇太孫。

立司馬臧為皇太孫並不是趙王司馬倫的本意,他是想藉此來獲取自己更進一步的政治資本,可憐的司馬臧在四月被立為皇太孫,五月就慘遭廢黜。公元301年,趙王司馬倫篡位後,廢司馬臧為濮陽王,而後把他與自己的祖父晉惠帝等都被關到金鏞城,不久司馬臧被害。

趙王司馬倫的篡位稱帝畢竟不得人心,不久司馬倫就慘遭其他諸王的圍攻兵敗而亡,之後故太子司馬遹的三子襄陽王司馬尚被立為皇太孫,可惜的是第二年司馬尚便因故去世。

西晉之後的朝代中南齊也出現過一位皇太孫,他就是齊武帝蕭賾之孫,文惠太子蕭長懋長子蕭昭業。對南齊而言,公元493年是特殊的一年,這一年在正月二十五太子蕭長懋去世,四月十四蕭昭業被齊武帝立為皇太孫,七月三十齊武帝去世,蕭昭業以皇長孫的名義繼承皇位。

新皇登基的蕭昭業自以為大權在握,開始本性暴露,在喪期不僅奏樂還與自己的庶母霍氏通姦,並且毫無一國之君的姿態,隨意殘害群臣,結果第二年便被大將軍、尚書令蕭鸞殺害。

南北朝之後在大一統王朝中的唐朝也出現過一位皇太孫,他就是唐高宗李治之孫、唐中宗李顯嫡長子李重照。在唐高宗李治晚年的公元682年,這一年正月身為太子的李顯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兒子李重照,唐高宗在高興之餘宣布大赦天下,並特意改元,二月唐高宗又做了一個決定,下詔立李重照為皇太孫。(是歲,立為皇太孫,開府置官屬。《舊唐書·卷八十六·列傳第三十六》)

公元683年,唐高宗去世,唐中宗李顯繼位,不過朝政由武則天臨朝攝政,唐中宗成為一個擺設,就算如此武則天對唐中宗還是不滿意,在唐中宗在位不足三個月時,武則天直接廢唐中宗為房陵王,並把他幽禁起來,這時年幼的李重照也沒逃過武則天的厭惡,武則天直接把他貶為庶民(庚申,廢皇太孫重照為庶人,命劉仁軌專知西京留守事。《資治通鑑·卷二百三》)。

之後隨著武則天的稱帝,李重照也在逐漸長大,不過他的人生之路並不順暢,公元701年,在張昌宗、張易之兄弟的構陷下,武則天下令將李重照杖殺(大足中,張易之兄弟得幸武后,或譖重潤與其女弟永泰郡主及主婿竊議,後怒,杖殺之,年十九。《新唐書·卷八十一·列傳第六》)。

唐朝之後的朝代中金朝也出現過三位皇太孫,他們分別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嫡長孫完顏亶、金世宗完顏雍之孫完顏璟、金宣宗完顏珣之孫完顏鏗,這三位皇太孫中完顏亶在金太宗之後繼承皇位成為金朝的第三位皇帝,是為金熙宗。不過在他當政時由於悼平皇后裴滿氏的幹政以及皇太子的去世導致完顏亶在位後期濫殺無辜,公元1150年被右丞相海陵王完顏亮所弒殺。

第二位皇太孫完顏璟在被冊立為皇太孫後順利繼承皇位是為金朝第六位皇帝金章宗。金章宗在位初期,政治清明,金朝迎來「明昌之治」,不過在其後期由於過分推崇文治,結果導致軍事實力大幅衰退,為金朝滅亡埋下伏筆,公元1208年,去世。

第三位皇太孫完顏鏗是金宣宗完顏珣在太子完顏守忠去世後所立的皇太孫,可惜五月剛立的皇太孫在當年的十二月便夭折了。

縱觀歷史上的這九位皇太孫我們可以發現他們的結局大致分為三類,其一是早夭、其二是被害,其三則是在皇位上終老。早夭自不必說只能說是福分不夠;至於被害要麼是先天自身實力不足要麼就是被「權臣」所弒;在皇位上終老的則都有一番作為。

作為在繼承人順序法統上僅次於皇太子的皇太孫,他們實際存在的數量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多,究其原因主要在於一來許多皇帝在臨終前由於自身年紀的關係導致自己沒有機會見證自己孫子的出生,二來皇太孫雖然在繼承順序上優先皇帝的其他子嗣,但由於自身年紀的關係,關於皇權的鬥爭更多的是發生在皇帝的兄弟、子侄之間,第三則是王朝的更替時,皇帝自身都性命難保,皇位傳承則更是無從談起。

參考資料:《晉書·卷五十九·列傳第二十九》

《南齊書卷二十一列傳第二》

《新唐書·卷八十一·列傳第六》

張廷玉.《明史 列傳 卷35》:中華書局,1978等。

相關焦點

  • 朱棣為何要立朱瞻基為「皇太孫」呢?
    在古代皇位的繼承上,通常都是在位的皇帝立「太子」為儲君,而立「皇太孫」的事通常都不會太放在心上,因為立「皇太孫」的事情,通常都是兒子所需要操心的
  • 朱高熾已是太子,朱棣為何還立13歲朱瞻基為皇太孫?
    朱允炆劇照朱棣經過「靖難之役」後當上皇帝,隨後他也面對繼承人的抉擇,其實在朱棣的心中,他更喜歡次子朱高煦,原因無他,「類己」和「喜武」。但按照古代的制度,嫡長子有優先繼承權,嫡長子便是朱高熾,朱高熾與他恰恰相反,他喜靜好文,體型還肥胖,生活行動都需要人攙扶,但最後因為種種原因,朱高熾還是被立為太子了,但令人好奇的是,朱高熾已經是太子,朱棣卻在1411年將13歲的朱瞻基又立為皇太孫,這又是為何呢?一:朱瞻基的出生。朱瞻基的生母是朱高熾的嫡妻張氏,因此按照繼承制來說,他被立為皇太孫也算是名正言順。
  • 南京歷史上的兩位皇太孫,一位當孫子,一位裝孫子
    皇太子的名號,在歷史上已經司空見慣,不過以皇太孫登基的皇上,那便屈指可數了。而南京做為古都,則有幸見證了兩位皇太孫登基。
  • 皇位就在眼前,但他們這些皇太孫絕大部分人都過得極其憋屈!
    皇位就在眼前,但他們這些皇太孫絕大部分人都過得極其憋屈!
  • 歷史上十一位皇太孫!
    第2位:司馬尚,晉惠帝司馬衷之孫;經過:趙王司馬倫稱帝失敗後,立司馬遹另一子司馬尚為皇太孫。第3位:蕭昭業,南齊武帝蕭賾之孫;經過:太子蕭長懋去世,蕭賾立蕭長懋長子蕭昭業為皇太孫。第4位:李重照,唐朝高宗李治之孫;經過:在太子李顯尚在世時,李治立孫子李重照為皇太孫,後來李顯被廢,李重照同樣被廢為庶人。第5位:完顏亶,金朝太宗完顏晟之侄孫;經過:完顏斜也去世,立完顏阿骨打之孫完顏亶為皇太孫。第6位:完顏璟,金朝世宗完顏雍之孫;經過:太子完顏允恭去世,立原王完顏璟為皇太孫。
  • 同是皇太孫,同是皇叔造反,為啥朱允炆和朱瞻基結局不一樣
    本文「同是皇太孫,同是皇叔造反,為啥朱允炆和朱瞻基結局不一樣」由歷史的變化中獨家原創發布,如有抄襲,必維權!兩個皇太孫不過明朝並不是只有朱元璋這一個例子,他的朱棣也是,可謂是相愛相殺了,朱棣就曾立他的孫子朱瞻基為儲君,後來大家也都知道,皇帝還是由朱瞻基他爹朱高熾當了去。那麼朱允炆和朱瞻基都是皇太孫,也都有皇叔造反,為啥兩人的結局卻截然不同呢?對於這,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說一說。
  • 中國古代歷史未解之謎:只要是皇太孫繼位,下場基本都很慘!
    人人都羨慕能夠出身帝王家,這樣至少就算當不上皇帝,也能擁有美好的生活,但他們不知道高處不勝寒。當上皇帝之後就意味著所謂的血緣親情,所謂的兄友弟恭,父慈子孝都與你無關。在封建社會前期,皇帝一般都是世襲制。老皇帝死去之後由兒子繼承,如果老皇帝沒有子嗣,可以由皇帝的兄弟或者兄弟的兒子繼承。當然,在後宮佳麗三千的王室,這種情況很少出現,皇帝們基本上都是兒孫滿堂。
  • 明明有太子,為什麼朱棣還要正式冊封皇太孫呢?
    真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雖然當時太子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朱棣委託朱瞻基主持北京政務的活動,卻使朝中所有的人都很清楚,太子的長子、皇長孫朱瞻基已是無可爭議的皇位繼承人,並且會逐漸支持和鞏固太子的勢力;雖然目前朱瞻基暫時沒有皇太孫的名分,但這個名分對他並不重要,因為他作為皇位繼承人的地位已無人可以代替。
  • 女醫明妃傳歷史上孫太后結局如何 孫太后歷史原型
    女醫明妃傳歷史上孫太后結局如何?電視劇播出已經接近尾聲,劇友們對於電視劇中的主角人物結局一定都很好奇吧,那麼對於一直將皇權掌控手中的孫太后又會有怎樣的下場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女醫明妃傳歷史中孫太后的相關介紹。  女醫明妃傳手遊下載:進入下載
  • 歷史上除了乾隆之外,還有哪些是爺爺親定或者默認的皇帝接班人?
    第一位皇太孫——朱允炆洪武二十五年,大明太子朱標在巡查西安回到南京後病重去世,朱元璋老年喪子,悲痛之餘要考慮帝國接班人。朱元璋有二十多個兒子,其中燕王朱棣非常優秀。於是朱元璋召集群臣議定太子,問道:「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
  • 歷史上的胡善祥是怎樣一個人?她的經歷與《大明風華》中有何不同
    當然,作為一個歷史自媒體,我們的話題肯定不會是討論劇情內容,而是來與大家說說歷史上的胡善祥是怎樣一個人,她的經歷與《大明風華》中有何不同。然而真實歷史上的景清結局比《大明風華》中要慘得多,他因準備刺殺朱棣被抓,除了自己慘死之外,全族皆遭屠戮,至親更不可能倖免,所以歷史上的胡善祥與景清沒半毛錢關係。胡善祥出生於1402年5月,朱棣率軍攻下南京的時間是1402年7月。當時胡善祥還在襁褓之中,這一點也與《大明風華》中有所不同,因為電視劇中的胡善祥已經四歲了。
  • 真實歷史上的甘龍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最後的結局又如何呢?
    因為秦惠文王嬴駟的堅決,甘龍的復闢行動最終為秦王粉碎,而甘龍本人也落得身死族滅的下場。真實歷史上的甘龍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最後的結局又如何呢?小說中對甘龍的刻畫可謂是深入人心,不過,這畢竟是小說家的一家之言,真實歷史上的甘龍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最後的結局又如何呢?
  • 朱標去世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朝鮮使臣無意中說出原因
    聽聞長子去世,一貫心如鐵石的朱元璋竟在朝堂上痛哭流涕,由此可見,朱元璋對兒子的逝去有多麼痛苦。朱標死後,朱元璋將其兒子朱允炆封為皇太孫,準備讓他繼承自己的皇位。對於朱允炆的繼位,許多學者都感到非常奇怪。按照朱元璋的性格,將天下交給一個孩童,他真能放心嗎?朱標死後,為何不將皇位傳給正值壯年的其他兒子,比如文武雙全的燕王朱棣。
  • 《鶴唳華亭》裡讓人心疼的太子蕭定權,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嗎?
    ,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嗎?蕭定權在劇中經常斷案,其歷史原型有哪些司法審判工作經歷呢?根據網上的劇情介紹,《鶴唳華亭》劇情設定的歷史時空是南齊時代,南齊所處的歷史方位是中國古代的南北朝時期。南齊和之前的劉宋,之後的南梁、南陳並稱南朝。按照原著小說皇太子未能繼位登基的虐心結局,蕭定權的歷史原型應該是南齊開國皇帝高帝蕭道成的長孫、武帝蕭賾的長子,即文惠太子蕭長懋。
  •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酒局上都有哪些武將,他們的結局如何?
    前代帝王州有越王勾踐之慘狀,後來帝國之中也有劉邦與蕭何等人的齟齬,哪怕仁義如宋太祖,也無法逃脫這樣的輪迴。 在打天下的時候大家有一腔熱血,但是在封天下的時候,卻因為封建權力的排他性,還有封建組織構造的唯一性,因此大家都很難坐在一起瓜分。這樣的後果往往都是君臣之間的衝突,最終是帝國的顛覆或者是大臣的人頭落地。
  • 歷史上趙姬是怎樣的人?嫪毐憑何徵服太后?他們的孩子結局如何?
    那麼真實歷史上,趙姬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最後的結局又是如何呢?趙姬是趙國富貴人家的女兒,絕美善舞,最初是呂不韋的姬妾。有一次呂不韋在家中宴請嬴異人,趙姬獻舞以助酒興,優美的舞姿,婀娜的身段,加上酒精的加持,異人深深的迷戀上了眼前這位佳人。異人起身向呂不韋敬酒,請求將趙姬送給他,俗話說:「君子不奪人之美。」
  • 朱元璋為何不將皇位直接傳給朱棣,而是傳位給了自己的孫子呢?
    朱元璋為何不將皇位直接傳給朱棣,而是傳位給了自己的孫子呢?提起明太祖朱元璋,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位皇帝可以說是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了,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也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小的時候朱元璋貧困潦倒,曾為地主家放牛。
  • 歷史上有哪些神人逃脫了這樣的輪迴?
    至於範蠡呢?一說他與西施遠走高飛,棄官從商,隱姓埋名,終於成了一代巨賈,後定居於陶,人稱陶朱公,做了財神,他是早料到文種的結局了吧。白起,號稱「人屠」,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據梁起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戰死兩百萬人,白起一人獨佔一半。白起一生從沒打過敗仗,可以說為當時的秦昭王立下了汗馬功勞,也為日後的秦始皇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 聽朱亞文解讀,明朝「皇太孫」為何這麼撩?
    而朱亞文扮演的「皇太孫」更是「明朝一家人」中格外特別的一位。日前,在接受湖南衛視採訪時,朱亞文直面外界對角色的討論:原來,只看了兩集劇本,他就定下了這個角色;為了演好這位玩世不恭的人物,他還換了三種聲線表演,「這一次,我真的感到非常滿足!」
  • 花木蘭從軍10年為何無人發現她是女兒身?歷史真實結局令人唏噓
    歷史真實結局令人唏噓 花木蘭是我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一位巾幗女英雄,她替父從軍,商場殺敵的故事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但是對於史料上對於花木蘭的記載卻總是閃爍其詞,沒有確切的考證資料,我們最早了解到的花木蘭是從一首《木蘭辭》開始的,所以可以推斷她是南北朝的北魏時期的人,當時遊牧民族不斷侵犯北魏邊境,常年戰亂,因此朝廷必須強制徵兵。